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注弱势群体 构建社会安全网——张敏杰《中国弱势群体研究》述要 被引量:6
1
作者 吉福 余小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1-53,共3页
弱势群体问题成为我国当前社会普遍性的问题,引起了包括国家领导人、各级政府以及政治学、经济学、 法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者的共同兴趣。社会学、社会工作学更以其独特的人文关怀视角对这一问题投注了极大的 兴趣,并进行了深入地研... 弱势群体问题成为我国当前社会普遍性的问题,引起了包括国家领导人、各级政府以及政治学、经济学、 法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者的共同兴趣。社会学、社会工作学更以其独特的人文关怀视角对这一问题投注了极大的 兴趣,并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成绩斐然。张敏杰教授的《中国弱势群体研究》,在充分吸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 础上,以其突出的“问题意识”,将中国弱势群体的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学术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势群体 社会安全网
原文传递
“一阳来复”:新轴心时代的儒学前景——杜维明新儒学思想简论 被引量:2
2
作者 吉福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57-63,共7页
杜维明为儒学发展不懈陈辞,致力于儒学的创造性诠释和儒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不断开拓儒学论说的空间,创造性地提炼、转化儒家文明的核心价值并将其传播、贡献给人类社会,并提出了"儒学第三期发展"的设想。本文在杜维明提出的... 杜维明为儒学发展不懈陈辞,致力于儒学的创造性诠释和儒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不断开拓儒学论说的空间,创造性地提炼、转化儒家文明的核心价值并将其传播、贡献给人类社会,并提出了"儒学第三期发展"的设想。本文在杜维明提出的"新轴心时代"的文化和全球社群的宏观背景中,从其整体思想,即传统思想的现代化把握其解释理路及其论说的创新要点,彰显其思想对于中国文化向现代化创造性转化所具有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人文精神 现代化 全球化
原文传递
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与回响——以罗尔斯《正义论》为核心的讨论 被引量:2
3
作者 吉福 余小俐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93-197,共5页
罗尔斯是享誉全球的学者 ,其所遗馈予学术界的思想资源是值得我们珍视的。他的学术目标是要确立一种正义论。本文以罗尔斯的《正义论》为核心 ,对其自由主义的价值旨义的基本内涵和发展进行了分析概括 。
关键词 自由主义 正义 权利 义务 社会结构 罗尔斯 《正义论》
下载PDF
社会转型时期制度伦理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吉福 王刚 +1 位作者 吴容 潘树章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8-102,共5页
“社会转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代解释性概念,在最宽泛的意义上,“社会转型”所要表达的是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实现的历史性跃迁。在“社会转型”的理论视阈中,作者认为,制度伦理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伦理的主要表现形... “社会转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代解释性概念,在最宽泛的意义上,“社会转型”所要表达的是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实现的历史性跃迁。在“社会转型”的理论视阈中,作者认为,制度伦理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伦理的主要表现形式,既关系到当前中国制度变革的方向和社会发展的未来前景,同时又成为社会伦理体系建设的基本途径。研究社会转型时期的制度伦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建立社会转型时期制度的合理秩序,促进社会转型时期制度的和谐发展和良好循环。基于如上认识,本文分析了制度和制度伦理的基本含义,阐释了制度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探讨了转型时期社会秩序的建立过程中制度伦理存在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制度 制度伦理 公正 平等 自由 民主
原文传递
作为思想史背景和一般行为仪式的阴阳五行 被引量:1
5
作者 文晓燕 吉福 王刚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73-378,共6页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人们用来解释和说明宇宙乃至社会人生的一套普遍运用的符号系统。作为一种普遍的宇宙观 ,阴阳五行思想实际上构成了先秦各家各派的一个基本背景与前提 ,在中国思想文化传统中 ,一直是精英思想家们用来解释其宇宙...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人们用来解释和说明宇宙乃至社会人生的一套普遍运用的符号系统。作为一种普遍的宇宙观 ,阴阳五行思想实际上构成了先秦各家各派的一个基本背景与前提 ,在中国思想文化传统中 ,一直是精英思想家们用来解释其宇宙观的基本概念 ;而在祭祀、丧葬、占卜、风水等各种民间一般行为仪式中 ,在对民族的生存、繁衍具有重要意义的农业、医药、烹调等实用知识中 ,阴阳五行观念也构成了一种基本的理论基础。本文常识运用文化学和符号学理论 ,从区域文化、表意象征符号与生命体验的角度对阴阳五行学说做一概览性研究 ,并通过对其话语支配权力的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五行学说 中国 宇宙观 文化学 符号学
原文传递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 被引量:1
6
作者 吉福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279-281,共3页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目标 ,也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 ,包括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高度发达的政治文明 ,归根到底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全面建设...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目标 ,也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 ,包括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高度发达的政治文明 ,归根到底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就是要建设“三大文明” ,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本文论证了人的全面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联系 ,并就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康社会 生产力 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
原文传递
庄子“道”论探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吉福 李蜀人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3-70,共8页
庄子的哲学思想不仅是对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更是其哲学思想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论证了老子提出的道的存在性问题;其二全面论述了"天"的问题,将"天"从主宰万物降低到了万物的一种,从而突出了大道... 庄子的哲学思想不仅是对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更是其哲学思想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论证了老子提出的道的存在性问题;其二全面论述了"天"的问题,将"天"从主宰万物降低到了万物的一种,从而突出了大道的本原性地位;其三,庄子特别研究了人的问题,提出了真人、圣人、至人等标准,从多种角度论证了人之为人的根本性质。因此,在庄子哲学思想中人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庄子看来,只有人能够到达自己内在的逍遥境界,从而说明了人与万物的根本不同就在于万物都要顺应自然而唯有人能够超越自然。这样,庄子就将老子开创的以道为基础的宇宙论哲学完全转到了人生哲学方向上来,并为中国人的人生姿态提供了另外一种形态。其意义和影响对于后世都是巨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下载PDF
地域生态差异与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研究——关于推进我国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研究的构想 被引量:1
8
作者 吉福 宇衡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3-57,共5页
我国各少数民族的生态伦理同地域生态差异密切相关,地域生态差异不仅影响着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的具体内容、行为规范类型、伦理特点,也影响着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的思维特征、表达方式。以类型学分析为依据,剖析青藏高原、西南山区、北方游... 我国各少数民族的生态伦理同地域生态差异密切相关,地域生态差异不仅影响着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的具体内容、行为规范类型、伦理特点,也影响着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的思维特征、表达方式。以类型学分析为依据,剖析青藏高原、西南山区、北方游牧和东南沿海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分析不同区域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的一致性及其差异性,进而研究地域生态差异对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继承、吸纳我国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资源,推进中国特色生态伦理学的建构;为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奠定坚实的文化根基,推动各民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文化自觉;对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与民族情感、民族表达相契合的伦理行为规范,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生态伦理 生态文明 地域生态差异 类型学
原文传递
民族院校大学生的荣辱观教育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容 李元光 +1 位作者 王岚 吉福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74-278,共5页
荣辱观教育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特定历史时期对公民进行的一项思想道德教育,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民族院校大学生的荣辱观教育对于促进民族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丰富和发展各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促进各民族道德文化的交流和... 荣辱观教育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特定历史时期对公民进行的一项思想道德教育,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民族院校大学生的荣辱观教育对于促进民族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丰富和发展各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促进各民族道德文化的交流和认同都有重要的意义。在民族院校大学生的荣辱观教育中要注重与少数民族自身的荣辱观念相结合,注重民族文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民族院校自身的特点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院校 大学生 荣辱观教育 道德文化 民族文化
原文传递
论牟宗三道德的形上学建构与其宗教性的贯通 被引量:1
10
作者 吉福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2-65,共4页
一 现代新儒学是在20世纪20年代产生的以接续儒家“道统”为己任,以服膺宋明儒学为主要特征,力图用儒家学说融合、会通西学以谋求现代化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现代新儒学坚信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仍有价值,中国本土固有的儒家文化和人... 一 现代新儒学是在20世纪20年代产生的以接续儒家“道统”为己任,以服膺宋明儒学为主要特征,力图用儒家学说融合、会通西学以谋求现代化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现代新儒学坚信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仍有价值,中国本土固有的儒家文化和人文思想具有永恒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的形上学 宗教性 牟宗三 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新儒学 儒家学说 20世纪 宋明儒学
原文传递
依托“四新”构建高校基层“党建+统战”工作新格局
11
作者 朱林 吉福 《阴山学刊》 2023年第1期1-5,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高校统战工作是高校党组织的重要工作内容。依托新机制、新思路、新方法、新实践,构建高校基层“党建+统战”工作新格局,对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高校统战工作是高校党组织的重要工作内容。依托新机制、新思路、新方法、新实践,构建高校基层“党建+统战”工作新格局,对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加强高校党的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对密切党外知识分子联系、加强统战队伍建设、形成党建+统战工作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建设 统战工作 实践探索
下载PDF
薄命偏慕流浪客——读梁遇春散文札记 被引量:1
12
作者 吉福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39-43,23,共6页
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梁遇春恐怕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了。除一些现代文学研究著作偶尔提及这个名字外,一般人似乎从未说过他。这也难免,因为,梁遇春本来就犹如一颗流星一样,匆匆来到这个世界,又匆匆舍弃了这个世界,以致于使想给他写传记的... 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梁遇春恐怕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了。除一些现代文学研究著作偶尔提及这个名字外,一般人似乎从未说过他。这也难免,因为,梁遇春本来就犹如一颗流星一样,匆匆来到这个世界,又匆匆舍弃了这个世界,以致于使想给他写传记的人也难以措手。 梁遇春,福州人,生于1906年。十八岁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后转入英文系,1928年毕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遇春 泪与笑 散文 英国小品文 札记 迟起 拈花微笑 向慕 流星 名字
原文传递
让中性笔真正成为适合书写中国汉字的硬笔 被引量:1
13
作者 吉福 王小云 《中国制笔》 2012年第1期12-19,共8页
中性笔凭借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等优点,短短二十年便风靡伞球,成为笔类老大。而一度备受推崇的钢笔、毛笔却坐上了“冷板凳”。可作为制笔大国,一面是每年将数百亿支中性笔销往世界各地,成为全球笔业重要产地之;
关键词 中性笔 汉字 中国 书写 钢笔 毛笔 制笔
下载PDF
哲学境界的内在精神综论
14
作者 吉福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103-108,共6页
本文从哲学境界与人的精神活动的联系出发 ,认为确立人的内在精神世界就是确立哲学的境界 ,哲学境界是人必然面对的精神关怀 ,是人类精神的历史确认。并对哲学境界体现的人文精神、理想精神。
关键词 境界 人文精神 理想 批判精神
原文传递
现代人的道德困境与道德文明建设 被引量:1
15
作者 吉福 王刚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2期210-211,共2页
近代以来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 ,随着传统社会的解体和整个封建文化衰落 ,传统道德文化渐见式微和衰败 ,而新道德的建构尚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现代中国人生活在新旧道德的历史嬗变期 ,陷入无法避免的道德困境。 2 1世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近代以来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 ,随着传统社会的解体和整个封建文化衰落 ,传统道德文化渐见式微和衰败 ,而新道德的建构尚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现代中国人生活在新旧道德的历史嬗变期 ,陷入无法避免的道德困境。 2 1世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离不开具有内在活力的完整的文明主体。他们不仅要有现代知识技能 ,而且要有现代生活方式 ,现代道德心态和人格理想。这就需要走出自相矛盾的道德困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道德文化 时代精神 价值目标
原文传递
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哲学范式转型——以唐君毅道德形上学为中心 被引量:1
16
作者 吉福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5-69,共5页
新儒学在中国哲学范式现代转型的宏大背景下,以其成熟的理论体系、概念系统、话语转换、学术系谱和巨大的影响成为中国现代哲学范式转型的重要标志。现代新儒学所建立的道德形而上学思想体系集中彰显了中国现代哲学的基本精神和学术特征... 新儒学在中国哲学范式现代转型的宏大背景下,以其成熟的理论体系、概念系统、话语转换、学术系谱和巨大的影响成为中国现代哲学范式转型的重要标志。现代新儒学所建立的道德形而上学思想体系集中彰显了中国现代哲学的基本精神和学术特征,突出展示了其理论成就。唐君毅会通中西,融贯三教,创造性建构了一个以心灵生命为体,从三向三观的角度开出三类九重之境的道德形上学体系。这个体系不仅继承和阐释了儒家传统,凸显了儒家哲学所具有的内在超越精神,从而在理论上为寻求儒家的精神追求完美实现提供了可能,圆润了儒家心性论。同时,这个体系也十分鲜明体现了现代新儒学所独具的学派特征,充分展现了现代新儒学为推进中国现代哲学范式转型所做出的实际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范式 现代新儒学 心性论 道德形上学
原文传递
把握学生思想脉搏,以德育人——西南民族学院学生思想状况考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调研组 郭娅 +5 位作者 土登 余仕麟 郭娅 吉福 陈秋燕 吴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72-76,共5页
本文通过西南民族学院在校学生思想状况的考查 ,真实反映了学生的思想状况 。
关键词 学生 思想状况 教育
原文传递
历史文化意识观照下的德性主体——钱穆人生价值论 被引量:2
18
作者 吉福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11-115,共5页
本文从一、德行在人生中的意义和价值;二、“德性我”的分析;三、艺术化的人生等三个方面,对现代新儒家钱穆的人生价值论进行了归纳和介绍。在钱穆看来,人生的意义在于人的道德实践即德行,德与行合一是中国文化的一大优点;“立德... 本文从一、德行在人生中的意义和价值;二、“德性我”的分析;三、艺术化的人生等三个方面,对现代新儒家钱穆的人生价值论进行了归纳和介绍。在钱穆看来,人生的意义在于人的道德实践即德行,德与行合一是中国文化的一大优点;“立德”的途径应是提升人的生活境界,“德性我”的人生是充实并焕发出“光辉”;理想的生活就是“安乐”,是德性与自然的融合。作者认为,钱穆在历史文化意识观照下发煌的“德性主体”,实际上是一种精神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行 立德 身生活 心生活 安乐
原文传递
试说“郑声淫” 被引量:1
19
作者 吉福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121-124,128,共5页
“郑声淫”作为孔子对郑声的评价,见于《论语·卫灵公》,其语云:“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关于这句话里的“郑声”是否指的是《诗经·郑风》?“郑声... “郑声淫”作为孔子对郑声的评价,见于《论语·卫灵公》,其语云:“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关于这句话里的“郑声”是否指的是《诗经·郑风》?“郑声淫”的含义是什么?两千多年来的研究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持一端以为说。譬如东汉许慎在其《五经异义》中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声淫” 《韶》 诗经 研究者 孔子 许慎 郑风 论语 五经 异义
原文传递
《诗经》中完全重叠字调查
20
作者 吉福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32-34,共3页
关于《诗经》中的完全重叠字的重叠式,一些语言学者做过专门的统计和研究。王显同志在《【诗经】中跟重言作用相当的‘有字式’、‘其字式’、‘斯字式’和‘思字式’》一文中说全书共出现678次,但未说出个数;马真同志在《先秦复字探索... 关于《诗经》中的完全重叠字的重叠式,一些语言学者做过专门的统计和研究。王显同志在《【诗经】中跟重言作用相当的‘有字式’、‘其字式’、‘斯字式’和‘思字式’》一文中说全书共出现678次,但未说出个数;马真同志在《先秦复字探索》中指出有346个,但又没有说出次数;周法高归纳王显、杜其容的统计,认为共出现359个,680次左右;程湘清同志在《先秦双音词研究》中指出共有360个,689次。我们统计则为342个,674次。这342个字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重 小雅 叠字 《诗经》 肃肃 周南 召南 《卫风·氓》 叠词 双音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