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效促胰岛素降糖酵母的构建及其对糖尿病模型小鼠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6
1
作者 吴日 马超 +10 位作者 李晓丹 姬艳丽 王宇 姜苹哲 王海松 屠培培 李淼 尼钢钢 马百成 李明刚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3-191,共9页
益生菌生物药物是指通过口服表达药用多肽(蛋白)的重组益生菌活细胞达到治疗疾病的新型口服给药系统。为了构建一种能有效防治2型糖尿病的酵母生物药物,文章首先构建了酿酒酵母(S.cerevisiae)整合型表达载体p NK1-PGK,并且通过绿色荧光... 益生菌生物药物是指通过口服表达药用多肽(蛋白)的重组益生菌活细胞达到治疗疾病的新型口服给药系统。为了构建一种能有效防治2型糖尿病的酵母生物药物,文章首先构建了酿酒酵母(S.cerevisiae)整合型表达载体p NK1-PGK,并且通过绿色荧光蛋白(GFP)证明其表达功能正常,利用该载体将10?GLP-1(Glucagon-like peptide-1)基因转化到酿酒酵母INVSc1中,通过营养缺陷型和Western blotting成功筛选出表达10?GLP-1的长效促胰岛素降糖酵母(Long-acting GLP-1 hypoglycemic yeast,LHY)。该酵母生长迅速,外源基因10?GLP-1表达稳定,表达量达到1.56 mg/g细胞湿重。通过链脲佐菌素和高脂高糖饮食联合诱导的方法构建了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用LHY对其进行口服灌胃治疗,证明LHY具有较好疗效,明显降低血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 长效促胰岛素降糖酵母(LHY) 重组酿酒酵母 糖尿病小鼠模型
下载PDF
鳃裂眼面综合征一个家系的遗传学分析暨文献复习
2
作者 李珂 孙恒青 +4 位作者 郭煜 孙阁阁 孔祥东 刘宁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9期1084-1089,共6页
目的探讨1个鳃裂眼面综合征(BOFS)家系的遗传学病因,并总结文献报道的BOFS患者的产前表型。方法选取2021年12月3日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个BOFS家系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家系相关的临床资料,对胎儿进行系统超声筛查,采用家系全外... 目的探讨1个鳃裂眼面综合征(BOFS)家系的遗传学病因,并总结文献报道的BOFS患者的产前表型。方法选取2021年12月3日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个BOFS家系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家系相关的临床资料,对胎儿进行系统超声筛查,采用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trio-WES)技术对引产胎儿的组织标本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进行检测,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及致病性分析。在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对既往报道的有产前表型的BOFS患者进行总结。本研究通过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KS-2018-KY-36)。结果系统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存在唇腭裂畸形,胎儿父亲表现为高腭弓、过早白发、隐匿性唇裂、先天性耳前瘘管合并感染、红绿色盲、先天性左肾缺如;胎儿祖父表现为高腭弓、过早白发、招风耳、先天性耳前瘘管、右耳听力下降。Tio-WES检测结果提示胎儿及其父亲均携带TFAP2A基因c.890-1G>A杂合变异,其母亲未检测到相同变异。Sanger测序发现胎儿祖父携带相同变异,符合家系疾病共分离。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该变异被评定为可能致病性(PVS1+PM2_Supporting)。文献检索共获得了36例描述有产前表型的病例,加上上述病例共37例,其中常见的产前表型为生长受限(25/37)、肾脏发育异常(10/37)、唇腭裂畸形(5/37)及羊水过少(5/37)。结论TFAP2A基因c.890-1G>A变异可能是上述家系的遗传学病因。该变异的检出扩展了TFAP2A基因的变异谱。BOFS患者的产前表型主要包括生长受限、肾脏发育异常、唇腭裂畸形及羊水过少等,上述发现对于该病的产前诊断、临床诊疗及家系遗传咨询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鳃裂眼面综合征 唇/腭裂 TFAP2A基因 基因变异
原文传递
9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携带者筛查在单基因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朱若男 胡爽 +4 位作者 时盼来 赵振华 白周现 孔祥东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624-628,共5页
目的探讨9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RD)携带者筛查对于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21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ARD携带者筛查的345例受检者的临床资料,对各病种的携带率、致病基因变异率及其性别差异进... 目的探讨9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RD)携带者筛查对于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21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ARD携带者筛查的345例受检者的临床资料,对各病种的携带率、致病基因变异率及其性别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71例单基因病致病变异携带者,携带率为20.58%。携带率较高的病种依次为苯丙酮尿症(5.80%)、OCA2型白化病(4.35%)、脊髓性肌萎缩(4.35%)和GJB2型耳聋(4.06%)。结论针对检出率较高且患儿有明显表现的9种ARD设计基因检测包,进行高效的携带者筛查,有利于减少单基因遗传病患儿的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携带者筛查 基因变异 一级预防
原文传递
64个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家系的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
4
作者 王莉 李晶晶 +6 位作者 徐菁晗 白莹 孙玥 孙阁阁 赵干业 孔祥东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03-911,共9页
目的检测和分析64个无亲缘关系的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家系的基因变异类型,探讨多种基因分析技术的检测效能和基因变异特点。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 目的检测和分析64个无亲缘关系的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家系的基因变异类型,探讨多种基因分析技术的检测效能和基因变异特点。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科或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的64个ADPKD家系的临床资料,采集先证者和家系成员血样,应用二代测序对先证者进行基因检测,对筛选出的可疑变异通过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或长片段PCR结合Sanger测序进一步验证。抽取高风险家系胎儿绒毛或羊水样本,排除母源污染后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64个ADPKD家系中有57个家系(89.06%)检测到PKD1/PKD2基因变异,其中51个家系(79.69%)共检出49种PKD1/PKD2基因致病性/可能致病性变异,包含14种(28.57%)无义变异、14种(28.57%)移码变异、11种(22.45%)错义变异、5种(10.20%)剪接变异和5种(10.20%)缺失变异,PKD1和PKD2基因变异分别占87.76%(43/49)和12.24%(6/49)。共检测到14种PKD1/PKD2基因新变异,包含7种移码变异、3种剪接变异、2种无义变异、1种缺失变异和1种错义变异,其中11种为PKD1基因变异,3种为PKD2基因变异。来自17个家系的20例高风险胎儿接受了产前基因诊断,6例胎儿检出PKD1基因杂合变异,14例胎儿未检出PKD1/PKD2基因变异。结论联合应用二代测序、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及长片段PCR结合Sanger测序可对ADPKD家系进行快速、高效和准确的基因诊断。PKD1/PKD2基因变异均以点突变最为常见。14种PKD1/PKD2基因新变异的检出丰富了其基因变异谱,可为ADPKD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肾 常染色体显性 高通量核苷酸序列测序 产前诊断 PKD1基因 PKD2基因
原文传递
纳米孔测序技术在非经典型21-羟化酶缺乏症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5
作者 夏艳洁 代鹏 +5 位作者 时盼来 郜珊珊 郭雪玉 刘宁 孔祥东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4-80,共7页
目的探讨纳米孔测序对2例非经典型21-羟化酶缺乏症(NC 21-OHD)患者基因诊断的性能及应用。方法2例NC 21-OHD患者于2019年5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集其临床资料,采集患者及其父母外周血并提取基因组DNA,应用纳米孔测序技术和生... 目的探讨纳米孔测序对2例非经典型21-羟化酶缺乏症(NC 21-OHD)患者基因诊断的性能及应用。方法2例NC 21-OHD患者于2019年5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集其临床资料,采集患者及其父母外周血并提取基因组DNA,应用纳米孔测序技术和生物学信息分析患者的基因变异情况,进一步通过一代测序对患者检测到的致病性CYP21A2基因变异进行验证。结果患者1平均测序读长12792 bp,测序深度27.19×,携带CYP21A2基因c.293-13C>G/c.844G>T(p.Val282Leu)复合变异。患者2平均测序读长13123 bp,测序深度21.34×,携带CYP21A2基因c.332_339delGAGACTAC(p.Gly111Valfs)/c.844G>T(p.Val282Leu)复合杂合变异。进一步验证显示,例1的c.293-13C>G变异遗传自父亲,c.844G>T(p.Val282Leu)遗传自母亲;例2的c.844G>T(p.Val282Leu)遗传自父亲,c.332_339delGAGACTAC(p.Gly111Valfs)遗传自母亲。2例患者基因检测均符合非经典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临床表型。结论CYP21A2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是两例非经典型21羟化酶缺陷症患者的病因,纳米孔测序为其基因诊断提供新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羟化酶缺乏症 纳米孔测序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CYP21A2基因
原文传递
308例特纳综合征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武锦琳 马骞 +1 位作者 孔祥东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651-654,共4页
目的对308例特纳综合征(Tumer syndrome,TS)发生的类型、核型分布进行分析,探讨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对特纳综合征检出的重要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到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核型分析病例,其中有308例确诊为T... 目的对308例特纳综合征(Tumer syndrome,TS)发生的类型、核型分布进行分析,探讨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对特纳综合征检出的重要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到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核型分析病例,其中有308例确诊为TS患者,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G显带技术,对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308例TS患者中,279例患者社会性别表现为女性,29例患者社会性别为男性,年龄1天~58岁,共检出32种核型,其中非嵌合体核型131例(42.53%),嵌合体核型177例(57.47%);数目异常200例(64.94%),结构异常20例(6.49%),数目异常合并结构异常88例(28.57%)。18岁以下未成年人133例(43.18%),18岁以上成人175例(56.82%)。结论外周血染色体核型检测具有较高的异常检测率,TS患者核型复杂多样,不同的核型具有不同的表征,对身材与性腺发育异常的患者应及早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纳综合征 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 生长发育异常
原文传递
两个亨廷顿病家系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 被引量:1
7
作者 任依琳 代鹏 +2 位作者 陈晨 孔祥东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446-449,共4页
目的对2个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HD)家系进行IT15基因的变异分析,为患者的临床诊断及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集两个家系成员的外周静脉血样和胎儿绒毛或羊水样本,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和毛细管电泳法检测... 目的对2个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HD)家系进行IT15基因的变异分析,为患者的临床诊断及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集两个家系成员的外周静脉血样和胎儿绒毛或羊水样本,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和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先证者和家系成员IT15基因(CAG)n的重复数目,并为家系中的3名孕妇提供产前诊断。结果2个家系先证者(CAG)n重复数目大于40,确定为亨廷顿病患者。家系1中另2名家系成员和家系2的另1名家系成员的IT15基因(CAG)n重复数目大于40,携带完全外显的等位基因,但均未发病,为症状前患者。产前基因诊断结果显示,家系1中的2名胎儿IT15基因(CAG)n重复数目分别为(16,19)/(18,19),均携带正常的等位基因;家系2胎儿(CAG)n重复数目为(15,41),胎儿携带异常的等位基因。结论对于HD家系成员行IT15基因检测和产前诊断,为患者的临床诊断及家系的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廷顿病 IT15基因 (CAG)n重复 基因诊断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一个同时患有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和血友病A的家系的基因诊断
8
作者 夏艳洁 冯银 +5 位作者 郜珊珊 时盼来 佘明聪 刘宁 孔祥东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1161-1164,共4页
目的探讨一个同时患有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和血友病A(hemophilia A,HA)患者生育史的家系的病因,为该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对亲代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采用Sanger测序对变... 目的探讨一个同时患有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和血友病A(hemophilia A,HA)患者生育史的家系的病因,为该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对亲代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采用Sanger测序对变异进行验证并对再次妊娠的胎儿进行产前诊断。进一步采用长距离PCR(long distance PCR,LD-PCR)检测HA患儿(先证者弟弟,Ⅱ-2)和母亲F8基因第22内含子倒位(intron 22 inversion,Inv22)变异。最后,对第三次妊娠胎儿同时进行MMA和HA致病基因的产前诊断。结果该家系父亲携带单纯型MMA相关MMUT基因c.729_730insTT(p.D244fs)杂合变异,母亲携带MMUT基因c.1853T>C(p.L618P)杂合变异。先证者弟弟(Ⅱ-2)为F8基因Inv22引起的HA患者,同时为c.729_730insTT(p.D244fs)杂合变异携带者,其母亲为Inv22携带者。胎儿产前诊断结果显示为MMUT基因c.1853T>C(p.L618P)杂合变异携带者。结论高通量测序有助于为先证者临床诊断明确但无法进行基因检测的家系寻找遗传学病因,LD-PCR可快速有效的进行F8基因Inv22检测,为家系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二酸血症 血友病 高通量测序 基因诊断
原文传递
罗格列酮氧钒对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姜苹哲 董震 +8 位作者 马百成 尼再中 王彬 李晓丹 马小凤 魏倩 纪向贞 李明刚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7-42,共6页
采用有机化学和配位化学方法合成了1种有机钒配合物—罗格列酮氧钒,并且通过红外光谱方法分析了其结构.利用合成的罗格列酮氧钒以及硫酸氧钒,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进行口服灌胃治疗.结果表明,罗格列酮氧钒比硫酸氧钒更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小鼠... 采用有机化学和配位化学方法合成了1种有机钒配合物—罗格列酮氧钒,并且通过红外光谱方法分析了其结构.利用合成的罗格列酮氧钒以及硫酸氧钒,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进行口服灌胃治疗.结果表明,罗格列酮氧钒比硫酸氧钒更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改善其"3多1少"症状,未发现其有明显的毒副作用.证明罗格列酮氧钒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型口服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罗格列酮氧钒 有机钒化合物 口服药物
原文传递
一例非特异性精神发育迟滞家系OPHN1基因突变分析并文献复习
10
作者 王莉 +2 位作者 胡爽 白周现 孔祥东 《临床医学进展》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对一个中国河南省精神发育迟滞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突变筛查。方法:收集1个精神发育迟滞家系,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先证者进行智力障碍相关基因检测,发现可疑致病基因后,采用Sanger测序技术对先证者亲属进行突变筛查,确定该家系的可... 目的:对一个中国河南省精神发育迟滞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突变筛查。方法:收集1个精神发育迟滞家系,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先证者进行智力障碍相关基因检测,发现可疑致病基因后,采用Sanger测序技术对先证者亲属进行突变筛查,确定该家系的可疑致病位点。结果:高通量测序结果提示先证者携带两个可疑致病位点:OPHN1基因c.1973T】G(p.L658W)半合子变异和GRIN2B基因c.190G】T(p.V64L)杂合变异,并进行了一代测序验证。Sanger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母亲携带GRIN2B基因c.190G】T(p.V64L)杂合变异,由于母亲未发病,不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发病机制,排除此位点致病的可能性。先证者母亲和外祖母均携带OPHN1基因c.1973T】G(p.L658W)杂合变异,先证者妹妹和姨妈未携带OPHN1基因c.1973T】G(p.L658W)变异,符合X-连锁隐性遗传方式。结论:OPHN1基因c.1973T】G(p.L658W)变异为新的变异,可能是该非特异性精神发育迟滞家系的致病原因,高通量测序结合Sanger测序方法可以高效准确地对该病进行基因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发育迟滞 基因突变 高通量测序 OPHN1基因
下载PDF
实验性2型糖尿病小鼠肝脏组蛋白H3表观修饰的变化及其意义
11
作者 屠培培 李晓丹 +8 位作者 马百成 张耀方 尼再中 王海松 姜苹哲 李淼 吴日 李明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56-762,I0004,共8页
目的:研究肝脏组蛋白H3表观修饰的变化在2型糖尿病小鼠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30只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组、高脂高糖组和糖尿病组,正常组和高脂高糖组小鼠分别给予正常饲料和高脂高糖饲料,糖尿病模型采用高脂高糖饲料... 目的:研究肝脏组蛋白H3表观修饰的变化在2型糖尿病小鼠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30只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组、高脂高糖组和糖尿病组,正常组和高脂高糖组小鼠分别给予正常饲料和高脂高糖饲料,糖尿病模型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方法构建。采用HE染色、免疫印迹法、实时定量PCR和ChIP技术分别检测小鼠肝脏病理学变化、肝脏中总组蛋白H3的修饰状况及与糖代谢相关基因丙酮酸激酶(Pklr)、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葡糖糖激酶(Gck)、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Ppargc1a)和胰岛素受体(Insr)的表达水平和基因启动子区组蛋白的修饰变化。结果:糖尿病组小鼠肝脏病理学(HE染色)和组蛋白修饰模式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与正常组比较,高脂高糖组小鼠H3K23的乙酰化下降(P<0.01),H3K9Ac和H3K9Me2修饰水平上调(P<0.01),H3K4Me保持不变(P>0.05),糖代谢相关基因Pklr、Glut2和Gck的表达水平升高(P<0.01);糖尿病组小鼠H3K23Ac和H3K9Ac修饰水平下降(P<0.05或P<0.01),H3K9Me2和H3K4Me的修饰水平升高(P<0.01),糖代谢相关基因Pklr、Glut2、Gck、Ppargc1a和Insr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或P<0.01)。Pklr、Glut2启动子区H3K23Ac、H3K9Ac、H3K9Me2和H3K4Me修饰水平变化与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相吻合。结论:肝脏组蛋白表观修饰变化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表观遗传学 组蛋白H3 丙酮酸激酶 葡萄糖转运蛋白2
下载PDF
大肠杆菌丁醇生产菌的构建及检测
12
作者 李晓丹 姬艳丽 +7 位作者 吴日 屠培培 尼再中 王海松 李淼 姜苹哲 李明刚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1-395,共5页
用合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技术,筛选并克隆丁醇合成途径中酶活性较高的atoB,hbd,crt,ter,adhE2等5个关键酶基因,先通过重组PCR构建pUC18-ato B-hbd-crt-ter质粒,再将串联基因atoB-hbd-crt-ter和基因adhE2克隆至质粒pET-21b中,构建含丁醇... 用合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技术,筛选并克隆丁醇合成途径中酶活性较高的atoB,hbd,crt,ter,adhE2等5个关键酶基因,先通过重组PCR构建pUC18-ato B-hbd-crt-ter质粒,再将串联基因atoB-hbd-crt-ter和基因adhE2克隆至质粒pET-21b中,构建含丁醇合成途径的表达载体p ET-21b-ato B-hbd-crt-ter-adh E2,将其转入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中制备工程菌株.对样品进行IPTG诱导表达检测与色谱分析的结果表明,已合成出关键酶蛋白并产生一定量的丁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生物燃料 丁醇 发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