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代谢综合征对突发性聋患者听力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大红 +2 位作者 钟文伟 冯雅江 赵云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对突发性聋(突聋)患者听力预后的影响。方法以178例突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MS分为MS组(70例)和非MS组(108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分析性别、年龄、病程、初诊听阈值、高血压病...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对突发性聋(突聋)患者听力预后的影响。方法以178例突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MS分为MS组(70例)和非MS组(108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分析性别、年龄、病程、初诊听阈值、高血压病、糖尿病、体重指数(BMI)、高脂血症对突聋患者听力预后的影响。结果 MS组患者的BMI、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空腹血糖水平高于非MS组,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非M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MS组中痊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7.14%和8.57%,低于非MS组(分别为20.37%和29.63%),MS组中的无效率为51.43%,高于非MS组(25.0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S、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为突聋患者听力预后的不利因素,初诊听阈值越高、病程越长,听力预后越差。结论合并MS的突聋患者听力预后差;就诊时听力损失程度轻、病程短及无伴发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突发性聋 多因素分析 预后
下载PDF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三叉神经痛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江远仕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3年第6期521-523,共3页
三叉神经痛是以局限于三叉神经1支或多支分布区域的反复发作的短暂、剧烈疼痛。目前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作为一种伤害性刺激的递质与三叉神经痛的发作有密切联系。本文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分子特征、分布、... 三叉神经痛是以局限于三叉神经1支或多支分布区域的反复发作的短暂、剧烈疼痛。目前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作为一种伤害性刺激的递质与三叉神经痛的发作有密切联系。本文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分子特征、分布、在三叉神经痛中的作用及近年来其在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致痛机制
原文传递
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矫正治疗后近期疗效调查及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倪宝良 黄丹琳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6期162-166,共5页
目的调查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矫正治疗后近期疗效,并对其预后不良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耳鼻咽喉科接受EARWELL耳廓矫形器矫正治疗的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226例,采用自编的一般... 目的调查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矫正治疗后近期疗效,并对其预后不良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耳鼻咽喉科接受EARWELL耳廓矫形器矫正治疗的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226例,采用自编的一般资料问卷,对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及近期疗效进行问卷调查,并依据治疗3周后的结果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31例)与预后良好组(195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矫正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226例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矫正治疗后,近期治疗有效率为85.84%(194/226)。治疗2个月后,预后不良发生率为13.72%(31/226)。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日龄、畸形类别、耳廓畸形Max分型、是否为母乳喂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日龄>42d、杯状耳或招风耳、耳廓畸形MaxⅡ型、非母乳喂养是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矫正治疗后近期出现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矫正治疗后近期疗效良好,且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矫正治疗后近期出现预后不良的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耳廓畸形 矫正治疗 近期疗效 调查分析 预后不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21期32-32,34,共2页
目的:探讨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突发性耳聋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采用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PTA水平均有明... 目的:探讨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突发性耳聋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采用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PTA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明显优于静脉注射地塞米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地塞米松 鼓室
下载PDF
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的频次选择及预后分析
5
作者 梁艳汉 +2 位作者 冯雅江 王锦超 赵云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4期16-19,共4页
研究不同频率地塞米松在鼓室内的应用效果,并对其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107例急性耳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地塞米松,每隔一天进行一次,按剂量分为3组和5组;对患者性别、耳侧、年龄进行了单... 研究不同频率地塞米松在鼓室内的应用效果,并对其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107例急性耳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地塞米松,每隔一天进行一次,按剂量分为3组和5组;对患者性别、耳侧、年龄进行了单因子和多因子分析;病程、初诊听阈、是否伴有耳鸣、头晕;不同的鼓室注入次数和不同的听觉曲线类型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影响。结果:总体有效率73.83%,三次组和五次组间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听力恢复的有效率和听力恢复值比较, 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鼓室注射次数对患者的预后影响不显著(P>0.05),但病程、初诊听阈、全聋类型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均显著(P<0.05)。结论:地塞米松在鼓室内注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3次注射可以达到疗效;非全聋病人听力损失轻,病程短,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室注射 突发性聋 预后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