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拟象与仿真”理论与消费文化研究——兼论鲍德里亚的象征交换符号观 被引量:9
1
作者 麦永雄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5,共5页
在后现代图像增殖和在文化数字化时代,电子传媒与赛博空间为我们反思文学艺术、政治技术、理论边界、学术范式、审美经验乃至哲学思维方式等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本文通过对后现代先锋理论家鲍德里亚的“拟象与仿真”理论进行学术资源... 在后现代图像增殖和在文化数字化时代,电子传媒与赛博空间为我们反思文学艺术、政治技术、理论边界、学术范式、审美经验乃至哲学思维方式等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本文通过对后现代先锋理论家鲍德里亚的“拟象与仿真”理论进行学术资源的挖掘和梳理,并对此作出积极的思想回应和理论反思,以图为研究当代社会的消费文化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从新的思想维度促进当代文艺美学理论空间的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拟象与仿真 符号交换 消费文化
下载PDF
本雅明“闲逛者”在当代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建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93-96,共4页
"闲逛者"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美学家本雅明在对19世纪法国抒情诗人波德莱尔的研究中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且影响深远的概念,特指那些因为现代性城市的兴起,而可以游荡在城市各个角落,观察、体验都市生活的人。文学和文化研究者... "闲逛者"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美学家本雅明在对19世纪法国抒情诗人波德莱尔的研究中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且影响深远的概念,特指那些因为现代性城市的兴起,而可以游荡在城市各个角落,观察、体验都市生活的人。文学和文化研究者经常使用本雅明的闲逛者意象来探讨城市经验、城市空间与审美现代性等问题。闲逛者意象为人们阅读和分析城市文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视野。在后现代性消费社会的语境下,本雅明的闲逛者意象与消费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关联性,特别在与现代生活之间的视觉联系、视觉消费、日常生活审美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闲逛者 消费文化 文化意义
下载PDF
本雅明城市美学:拱廊计划与梧州骑楼的空间理论阐释 被引量:3
3
作者 麦永雄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5-59,共5页
德国美学家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著名的“拱廊计划”围绕着19世纪资本主义时代的城市化进程,描述了西方现代都市巴黎的历史遗迹、咖啡馆、拱廊街、林荫大道、商品展览馆以及穿梭于人群中的闲逛者、拾荒者、妓女等城市日常... 德国美学家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著名的“拱廊计划”围绕着19世纪资本主义时代的城市化进程,描述了西方现代都市巴黎的历史遗迹、咖啡馆、拱廊街、林荫大道、商品展览馆以及穿梭于人群中的闲逛者、拾荒者、妓女等城市日常生活意象,带给人们一种偶然、新奇、震惊、转瞬即逝的审美现代性的日常生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美学 本雅明 空间理论 阐释 骑楼 梧州 城市化进程 审美现代性
原文传递
本雅明身体政治学思想探微 被引量:2
4
作者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8-142,共5页
本雅明对城市人群的现代性震惊体验的揭示,对城市闲逛者的游荡行为和现代文人异化的叙述,以及对为现代技术所塑造的电影院观众等的独特研究均牵涉"身体"这一核心问题。从本质上说,这些都与文化研究意义上的政治有着密切的联... 本雅明对城市人群的现代性震惊体验的揭示,对城市闲逛者的游荡行为和现代文人异化的叙述,以及对为现代技术所塑造的电影院观众等的独特研究均牵涉"身体"这一核心问题。从本质上说,这些都与文化研究意义上的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本雅明有关"身体"的叙述凸显了其身体政治学思想的多维性和理论张力:震惊体验带来身体的解放,游荡的身体表现出对资本社会的沉默反抗,身体的异化带来一种审美救赎思想,身体经过技术塑造,最终走向一种狂欢化或革命批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身体 身体政治学 震惊 游荡 异化
下载PDF
从缺席到在场:本雅明笔下的女性闲逛者 被引量:2
5
作者 《东方丛刊》 CSSCI 2010年第2期171-177,共7页
关键词 本雅明 女性 在场 缺席 法兰克福学派 城市空间 文化意象 学术史
原文传递
城市空间批判与本雅明“闲逛者”的社会文化意蕴 被引量:2
6
作者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12-115,共4页
本雅明在19世纪发达资本主义的社会文化这一语境中,研究法国抒情诗人波德莱尔及其作品,描绘了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现代性特征,阐释了"闲逛者"这一城市意象,辩证地把"闲逛者"与现代资本主义城市空间联系起来,并通过... 本雅明在19世纪发达资本主义的社会文化这一语境中,研究法国抒情诗人波德莱尔及其作品,描绘了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现代性特征,阐释了"闲逛者"这一城市意象,辩证地把"闲逛者"与现代资本主义城市空间联系起来,并通过怀旧的方式对城市空间进行书写和批判,深刻体验到了波德莱尔诗歌的现代性以及发达资本主义的商品逻辑。本雅明笔下的"闲逛者"蕴含深刻的社会文化意蕴: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文人不得不面临的社会历史命运,任何文人都脱离不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阵痛,并试图以一种旁观和玩世不恭的姿态,为文人的社会反抗寻找精神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闲逛者” 波德莱尔 城市空间批判 社会文化意蕴
下载PDF
浅谈文学人类学视野下的外国文学教学 被引量:2
7
作者 《高教论坛》 2012年第12期57-60,共4页
知识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文学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在本质上指向一种以跨学科为精髓,以比较文学为方法,追求人的价值和人文精神的文学人类学。从文学人类学视野出发,外国文学教学应坚持在文化大语境下把握外国文学,坚持比较文学观念,坚持人... 知识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文学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在本质上指向一种以跨学科为精髓,以比较文学为方法,追求人的价值和人文精神的文学人类学。从文学人类学视野出发,外国文学教学应坚持在文化大语境下把握外国文学,坚持比较文学观念,坚持人文精神等教学理念;应重视一些边缘性的文学、生态文学、东方文学以及与文学相关的国外文化等方面内容的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人类学 外国文学教学 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
下载PDF
本雅明灵韵理论的文学人类学阐释及诗学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河池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69-74,共6页
"灵韵"是德国文学批评家本雅明文艺理论的核心概念。它具有"独一无二性"、"距离"感、经验的"真确性"、对象的"权威性",以及神秘的"永久性"等特性。从文学人类学的视野阐... "灵韵"是德国文学批评家本雅明文艺理论的核心概念。它具有"独一无二性"、"距离"感、经验的"真确性"、对象的"权威性",以及神秘的"永久性"等特性。从文学人类学的视野阐释这一概念,它具有神话信仰渊源与文学的仪式功能、自然人化的审美经验与生态审美的文学体验、讲故事的口传文学传统与对话性叙事等人类学维度。本雅明灵韵理论凸显了文艺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关联性,能为传统文艺作品的"袪魅"走向数码时代文艺作品的"复魅"提供新的解释,具有重要的诗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灵韵” 文学人类学 仪式 诗学价值
下载PDF
网络闲逛的文化阐释——以本雅明“拱廊闲逛”为情境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前沿》 2012年第2期120-121,共2页
与本雅明"拱廊闲逛"相比,网络闲逛的现实活动空间日趋狭小,虚拟空间日益扩大,闲逛形式呈现虚拟化。网络构成一个超现实的"拱廊迷宫",网络闲逛能产生一种与拱廊闲逛相同的梦幻意识和消费冲动。网络闲逛者从现实世界... 与本雅明"拱廊闲逛"相比,网络闲逛的现实活动空间日趋狭小,虚拟空间日益扩大,闲逛形式呈现虚拟化。网络构成一个超现实的"拱廊迷宫",网络闲逛能产生一种与拱廊闲逛相同的梦幻意识和消费冲动。网络闲逛者从现实世界来到虚拟空间,在后现代语境中还原或揭露一些被遮蔽了的事实真相,保持自我意识的独立性,同样实现一种本雅明意义上的闲逛者对现实的批判和反抗的话语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闲逛 拱廊闲逛 本雅明 文化阐释
原文传递
本科阶段比较文学教学内容设置的原则与构想——兼论中西文学跨文化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8期70-71,共2页
本科阶段的"比较文学"教学内容的设置时应加重"中西文学跨文化比较"的教学内容的比例,尽量遵循适度原则,典型性原则以及可操作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大师生共同关注的中西神话、中西诗歌、中西戏剧、中西小说... 本科阶段的"比较文学"教学内容的设置时应加重"中西文学跨文化比较"的教学内容的比例,尽量遵循适度原则,典型性原则以及可操作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大师生共同关注的中西神话、中西诗歌、中西戏剧、中西小说以及文学理论等比较文学研究实践内容的比例。从一个中西比较的视野来审视本科阶段所学的学科知识,树立一种中西文学跨文化比较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阶段 比较文学 教学内容设置 跨文化比较
下载PDF
基于城市记忆的梧州骑楼空间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东方丛刊》 2018年第1期214-225,共12页
梧州骑楼是梧州城市个性特征的彰显和市民文化记忆的载体。梧州骑楼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独特而富有魅力的城市空间,包括骑楼的历史空间、商业空间、公共空间和文化空间等。梧州骑楼空间承载了关于中国南方城市丰赡的城市记忆,包括个... 梧州骑楼是梧州城市个性特征的彰显和市民文化记忆的载体。梧州骑楼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独特而富有魅力的城市空间,包括骑楼的历史空间、商业空间、公共空间和文化空间等。梧州骑楼空间承载了关于中国南方城市丰赡的城市记忆,包括个人记忆、族群记忆、社会记忆、文化记忆等。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梧州骑楼逐渐成为中国南方建筑的一种城市记忆。从城市记忆的角度来看,梧州骑楼空间表现了骑楼怀旧情绪与历史文化记忆的延续、现代商业与传统商埠文化的融合、日常生活与休闲体验的营造以及城市建设与'灵韵'特色的保存等问题。对梧州骑楼空间的研究,引发我们对当代城市记忆延续问题的思考,同时对当前有关特色城镇建设、城市空间规划、建筑设计、城市文化建设等问题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梧州骑楼空间 历史文化 商埠文化 休闲体验 灵韵特色 城市记忆
原文传递
日常生活中的寓言——读本雅明的《单行道》
12
作者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243-245,共3页
《单行道》是本雅明的名作之一。"其之所以著名并不是因为它提出了什么惊人的原理或论说,而是由于它用独到的体味,向生活中那不易察觉而往往被忽略的隐秘之处射去了一道光线,以使人能自己看清那些默默主宰整个行为方式的关联。它... 《单行道》是本雅明的名作之一。"其之所以著名并不是因为它提出了什么惊人的原理或论说,而是由于它用独到的体味,向生活中那不易察觉而往往被忽略的隐秘之处射去了一道光线,以使人能自己看清那些默默主宰整个行为方式的关联。它展现的不说理论,也不是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意义关联 使人 行为方式 孤独者 意象群 罗马时代 先锋派 现代性 一本
原文传递
本雅明的日常生活诗学及其当代意义
13
作者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23-27,共5页
本雅明抛开传统史学所关注的重大历史事件研究,从事微观的"拱廊计划"及日常生活研究,显示出本雅明研究视野的独特魅力。他运用"超现实主义"和"蒙太奇"等手法重现现代城市生活的本原,形成一种理解日常生... 本雅明抛开传统史学所关注的重大历史事件研究,从事微观的"拱廊计划"及日常生活研究,显示出本雅明研究视野的独特魅力。他运用"超现实主义"和"蒙太奇"等手法重现现代城市生活的本原,形成一种理解日常生活的诗学。本雅明在历史的"废弃物"和"垃圾"中表达一种日常生活理念及其现代性的批判,在传统历史经验贫困的现实生活中表达审美经验的现代性转变,凸显出其理论的诗学价值和意义。本雅明的日常生活诗学为当代研究日常生活理论及城市日常生活审美化提供了理论视野,并引发了人们对当代文艺审美空间的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拱廊计划 审美经验 日常生活诗学 日常生活审美化
下载PDF
话语冒险:本雅明“解构”文艺思想论
14
作者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09-112,共4页
对于国内学者而言,本雅明的思想非常晦涩难懂,以至于我们根本无法想象它们在言说什么。正如伊格尔顿指出,"本雅明的生平及著作对我们所有人都具有挑战性。"站在今天西方后现代理论话语中重新审视本雅明及其思想,是一个极其有... 对于国内学者而言,本雅明的思想非常晦涩难懂,以至于我们根本无法想象它们在言说什么。正如伊格尔顿指出,"本雅明的生平及著作对我们所有人都具有挑战性。"站在今天西方后现代理论话语中重新审视本雅明及其思想,是一个极其有趣的话题。本雅明对知识、权威、体系、传统进行了难以想象的颠覆和批判。在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家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后现代 伊格尔顿 解构 碎片化 理论话语 现代性 文艺思想 寓言 法兰克福学派
原文传递
外国文学“前沿探索”教学模式的探讨
15
作者 陈建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年第3期96-97,共2页
"前沿探索"教学模式是指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外国文学课堂教学,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尽可能突出创新特色的外国文学课堂教学模式。在外国文学课堂教学中恰当引入当代西方前沿理论和文艺美学方法来分... "前沿探索"教学模式是指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外国文学课堂教学,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尽可能突出创新特色的外国文学课堂教学模式。在外国文学课堂教学中恰当引入当代西方前沿理论和文艺美学方法来分析作家作品,树立比较文学教学理念,突出授课内容的开放性和形式的互动性。"前沿探索"教学模式为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能力提供一种可能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教学模式 前沿探索 创新意识
原文传递
“桃色喜剧”:解析《桃花运》中的女性爱情
16
作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33,共2页
由马俪文执导,葛优、范冰冰、段奕宏、李晨、梅婷、李小璐、郭涛、元秋、邬君梅等十多位明星主演的影片《桃花运》凭借显而易见的“贺岁元素”打响了2009年贺岁票房争夺之战。影片把现代都市生活的爱情故事做了一个小小的集合与诠释,... 由马俪文执导,葛优、范冰冰、段奕宏、李晨、梅婷、李小璐、郭涛、元秋、邬君梅等十多位明星主演的影片《桃花运》凭借显而易见的“贺岁元素”打响了2009年贺岁票房争夺之战。影片把现代都市生活的爱情故事做了一个小小的集合与诠释,体现了现代都市男女最真实的爱情观和人生观,再加上贴近现代生活的喜剧性、时尚情爱话题等诸多卖点深受观众的好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故事 喜剧性 桃花 女性 解析 都市生活 现代都市 现代生活
下载PDF
空间体验:在城市记忆中重塑场所精神--以梧州骑楼街道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梧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4-41,共8页
街道承载着一个城市的记忆、文化和民俗风情,其活力来源于对其场所精神的传承和场所记忆的留存。在梧州骑楼百年发展史中,骑楼街道具有鲜明的建筑特征、空间特征和场所特征。骑楼街道依托一脉相承的岭南文化底蕴,形成了丰富的历史文化... 街道承载着一个城市的记忆、文化和民俗风情,其活力来源于对其场所精神的传承和场所记忆的留存。在梧州骑楼百年发展史中,骑楼街道具有鲜明的建筑特征、空间特征和场所特征。骑楼街道依托一脉相承的岭南文化底蕴,形成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商埠文化、日常生活文化等独特的文化记忆及其场所精神。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深入,骑楼街道存在场所精神流失与城市文化记忆危机问题。骑楼街道在建设中需要注重对场所感的营造和骑楼记忆的活化。营造逼真的骑楼街道空间体验情境、创新骑楼街道空间文化体验主题、开展骑楼街道空间参与性活动、设计并创新骑楼街道空间体验产品,是激发骑楼街道场所活力、延续骑楼街道文脉、留存骑楼街道记忆、重塑骑楼街道场所精神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梧州骑楼 街道空间 城市记忆 文化记忆 场所精神
下载PDF
岭南骑楼空间活化与城市记忆重塑——以梧州骑楼城为考察对象
18
作者 《河池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25-32,共8页
骑楼商住合一的空间秩序、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城市日常生活经验产生了丰富的空间隐喻和城市记忆。梧州骑楼城保护与综合整治是骑楼空间活化与城市记忆重塑的实践。活化后的梧州骑楼空间由原来的商业空间逐步转变为体验空间,由单一... 骑楼商住合一的空间秩序、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城市日常生活经验产生了丰富的空间隐喻和城市记忆。梧州骑楼城保护与综合整治是骑楼空间活化与城市记忆重塑的实践。活化后的梧州骑楼空间由原来的商业空间逐步转变为体验空间,由单一空间转换为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新的骑楼空间为重塑城市记忆提供了可能。梧州骑楼空间活化与城市记忆重塑所体现出的骑楼文化保护理念、骑楼日常生活的空间生产方式、骑楼空间记忆的情感想象性,对活化岭南地区骑楼空间、重塑城市记忆具有借鉴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骑楼 梧州骑楼城 空间活化 城市记忆 重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