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兰河传》的“写法”与“主题” 被引量:15
1
作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3,共13页
《呼兰河传》之所以"不像小说",根源在于萧红不是用时间性叙事艺术"写出",而是用空间性的绘画艺术为元话语"画出"了这部小说。这种空间性的元话语,不仅造成了小说明暗并置的色块结构,而且暗中消解了现代... 《呼兰河传》之所以"不像小说",根源在于萧红不是用时间性叙事艺术"写出",而是用空间性的绘画艺术为元话语"画出"了这部小说。这种空间性的元话语,不仅造成了小说明暗并置的色块结构,而且暗中消解了现代性线性时间神话,造成了萧红对"改造国民性"主题的反思,把《呼兰河传》与抗战时期的民族生存意识联结成了亲密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呼兰河传》 空间元话语 线性时间神话 改造国民性
原文传递
“民族形式”论争的起源与话语形态论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5-163,共9页
国统区文学的"民族形式"问题之争,与毛泽东在延安提出的有关理论并无直接关联,这是一场由文协在抗战初期组织和倡导的通俗文艺运动引发的论争,论争双方分别是通俗读物编刊社和新文学同人。论争起源于抗战初期利用旧形式问题... 国统区文学的"民族形式"问题之争,与毛泽东在延安提出的有关理论并无直接关联,这是一场由文协在抗战初期组织和倡导的通俗文艺运动引发的论争,论争双方分别是通俗读物编刊社和新文学同人。论争起源于抗战初期利用旧形式问题引发的分歧,向林冰挪用延安的意识形态话语,把通俗读物编刊社的"旧瓶装新酒"和"民族形式"直接等同起来,导致了论争的复杂化,也造成了研究者长期的误解。今天看来,这场影响深远的论争,本身并没有多少理论价值,而在论争中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显然比论争本身更值得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协 通俗读物编刊社 通俗文艺运动 新文学传统 民族形式
下载PDF
跋涉在荒野中的灵魂──穆旦与鲁迅之比较兼及新文学的现代性问题 被引量:10
3
作者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6-52,共7页
关键词 穆旦 鲁迅 新文学 现代性问题
下载PDF
极端体验与身份困惑——阿来访谈录(上) 被引量:13
4
作者 阿来 谭光辉 +4 位作者 白浩 黄鹤 税雪 唐梦曦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3年第2期32-39,共8页
谭光辉:阿来先生,您曾经在阿坝的一个小山村做过教师,后来到马尔康工作,然后到了成都。从青年到壮年,您生活的区域有一个从边远山区到中心城市的过渡,我想这两个地区的环境会对您的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能否请您谈一谈对这两种不同环境... 谭光辉:阿来先生,您曾经在阿坝的一个小山村做过教师,后来到马尔康工作,然后到了成都。从青年到壮年,您生活的区域有一个从边远山区到中心城市的过渡,我想这两个地区的环境会对您的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能否请您谈一谈对这两种不同环境的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困惑 阿来 访谈录 中心城市 边远山区 马尔康 环境 山村
下载PDF
地域文化视角与现代文学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4-17,共4页
真正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来研究现代文学 ,是从 2 0世纪 90年代开始的。大量地区性的现代文学史料的整理出版 ,不仅为这种研究提供了可能 ,而且本身就包含着研究的眼光。《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丛书》集中体现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真正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来研究现代文学 ,是从 2 0世纪 90年代开始的。大量地区性的现代文学史料的整理出版 ,不仅为这种研究提供了可能 ,而且本身就包含着研究的眼光。《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丛书》集中体现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但总的说来 ,从地域文化的角度研究现代文学的努力 ,仍未摆脱建构现代性大叙事的诱惑 ,其研究潜力因此受到了根本性的限制。将地域文化视角转化为对话性的解构力量 ,反思现代性大叙事对差异性的压抑 ,是激活其研究潜力的关键 ,目前已有一些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现代文学 现代性 空间差异 解构
下载PDF
夏季大轰炸与大后方文学转型——从抗战文学史的分期说起 被引量:9
6
作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6,共16页
以往的抗战文学史叙述流行"皖南事变"后的政治高压说,实际上,"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文化专制主义政策进入了一个相对较为缓和的时期。关于当时大后方的文学期刊出版停滞、进步文人离渝他往、雾季演出的兴起等大后方... 以往的抗战文学史叙述流行"皖南事变"后的政治高压说,实际上,"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文化专制主义政策进入了一个相对较为缓和的时期。关于当时大后方的文学期刊出版停滞、进步文人离渝他往、雾季演出的兴起等大后方文学转型现象,乃至抗战文学史分期,更适合从日军的夏季大轰炸这个贴近抗战的角度,而不是通行的政治文化角度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学史 夏季大轰炸 大后方文学转型
原文传递
“边地书写”与“边地中国”的现代性问题——以抗战时期的“大西南”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8-173,共6页
文章从"现代文学"与"现代中国"的互动关系出发,以"边地中国"为立足点,在"冲击-回应"模式和"传统的创造性转化"论之外,指出了"现代中国"国家意识和国家历史形成路径的特殊... 文章从"现代文学"与"现代中国"的互动关系出发,以"边地中国"为立足点,在"冲击-回应"模式和"传统的创造性转化"论之外,指出了"现代中国"国家意识和国家历史形成路径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以抗战时期新文学对"大西南"的发现和书写为例,对这种特殊性作了梳理,分析了"大西南"书写给"现代文学"带来了哪些特殊历史品质,指出了这些特殊历史品质的世界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地中国 现代文学 边地书写 现代性 国家意识 大西南
原文传递
现代性语境中的“何其芳道路” 被引量:8
8
作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5-38,共14页
"何其芳道路"是世界性的"唯美—象征主义"者向暴力革命者转化现象的经典个案。它的根源是现代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自身力量的充分信任这两种奠基性情绪。这两种情绪,也是包括审美现代性在内的一切现代现象的共... "何其芳道路"是世界性的"唯美—象征主义"者向暴力革命者转化现象的经典个案。它的根源是现代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自身力量的充分信任这两种奠基性情绪。这两种情绪,也是包括审美现代性在内的一切现代现象的共同根源。从这个共同的根源来看,从《画梦录》到延安的"何其芳道路",是很自然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其芳 审美现代性 政治现代性 唯美-象征主义 生存论
原文传递
从《出发》看穆旦诗歌的宗教意识 被引量:7
9
作者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6-74,共9页
穆旦的《出发》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宗教意识。在《约伯记》的影响和启示下,穆旦以神性的眼光来看待个体生命在社会历史境域中遭遇到的痛苦与混乱,使之变成了信仰领域中的真理,从而超越了现代启蒙思想的桎梏,超越了同时代人,为个体生... 穆旦的《出发》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宗教意识。在《约伯记》的影响和启示下,穆旦以神性的眼光来看待个体生命在社会历史境域中遭遇到的痛苦与混乱,使之变成了信仰领域中的真理,从而超越了现代启蒙思想的桎梏,超越了同时代人,为个体生命拓展出了一片全新的生存空间。《出发》的宗教意识虽然在外在历史境遇的压力之下走向了终结,但诗人的探索却对中国现代思想中的个体生存真实问题提出了尖锐的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旦 《出发》 宗教意识 《约伯记》 启蒙思想
原文传递
论穆旦诗歌中的宗教意识 被引量:6
10
作者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70-75,共6页
穆旦诗歌中的宗教意识,应该放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本土语境中来看待,它是一个中国诗人在战争带来的残酷生存困境中生成的反应。来自《圣经》和T·S·艾略特等西方现代诗人的影响,对这种反应的具体样式的形成,起到了极为重要的... 穆旦诗歌中的宗教意识,应该放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本土语境中来看待,它是一个中国诗人在战争带来的残酷生存困境中生成的反应。来自《圣经》和T·S·艾略特等西方现代诗人的影响,对这种反应的具体样式的形成,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穆旦诗歌中的宗教意识也不能与西方的基督教精神直接等同起来看待,更不是一种内在的生存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旦 诗歌 本土语境 宗教意识
下载PDF
鲁迅在新文学传统中的领导地位之建立--文协与抗战初期的鲁迅纪念活动 被引量:8
11
作者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5-40,共6页
传统既然是当下历史语境中的文化主体对过去的想象和记忆,而非一个简单地由历史经验堆积而成的自然实体,因此传统的基本功能,就在于为主体在当下的文化选择和其基本立场提供合法性资源。从1930年代开始,新文学运动的参与者就开始有... 传统既然是当下历史语境中的文化主体对过去的想象和记忆,而非一个简单地由历史经验堆积而成的自然实体,因此传统的基本功能,就在于为主体在当下的文化选择和其基本立场提供合法性资源。从1930年代开始,新文学运动的参与者就开始有意识地总结新文学运动的历史经验,建构新文学自身的传统,试图把新文学自身的历史转变为新文学发展的合法性资源。到1930年代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传统 纪念活动 抗战初期 领导地位 新文学运动 鲁迅 合法性资源 历史经验
下载PDF
“抗战文艺”的历史特征及其终结——从文协同人的检讨和反思说起 被引量:7
12
作者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3期111-117,共7页
文协同人1940年对"抗战文艺"作了检讨和反思,从文艺观念、创作题材、艺术形式和生产传播方式等方面,全面勾勒了"抗战文艺"的历史特征。包括高度重视宣传功能、以通俗文学和短小通讯报告为主要艺术形式、集中描写和... 文协同人1940年对"抗战文艺"作了检讨和反思,从文艺观念、创作题材、艺术形式和生产传播方式等方面,全面勾勒了"抗战文艺"的历史特征。包括高度重视宣传功能、以通俗文学和短小通讯报告为主要艺术形式、集中描写和反映前线生活等几个方面。在生产和传播方式上,"抗战文艺"采用的是"机构订货"和商业化生产相结合的混合模式。在文协同人检讨和反思中,"抗战文艺"也走向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协 抗战文艺 通俗文艺
下载PDF
中国现代金陵诗人群述论 被引量:7
13
作者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8-90,共13页
本文所说的金陵诗群,指的是围绕着南京的"土星笔会"和《诗帆》、抗战时期内的《中国诗艺》和"中国诗艺社丛书"等书刊杂志,以中央大学、金陵大学、中央军校等学校师生为主体而形成的一个诗人群体。从1934年成立"土星笔会",到抗战... 本文所说的金陵诗群,指的是围绕着南京的"土星笔会"和《诗帆》、抗战时期内的《中国诗艺》和"中国诗艺社丛书"等书刊杂志,以中央大学、金陵大学、中央军校等学校师生为主体而形成的一个诗人群体。从1934年成立"土星笔会",到抗战胜利后无形中解散,该群体从自己独立的诗学观念出发,在十余年的探索、发展和演化中,对中国现代新诗多元现代性的形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吕亮耕、汪铭竹、李白凤等成员,曾因诗风相近而被看作现代派诗人,但常任侠、孙望、沈祖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群 中国诗艺 吕亮耕 汪铭竹 中国现代新诗 现代派诗人 沈祖棻 诗学观念 现代性 中国新诗
原文传递
论老舍在文协中的领导地位之建立 被引量:6
14
作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5-68,共14页
本文深入考察了抗战时期老舍在文协中的领导地位之建立的历史过程,揭示了老舍对文协发展所做出的历史贡献,对周恩来安排老舍出任总务部主任的说法提出了修正和补充。文章认为,老舍在文协中的领导地位,主要是通过其本人在处理文协会务的... 本文深入考察了抗战时期老舍在文协中的领导地位之建立的历史过程,揭示了老舍对文协发展所做出的历史贡献,对周恩来安排老舍出任总务部主任的说法提出了修正和补充。文章认为,老舍在文协中的领导地位,主要是通过其本人在处理文协会务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苦干和牺牲精神建立起来的,直到1944年,中共南方局才通过为老舍创作生活20周年举行纪念活动的方式,有限度地承认了老舍对文协的领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地位 老舍 历史贡献 抗战时期 牺牲精神 纪念活动 领导作用
下载PDF
黑夜诗人的变化与坚持--翟永明访谈录 被引量:6
15
作者 翟永明 谭光辉 +5 位作者 陈佑松 刘永丽 税雪 余玲 唐梦曦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3年第10期103-109,共7页
时间:2013年5月21日地点: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谭光辉:翟老师,你好,我想先征求一下你的意见,我们这次访谈,你愿意以什么样的身份进入?翟永明:当然还是以一个诗人的身份跟大家做一些交流。我觉得我就是这个身份,别的身份都是次要的。... 时间:2013年5月21日地点: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谭光辉:翟老师,你好,我想先征求一下你的意见,我们这次访谈,你愿意以什么样的身份进入?翟永明:当然还是以一个诗人的身份跟大家做一些交流。我觉得我就是这个身份,别的身份都是次要的。谭光辉:确实我们也是以诗人的身份邀请的翟老师,翟老师愿意以诗人的身份加入这次对话,非常感谢。你在选择身份的时候呢,除了选择诗人这个身份之外,我觉得你对自己的身份还进行了一个选择,你还选择了一个女性的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翟永明 诗人 访谈录 四川师范大学 老师 文学院
下载PDF
第四届“教育部名栏·现当代诗学研究奖”颁奖录音实录
16
作者 周瓒 张洁宇 +2 位作者 李心释 陈培浩 《江汉学术》 2024年第5期5-18,共14页
2023年8月15日,第四届“教育部名栏·现当代诗学研究奖”颁奖典礼在上海大学文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此届颁奖典礼由江汉大学和上海大学联合主办,江汉大学现当代诗学研究中心、《江汉学术》编辑部和上海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联袂承办... 2023年8月15日,第四届“教育部名栏·现当代诗学研究奖”颁奖典礼在上海大学文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此届颁奖典礼由江汉大学和上海大学联合主办,江汉大学现当代诗学研究中心、《江汉学术》编辑部和上海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联袂承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大学、西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广西河池学院、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市松江区文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和诗人以及主承办方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参加了此届仪式。颁奖嘉宾分别将奖杯、证书和奖金颁发给了周瓒、张洁宇、段从学、李心释、陈培浩五位第四届“教育部名栏·现当代诗学研究奖”得主。《江汉学术》“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是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栏建设工程的三批数十家学术期刊中唯一的新诗诗学研究类栏目,“教育部名栏·现当代诗学研究奖”也是海内外首创的汉语新诗诗学研究类专项大奖,其学术性、开放性、引领性和公益性得到了与会嘉宾的高度赞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当代诗学研究奖 教育部名栏 周瓒 张洁宇 段从学 李心释 陈培浩 《江汉学术》
下载PDF
作为大后方文学中心意象的“路”与现代“国家共同感”的发生 被引量:5
17
作者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8-137,共10页
大后方文学对以公路为主体的交通方式的想象和书写,使"路"成为此期文学鲜明的中心意象,在抗战时期中国"国家共同感"的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路"的联结性功能,不仅把"现代中国"联结成了一个... 大后方文学对以公路为主体的交通方式的想象和书写,使"路"成为此期文学鲜明的中心意象,在抗战时期中国"国家共同感"的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路"的联结性功能,不仅把"现代中国"联结成了一个统一的空间整体,还通过这种空间同一性打通了古代和现代的时间断裂,发明了"现代中国"自身的历史同一性。普通民众也在修筑和维护道路等活动中,从匿名的农民变成了崇高的现代"国民",完成了"民众的发现",使中国的抗战获得了人类学的伟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大后方文学 国家共同感 现代性 人类学
原文传递
穆旦对抗日战争的认同及其诗风的转变 被引量:4
18
作者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69-174,共6页
在西方浪漫主义诗歌文化的影响下,穆旦形成了强烈的个体性生命意识。以个体性原则为基础,穆旦对抗日战争的认同,变成了个人对外在的社会历史事件的同化。抗日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新旧冲突和变化,因此内化成了穆旦精神世界中的自我分裂... 在西方浪漫主义诗歌文化的影响下,穆旦形成了强烈的个体性生命意识。以个体性原则为基础,穆旦对抗日战争的认同,变成了个人对外在的社会历史事件的同化。抗日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新旧冲突和变化,因此内化成了穆旦精神世界中的自我分裂和冲突。这种自我分裂的体验,在艾略特的影响下,发展成了穆旦诗歌的现代主义特征。穆旦对抗日战争的独特的认同方式,不仅影响了他抗战初期的诗歌创作,而且对他后来的精神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旦 抗日战争 个体性 自我分裂
下载PDF
《祝福》:“祥林嫂之问”与“鲁迅思想”的发生 被引量:5
19
作者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7-196,共10页
"反封建"和"反抗绝望"是解读《祝福》的两种通行思路,但从作为"真问题"的"祥林嫂之问"入手,或可另探新途。《祝福》的第二次"归乡书写"开始了鲁迅既批判传统,又批判青年的精神历程,... "反封建"和"反抗绝望"是解读《祝福》的两种通行思路,但从作为"真问题"的"祥林嫂之问"入手,或可另探新途。《祝福》的第二次"归乡书写"开始了鲁迅既批判传统,又批判青年的精神历程,让鲁迅打破进化论的束缚,挣脱了"历史中间物"身上的"有罪感",以及由此导致的启蒙困境,开创了以"活的人"为立足点的现代中国"鲁迅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祝福》 现代性 因果史观
原文传递
论文协在抗战时期的历史形象变迁——以历届常务理事为中心 被引量:5
20
作者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4-21,41,共9页
文协的历史形象,经历了从一个与国民政府及其官方机构联系密切的文化团体,到一个以左翼进步文人为主体的文化团体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又关联着文艺作家对政党政治文化的认同和国共两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政策。
关键词 文协 抗战文艺 历史形象 常务理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