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灵空山辽东栎种群年龄结构与动态 被引量:74
1
作者 张婕 上官铁梁 +3 位作者 郭微 刘卫华 郭东罡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125-3130,共6页
利用生存分析理论,分析了山西灵空山自然保护区辽东栎种群的年龄结构,以及树高与胸径的关系,绘制了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结果表明:辽东栎种群年龄结构金字塔呈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型,处于稳定状态.辽东栎种群的树高和胸径的相关关系可... 利用生存分析理论,分析了山西灵空山自然保护区辽东栎种群的年龄结构,以及树高与胸径的关系,绘制了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结果表明:辽东栎种群年龄结构金字塔呈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型,处于稳定状态.辽东栎种群的树高和胸径的相关关系可用一元线性方程拟合.辽东栎种群的最高生命期望值出现在死亡率最高的龄级之后,且极大值与死亡密度最小值相对应,说明在经过自然筛选和种内竞争后,存活下来的幼苗幼树具有较强的生命期望寿命.辽东栎种群的存活曲线呈Deevey-Ⅱ型,为稳定种群.辽东栎种群动态表现为前期衰退、中期增长、后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栎种群 龄级结构 生命表 存活曲线
原文传递
半干旱区露天矿生态复垦土壤养分与植物群落相关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刘卫华 赵冰清 +4 位作者 白中科 上官铁梁 张婕 郭东罡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369-2375,共7页
以中煤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生态复垦区刺槐+油松配置模式固定监测样地为研究平台,以样地内的恢复植被和土壤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了复垦区土壤pH值和养分含量特征,以及各种群平均密度、高度和胸径等种群基本特征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以中煤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生态复垦区刺槐+油松配置模式固定监测样地为研究平台,以样地内的恢复植被和土壤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了复垦区土壤pH值和养分含量特征,以及各种群平均密度、高度和胸径等种群基本特征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均接近或超过原地貌水平,pH值、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远低于原地貌水平;在同一剖面内,0~20 cm土层的土壤养分含量明显高于20~40 cm土层;刺槐和油松平均胸径、平均高度与立木平均密度极显著负相关,相关关系可用一元线性方程拟合;刺槐种群平均密度、平均高度和平均胸径与土壤pH值、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关系密切,各自可用上述土壤因子线性回归方程拟合。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3个土壤因子对刺槐种群的作用大小为碱解氮〉pH〉速效磷。可根据以上回归模型指导刺槐的复垦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因子 种群 刺槐 油松 煤矿复垦
原文传递
蝗总科部分种类等位基因酶的比较研究(英文) 被引量:13
3
作者 乔海晅 +1 位作者 马恩波 韩焱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采自山西太原黄陵、山西临猗伍姓湖及山西雁门关两科 4种蝗虫的 4个等位基因酶位点的基因频率进行了比较研究 ,并用BIOSYS -Ⅱ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 :所研究种群的苹果酸脱氢酶(MDH)都存在两个位点 ,中... 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采自山西太原黄陵、山西临猗伍姓湖及山西雁门关两科 4种蝗虫的 4个等位基因酶位点的基因频率进行了比较研究 ,并用BIOSYS -Ⅱ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 :所研究种群的苹果酸脱氢酶(MDH)都存在两个位点 ,中华稻蝗的MDH - 1还存在两条亚带。在所研究种群中的MDH - 1图谱中 ,一个中等迁移率的谱带存在于所研究的 4个种群中。东亚飞蝗在乳酸脱氢酶 (LDH)和苹果酸酶 (ME)中存在两个固定的等位基因 ,同时黄胫小车蝗在MDH - 1中存在一个固定的等位基因 ,在MDH - 2中存在一个独特的等位基因。在所有 4个种群中 ,中华稻蝗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 (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 3个 ,He =0 .2 2 0 ) ,黄胫小车蝗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 (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 1.5个 ,He=0 .0 13)。除中华稻蝗的MDH - 1和LDH处于哈代 -温伯格平衡 ,其余种群的 4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均不同程度的偏离哈代 -温伯格平衡。等位酶数据表明这 4个种群在系统发育关系方面是相近的 ,但在遗传多样性水平上却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蝗总科 系统关系 等位基因酶
下载PDF
山西省 8种蝗虫 8个种群的遗传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春选 +1 位作者 郑先云 马恩波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9-127,共9页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 ,对采自山西省蝗虫区系的优势种类 :斑腿蝗科 (Catantopidae)、斑翅蝗科 (Oe dipodidae)和网翅蝗科 (Arcypteridae) 3科 7属 8种蝗虫的 11种酶进行了检测 ,共辨析出 17个酶基因座位 ,并计算出等位基因频率和...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 ,对采自山西省蝗虫区系的优势种类 :斑腿蝗科 (Catantopidae)、斑翅蝗科 (Oe dipodidae)和网翅蝗科 (Arcypteridae) 3科 7属 8种蝗虫的 11种酶进行了检测 ,共辨析出 17个酶基因座位 ,并计算出等位基因频率和遗传距离。等位基因频率分析表明 :Ao 1、Est 3、G3pd 1、Idh 2和Mdh 2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少、等位基因数目在种间变化较小 ,故推断其进化速率较慢 ,利用这些基因座位的保守特征 ,可作为分子标记研究较高级阶元的系统发育关系 ;而Gpi 1、Ldh 1和Me 1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多、等位基因数目在种内和种间差异较大 ,可以用作种、属间及种群间遗传结构的比较研究。对每个基因座位的各基因型进行 χ2 检验 ,除Acp 1、Adk 1、Ao 1和Ao 2在部分蝗虫中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外 ,其余绝大多数基因座位的基因型频率显著偏离H W平衡。在所研究的 8种蝗虫中 ,多态位点百分率普遍较高 (P =6 4 7%~ 94 1% ) ,但由于杂合子数目较少而使每个基因座位的平均杂合度降低 (Ho=0 0 2 4~ 0 0 87)。对多态位点百分率分析发现 :迁飞能力是影响蝗虫种间遗传变异的因素之一 ,具有迁飞能力的蝗虫 (P =88 2 %~ 94 1% )较非迁飞性蝗虫 (P =6 4 7%~ 94 1% )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态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蝗虫 种群 遗传学
下载PDF
Genetic Structure of Three Populations of Oxya chinensis in Shanxi,China 被引量:17
5
作者 韩焱 +1 位作者 马恩波 乔海晅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6-80,共5页
Starch gel electrophoresis was used to analyze genetic structure of three populations of Oxya chinensis from Shanxi Province,China.Four allozyme polymorphic loci (MDH-1,MDH-2,LDH,ME) were found.The data suggest that t... Starch gel electrophoresis was used to analyze genetic structure of three populations of Oxya chinensis from Shanxi Province,China.Four allozyme polymorphic loci (MDH-1,MDH-2,LDH,ME) were found.The data suggest that two populations of O.chinensis about 41 kilometers apart are genetically similar,but differentiated from the third population with a geographic distance of 357 kilometers.However,the heterozygosity levels of those two genetically similar populations were much different.The Nei's genetic distance between two geographically close populations is 0.068,which is much smaller than those of geographically distant populations (0.23 in average).The observed overlap of geographical distance and genetic distance implies that for O.chinensis population divergence may correlate with geographic iso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ya chinensis ALLOZYME Population genetics SHANXI
下载PDF
华北2蝗区东亚飞蝗种群遗传结构的比较研究(英文) 被引量:9
6
作者 郑先云 +1 位作者 李春选 马恩波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66-971,共6页
利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对采自天津北大港和河北黄骅两个相临蝗区的东亚飞蝗 (Locustamigratoriamanilensis)种群进行等位酶基因频率分析 ,比较了这两个种群的遗传结构。等位酶酶谱分析表明 ,19个基因座中 4个基因座(Mdh 1,Pgm ,Adk ,G3pd... 利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对采自天津北大港和河北黄骅两个相临蝗区的东亚飞蝗 (Locustamigratoriamanilensis)种群进行等位酶基因频率分析 ,比较了这两个种群的遗传结构。等位酶酶谱分析表明 ,19个基因座中 4个基因座(Mdh 1,Pgm ,Adk ,G3pd)的等位基因频率变化很小 ,常见等位基因的频率均高于 0 .95。其他基因座有 2~ 4个等位基因 ,但是两个种群的等位基因频率除两个基因座 (Fbp,Got 2 )外都很相似。多态位点的 2 7个 χ2 检验表明 ,由于常见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高频率和相应杂合子的缺乏 ,仅有北大港种群的 2个基因座 (Pgi,Got 1)符合Hardy Wein berg平衡。在每个种群内的蝗虫存在明显的遗传变异 ,但在种群间遗传结构极为相似 ,多态位点的百分数P分别为 73.7%和 78.9% ,每个基因座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 2 .9和 3.1,平均每个基因座的实际杂合度几乎相等 (约为0 .138)。F 统计量 (FST=0 .0 5 3)也表明了两个种群间的遗传一致性 ,遗传相似性系数 (I)高达 0 .938。这些结果提示 ,这两个种群可能属于 1个大种群。在两个种群的一定位点上的遗传多态性和分化可能都与迁飞因素有关。因为东亚飞蝗的高度扩散能力有利于遗传结构的连续分布 ,高度的迁飞能力也导致个体暴露于各种不同的环境 ,而在种群水平上的可遗传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蝗区 东亚飞蝗种群 遗传结构 比较研究 等位基因酶 遗传分化
下载PDF
灵空山辽东栎-油松林更新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5
7
作者 董丽 郭东罡 +3 位作者 上官铁梁 张婕 王治明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14-921,共8页
为了更深入了解植物群落优势种更新的特点,并为针阔叶混交林天然更新提供科学依据,在山西省灵空山4hm2的样地中采用连续样方法对辽东栎和油松更新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栎和油松的径级结构相似,均... 为了更深入了解植物群落优势种更新的特点,并为针阔叶混交林天然更新提供科学依据,在山西省灵空山4hm2的样地中采用连续样方法对辽东栎和油松更新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栎和油松的径级结构相似,均以小径级和中径级的林木个体居多,辽东栎在胸径为4 cm左右存在明显的瓶颈现象,而油松总体上呈增长状态.两个种群的幼苗数量均高于幼树.辽东栎和油松更新幼苗、幼树仅在0-5 m的小尺度上有聚集分布现象,其余更大尺度上均表现为随机分布.同时,辽东栎和油松更新幼苗、幼树之间无明显关联性.辽东栎更新幼苗、幼树以阴坡和半阴坡分布为主,油松更新幼苗、幼树则主要分布在半阳坡.在坡度20°-30°地段辽东栎和油松更新幼苗、幼树的密度最大.地势高度与辽东栎幼苗多度呈显著正相关(r=0.152,P<0.01),而与幼树呈显著负相关(r=-0.102,P<0.05).油松更新幼苗、幼树的多度与地势高度的相关性不显著.由上述结果可知,辽东栎、油松林更新的空间分布格局以随机分布为主,两个种群的更新在空间分布上对坡向的选择明显不同,而坡度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多度和密度,同时受种群对地形条件的偏好影响,辽东栎和油松更新之间不存在明显的促进或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栎 油松 更新 空间分布 地形因子
原文传递
敌百虫对中华稻蝗磷酸葡萄糖异构酶基因型的致死性差异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翠兰 +2 位作者 卢芙萍 郭亚平 马恩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81-383,共3页
采用急性致死处理及等位酶电泳分析方法,研究比较了敌百虫处理后中华稻蝗Gpi、Ldh和Pgm各基因型频率在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敌百虫对中华稻蝗3种多态酶基因座位不同的基因型表现出不同的选择性致死作用,其中敌百虫对Ldh... 采用急性致死处理及等位酶电泳分析方法,研究比较了敌百虫处理后中华稻蝗Gpi、Ldh和Pgm各基因型频率在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敌百虫对中华稻蝗3种多态酶基因座位不同的基因型表现出不同的选择性致死作用,其中敌百虫对Ldh和Pgm各基因型的选择呈现随机特征,死亡组和存活组各基因型分布没有显著关联(P>0.05);而敌百虫对Gpi各基因型的选择呈现出非随机效应,在Gpi基因座位上,具有不同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分别为Gpi-AA(47%),Gpi-AB(58%),Gpi-BB(56%)和Gpi-BC(18%)。x2独立性检验表明,Gpi-BC与其他3个基因型在存活组和死亡组之间存在显著关联(P<0.05)。以上结果表明本中华稻蝗种群Gpi-BC基因型很可能与敌百虫的抗药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百虫 中华稻蝗 磷酸葡萄糖异构酶 基因型 致死性差异 有机磷农药
下载PDF
宽翅曲背蝗两个地理种群等位酶的比较(英文)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春选 马恩波 +1 位作者 郭亚平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6-30,共5页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及应用等位酶分析方法 ,研究我国河北黄骅、辽宁葫芦岛宽翅曲背蝗两个自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在检测的 11种酶 15个酶基因座位中 ,Adk 1、Fbp 1、Mdh 2和G3pd 1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少 ,而Fbp 2、Mdh 1...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及应用等位酶分析方法 ,研究我国河北黄骅、辽宁葫芦岛宽翅曲背蝗两个自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在检测的 11种酶 15个酶基因座位中 ,Adk 1、Fbp 1、Mdh 2和G3pd 1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少 ,而Fbp 2、Mdh 1和Me 1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多。对每个基因座位的各基因型进行 χ2 检验 ,除Mdh 1在辽宁葫芦岛种群、Adk 1在河北黄骅种群分别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外 ,其余绝大多数基因座位的基因型频率显著偏离Hardy Weinberg平衡。两个种群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化 :多态位点百分率分别为 10 0 %和93 3% ,等位基因平均数分别为 3 1和 2 5 ,平均杂合度观测值分别为 0 0 86和 0 0 6 1。与其他非迁飞性蝗虫如中华稻蝗 (Oxyachinensis)比较 ,这种蝗虫种群的平均杂合度较低但遗传多态性较高。结果表明 :该蝗虫较强的跳跃能力可使个体暴露于各种不同环境 ,有利于维持种内遗传多态性的动态平衡 ,而种群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态性能增强该物种在不同栖息地的生存和繁殖能力。F 统计量表明两个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相对较小 ,但这种分化显著高于迁飞性蝗虫如东亚飞蝗 (Locustamigratoriamanilensis)。Nei的遗传一致度 (I)和Roger的遗传距离 (D)的结果分析揭示了两个种群之间较高的遗传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翅曲背蝗 种群 等位酶 遗传分化 中国
下载PDF
马拉硫磷对中华稻蝗种群遗传结构的作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卢芙萍 李翠兰 +2 位作者 郭亚平 马恩波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63-668,共6页
将中华稻蝗(Oxyachinensis)注射1 5g/L的马拉硫磷,24h后死亡率为56%。用等位酶电泳确定死亡与存活个体在多态性基因座Pgm和Me上的基因型,并比较各基因型的死亡率差异。结果表明:在Pgm基因座上,马拉硫磷对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中华稻蝗个体... 将中华稻蝗(Oxyachinensis)注射1 5g/L的马拉硫磷,24h后死亡率为56%。用等位酶电泳确定死亡与存活个体在多态性基因座Pgm和Me上的基因型,并比较各基因型的死亡率差异。结果表明:在Pgm基因座上,马拉硫磷对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中华稻蝗个体存在选择性致死作用,但是在Me基因座上未观察到类似选择性致死作用。在基因座Pgm上,Pgm ab基因型个体死亡率最高(80%),Pgm bb和Pgm bc基因型个体死亡率最低(49%),低于平均死亡率。卡方检验表明,基因型Pgm bb和Pgm cc的死亡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存活个体中,等位基因Pgm b的频率显著增加。基于Roger's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表明,马拉硫磷的急性致死作用会导致中华稻蝗种群遗传组成的变化。马拉硫磷是蝗虫防治中常用的杀虫剂,研究显示,不同基因型在死亡率上的差异也可能存在于田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拉硫磷 中华稻蝗 种群遗传结构 死亡率差异 等位酶
下载PDF
日本稻蝗、中华稻蝗和赤胫伪稻蝗地理种群的RAPD遗传分化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建珍 郭亚平 +1 位作者 马恩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399-1405,共7页
运用 1 0个 RAPD引物对日本稻蝗 (Oxya japonica)、中华稻蝗 (Oxya chinensis)和赤胫伪稻蝗 (Pseudoxya diminuta)的种群遗传分化进行分析。 1 0个随机引物共产生 1 35条带 ,扩增谱带具有明显的属、种间多态性。Shannon信息指数表明中... 运用 1 0个 RAPD引物对日本稻蝗 (Oxya japonica)、中华稻蝗 (Oxya chinensis)和赤胫伪稻蝗 (Pseudoxya diminuta)的种群遗传分化进行分析。 1 0个随机引物共产生 1 35条带 ,扩增谱带具有明显的属、种间多态性。Shannon信息指数表明中华稻蝗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 (2 .6 93) ,日本稻蝗次之 (2 .31 9) ,赤胫伪稻蝗最低 (1 .0 4 2 )。中华稻蝗和日本稻蝗的不同地理居群出现遗传分化 ,由 Shannon信息指数估算的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 2 0 .7% ,4 2 .4 %。用 UPGMA和 NJ法对 Nei's遗传距离作聚类分析 ,构建分子系统树。系统树显示 :同一种群的不同个体优先相聚 ,而后 ,同一种的不同种群依次相聚 ;日本稻蝗广西南宁种群和广东广州种群首先聚为一支 ,陕西西安种群和浙江杭州种群聚为另一支 ,两支相聚后与中华稻蝗聚在一起 ,最后与赤胫伪稻蝗相聚。聚类结果表明 :不同地域日本稻蝗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地理距离呈现一定的相关趋势 ,日本稻蝗与中华稻蝗亲缘关系较近 ,Nei's遗传距离平均为 0 .1 4 2 ,而赤胫伪稻蝗与它们关系较远 ,Nei's遗传距离平均为 0 .4 5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稻蝗 中华稻蝗 赤胫伪稻蝗 RAPD分析 遗传分化
下载PDF
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植被恢复模式与土壤因子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邢慧 张婕 +3 位作者 白中科 上官铁梁 郭东罡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5年第1期82-85,共4页
在中煤平朔矿区设置4种植被恢复模式的样地,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群落特征,并对样地内的土壤因子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植物物种组成与土壤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复垦初期相比,四种植被恢复模式物种丰富度都明显提高... 在中煤平朔矿区设置4种植被恢复模式的样地,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群落特征,并对样地内的土壤因子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植物物种组成与土壤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复垦初期相比,四种植被恢复模式物种丰富度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与未进行植被恢复前的原地貌土壤相比都有提高。土壤速效钾、有机质、全氮对沙枣、柠条种群特征的影响较大,影响程度依次为:有机质>速效钾>全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太堡 排土场 植被恢复 土壤因子
下载PDF
中华稻蝗等位酶基因型与阿维菌素急性死亡率差异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翠兰 +2 位作者 卢芙萍 郭亚平 马恩波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41-1247,共7页
中华稻蝗的Ldh、Gpi、Pgm、Me基因座位具有多态性 ,从平均每个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数 (A =2 8)、多态基因座位百分率 (P =80 0 % )、平均观察杂合度 (Ho=0 2 71~ 0 2 79)和平均期望杂合度 (He=0 30 5~ 0 316 ) 4个参数可知 ,中... 中华稻蝗的Ldh、Gpi、Pgm、Me基因座位具有多态性 ,从平均每个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数 (A =2 8)、多态基因座位百分率 (P =80 0 % )、平均观察杂合度 (Ho=0 2 71~ 0 2 79)和平均期望杂合度 (He=0 30 5~ 0 316 ) 4个参数可知 ,中华稻蝗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适合于农药阿维菌素作为选择因子用于对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的致死性差异研究。用阿维菌素农药制剂按 1 3× 10 -2 μg/ g剂量注射中华稻蝗五龄若虫共 85 5头 ,2 4h后平均死亡率为 5 4 %。分别对存活个体和死亡个体的Ldh、Gpi、Pgm、Me基因座位进行等位酶分析以确定每个个体的基因型。列联表 χ2 检验表明 :阿维菌素对Ldh、Pgm和Me各基因型个体的选择呈现随机特征 ,各基因型与死亡率未见显著的相关 (P >0 0 5 )。但在Gpi基因座位上 ,各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呈梯度分布 ,由低到高依次为Gpi AA(38% )、Gpi AB (5 1% )、Gpi BB (5 8% )和Gpi BC (74 % )。且Gpi AA与Gpi BB(P <0 0 5 )、Gpi AA与Gpi BC(P<0 0 1)、Gpi AB与Gpi BC(P <0 0 5 )之间的基因型与死亡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显示阿维菌素的致死作用对Gpi基因座位的不同基因型呈现出非随机特征 ,Gpi AA基因型很可能与中华稻蝗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有关。此外 ,在所有具有较低死亡率的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稻蝗 阿维菌素 基因型 等位酶 差别死亡率
下载PDF
武陵山地区的淡水软体动物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月英 张文珍 +1 位作者 王耀先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4期359-371,共13页
1988—1989年在我国西南武陵山地区对乌江、清江、澧水及沅江四大水系进行了资源考察。共采集到标本53种,隶属2纲12科27属,其中腹足纲41种,瓣鳃纲12种,内有7个新种(另外发表)。淡水软体动物的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种类占优势,有29种,占总数... 1988—1989年在我国西南武陵山地区对乌江、清江、澧水及沅江四大水系进行了资源考察。共采集到标本53种,隶属2纲12科27属,其中腹足纲41种,瓣鳃纲12种,内有7个新种(另外发表)。淡水软体动物的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种类占优势,有29种,占总数的54.8%;种类组成以沅江水系最多,有44种,其中22种仅采于沅江。田螺属(Viviparus Montfort,1810)的种类首次在东洋界境内被发现。文章对淡水软体动物的资源作了评价,并对寄生虫媒介贝类进行了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体动物 腹足纲 瓣鳃纲 田螺属
下载PDF
中华稻蝗等位酶基因型对杀虫剂氯氟氰菊酯致死性的响应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翠兰 +2 位作者 卢芙萍 郭亚平 马恩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44-447,共4页
用氯氟氰菊酯(0.53g·kg-1)注射中华稻蝗,研究比较了在Ldh、Gpi和Pgm基因座位上各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差异,列联表进行x2检验。结果表明,氯氟氰菊酯对Ldh和Gpi各基因型个体的选择呈现随机特征,各基因型与死亡率未见显著的相关(P>0... 用氯氟氰菊酯(0.53g·kg-1)注射中华稻蝗,研究比较了在Ldh、Gpi和Pgm基因座位上各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差异,列联表进行x2检验。结果表明,氯氟氰菊酯对Ldh和Gpi各基因型个体的选择呈现随机特征,各基因型与死亡率未见显著的相关(P>0.05)。但在Pgm基因座位上,各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分别为24%(Pgm-AB),48%(Pgm-BB),48%(Pgm-BC),52%(Pgm-CC)和62%(Pgm-AA)。且Pgm-AB与Pgm-AA,Pgm-BB,Pgm-BC,Pgm-CC之间的基因型与死亡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以上结果表明本中华稻蝗种群中Pgm-AB基因型很可能与氯氟氰菊酯的抗药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稻蝗 氯氟氰菊酯 等位酶 基因型 死亡率
下载PDF
天龙山珍稀植物丽豆(Calophaca sinica)分布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8
16
作者 马倩 +3 位作者 上官铁梁 李华 郭洪泽 张秋华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1-398,共8页
采用样方法对太原天龙山珍稀濒危植物丽豆(Calophaca sinica)野生种群的生境和群落特征进行调查,应用TWINSPAN分类分析群落多样性.据TWINSPAN分类,将丽豆分布区的植物群落划分为14个群丛类型,丽豆在群落中具有明显的生态优势,并对群落... 采用样方法对太原天龙山珍稀濒危植物丽豆(Calophaca sinica)野生种群的生境和群落特征进行调查,应用TWINSPAN分类分析群落多样性.据TWINSPAN分类,将丽豆分布区的植物群落划分为14个群丛类型,丽豆在群落中具有明显的生态优势,并对群落的结构起一定决定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丽豆分布区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受自然环境、群落特征和人为干扰的综合影响,光照充足、人为干扰小的群丛类型的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在以丽豆为建群种或优势种的群丛中多样性指数较高,均匀度指数也较大.在丽豆分布区的9个土壤因子之间有6对因子存在显著和极显著的相关性;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因子回归分析表明,锌(Zn)与8个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之间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钾(K)、磷(P)与6个多样性指数之间显著相关,其他土壤因子与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豆 物种多样性 土壤因子 群丛类型 相关性分析 天龙山
原文传递
中国西南地区淡水贝类八新种记述──(腹足纲:瓣鳃纲)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月英 张文珍 +1 位作者 王耀先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25-36,共12页
本文报道中国西南地区淡水贝类8个新种:ViviparustricinctusLiu,ZhangetWang,sp.nov,ParafossarulusglobosusLiu,ZhangetWang,sp.nov.,L... 本文报道中国西南地区淡水贝类8个新种:ViviparustricinctusLiu,ZhangetWang,sp.nov,ParafossarulusglobosusLiu,ZhangetWang,sp.nov.,LithoglyphopsishyalinusLiu,WangetDuan,sp.nov,SemisulcospiramaricaLiu,WangetZhang,sp.nov,S.crassicostaLiu,WangetDuan,sp.nov,PaludomusqianensisLiu,DuanetZhang,sp.nov,P.cinctusLiu,ZhangetDuan,sp.nov,UnioovatusLiu,DuanetWang,sp.no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足纲 瓣鳃纲 新种
下载PDF
Phylogeny of Apaturinae Butterflies (Lepidoptera: Nymphalidae) Based on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OxidaseⅠ Gene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敏 曹天文 +3 位作者 张睿 郭亚平 马恩波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12-823,共12页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genera in the subfamily Apaturinae were examined using mtDNA sequence data from 1,471 bp of 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Ⅰ (COI). The mitochondrial COI gene from a total of 16 specie...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genera in the subfamily Apaturinae were examined using mtDNA sequence data from 1,471 bp of 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Ⅰ (COI). The mitochondrial COI gene from a total of 16 species in 11 genera were sequenced to obtain mtDNA data, along with those of 4 species obtained from GenBank, to construct the MP and the NJ trees using Athyma jina, Penthema adelma, Polyura nepenthes, and Charaxes bernardus as outgroups. The transitions at the third codon positions of the COI data set were found saturated, but they were retained for analysis, because they contain the majority of the phylogenetic information. The impacts of equal weight assumptions for all characters in the parsimonious analysis were assessed by potential alternations in clades in response to different transition/transversion weighting schem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four distinct major groups in Apaturinae. Moreover, several well supported and stable clades were found in the Apaturinae. The study also identified undetermined taxon groups whose positions were weakly supported and were subject to changes under different weighting schemes. Within the Apaturinae, the clustering results are approximately identical to the classical morp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The mtDNA data suggest the genus Mimathyma as a monophyletic group. Lelecella limenitoides and Dilipa fenestra have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very strong support in all phylogenetic trees. It also supports the taxonomic revision of removing several species from Apatura to other genera, namely Mimathyma schrenckii, M. chevana, M. nycteis, Chitoria subcaerulea, C. fasciola, C. pallas, and Helcyra subal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YMPHALIDAE apaturinae MTDNA molecular phylogeny cytochrome oxidase gene
下载PDF
氟虫腈急性致死作用对中华稻蝗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翠兰 +2 位作者 卢芙萍 郭亚平 马恩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19-923,共5页
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比较了氟虫腈处理后中华稻蝗多态基因座位(Ldh,Gpi,Pgm,Me)各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差异。从平均每个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数(A=3.3)、平均观察杂合度(Ho=0.387 ̄0.404)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0.430 ̄0.431)三个参数可知... 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比较了氟虫腈处理后中华稻蝗多态基因座位(Ldh,Gpi,Pgm,Me)各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差异。从平均每个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数(A=3.3)、平均观察杂合度(Ho=0.387 ̄0.404)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0.430 ̄0.431)三个参数可知,中华稻蝗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适合用于对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的致死性差异研究。用氟虫腈农药制剂(0.12μg·g-1)注射中华稻蝗557头,48h后平均死亡率为57%。将存活个体和死亡个体分别进行等位酶分析以确定每个个体的基因型。列联表X2检验结果表明,氟虫腈对Gpi、Pgm和Me各基因型个体的选择呈现随机特征,各基因型与死亡率未见显著相关(P>0.05)。但在Ldh基因座位上,各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分别为49%(Ldh-AA)、58%(Ldh-AB)和54%(Ldh-BB),且Ldh-AA个体与Ldh-AB个体之间的基因型与死亡率存在显著相关(P<0.05)。根据Roger's遗传距离所得的聚类分析,氟虫腈的急性致死作用使中华稻蝗种群的遗传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分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稻蝗 氟虫腈 等位酶 基因型 死亡率
下载PDF
高速公路对凌井沟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3
20
作者 侯倩 朱军 +2 位作者 张秋华 蔡立帅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1年第8期44-45,49,共3页
调查了凌井沟自然保护区动植物区系特征和生态系统特点,分析了高速公路建设对保护区的影响,并提出了生态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系统 凌井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