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织金磷矿床中离子吸附型稀土的存在及初步定量 被引量:17
1
作者 凯波 王登红 +4 位作者 熊先孝 连卫 高鹏 王英林 张杨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8-125,共8页
近年来研究表明贵州织金磷块岩矿床中伴生丰富的稀土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其主要依据为稀土总量与磷含量的正相关性,而对独立稀土矿物与离子吸附型稀土两种赋存状态的认识目前仍然不清楚。本文通过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近年来研究表明贵州织金磷块岩矿床中伴生丰富的稀土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其主要依据为稀土总量与磷含量的正相关性,而对独立稀土矿物与离子吸附型稀土两种赋存状态的认识目前仍然不清楚。本文通过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稀土元素全分析、磷钼酸喹啉重量法磷分析、岩矿鉴定与实验室选矿试验等方法对该矿床中伴生稀土的赋存规律进行了研究。岩矿鉴定表明矿石中主要矿物成分为胶磷矿并含少量黏土矿物,但未发现独立的稀土矿物;磷与稀土全分析显示稀土总量及各分量都与磷含量呈正相关,从而验证并进一步表明了稀土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于胶磷矿中。通过研究原矿经选别后稀土与磷在精矿、尾矿和选液(尾矿水)中的分配对比及两者的含量关系来探讨稀土的赋存规律,结果显示磷仅分配于精矿和尾矿中未发生损失,而11.98%的稀土在强电解质硫酸盐的作用下从原矿中解离出来进入了选液,推断这部分稀土在原矿中未进入矿物晶格,而是呈离子态吸附于矿物表面,初步认为漫长时限与潮湿条件下的充分风化作用以及胶磷矿与黏土矿物所充当的吸附载体发挥了作用,表明织金磷矿中稀土总量的11.98%以离子吸附状态存在。综合各分析结果,织金磷矿伴生稀土各赋存状态中类质同象占主导,未发现独立稀土矿物,而离子吸附型稀土占一定的比例,故将稀土的离子吸附形式列为仅次于类质同象的第二大赋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磷块岩 赋存状态 独立稀土矿物 类质同象 离子吸附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浩特东部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2
作者 袁建国 顾玉超 +3 位作者 肖荣阁 屈云燕 凯波 韩玥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32,共13页
通过对锡林浩特东部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体进行SHRIMP锆石U-Pb测年、地球化学测试,讨论其形成构造环境。花岗岩测年结果为:正长花岗岩(DS214)(139.1±1.7)Ma,花岗岩(DS220)(134.7±1.7)Ma,表明研究区花岗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 通过对锡林浩特东部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体进行SHRIMP锆石U-Pb测年、地球化学测试,讨论其形成构造环境。花岗岩测年结果为:正长花岗岩(DS214)(139.1±1.7)Ma,花岗岩(DS220)(134.7±1.7)Ma,表明研究区花岗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花岗岩地球化学具有高硅、富碱、相对低铝的特征,A/CNK平均值1.06,为弱过铝质花岗岩。微量元素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Th、U、K),明显亏损Nb、Ba、Sr、P、Ti等高场强元素;稀土总量高,为122.90×10-6~368.77×10-6,LREE/HREE值为5.71~14.36,呈右倾模式,负Eu异常显著(0.10~0.50),表现为A型花岗岩特征。K2O-Na2O构造环境判别图表明样品为A型花岗岩,Y/Nb-Ce/Nb图解显示花岗岩为A2型。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特征指示花岗岩形成于造山后岩石圈伸展作用阶段,在壳源岩浆演化过程中存在幔源物质混染作用。花岗岩成因可能是晚古生代末—中生代初期间古亚洲洋闭合引起的一系列板块碰撞作用(包括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使造山后期地壳逐渐增厚并发生重力垮塌,导致构造环境由挤压转变为伸展,同时受古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SHRIMP锆石U-PB年龄 伸展构造环境 锡林浩特东部地区
下载PDF
微生物碳酸盐岩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0
3
作者 凯波 东生 +1 位作者 陈留勤 刘茂福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4-49,共6页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微生物碳酸盐岩的成因、分类资料的广泛阅览和对比分析,发现以蓝藻菌、减硫酸盐细菌、产甲烷细菌为主的微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能够改变水体的物理化学条件而促使Ca2+、Mg2+发生沉积,或是对外来碎屑进行捕捉和粘附,或...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微生物碳酸盐岩的成因、分类资料的广泛阅览和对比分析,发现以蓝藻菌、减硫酸盐细菌、产甲烷细菌为主的微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能够改变水体的物理化学条件而促使Ca2+、Mg2+发生沉积,或是对外来碎屑进行捕捉和粘附,或是发生自身钙化,从而引导微生物碳酸盐岩的形成。依据形成机制和宏观构造将微生物碳酸盐岩划分为叠层石、凝块石、树形石和均一石,初步建立了微生物碳酸盐岩的分类体系,是碳酸盐沉积学中的重大进展。另外,应将同样具有特殊宏观构造和重大地质意义的核形石、纹理石与叠层石、凝块石、树形石和均一石并列,归为微生物碳酸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碳酸盐岩 形成机制 分类
下载PDF
晚三叠世中扬子北缘前陆盆地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留勤 凯波 +1 位作者 霍荣 胡水清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8-338,共11页
应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中扬子北缘上三叠统4条实测露头剖面和1条测井剖面进行了详细的沉积相分析和层序地层划分,同时阐述了沉积相迁移规律、层序界面类型、层序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上三叠... 应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中扬子北缘上三叠统4条实测露头剖面和1条测井剖面进行了详细的沉积相分析和层序地层划分,同时阐述了沉积相迁移规律、层序界面类型、层序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上三叠统可以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TS1,TS2,TS3和TS4),进一步归为1个二级构造层序。荆门—当阳盆地上三叠统沉积厚度约为1200m,4个层序发育完整;向东至汉川、鄂州一带地层变薄不足40m,向西越过黄陵背斜至秭归、利川一带层厚100~300m,后两者保存残留不全的上三叠统只能归为1个三级层序。层序界面类型主要有不整合面、河流冲刷侵蚀作用面和岩性岩相转换面等。在露头剖面和测井剖面层序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建立的层序地层格架表明,中扬子北缘晚三叠世从TS1-TS2到TS3-TS4沉积组构发生了由低能到高能的转变。在构造、古地理背景和气候因素共同控制层序发育样式的背景下,研究区经历了从湖沼体系到冲积体系的转变,体现了晚三叠世中扬子北缘前陆盆地发育早期的沉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扬子北缘 前陆盆地 晚三叠世 陆相层序地层
下载PDF
贵州地区磷块岩矿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何冰辉 刘瀚 +1 位作者 凯波 李雷 《西部资源》 2016年第3期25-30,共6页
晚震旦世陡山沱期和早寒武世梅树村期是贵州地区两次重要的成磷期,形成了储量巨大的海相沉积型磷矿床,磷块岩类型多样,硅化作用较普遍,且伴生有稀土元素等可利用的资源。本文主要叙述了磷块岩的类型、硅化作用、稀土元素赋存特征以及成... 晚震旦世陡山沱期和早寒武世梅树村期是贵州地区两次重要的成磷期,形成了储量巨大的海相沉积型磷矿床,磷块岩类型多样,硅化作用较普遍,且伴生有稀土元素等可利用的资源。本文主要叙述了磷块岩的类型、硅化作用、稀土元素赋存特征以及成矿机制,试图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块岩 硅化作用 稀土元素 生物成矿作用 RODINIA超大陆
下载PDF
川北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陆相层序地层 被引量:6
6
作者 陈留勤 霍荣 +1 位作者 凯波 胡水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00-611,共12页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大多具有陆内俯冲造山形成的特点,层序地层学在这类前陆盆地中的应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领域。对川北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5条露头剖面和1条测井剖面进行详细沉积相分析和层序地层划分,同时阐述了沉积相迁移规律...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大多具有陆内俯冲造山形成的特点,层序地层学在这类前陆盆地中的应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领域。对川北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5条露头剖面和1条测井剖面进行详细沉积相分析和层序地层划分,同时阐述了沉积相迁移规律、层序界面类型、层序发育特征及基准面变化;将川北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TS1,TS2,TS3和TS4)。大竹、开江一带须家河组沉积厚度为400~600m,4个层序发育完整;向北东至万源一带地层变薄至100余m,保存残留不全的须家河组只能归为1个三级层序(TS4)。在露头剖面和测井剖面层序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建立的层序地层格架表明:TS1—TS2以曲流河及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盆地处于稳定坳陷和慢速充填的欠补偿状态,TS3—TS4以冲积扇、辫状河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盆地处于强烈坳陷和快速充填的过补偿状态。沉积相的时空叠置样式受北部秦岭造山带构造活动的制约作用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层序地层 上三叠统 须家河组 川北前陆盆地 秦岭造山带 地层学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析的高精度磁测在内蒙某多金属矿普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宋小超 李代荣 +2 位作者 刘涛 凯波 谭云基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649-2656,共8页
在工区仅有化探资料和中小比例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为了缩小找矿靶区,提高找矿效益,进行了大比例尺高精度磁测工作.利用不同岩体的磁性差异,圈出了岩体分布情况,识别出了与成矿有关的断裂构造.磁法处理结果与化探资料吻合的较好,圈出了找... 在工区仅有化探资料和中小比例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为了缩小找矿靶区,提高找矿效益,进行了大比例尺高精度磁测工作.利用不同岩体的磁性差异,圈出了岩体分布情况,识别出了与成矿有关的断裂构造.磁法处理结果与化探资料吻合的较好,圈出了找矿的有利靶区,并得到了地质的验证,达到了间接找矿的目的.作为一种有效的位场分离工具,小波多尺度分析可以将场源分解到不同尺度上,来反映不同深度地质体产生的异常,在实践中获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磁测 间接找矿 小波多尺度分解 断裂构造
原文传递
旋回地层学研究现状和新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陈留勤 凯波 霍荣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4-258,共5页
旋回地层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地层分支学科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它以米兰科维奇天文轨道旋回为理论基础,以露头剖面、岩心等为研究对象,应用地球化学、光谱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研究天文轨道参数周期性变化在地层记录中的沉积响应.旋... 旋回地层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地层分支学科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它以米兰科维奇天文轨道旋回为理论基础,以露头剖面、岩心等为研究对象,应用地球化学、光谱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研究天文轨道参数周期性变化在地层记录中的沉积响应.旋回地层学的基本地层单位米级旋回,相当于层序地层概念体系中的准层序,二者相互联系又存在差异."天文地质年代表"的提出和"国际地质年表"把天文轨道因素作为确定地质年代的一种重要方法,突出显示旋回地层学在定量确定地质年代方面的优势.近年来在地层记录中识别出时间分辨率更高的亚米兰科维奇旋回信号不仅是该学科最新进展,也是沉积学和地层学新的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回地层学 米级旋回 米兰科维奇理论 亚米兰科维奇旋回
下载PDF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光谱法研究上扬子区新华磷块岩稀土元素特征及沉积学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凯波 王登红 +5 位作者 何汉江 郑国栋 熊先孝 袁建国 贺宝宝 屈云燕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1-267,共7页
新华磷矿床是我国重要的富集稀土元素的沉积型含稀土磷块岩矿床,本文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光谱法(ICP-MS/AES),辅以岩矿鉴定等分析技术,结合沉积学理论研究了新华磷块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相关问题。结果表明,新华磷块岩稀... 新华磷矿床是我国重要的富集稀土元素的沉积型含稀土磷块岩矿床,本文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光谱法(ICP-MS/AES),辅以岩矿鉴定等分析技术,结合沉积学理论研究了新华磷块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相关问题。结果表明,新华磷块岩稀土总量(∑REEs)较高,集中值介于800×10-6~1200×10-6,其组成属轻稀土+钇型,稀土元素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于胶磷矿中;新华磷块岩和昆阳磷块岩具相似的REEs配分曲线和明显铈负异常,δCe介于0.28~0.36,表明上扬子区南缘成磷环境为氧化条件,且为稳定的滨浅海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环境;但新华磷块岩与其上覆黑色岩系REEs配分曲线迥异,后者表现出不明显的铈、铕异常,说明黑色岩系主要形成于深海-半深海静水还原环境,从梅树村期早期至晚期经历了海平面升高的过程,地层层序整体显示向上变深的沉积相变,磷块岩和黑色岩系之间的接触面可能为三级层序甚至更小层序级别的界面。这些沉积学的认识揭示了上扬子区下寒武统层序地层学意义和海相沉积环境特征,对华南早寒武世生命大爆发和层序地层学深入研究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磷块岩 昆阳磷块岩 黑色岩系 稀土元素特征 沉积环境 层序地层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质谱/光谱法(ICP-MS/AES)
下载PDF
荆门-当阳盆地上三叠统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留勤 赵亮东 +1 位作者 凯波 霍荣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6-50,共5页
应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荆门-当阳盆地上三叠统两条实测剖面进行了沉积相分析和层序地层划分,同时分析了沉积相迁移规律、层序界面类型、层序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荆门-当阳盆地厚度约为1200m的上三... 应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荆门-当阳盆地上三叠统两条实测剖面进行了沉积相分析和层序地层划分,同时分析了沉积相迁移规律、层序界面类型、层序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荆门-当阳盆地厚度约为1200m的上三叠统可以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TS1、TS2、TS3和TS4)。层序界面类型主要有不整合面、岩性岩相转换面、河流冲刷侵蚀作用面等。从TS1-TS2到TS3-TS4沉积物组构从低能到高能的变化,表明层序发育特征受构造、古地理、古气候等因素的共同控制,研究区经历了从湖沼体系到冲积体系的转变。九里岗组以湖沼体系薄基底型含煤细粒沉积旋回为特征,盆地物源供应相对不足;王龙滩组以发育冲积体系厚基底型砂岩为主的沉积旋回为主,代表构造活动加强,盆地处于过饱和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门-当阳盆地 上三叠统 露头 层序地层
下载PDF
织金风化磷块岩中离子吸附型稀土的淋滤浸出试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凯波 袁建国 +1 位作者 宋小超 刘磊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20,共6页
为证实贵州织金磷矿床中存在类似中国南方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存在形式的稀土,首先分析和确定了风化磷矿石的矿物组成主要为胶磷矿和白云石,以及含不足5%的黏土矿物和其它次要矿物,稀土总量介于1200×10^(-6)~1700×10^(-6)... 为证实贵州织金磷矿床中存在类似中国南方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存在形式的稀土,首先分析和确定了风化磷矿石的矿物组成主要为胶磷矿和白云石,以及含不足5%的黏土矿物和其它次要矿物,稀土总量介于1200×10^(-6)~1700×10^(-6)之间,Y、La、Nd和Ce四元素占稀土总量的82%以上的稀土配分特征,然后利用硫酸铵溶液对采自矿区地表的风化磷矿进行浸泡后过滤,再利用ICP-MS法对过滤液进行了稀土全分析。结果滤液中各稀土组分都显示一定的含量,稀土总量平均值为3.313μg/m L,其中浸出的稀土以Tm、Eu、Er、Ho和Dy为主,占90%以上,可见浸出的稀土与原矿中稀土组分的含量高低无关,表明织金磷矿床中存在以中、重稀土为主的离子吸附型稀土,但所占比例小,远低于类质同象存在形式的稀土。离子吸附型稀土的成因与漫长时限的风化作用导致稀土从矿物晶格中解离出来以及黏土矿物等所起的吸附载体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磷块岩 风化磷矿 离子吸附型稀土 类质同象稀土
原文传递
灰岩分类研究进展及其进一步完善 被引量:3
12
作者 凯波 东生 +1 位作者 王洁 张聚全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57-661,共5页
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在灰岩分类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1962年Folk的分类和Dunham的分类实用性很强,在灰岩分类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1971年Embry对Dunham分类体系的修订与1992年Wright对灰岩分类的进一步完善,以及2000年Riding对微生物... 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在灰岩分类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1962年Folk的分类和Dunham的分类实用性很强,在灰岩分类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1971年Embry对Dunham分类体系的修订与1992年Wright对灰岩分类的进一步完善,以及2000年Riding对微生物岩的划分是灰岩分类的3次重大进展,使得灰岩分类逐步科学、合理和完善。鉴于生物(尤其是微生物)作用在灰岩成因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结合Riding的分类——将微生物岩划分为叠层石、凝块石、树形石和均一石以及近年来生物作用类灰岩的研究进展,对灰岩分类体系作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岩分类 Folk的分类 Dunham的分类 微生物岩 完善分类体系
下载PDF
鄂东地区中侏罗统陆相层序地层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5
13
作者 凯波 陈留勤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20,114,共6页
中侏罗统在鄂东盆地零星散布,应用现代沉积学理论和陆相层序地层学原理,结合露头、薄片、古生物等资料,分析沉积相、物源、构造背景等.结果表明:中侏罗统主要为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及滨浅湖-半深湖沉积体系,可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而整... 中侏罗统在鄂东盆地零星散布,应用现代沉积学理论和陆相层序地层学原理,结合露头、薄片、古生物等资料,分析沉积相、物源、构造背景等.结果表明:中侏罗统主要为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及滨浅湖-半深湖沉积体系,可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而整个中侏罗统大致相当于1个二级层序;成因层序的形成受控于秦岭-大别山造山带与中扬子前陆盆地强构造运动背景影响下的构造升降、物源供给、搬运和剥蚀能力、地貌地势变化等的共同作用,而同沉积时期的江南隆起带和相邻盆地对层序的形成也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侏罗统 鄂东盆地 三级层序 构造背景 主控因素
下载PDF
贵州织金含稀土磷矿直接用于稀土磷肥生产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凯波 王登红 +5 位作者 刘秋颖 李靖 雪飞 王莹 李卉 窦素贤 《资源与产业》 2014年第5期42-50,共9页
目前稀土磷肥的生产都须在磷矿原料中单独添加稀土成分。贵州织金磷矿中伴生的丰富稀土因赋存状态差而难以通过常规的选矿方法进行分离提取而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为探讨该含稀土磷矿在不单独另加其他稀土成分的条件下直接应用于稀土磷... 目前稀土磷肥的生产都须在磷矿原料中单独添加稀土成分。贵州织金磷矿中伴生的丰富稀土因赋存状态差而难以通过常规的选矿方法进行分离提取而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为探讨该含稀土磷矿在不单独另加其他稀土成分的条件下直接应用于稀土磷肥生产的可行性,首先深入研究了目前国内稀土磷肥的生产工艺并总结了稀土磷肥的共性,从织金磷矿的稀土存在形式、配分和含量以及放射性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磷矿中稀土的存在形式和配分较为符合稀土磷肥的生产要求,含稀土磷矿的放射性一般也都低于放射性标准500 Bq/kg,而织金磷矿稀土总量一般低于0.2%,可能更趋向于生产稀土低含量的稀土磷肥。从而从理论角度初步证实了织金含稀土磷矿可直接应用于稀土磷肥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稀土磷矿 稀土磷肥 稀土形式 配分 含量 放射性 可行性 织金
下载PDF
改良型多级AO脱氮工艺在提标改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凯波 《净水技术》 CAS 2023年第5期77-83,115,共8页
针对传统普通强化脱氮AO工艺总氮(TN)去除率较低的问题,采用规模为5万m~3/d的生物反应池开展试验。在保持总池容不变的条件下重新分配缺氧段和好氧段的池容,将其改进为“缺氧-好氧-缺氧-好氧”结构的多级AO脱氮工艺。改造后实现缺氧段... 针对传统普通强化脱氮AO工艺总氮(TN)去除率较低的问题,采用规模为5万m~3/d的生物反应池开展试验。在保持总池容不变的条件下重新分配缺氧段和好氧段的池容,将其改进为“缺氧-好氧-缺氧-好氧”结构的多级AO脱氮工艺。改造后实现缺氧段水力停留时间从4.44 h提高至7.45 h,好氧段从6.70 h降低至3.69 h,新增缺氧段底部采用曝气可调和推流搅拌技术。同时采用基于DO浓度布设液态碳源投加点技术,进一步提高碳源利用率。实践结果表明,2021年多级AO工艺平均出水TN质量浓度为11.9 mg/L,平均TN去除率为61.5%,最高达77.8%,平均TN去除率比普通强化脱氮工艺下的47.6%提高了约29.2%,具有更好的脱氮效果,能实现出水TN和氨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稳定达标排放,同时具有一定的节能降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氮(TN) 常规强化脱氮AO 多级AO 水力停留时间 脱氮效果
下载PDF
中扬子中侏罗统陆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及构造控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凯波 熊先孝 +1 位作者 霍荣 陈留勤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06-414,共9页
中扬子中侏罗统主要散布于中扬子前陆盆地各次级盆地中,应用现代沉积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结合露头岩性、古生物、沉积相分析等手段,发现中侏罗统主要为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或扇三角洲以及滨浅湖沉积体系,在不同区域,分别以花... 中扬子中侏罗统主要散布于中扬子前陆盆地各次级盆地中,应用现代沉积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结合露头岩性、古生物、沉积相分析等手段,发现中侏罗统主要为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或扇三角洲以及滨浅湖沉积体系,在不同区域,分别以花家湖组、沙溪庙组和千佛崖组地层命名。不同区域层序特征既有差异,又存在相似性。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将花家湖组、沙溪庙组和千佛崖组分别划分为4个、4个和2个三级层序,局部地区还可细划四级层序,整个中侏罗统大致相当于1个二级层序。此层序地层格架的形成主要是受构造因素控制,即印支期以来中扬子地区发生强烈的构造变形和运动而形成复杂的盆山耦合体系,层序横向展布和纵向叠加于前陆盆地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扬子 中侏罗统 高分辨率 层序格架 构造控制
下载PDF
中扬子区晚印支期三级层序充填特征及沉积古地理格局 被引量:2
17
作者 凯波 谭云基 +3 位作者 霍荣 陈留勤 王亚飞 郭荣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24-733,共10页
晚印支期是中扬子区结束海相沉积开始转向以河流湖泊为主的陆相沉积新格局的重要过渡时期。应用陆相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基本理论,在中扬子区各次级盆地建立若干基干剖面,采用分辨率较高的露头分析,进行三级层序划分、对比与沉积相分... 晚印支期是中扬子区结束海相沉积开始转向以河流湖泊为主的陆相沉积新格局的重要过渡时期。应用陆相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基本理论,在中扬子区各次级盆地建立若干基干剖面,采用分辨率较高的露头分析,进行三级层序划分、对比与沉积相分析及古地理恢复。发现中扬子区晚印支期陆相沉积体系最多可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但地层不发育或剥蚀导致一般仅可识别出1~2个三级层序,西部地区三级层序数量总体多于东部地区。各三级层序主要为一套夹丰富煤线(层)与古植物残片的陆相碎屑沉积,全区岩相古地理总体由曲流河及其三角洲和残留湖泊、辫状河及其三角洲和残留湖泊两套沉积相组合构成,其中前者占主导。区内存在多沉降沉积中心,但荆当盆地与中扬子西缘地区为最主要的沉降沉积中心,沉降机制主要来自中扬子陆壳继承性向北俯冲的挠曲沉降与强烈的陆内挤压褶皱变形,秦岭—大别山碰撞带及中扬子陆内挤压变形形成的隆起为邻近的次级盆地沉积作用提供了物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印支期 中扬子区 三级层序 沉积相组合 岩相古地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