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浅见 被引量:9
1
作者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4年第2期28-29,共2页
从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内容与作用看,大学生“两个修养”必须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从大学生思想与学习生活实际看,进一步认识加强礼仪修养对促进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大学生“知”与“行”相统一的角度看,进一步认清礼仪... 从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内容与作用看,大学生“两个修养”必须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从大学生思想与学习生活实际看,进一步认识加强礼仪修养对促进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大学生“知”与“行”相统一的角度看,进一步认清礼仪修养是增强思想道德修养实效性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道德修养 礼仪修养 实效性 人文精神 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
下载PDF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零距离沟通”机制的内涵与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前沿》 2006年第7期99-101,共3页
大学生“零距离沟通”机制,是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主体)为了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各种形式与大学生(客体)保持密切联系的要求与水平,其内涵包括两个基本方面,“零距离”说的是密切联系,“沟通”说的是思想交流和思想碰撞。“... 大学生“零距离沟通”机制,是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主体)为了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各种形式与大学生(客体)保持密切联系的要求与水平,其内涵包括两个基本方面,“零距离”说的是密切联系,“沟通”说的是思想交流和思想碰撞。“零距离沟通”机制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真正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而产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第二个方面是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能使大学生自我约束、自我调节,产生自尊感;能使大学生宁静安逸,潜能获得释放,产生一种松弛感。第三个方面是通过“零距离沟通”机制让所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落到实处。第四个方面是有利于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距离沟通 机制 思想政治工作
原文传递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湘南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3-16,共4页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正确处理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大力弘扬与精心培育的关系,二是理论辩伪与实践体验的关系,三是正面典型引导与反面案例启迪的关系,四是教师以身作则与严格要求学生的关系,五是价值导向与制度安排...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正确处理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大力弘扬与精心培育的关系,二是理论辩伪与实践体验的关系,三是正面典型引导与反面案例启迪的关系,四是教师以身作则与严格要求学生的关系,五是价值导向与制度安排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明荣知耻 社会主义荣辱观
下载PDF
简论提升个性心理品质对大学生择业的重要性及实现途径——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晓成 《前沿》 2006年第8期81-84,共4页
个性心理品质,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体心理水平。人的个性心理品质是心理素质的结晶,是心理健康及其他素质发展的基础。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既包含先天的成份,又包含后... 个性心理品质,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体心理水平。人的个性心理品质是心理素质的结晶,是心理健康及其他素质发展的基础。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既包含先天的成份,又包含后天的因素。个性心理品质不但是环境的产物,而且是自我修养的产物。个性心理品质具有可塑性。提升个性心理品质对大学生择业的重要性,首先是有利于大学生心理成熟,其次是有利于提升择业素质和择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途径一是深刻认识提升个性心理品质对于择业修养的价值和意义,二是坚定个性心理品质可变可塑,个性心理品质修养可行有效的信念,三是贵在实践贵在坚持,四是“内省”与“慎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个性心理品质 择业
原文传递
坚持解放思想、统一思想与思想道德修养相统一 被引量:1
5
作者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29-31,共3页
解放思想、统一思想,对我们党而言,已经融合为密不可分的具有特定内涵的一个严肃的概念。党的事业的胜利,得益于解放思想、统一思想与思想道德修养相统一,这是历史的昭示。解放思想、统一思想与思想道德修养可以统一而且必须统一,... 解放思想、统一思想,对我们党而言,已经融合为密不可分的具有特定内涵的一个严肃的概念。党的事业的胜利,得益于解放思想、统一思想与思想道德修养相统一,这是历史的昭示。解放思想、统一思想与思想道德修养可以统一而且必须统一,这是逻辑的结论与现实的诉求。坚持解放思想与思想道德相统一的具体应对之道,一是强化学习之风,二是坚持群众路线与人民群众保持零距离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思想 统一思想 思想道德修养
下载PDF
简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变与不变 被引量:1
6
作者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6年第1期61-63,共3页
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应该开拓创新。但创新中有继承,开拓中有借鉴,因而存在着变与不变的问题。其根本的原则、基本的理念不能变,诸如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的各项工作中的首要地位、社会主义性质和基... 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应该开拓创新。但创新中有继承,开拓中有借鉴,因而存在着变与不变的问题。其根本的原则、基本的理念不能变,诸如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的各项工作中的首要地位、社会主义性质和基本原则等方面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不变;而观念、形式、机制上则必须出新,加强针对性,追求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工作 不变
下载PDF
“三个代表”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最高价值追求——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理论的新视角 被引量:1
7
作者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6期90-92,共3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价值观的历史取向应该是为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服务 ;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文化价值观取向应该符合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
关键词 “三个代表” 大学生 思想道德修养 价值 人生观
下载PDF
培养大学生良好个性品质与积极应对择业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龙井仁 +1 位作者 马力煌 李莉萍 《前沿》 2007年第8期61-64,共4页
人的个性品质是心理素质的结晶,是心理健康及其他素质发展的基础,也与其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密切相连。良好个性品质作用于人生逆境的心理机制,即作用—反馈—修正—升华的过程。良好个性品质对于大学生择业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设定... 人的个性品质是心理素质的结晶,是心理健康及其他素质发展的基础,也与其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密切相连。良好个性品质作用于人生逆境的心理机制,即作用—反馈—修正—升华的过程。良好个性品质对于大学生择业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设定择业目标;有利于提升自信心;有利于提升兴趣和能力;有利于提升把握机会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其基本模式是"双主体"模式,即对于高校来说,主要是创造良好的塑造大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首先,发掘、张扬校内先进典型;其次,实施具有培养良好个性品质特质的科学管理;再次强化体育工作。作为大学生,首先注意克服"习得无力感";其次进行"思想锻炼";再次,从时间上说,应该从大一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心理品质 择业 就业 培养 模式
原文传递
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实质合法性 被引量:1
9
作者 《湘南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6-9,14,共5页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理由是: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是历史与人民的选择;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有着坚实而广泛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三、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制度保证;四、中国的和平崛起,是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理由是: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是历史与人民的选择;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有着坚实而广泛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三、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制度保证;四、中国的和平崛起,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有力证明;五、反腐倡廉,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严峻考验。六、坚持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执政地位 合法性
下载PDF
论新形势下党的政治优势面临的挑战与创新 被引量:2
10
作者 龙井仁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4-17,共4页
中国共产党的传统政治优势随着时代的变化 ,正面临挑战。比较突出的是阶级基础的理论和党群关系方面的挑战。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对我们党应对挑战具有奠基性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 创新 政治 优势面 中国共产党 理论指导 三个代表 操作层 江泽民
下载PDF
生命的一次性与人生价值——谈人生无价值感的产生、危害与消解
11
作者 《湘南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00-103,共4页
在生命一次性即人生必死的背景下,产生"人生无价值感"的原因复杂多样,最基本的是两种:一是由于错误的认知,即只是关注现实的人跟动物一样终会死亡的命运,而无视现实的人具有一般动物无法比拟的自我意识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看... 在生命一次性即人生必死的背景下,产生"人生无价值感"的原因复杂多样,最基本的是两种:一是由于错误的认知,即只是关注现实的人跟动物一样终会死亡的命运,而无视现实的人具有一般动物无法比拟的自我意识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看不到人所具有的主体意识和客体意识。二是源于自我和社会评价产生"人生无成就感"的负面心灵体验。人生无价值感是一种处于人生十字路口、十分危险的错误认知和心理体验,极易使人消极、颓废甚至走向自我毁灭。提升个体主体意识及其素质是消解人生无价值感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的一次性 人生价值 人生无价值感 个体主体性
下载PDF
德治之道:必须以党员干部为主要对象
12
作者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56-58,共3页
以德治国,必须以党员干部为主要对象,主要是基于三个层面的理由:从德治与实践“三个代表”的关系看,党员干部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推动德治的一种基础带动力量;从党员干部做起,德治效果必将事半功倍;以党员干部为德治对象是构筑反腐败堤坝... 以德治国,必须以党员干部为主要对象,主要是基于三个层面的理由:从德治与实践“三个代表”的关系看,党员干部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推动德治的一种基础带动力量;从党员干部做起,德治效果必将事半功倍;以党员干部为德治对象是构筑反腐败堤坝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员干部 "三个代表" 道德品质 以德治国
下载PDF
扶贫,中国对世界人权事业的重大贡献 ——江泽民关于扶贫的人权思想
13
作者 《湘南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5-7,37,共4页
江泽民关于扶贫的人权思想,深刻地揭示了人权的内涵与人民群众的生存状态密切相联的辩证关系。不首先解决温饱问题,其他一切权利都难以实现。中国政府大规模的扶贫行动,无可争辩地说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是中国人民最基本权利... 江泽民关于扶贫的人权思想,深刻地揭示了人权的内涵与人民群众的生存状态密切相联的辩证关系。不首先解决温饱问题,其他一切权利都难以实现。中国政府大规模的扶贫行动,无可争辩地说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是中国人民最基本权利的最忠诚的维护者。"中国人民的扶贫成就,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扬。中国政府确保13亿人的生存和发展权,是对世界人权事业的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思想 人权事业 江泽民 世界 中国政府 中国人民 中国共产党 辩证关系 生存状态 人民群众 温饱问题 扶贫行动 基本权利 国际社会 人的生存 发展权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与时代挑战及其对策——兼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新意义
14
作者 龙井仁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6期4-8,共5页
中国共产党传统的政治优势随着时代的变化正面临着挑战 ,比较突出的是阶级基础理论和党群关系方面的变化及其挑战。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我们党应对挑战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此外我们还要有相应的制度层面创新和具体操作... 中国共产党传统的政治优势随着时代的变化正面临着挑战 ,比较突出的是阶级基础理论和党群关系方面的变化及其挑战。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我们党应对挑战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此外我们还要有相应的制度层面创新和具体操作层面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三个代表" 政治优势 时代挑战 党群关系 江泽民 制度层面创新
下载PDF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形式
15
作者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6期101-103,共3页
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中,通过在教学班开展"设置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员,创建心理健康班集体"的活动,收到了较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实践证明,这种形式既适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同时对于提高"两课"教学实效具... 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中,通过在教学班开展"设置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员,创建心理健康班集体"的活动,收到了较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实践证明,这种形式既适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同时对于提高"两课"教学实效具有创新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 教学效果 教学方式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信息员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及其实现
16
作者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11-15,共5页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价值 社会价值体系 主体价值取向 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下载PDF
邓小平八次提出培养“四有”新人问题的学习体会
17
作者 《郴州师专学报》 1995年第2期24-26,共3页
在研读《邓小平文选》第一、二、三卷的过程中,笔者统计从一九八一年九月十九日邓小平同志在华北某地检阅军事演习时的讲话开始,一共有八次提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即“四有”新人。就同一个问题,邓小平同志前后八... 在研读《邓小平文选》第一、二、三卷的过程中,笔者统计从一九八一年九月十九日邓小平同志在华北某地检阅军事演习时的讲话开始,一共有八次提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即“四有”新人。就同一个问题,邓小平同志前后八次,反复强调理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和深长思之。 毫无疑问,邓小平同志先后八次,指出同一个问题,而且措词使用了“主要”、“最根本”、“历来”等字眼。这不是一般的讲一讲,更不是简单的重复。例如,一九八二年,他指出,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是使我们的各民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时隔一年,邓小平同志又指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忽视了发展生产力,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后来,邓小平同志又进一步指出,“‘四有’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他根据建国前后几十年的革命和建设经验,强调指出,搞革命和建设最重要的是人民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要向人民,向青年进行有理想有纪律的教育,没有理想和纪律,就没有凝聚力,建设四化是不可能的。他认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要同“四有”教育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有”新人 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 生产力 《邓小平文选》
全文增补中
党风建设要加强操作层面的创新
18
作者 龙井仁 《高校理论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党风建设 操作层面 创新 党员领导干部 反腐败 权力制约制度 中国共产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