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道与器:中国传统中的工匠话语研究
- 1
-
-
作者
殷兰心
殷学国
-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
韩山师范学院
-
出处
《怀化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57-63,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特色文论体系研究”(20STA027)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资助项目(2021KYZZ02163)
-
文摘
《周易》不仅提供了关于言-象-意关系的言说命题,还隐含着有关物-事创制的、所谓“物-象-器”的话语系统。上述系统为理解和把握中国工匠话语提供了基础框架。古代典籍中的工匠寓言隐含着关于物性和人性关系的技术辩难,既涉及技术与人性的关系问题,又关乎尚象制器的规范与技艺的关系难题。开物成务,成器之中包含着创制之理与自然之道。成器的过程既是运用“规矩”的合规则的操作流程,也是工匠之“巧”的呈现和展开过程。器物史隐含着工艺技术的演进脉络,为新技术的发生提供思想启示和创制元素。
-
关键词
物-事
中国工匠
技艺
物-象-器
-
Keywords
object-thing
Chinese artisan
artistry
object-image-instrument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通变与通-变:《文心雕龙·通变》篇观念阐释
- 2
-
-
作者
殷兰心
殷学国
-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出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8期106-109,122,共5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中国特色文论体系研究(20STA027)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资助项目(2021KYZZ02163)。
-
文摘
《文心雕龙》“通变”说与《易·系辞传》“通变”观的关系,关乎对“通变”说的内涵理解和评价问题。文章史视域中的“通变”展现为宗经与“酌于新声”的矛盾,背后则体现了文章演化的历史悖论:文化的昌明基于时代的文化需求动力,而文章制作需要“酌于新声”、合于时宜才能通变可久;然“酌于新声”、合于时宜则易导致讹变流弊的倾向。文章制作要达乎时宜;“时”体现了时代需要,“宜”体现了理之当然——既包括基于对文章规则的认同而自觉遵循的规范,又蕴含着主体的审美理想。《文心雕龙》“通变”说的历史维度和“时宜”追求,涉及到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在当代的转换和价值创造问题,而其所主张的“通变”意识,以构建主体的精神能力为朝向,为上述问题在实践之域的解决提供了人格担保。
-
关键词
刘勰
《文学雕龙》
通变
求似
-
Keywords
Liu Xie
Wenxin Diaolong
Tongbian
seeking likeness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科学与哲学的思维态度与现象学认识批判的任务
- 3
-
-
作者
殷兰心
-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第11期24-29,共6页
-
基金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资助项目“含义偏差与含义统一的现象学分析”(2021KYZZ02163)研究成果。
-
文摘
科学和哲学区分的根源在于它们产生于不同的思维态度:科学的思维态度是直向的,哲学的思维态度是反思的。两种思维态度区分的标志在于“是否关心认识批判”,即如何看待“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问题。澄清科学和哲学的关系,既关系到科学的基础,也关系到哲学存在的权利。自然思维态度中的具体科学不关心“认识如何可能”的认识论问题,认识主体不能回答认识如何超越自身之外去认识超越的实在存在。现象学哲学则通过“意义赋予”使实在存在能够作为意识内的存在从而被构造为对象。就此而言,现象学认识批判的任务是建立起奠基性的意义统一的哲学,并为事实科学奠定最终基础。
-
关键词
现象学
自然思维态度
数学思维态度
哲学思维态度
认识论
-
分类号
B089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N02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