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GST融合蛋白为靶从噬菌体肽库中筛选结合肽 被引量:2
1
作者 薛沿宁 R.J.POMERANTZ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81-384,共4页
以重组的谷胱甘肽 S转移酶 ( G S T) 和目标蛋白的融合蛋白为靶, 通过将其固定于谷胱甘肽琼脂糖凝胶上, 可以方便地从噬菌体肽库中筛选目标蛋白的结合肽. 用此方法筛选到含 W W X F 结构的 H I V1 病毒蛋白 ... 以重组的谷胱甘肽 S转移酶 ( G S T) 和目标蛋白的融合蛋白为靶, 通过将其固定于谷胱甘肽琼脂糖凝胶上, 可以方便地从噬菌体肽库中筛选目标蛋白的结合肽. 用此方法筛选到含 W W X F 结构的 H I V1 病毒蛋白 R( Vpr) 的结合肽, 与经典的将 Vpr 包被于培养板上的筛选方法相比, 此方法具有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展示 GST融合蛋白 多肽库 结合肽
下载PDF
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Rev单链抗体细胞内免疫抗病毒基因治疗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明华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7-23,共7页
应用抗HIV 1Rev单链抗体细胞内免疫方法 ,研究在人T细胞和周围血淋巴单核细胞内抗病毒复制的效果 ,探讨细胞内免疫抗HIV 1基因治疗的可行性。克隆抗HIV 1Rev单链抗体 (sFv)基因 ,以逆转录病毒为基因载体 ,将包装后的含靶基因的逆转录病... 应用抗HIV 1Rev单链抗体细胞内免疫方法 ,研究在人T细胞和周围血淋巴单核细胞内抗病毒复制的效果 ,探讨细胞内免疫抗HIV 1基因治疗的可行性。克隆抗HIV 1Rev单链抗体 (sFv)基因 ,以逆转录病毒为基因载体 ,将包装后的含靶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转导至人CD4 阳性T 细胞株CEM和SupT1,以及HIV 1阴性自愿者的周围血淋巴单核细胞 (PBMC) ,再分别用不同剂量 (MOI)的HIV 1病毒株PNL4 3 和HxB2 进行病毒攻击实验。测定HIV 1p2 4抗原。滴度以了解抗病毒复制的效果 ,检测带报道基因CAT以了解靶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状况。分别应用0 2 4、0 0 6和 0 0 2 4MOI的PNL4 3 或HxB2 病毒株攻击 ,测定p2 4抗原。结果显示 ,抗RevsFv细胞内表达能有效地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 ,与对照组比较 ,病毒复制被抑制效率达 90 %以上。体外培养细胞 2个月 ,仍可观察到效果 ,病毒攻击后合胞体细胞形成显著减少。CAT实验表明 ,逆转录病毒载体可使靶基因在人T细胞和PBMC内有效表达。抗HIV 1RevsFv细胞内表达可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 ,有望成为抗HI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链抗体 细胞内免疫 人免疫缺陷病毒-1
下载PDF
抗HBcAg人源性单链抗体细胞内表达及其抗病毒复制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朱明华 顾广玉 +3 位作者 李芳梅 肖农 戴益民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5-210,共6页
应用人源性抗HBcAg单链抗体细胞内表达技术 ,探讨抗HBV复制基因治疗的应用价值。应用噬菌体展示和基因重组技术 ,从HBV感染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克隆了人源性抗HBcAg单链抗体 ,并重组至逆转录病毒载体。以人肝癌细胞smmc - 772 1和PLC/PRF/... 应用人源性抗HBcAg单链抗体细胞内表达技术 ,探讨抗HBV复制基因治疗的应用价值。应用噬菌体展示和基因重组技术 ,从HBV感染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克隆了人源性抗HBcAg单链抗体 ,并重组至逆转录病毒载体。以人肝癌细胞smmc - 772 1和PLC/PRF/5为靶细胞进行基因共转染 ,分别测定实验组细胞上清中的HBsAg和HBeAg ,与对照组做比较 ,观察抗HBcAg单链抗体细胞内表达的抗病毒治疗作用。结果显示 ,在急性HBV感染的细胞株中 ,抑制病毒复制效率为 4 9%~ 6 1% ,在慢性病毒感染细胞 ,抑制率为 4 1%~ 5 4 %。实验结果表明 ,应用单链抗体细胞内表达技术 ,在抗病毒治疗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应对HBV的 4个开放阅读框架编码产物进行全面的对比研究 ,以发现抑制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HBcAg人源性单链抗体 细胞内表达 抗病毒复制 实验研究 乙型肝炎病毒 核心抗原 细胞内免疫 基因治疗
下载PDF
Significance and identification of p53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sequence in the genome of hepatitis B virus
4
作者 朱明华 +1 位作者 戴益民 詹熔洲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98年第4期235-240,共6页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interac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with P53 protein and its role in the hepatocarcinogenesis. Methods: HBV genome was analysed by computer program. The probe containing specific DNA-pro...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interac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with P53 protein and its role in the hepatocarcinogenesis. Methods: HBV genome was analysed by computer program. The probe containing specific DNA-protein binding site in HBV genome was synthesized and reacted with nuclei protein of hepatoma cell lines. Specific binding was determined by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upershift assay and in situ ultraviolet cross-linking assay. Co-transfection was performed by using reporter gene cat, p53 and dexamethasone inducible HBx to observe the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HBV binding to p53 protein. Results: A p53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sequence is present in HBV genome at upstream of enhancer I from 1047 to 1059 hp. This sequence is capable of binding to p53 protein and increasing accumulation of p53 protein in cells.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trongly suggest that DNA-protein binding of HBV with P53 protein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and it may be the predominant mechanism in the pathogenesis of HBV-associ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B virus P53 response element tumor SUPPRESSOR gene HEPATOMA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