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1通过JAK/STAT3信号通路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浩 张永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05-1110,共6页
目的:探索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1(macrophage scavenger receptor 1,MSR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在体内水平,对MSR1野生型(wild type,WT)及敲除(knock out,KO)小鼠... 目的:探索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1(macrophage scavenger receptor 1,MSR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在体内水平,对MSR1野生型(wild type,WT)及敲除(knock out,KO)小鼠进行胫骨骨皮质缺损模型,并于术后第10天对缺损部位进行小动物CT扫描三维重建及参数分析。在体外实验中,用MSR1 WT及KO小鼠来源的原代巨噬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刺激BMSC,并通过CCK-8、Transwell、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和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等实验检测MSR1对BMSC的增殖、迁移和成骨分化能力的调控作用。最后,通过Western blot和ELISA实验探讨MSR1对BMSC成骨分化发挥调控作用的具体机制。结果:在体内水平,MSR1的缺失可导致小鼠骨愈合能力显著减弱。在体外水平,MSR1的敲除可显著影响BMSC的成骨分化能力,但不影响增殖及迁移能力。在机制探索方面,MSR1可通过JAK/STAT3信号通路上调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的分泌,进而发挥其对BMSC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结论:MSR1是巨噬细胞发挥调节BMSC成骨分化作用的关键分子之一,这为今后靶向MSR1促进骨愈合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JAK/STAT3信号通路
下载PDF
人工智能辅助窄带成像技术诊断结直肠平坦型病变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朱宏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3期361-367,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建立的辅助诊断模型在内镜窄带成像(narrow-band imaging,NBI)模式下对结直肠平坦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3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中心行肠镜...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建立的辅助诊断模型在内镜窄带成像(narrow-band imaging,NBI)模式下对结直肠平坦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3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中心行肠镜检查并诊断为结直肠平坦型病变的患者的内镜图片共计1568张。根据肠镜检查时使用的光源,将筛选后的图像分为白光组、NBI组和混合数据(白光与NBI)组。这些组中均设有训练集,用于辅助诊断模型的建立。验证集用于调整参数。测试集用于评估模型的各项性能,包括: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等。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记录下基于人工智能的辅助诊断模型在不同光源下对结直肠平坦型病变的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对比分析。结果该模型在白光下对结直肠平坦型病变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AUC为:78.67%、84.47%、68.75%、0.77(95%CI 0.72-0.81);在NBI下诊断病变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AUC为:83.94%、86.15%、81.94%、0.84(95%CI 0.78-0.90)。混合数据集中,模型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AUC为:78.88%、77.11%、81.03%、0.79(95%CI 0.76-0.83)。结论人工智能模型在窄带成像光源下诊断结直肠平坦型病变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AUC均高于普通白光,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窄带成像技术 结肠镜 结直肠平坦型病变
下载PDF
结直肠进展性腺瘤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哲 夏培晨 +3 位作者 韩旭 李文洁 朱宏 《临床消化病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46-250,共5页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造成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癌症之一,2020年全球约有193万新发病例[1]。CRC的发生发展大多遵循“腺瘤-癌”序列,在接受结肠镜筛查的受试者中约有1/3发生腺瘤性息肉(colorectal adenomatous polyp, CAP)[...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造成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癌症之一,2020年全球约有193万新发病例[1]。CRC的发生发展大多遵循“腺瘤-癌”序列,在接受结肠镜筛查的受试者中约有1/3发生腺瘤性息肉(colorectal adenomatous polyp, CAP)[2],内镜下切除CAP可有效降低CRC的发病率和死亡风险[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瘤 危险因素 筛查方法 预防复发 治疗方法 结直肠肿瘤
原文传递
胆汁生物学标志物在胆管狭窄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夏培晨 韩旭 +1 位作者 朱宏 《胃肠病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96-502,共7页
胆管狭窄的病因学诊断是临床棘手的难题,尤以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和胆管癌为著,两者临床表现不典型,现有诊断手段的敏感性较低,缺乏有效监测手段,导致患者的总体预后较差。良恶性狭窄的早期诊断、全程监测十分重要。胆汁是由肝细胞合成... 胆管狭窄的病因学诊断是临床棘手的难题,尤以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和胆管癌为著,两者临床表现不典型,现有诊断手段的敏感性较低,缺乏有效监测手段,导致患者的总体预后较差。良恶性狭窄的早期诊断、全程监测十分重要。胆汁是由肝细胞合成并释放的活性成分,其与病灶直接接触,胆汁中相关蛋白质、基因等能够很大程度上反映器官的病理生理状态,具有作为生物学标志物的潜力。本文就现有的胆汁生物学标志物在胆管狭窄的诊断、病程监测、预后判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指导临床,提高相关患者的生命质量和总体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狭窄 胆管肿瘤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生物学标志物 蛋白质 基因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哲 李文洁 +5 位作者 韩旭 苏鑫 桑慧 周颖 朱宏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81-85,共5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AI)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医学领域,包括医学影像辅助诊疗、健康管理、疾病风险预测等。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辅助检测和诊断系统在消化道疾病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果。该文就AI技术在食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AI)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医学领域,包括医学影像辅助诊疗、健康管理、疾病风险预测等。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辅助检测和诊断系统在消化道疾病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果。该文就AI技术在食管、胃、小肠、结直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推动AI消化内镜个体化精准医疗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消化系统疾病 食管 小肠 结直肠
下载PDF
肿瘤干细胞特征及干性指数机器算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文洁 +3 位作者 钱海声 陈哲 李璇 张国新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300-1304,共5页
目的就肿瘤干细胞特征及肿瘤干性指数相关算法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指导肿瘤患者的精准化治疗,从而改善肿瘤患者预后。方法以“cancer stem cell、stemness index、stemness characteristics、machine algorithm、OCLR、ssGSEA、REOs”... 目的就肿瘤干细胞特征及肿瘤干性指数相关算法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指导肿瘤患者的精准化治疗,从而改善肿瘤患者预后。方法以“cancer stem cell、stemness index、stemness characteristics、machine algorithm、OCLR、ssGSEA、REOs”等为关键词检索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11-05-01-2022-01-01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肿瘤干细胞特征相关研究;(2)肿瘤干细胞与肿瘤的发生、侵袭、转移和耐药相关研究;(3)干性指数算法;(4)干性指数算法的应用。排除标准:(1)数据不完整的文献;(2)实验结果重复文献;(3)数据和结果陈旧文献。最终纳入分析文献41篇。结果肿瘤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与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耐药和复发相关。目前肿瘤干性指数的机器算法主要有一类逻辑回归(OCLR)算法、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sGSEA)算法和相对表达秩序关系(REOs)算法。结论肿瘤干细胞的功能特征定性描述了肿瘤干性,而通过机器算法得到的干性指数,则可定量描述肿瘤干性,两者相辅相成,有助于对肿瘤干细胞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干性指数 干性特征 机器算法
原文传递
建立结直肠进展性腺瘤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哲 +5 位作者 韩旭 夏培晨 苏鑫 张丹萍 李文洁 朱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6期2018-2025,共8页
目的通过分析结直肠进展性腺瘤(AA)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结直肠AA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首次结肠镜检查并病理证实为结直肠息肉的患者临床资料,将整个队列随机分... 目的通过分析结直肠进展性腺瘤(AA)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结直肠AA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首次结肠镜检查并病理证实为结直肠息肉的患者临床资料,将整个队列随机分成训练集和验证集(7∶3)。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AA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基于以上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运用验证集进行模型内部验证,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的区分度,Calibration校准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概率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决策分析曲线(DCA)评估模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共有1 936例结直肠息肉患者纳入分析,其中1 356例患者纳入训练集(男840例、女516例),580例患者纳入验证集(男379例、女201例),年龄分别为(57.4±9.8)和(57.6±9.7)岁;其中无AA患者1 502例(77.6%)、有AA患者434例[22.4%,其中1~9 mm 73例(16.8%)、>9~<20 mm 271例(62.5%)、≥20 mm 90例(20.7%)]。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018,95%可置信区间(CI):1.003~1.033]、脂肪肝(OR=1.870,95%CI:1.274~2.744)、低密度脂蛋白(LDL)(OR=1.378,95%CI:1.159~1.637)、粪便隐血试验(FOBT)(OR=2.597,95%CI:1.857~3.631)、息肉部位[近端(OR=2.869,95%CI:1.727~4.764)、远端(OR=2.791,95%CI:1.721~4.527)]与结直肠AA发生有关。该模型的AUC在训练集和验证集分别为0.664(95%CI:0.630~0.698)、0.640(95%CI:0.587~0.693),Calibration校准曲线表明预测和实际风险一致性良好,Hosmer-Lemeshow(H-L)检验P值在训练集和验证集分别为0.830、0.150,DCA表明该列线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基于年龄、脂肪肝、LDL、FOBT、息肉部位这5个预测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有助于预测结直肠息肉患者发生AA的风险,从而实现针对高危人群进行结直肠癌精准分层筛查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结直肠进展性腺瘤 预测模型 列线图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酸和胆汁酸诱导的GADD45B高表达为Barrett食管相关腺癌的潜在预后标志物 被引量:1
8
作者 苏鑫 张丹萍 +7 位作者 陈哲 韩旭 夏培晨 李文洁 李硕 朱国琴 朱宏 《胃肠病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47-655,共9页
背景:胃食管反流物诱导的食管黏膜损伤是Barrett食管相关腺癌发生的关键环节,但其分子机制尚未阐明。目的:探讨酸和胆汁酸刺激食管细胞后差异表达基因(DEGs)在食管腺癌(EAC)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取低pH值和脱氧胆酸刺激... 背景:胃食管反流物诱导的食管黏膜损伤是Barrett食管相关腺癌发生的关键环节,但其分子机制尚未阐明。目的:探讨酸和胆汁酸刺激食管细胞后差异表达基因(DEGs)在食管腺癌(EAC)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取低pH值和脱氧胆酸刺激食管细胞后的DEGs,并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hub基因,并分析其与EAC患者生存预后和肿瘤分期的关系。分析GADD45B共表达基因在EAC中的作用。结果:低pH值和脱氧胆酸刺激食管细胞后共获得31个重叠DEGs,主要富集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转录因子活性以及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的调控。GADD45B高表达与EAC患者生存预后和肿瘤分期有关,GADD45B及其共表达基因参与了肿瘤坏死因子的产生。结论:酸和胆汁酸诱导的GADD45B高表达与EAC患者的生存预后和肿瘤分期有关,是Barrett食管相关腺癌的潜在诊断和治疗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BARRETT食管 食管肿瘤 GADD45B 预后
下载PDF
β受体阻滞剂对肝硬化伴临床显著性门静脉高压无或小食管静脉曲张一级预防的Meta分析
9
作者 苏鑫 李文洁 +6 位作者 陈哲 吴其标 韩旭 张丹萍 周希乔 朱宏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37-1245,共9页
目的肝硬化可导致门静脉高压,其并发症以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最为常见。肝硬化合并大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使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non-selective beta-blocker,NSBB)进行一级预防的效果是显著的。然而,肝硬化伴临床显著性门静脉高压(c... 目的肝硬化可导致门静脉高压,其并发症以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最为常见。肝硬化合并大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使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non-selective beta-blocker,NSBB)进行一级预防的效果是显著的。然而,肝硬化伴临床显著性门静脉高压(clinically significant portal hypertension,CSPH)无或小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是否可以使用NSBB进行一级预防尚存在争议。本研究探究NSBB是否适用于肝硬化伴CSPH无或小食管静脉曲张的一级预防。方法从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SinoMed、CNKI、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各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2月12日的相关文献,搜集所有关于NSBB用于肝硬化伴CSPH无或小食管静脉曲张一级预防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按照所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严格筛选文献,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可信区间(cofidence interval,CI)合并效应量。主要结局指标为:食管静脉曲张发展、首次上消化道出血;次要结局指标为:死亡(最长平均随访时间约5年)、不良事件(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共纳入9篇RCT文献,139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比较,NSBB显著降低肝硬化伴CSPH无或小食管静脉曲张进展为大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率(OR=0.51,95%CI:0.29~0.89,P=0.02)、死亡率(最长平均随访时间约5年)(OR=0.64,95%CI:0.44~0.92,P=0.02),两组首次上消化道出血率无明显差异(OR=0.82,95%CI:0.44~1.52,P=0.53),NSBB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则高于安慰剂组(OR=1.74,95%CI:1.27~2.37,P=0.005)。结论肝硬化伴CSPH无或小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使用NSBB虽然不能降低首次上消化道出血率,且增加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但其可延缓胃食管静脉曲张的进展,并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食管静脉曲张 一级预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