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林蛙人工养殖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22
1
作者 田秀华 赵文阁 +1 位作者 柏永明 玉宝 《野生动物》 2009年第4期214-216,共3页
分析了人工养殖东北林蛙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了人工养殖东北林蛙的发展对策。认为人工养殖东北林蛙应该以半人工养殖方式为主。如何解决技术难题是东北林蛙全人工养殖发展的首要问题。目前,东北林蛙全人工养殖技术还不成熟,不适宜推广... 分析了人工养殖东北林蛙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了人工养殖东北林蛙的发展对策。认为人工养殖东北林蛙应该以半人工养殖方式为主。如何解决技术难题是东北林蛙全人工养殖发展的首要问题。目前,东北林蛙全人工养殖技术还不成熟,不适宜推广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林蛙 半人工养殖 全人工养殖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繁殖期觅食栖息地的利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玉宝 田秀华 +2 位作者 马建章 朱书玉 单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628-2634,共7页
2008和2009年3—6月,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采用定点观察、GPS定位、样方调查和逐步判别分析等方法对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繁殖期觅食地的利用进行了研究。共测定了75个觅食利用样方和74个对照样方的14个生态因子。结果表明,东... 2008和2009年3—6月,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采用定点观察、GPS定位、样方调查和逐步判别分析等方法对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繁殖期觅食地的利用进行了研究。共测定了75个觅食利用样方和74个对照样方的14个生态因子。结果表明,东方白鹳繁殖期倾向于在明水面、芦苇沼泽和滩地中觅食,对草地和农田利用极少。偏向于食物丰富度较高的觅食点;对隐蔽级高低没有明显的偏好。对利用样方和对照样方进行比较,发现利用样方具有植被高度和植被盖度较低,觅食地水深相对较浅,距明水面、芦苇沼泽、树林等距离较近,距重度干扰源较远等特征。逐步判别分析表明,距芦苇沼泽距离、样方内水深、距重度干扰源距离、食物丰富度和明水面距离具有重要作用,由这5个变量构成的方程在对繁殖季节东方白鹳觅食地利用样方和对照样方进行区分时,正确判别率可以达到95.5%。东方白鹳繁殖期觅食地的利用主要与水源、人为干扰和食物条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白鹳 繁殖期 觅食栖息地 逐步判别分析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的巢址利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玉宝 田秀华 +3 位作者 朱书玉 丁鹏 单凯 卢小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66-672,共7页
2009年3—5月,在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运用Vanderploeg和Scavia选择指数和资源选择函数对25个东方白鹳巢址的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方白鹳偏好选择在芦苇沼泽中的电线杆上筑巢,巢区水面比例较大,样方内水深度>15cm,植被较高,盖度... 2009年3—5月,在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运用Vanderploeg和Scavia选择指数和资源选择函数对25个东方白鹳巢址的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方白鹳偏好选择在芦苇沼泽中的电线杆上筑巢,巢区水面比例较大,样方内水深度>15cm,植被较高,盖度较大,植被密度200—500根/m2,巢址距明水面、芦苇沼泽、树林距离较近,明水面深度<0.5m,距离人为干扰、农田、草地较远。东方白鹳巢址利用的资源选择函数为:logist(p)=-0.206-2.773×距明水面距离+2.200×距公路距离+1.444×距轻度干扰地距离+1.205×距草地距离+1.191×植被密度,模型正确率:88.6%,R2=0.721。食物、人为干扰和植被密度是影响东方白鹳巢址利用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白鹳 巢址利用 资源选择函数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东方白鹳繁殖期行为时间分配及日节律 被引量:10
4
作者 玉宝 田秀华 +2 位作者 朱书玉 纪托 单凯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68-972,共5页
2009年3—6月,采用扫描取样法对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繁殖成功的4对东方白鹳的行为活动进行了观察,同时对东方白鹳在繁殖期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日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繁殖期各行为时间所占比例依次是繁殖22.17%±21.6... 2009年3—6月,采用扫描取样法对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繁殖成功的4对东方白鹳的行为活动进行了观察,同时对东方白鹳在繁殖期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日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繁殖期各行为时间所占比例依次是繁殖22.17%±21.69%(其中孵化19.75%±20.71%,晾卵1.31%±2.16%,育幼1.00%±1.01%,交配0.11%±0.32%),静栖19.09%±13.94%,修巢6.40%±5.92%,警戒3.94%±4.88%,理羽3.11%±2.31%,其他行为45.27%±11.08%;在繁殖不同时期各行为差异显著(P<0.01)。东方白鹳在繁殖期不同阶段行为活动存在一定节律,并且不同阶段日节律明显不同。此外,温度与晾卵(r=0.810,P<0.01)、孵化(r=-0.518,P<0.01)行为显著相关;车辆数与警戒(r=0.745,P<0.01)、静栖(r=0.612,P<0.01)行为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白鹳 繁殖期 行为时间分配 日节律
原文传递
东方白鹳天然巢址与人工巢址选择比较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玉宝 田秀华 +2 位作者 李彦杰 王海京 史贤亮 《野生动物》 2010年第2期82-85,共4页
2008和2009年的3~5月,对扎龙、洪河、兴凯湖3个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的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共测量24个巢址。研究表明,人工巢和天然巢在植被类型、巢基牢固度、巢基类型及距树林距离等因子上差异显著,逐步判别分析表明在区分天然巢和人... 2008和2009年的3~5月,对扎龙、洪河、兴凯湖3个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的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共测量24个巢址。研究表明,人工巢和天然巢在植被类型、巢基牢固度、巢基类型及距树林距离等因子上差异显著,逐步判别分析表明在区分天然巢和人工巢址生境方面有4个因子发挥重要作用,依照贡献值大小依次是:巢基类型、巢间距、距树林距离、巢基牢固度,正确率达91.7%。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有4种,依次为食物因子、安全因子、取材因子、巢基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白鹳 巢址选择 逐步判别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云南元阳县鸟类多样性及繁殖鸟类垂直分布格局
6
作者 汤锦涛 张健嵩 +4 位作者 张文文 刘士龙 耿吉恒 罗旭 玉宝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13-1221,I0001-I0016,共25页
元阳县位于中国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为了解元阳县鸟类多样性及垂直分布格局,于2019年7月—2020年4月采用样线法对元阳县鸟类资源进行调查。依据元阳县海拔及生境特点共设置样线44条,以400 m的海拔间隔将调查区域分为6个垂直... 元阳县位于中国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为了解元阳县鸟类多样性及垂直分布格局,于2019年7月—2020年4月采用样线法对元阳县鸟类资源进行调查。依据元阳县海拔及生境特点共设置样线44条,以400 m的海拔间隔将调查区域分为6个垂直带,共记录鸟类13目46科179种,其中,留鸟140种(78.21%),夏候鸟16种(8.84%),冬候鸟、迷鸟和旅鸟共23种(12.85%)。县域内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4种,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易危(VU)物种1种,近危(NT)物种11种;IUCN红色名录近危(NT)物种1种。春季物种丰富度(n=115)和多样性指数(H=4.022)最高,冬季物种丰富度(n=87)和多样性指数(H=3.666)最低。鸟类遇见率在不同季节间差异不显著(F=1.166,P=0.328)。元阳县>1400~1800 m海拔带繁殖鸟类物种丰富度最高,垂直分布呈中峰模式,与谱系多样性呈现一致的变化模式,与功能多样性呈现不同的垂直分布模式。元阳县繁殖鸟类功能丰富度(FRic值为11.82)在>1800~2200 m海拔带最高,功能离散度(FDis值为1.44)在200~600 m海拔带最高,谱系多样性(PD值为2584.59)在>1400~1800 m海拔带最高;>1400~1800和>2200~2600 m海拔带鸟类群落平均成对功能距离的标准化效应值(SES.MFD)显著低于随机值(SES值<-1.96),表明这2个海拔带鸟类群落在功能上聚集。>1400~1800、>1800~2200和>2200~2600 m海拔带鸟类群落平均成对谱系距离的标准化效应值(SES.MPD)均显著低于随机值(SES值<-1.96),表明这3个海拔带鸟类群落在谱系上聚集,可能与生境过滤驱动群落构建有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环境因子对元阳县各海拔梯度鸟类物种丰富度、功能丰富度和谱系多样性的影响均不显著,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提供了元阳县鸟类本底数据,可为元阳县鸟类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多样性 垂直分布 元阳县
下载PDF
云南省永德县繁殖季鸟类多样性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健嵩 陆文朱 +1 位作者 汤锦涛 玉宝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23-1429,共7页
为了解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繁殖季鸟类资源现状及群落动态,于2018—2020年3—6月,采用固定样线法对永德县繁殖季鸟类进行观测。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记录鸟类15目52科197种6135只,鸟类组成以雀形目鸟类为主,其物种数占调查鸟类总数的73.6... 为了解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繁殖季鸟类资源现状及群落动态,于2018—2020年3—6月,采用固定样线法对永德县繁殖季鸟类进行观测。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记录鸟类15目52科197种6135只,鸟类组成以雀形目鸟类为主,其物种数占调查鸟类总数的73.60%;居留型中留鸟有158种(80.20%),夏候鸟有19种(9.64%),冬候鸟有18种(9.14%),旅鸟有2种(1.01%)。繁殖鸟类中,东洋种有113种,广布种有64种,无古北界鸟类。在不同生境中,阔叶林生境鸟类物种丰富度(121种)、Shannon-Wiener指数(H=4.147)和均匀度指数(J=0.864)均最高,灌丛生境鸟类物种丰富度(64种)、Shannon-Wiener指数(H=3.270)和均匀度指数(J=0.786)均最低。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各生境间鸟类遇见率存在显著差异(F=2.751,df=4,P=0.037),灌丛和农田生境鸟类遇见率最高。鸟类群落Sorensen相似性检验结果表明,阔叶林生境与针阔混交林生境间鸟类组成最相似,阔叶林生境与灌丛生境间鸟类组成差异较大。鸟类群落变化中,年际间鸟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相差较小;鸟类年际间相似性高、波动小,鸟类群落组成相对稳定。该研究基本掌握了永德县繁殖季鸟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现状,可为永德县鸟类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德县 鸟类多样性 繁殖季 年度变化
下载PDF
西南林业大学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及改革思路 被引量:4
8
作者 何承忠 玉宝 +1 位作者 刘霞 石卓功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8年第1期40-43,共4页
西南林业大学林业硕士专业学位于2010年得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2011年开始招生。基于5届的培养实践,从生源情况、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校外实践基地和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总结。针对我校在林业硕士专业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 西南林业大学林业硕士专业学位于2010年得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2011年开始招生。基于5届的培养实践,从生源情况、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校外实践基地和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总结。针对我校在林业硕士专业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加强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建议和意见,为更有效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林业专门人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 林业硕士 培养模式 改革 西南林业大学
下载PDF
云南省蛙类新记录——老山树蛙 被引量:1
9
作者 宋艳芳 艾仁达 +7 位作者 蓝俊麟 张金国 刘小龙 李增鑫 铁民华 陈睿 玉宝 袁智勇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64-665,共2页
2021年8月20日,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境内的古林箐省级自然保护区(103°57’30"E,22°49’26"N)采集到树蛙属Rhacophorus个体3号(2♀1♂),拍照和测量形态特征后放归原处。根据其背面深色交叉斑纹,且皮肤... 2021年8月20日,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境内的古林箐省级自然保护区(103°57’30"E,22°49’26"N)采集到树蛙属Rhacophorus个体3号(2♀1♂),拍照和测量形态特征后放归原处。根据其背面深色交叉斑纹,且皮肤光滑呈棕褐色;指趾背面的“Y”形软骨;外两指具有1/3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省级自然保护区 树蛙 形态特征 马关县 云南省
下载PDF
东方白鹳mtDNA D-loop序列的多样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卢小琴 白素英 +1 位作者 田秀华 玉宝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2-84,共3页
利用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D-loop)序列,对东方白鹳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35条长为335bp的mtDNA控制区序列存在11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定义10种单倍型,序列差异3.28%,核苷酸多态性(Pi)为0.00760,单倍型多态性(Hd)为0.859,核苷酸差异均... 利用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D-loop)序列,对东方白鹳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35条长为335bp的mtDNA控制区序列存在11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定义10种单倍型,序列差异3.28%,核苷酸多态性(Pi)为0.00760,单倍型多态性(Hd)为0.859,核苷酸差异均数(К)为2.545。通过与鹤形目和鹳形目的某些濒危物种线粒体DNA控制区核苷酸多样性进行比较发现,东方白鹳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白鹳 MTDNA D-LOOP 序列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COI基因对混养缅甸蟒个体来源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樊翠平 玉宝 +1 位作者 田秀华 白素英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5-299,共5页
采用PCR技术首次用缅甸蟒人工养殖混养种群作为实验样本,进行mt DNA COI基因序列扩增,得到28条mt DNA COI基因序列,片段长度为1 428 bp,其中T、C、A和G的含量分别为29.8%、15.5%、27.9%和26.9%,A+T的含量(54.8%)高于C+G的含量(45.2%)。... 采用PCR技术首次用缅甸蟒人工养殖混养种群作为实验样本,进行mt DNA COI基因序列扩增,得到28条mt DNA COI基因序列,片段长度为1 428 bp,其中T、C、A和G的含量分别为29.8%、15.5%、27.9%和26.9%,A+T的含量(54.8%)高于C+G的含量(45.2%)。保守位点(C)占89.6%,变异位点(V)占9.6%,简约信息位点(Pi)占1.7%。根据个体系统发育进化树与群体间遗传距离重新判定缅甸蟒人工养殖混养养殖种群的个体来源,并确定28条养殖个体中8条来自海南,20条来自越南。从遗传距离结果可以看出,缅甸蟒养殖群体与野生缅甸蟒相比,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遗传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蟒 个体来源 COI 遗传多样性 遗传距离
下载PDF
对分课堂在兽类学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玉宝 李旭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22期133-134,共2页
通过梳理兽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对分课堂在兽类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将对分课堂引入到兽类学课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间的互相沟通,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 兽类学 对分课堂 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
下载PDF
云南省爬行类首次记录灰腹绿锦蛇
13
作者 杨泽鹏 魏平凡 +4 位作者 饶静秋 刘春雨 史兴惠 袁智勇 玉宝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9-80,共2页
2021年4月16日,在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水围城景区附近(103°41′45.47″E,22°54′35.22″N;海拔2 109 m)发现1种蛇类,结合野外拍摄照片(图1),依据《中国蛇类》(赵尔宓,2006)及相关文献(崔继法等,2018;黄汝怡等,2019;... 2021年4月16日,在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水围城景区附近(103°41′45.47″E,22°54′35.22″N;海拔2 109 m)发现1种蛇类,结合野外拍摄照片(图1),依据《中国蛇类》(赵尔宓,2006)及相关文献(崔继法等,2018;黄汝怡等,2019;谭艳等,2021)进行分类,确定该蛇为游蛇科Colubridae树栖锦蛇属 Gonyosoma 灰腹绿锦蛇 G. frenatus 。经查阅《云南两栖爬行动物》(杨大同,2008),确定该蛇为云南省爬行类新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爬行动物 灰腹绿锦蛇 首次记录 赵尔宓 游蛇科 锦蛇属 爬行类 树栖
下载PDF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学生重点关注问题剖析——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玉宝 罗旭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227-229,共3页
文章以西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2012—2014级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对各学年学生最关注问题收集、汇总,并进行统计分析,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为相关高校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招生与就业... 文章以西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2012—2014级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对各学年学生最关注问题收集、汇总,并进行统计分析,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为相关高校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招生与就业工作、教学培养环节等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 学生关注问题 问题剖析 专业建设 建议
原文传递
饲料对东北林蛙蝌蚪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15
作者 田秀华 柏永明 +2 位作者 沈广爽 玉宝 于鹏 《野生动物》 2009年第3期149-151,共3页
2008年3月29日~5月26日,在佳木斯市某东北林蛙养殖场,采用2组饲料饲喂东北林蛙蝌蚪,蝌蚪分为A组和B组。结果表明:饲喂T_1组饲料的蝌蚪41期和46期时的体重、体长和尾长明显大于饲喂T_2组饲料的蝌蚪;各组蝌蚪的成活率均在95%以上,各组蝌... 2008年3月29日~5月26日,在佳木斯市某东北林蛙养殖场,采用2组饲料饲喂东北林蛙蝌蚪,蝌蚪分为A组和B组。结果表明:饲喂T_1组饲料的蝌蚪41期和46期时的体重、体长和尾长明显大于饲喂T_2组饲料的蝌蚪;各组蝌蚪的成活率均在95%以上,各组蝌蚪完成变态的时间差异不显著;T_2组饲料的利用率要低于T_1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林蛙 蝌蚪 人工养殖 饲料
下载PDF
昆明呼马山褐胁雀鹛繁殖报道
16
作者 范仕祥 张健嵩 玉宝 《科学技术创新》 2019年第4期142-143,共2页
繁殖生物学对鸟类生态学研究和科学保护工作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褐胁雀鹛是中小型雀形目鸟类,在我国南方地区有较为广泛的分布,为了完善褐胁雀鹛的基础生物学资料,本文于2017年3-6月在昆明呼马山对其繁殖生境进行描述、繁殖参数进行测... 繁殖生物学对鸟类生态学研究和科学保护工作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褐胁雀鹛是中小型雀形目鸟类,在我国南方地区有较为广泛的分布,为了完善褐胁雀鹛的基础生物学资料,本文于2017年3-6月在昆明呼马山对其繁殖生境进行描述、繁殖参数进行测量及分析,为了解该地区褐胁雀鹛的繁殖生物学和鸟类保护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胁雀鹛 繁殖生物学 繁殖报道 昆明呼马山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对中华斑羚活动节律的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赵晨光 何明超 +5 位作者 苏晋芬 罗蕊 高顺勇 陆元敏 李旭 玉宝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2-37,共6页
动物行为是动物对外界环境变化和内在生理活动改变所做出的整体性反应,动物行为节律研究是了解其活动特征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的重要内容。因此,于2017年3月—2018年12月采用红外相机监测技术,在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了45台红外相机... 动物行为是动物对外界环境变化和内在生理活动改变所做出的整体性反应,动物行为节律研究是了解其活动特征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的重要内容。因此,于2017年3月—2018年12月采用红外相机监测技术,在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了45台红外相机对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的日活动节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华斑羚的活动具有明显的晨昏性,活动模式呈经典的双峰型,上午的活动高峰出现在06:00—09:00,活动的最高峰出现在09:00,下午的活动高峰出现在16:00—20:00,活动的最高峰出现在19:00,2个活动高峰出现在日出和日落前后,为昼行性活动。通过对中华斑羚的月活动节律研究发现,各月份间的相对活动强度存在显著性差异(t=5.289,d f=11,P<0.05),活动频率在7月达到峰值。对季节活动节律研究发现,4个季节间的相对活动强度存在显著性差异(t=3.328,d f=3,P<0.05),表现出不同的活动规律。昼夜节律分析表明,中华斑羚具有较强的昼行性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节律 红外相机技术 中华斑羚 药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同域分布的白腹锦鸡和红腹角雉的活动节律及种间联结关系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晨光 陈飞 +4 位作者 颜再奎 刘兴元 刘鲁明 李维薇 玉宝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008-4014,共7页
物种间采用何种方式分割资源,达到同域共存的目的,一直是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为了解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和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的时间和空间关系,于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 物种间采用何种方式分割资源,达到同域共存的目的,一直是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为了解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和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的时间和空间关系,于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保护区内布设45台红外相机,共获得白腹锦鸡独立有效照片116张,红腹角雉独立有效照片147张。日活动节律分析显示:白腹锦鸡的活动时间为06:00—20:00,活动高峰期出现在08:00—10:00和17:00—19:00两个时间段,最高峰值分别为09:00和18:00两个时间点;红腹角雉的活动时间为05:00—21:00,活动高峰期出现在07:00—09:00和17:00—19:00两个时间段,最高峰值分别为08:00和18:00两个时间点。两种雉类均为营昼行性活动,白腹锦鸡和红腹角雉日活动节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白腹锦鸡和红腹角雉在不同季节的活动频率并不相同,白腹锦鸡在5月和10月活动最为频繁,其次是3月和4月。红腹角雉在5月、8月和10月活动最为频繁。种间联结性分析显示二者种间关联性不强,两种雉类通过减少空间重叠活动,避免了种间竞争,这种空间上的分化方式有利于二者的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腹锦鸡 红腹角雉 活动节律 种间联结
原文传递
东方白鹳在山东省适宜栖息地的分布预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雨 卢柳妍 +1 位作者 田秀华 玉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94-2201,共8页
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隶属鹳形目(Ciconiiformes)鹳科(Cioniidae)鹳属(Ciconia),被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主要繁殖于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东北三江平原,在长江中下游鄱阳湖等沿海内陆湖泊越冬。山东省从2003年开始有... 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隶属鹳形目(Ciconiiformes)鹳科(Cioniidae)鹳属(Ciconia),被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主要繁殖于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东北三江平原,在长江中下游鄱阳湖等沿海内陆湖泊越冬。山东省从2003年开始有东方白鹳繁殖记录,黄河三角洲为该物种在山东省的主要繁殖地。以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收集到的位点数据、物种分布数据库(GBIF)提取的位点数据和山东省环境气候因子为基础数据,基于最大熵(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技术平台,预测东方白鹳在山东省的潜在适生区。结果表明在该物种在黄河三角洲及附近地区存在较集中的高适宜区,庙岛群岛和微山湖地区存在少量高适宜区,高适宜区总面积为1359.27km^(2);北至河北边界,南至微山县,沿黄河支流至西到达聊城市、菏泽市,存在1893.82km^(2)较适宜区和3955.63km^(2)低适宜区。潜在适宜生境总和为7208.72km^(2),占比为研究区域的0.89%。新出现的较为集中的较适宜区在微山湖周围地区,此地目前并无该物种出现的记录。通过对环境因子分析得知,东方白鹳选择适宜栖息地时更倾向于选择的植被类型是灌丛和草甸,土地利用类型是沼泽地、滩涂与河渠,远离道路,显著影响东方白鹳选择适宜区的气候因子是最暖季度降雨量和最干月份降雨量。研究旨在探究何种环境因子影响东方白鹳对适宜栖息地的选择,为该物种的栖息地管理和保护区建立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促进该物种种群和栖息地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白鹳 最大熵(Maxent)模型 适宜栖息地 环境因子
下载PDF
云南元阳哈尼梯田鸟类群落组成及季节动态分析
20
作者 卜匀皓 耿吉恒 +1 位作者 张健嵩 玉宝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30-841,共12页
为了解哈尼梯田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构成,探讨不同农田类型和不同季节中鸟类群落变化特征。2019年7月—2020年4月,采用样线法对哈尼梯田4个季节分别进行鸟类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共记录到鸟类86种,隶属10目37科,其中包括国家二级重点保... 为了解哈尼梯田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构成,探讨不同农田类型和不同季节中鸟类群落变化特征。2019年7月—2020年4月,采用样线法对哈尼梯田4个季节分别进行鸟类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共记录到鸟类86种,隶属10目37科,其中包括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分别是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小鸦鹃(C.bengalensis)、普通鵟(Buteo japonicus)和红隼(Falco tinnunculus);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近危(NT)物种1种,即银耳相思鸟(Leiothrix argentauris);数据缺乏(DD)1种,为蓝喉拟啄木鸟(Psilopogon asiatica)。雀形目(Passeriformes)鸟类最多,共计27科69种。繁殖鸟类共74种,占鸟种数的86%,东洋种43种,占繁殖鸟类的58%,其余是广布种。居留类型以留鸟为主,64种,占74%,夏候鸟和冬候鸟各记录到10种。不同农田微生境类型下,旱田的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G-F指数均高于水田,但Shannon-Wiener指数(F=0.206,p>0.05)和Pielou均匀度指数(F=0.211,p>0.05)差异不显著。不同季节Shannon-Wiener指数(F=1.515,p>0.05)和Pielou均匀度指数(F=0.805,p>0.05)差异也不显著,优势度春季和冬季较高,夏季和秋季较低,相似性指数夏季和冬季最高,春季和秋季较低。从鸟类优势种来看,以人类伴生鸟类和适应人为干扰活动的鸟类为主要优势种。研究结果既掌握了哈尼梯田鸟类资源现状,还为开展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服务功能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群落组成 季节动态 哈尼梯田 农田生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