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甜瓜CmGLK转录因子调控果实品质的遗传网络解析
1
作者 郭姚淼 +7 位作者 刘港运 李鹏飞 康旗帅 杨森 豆峻岭 胡建斌 杨路明 朱华玉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4-434,共11页
【目的】解析甜瓜CmGLK转录因子调控果实品质的调控网络,为甜瓜果实品质改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甜瓜HB42(WT)及其Cmglk基因近等基因系glk-NIL(NIL)为试材,对其自交授粉后30 d成熟果实的果肉进行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 【目的】解析甜瓜CmGLK转录因子调控果实品质的调控网络,为甜瓜果实品质改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甜瓜HB42(WT)及其Cmglk基因近等基因系glk-NIL(NIL)为试材,对其自交授粉后30 d成熟果实的果肉进行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与甜瓜果实品质相关的草酰乙酸、磷酸二羟基丙酮、3-磷酸-D-甘油酸、熊果苷、D-葡萄糖-1,6-二磷酸、9,10-环氧十八烯酸、12,13-环氧-9-十八碳烯酸等代谢物均在NIL中下调表达。转录组学数据表明,参与三羧酸循环途径的苹果酸脱氢酶基因(MDH)、E2亚基氧化戊二酸脱氢酶2基因(E 2-OGDHzhe2)在NIL中下调表达;参与糖酵解途径中的多数关键基因在NIL中下调表达,仅有丙酮酸脱氢酶基因(PDHA)、叶绿体醛酮还原酶基因(CHLAKR)、醛酮还原酶基因(AKR 4C9)、丙酮酸激酶基因(PK)4个基因在NIL中上调表达;与可溶性糖相关的β-葡萄糖苷酶15基因(BGLU 15)、β-葡萄糖苷酶12基因(BGLU 12)、β-葡萄糖苷酶45基因(BGLU 45)、β-葡萄糖苷酶42基因(BGLU 42)关键基因在NIL中下调表达;参与亚油酸代谢途径中的9个脂氧合酶基因(LOX),其中5个在NIL中是上调表达的,4个在NIL中都是下调表达的。【结论】GLK转录因子可能通过调控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代谢,从而影响甜瓜果实品质,初步解析了甜瓜CmGLK转录因子调控果实品质形成的遗传调控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转录组学 代谢组学 GLK转录因子 果实品质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构建甜瓜矮化基因Cmerecta近等基因系
2
作者 刘港运 +8 位作者 许娜娜 郭姚淼 豆峻岭 杨森 牛欢欢 刘东明 杨路明 胡建斌 朱华玉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48-2062,共15页
前期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精细定位到一个控制节间长度的CmERECTA基因,并开发了一个和甜瓜矮化共分离的标记Cmerecta-dCAPS2。为了进一步研究其功能,以甜瓜自交系TopMark为轮回亲本,矮化自交系M406为供体亲本,利用Cmerecta-dCAPS2为前景... 前期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精细定位到一个控制节间长度的CmERECTA基因,并开发了一个和甜瓜矮化共分离的标记Cmerecta-dCAPS2。为了进一步研究其功能,以甜瓜自交系TopMark为轮回亲本,矮化自交系M406为供体亲本,利用Cmerecta-dCAPS2为前景选择标记,对筛选出的102对在亲本间多态性好、染色体上分布相对均匀的SSR标记为背景选择标记,在TopMark遗传背景下构建Cmerecta近等基因系,并统计分析其表型。结果显示,BC1F1和BC2F1世代最高背景回复率单株的背景回复率分别为80.61%、98.57%。背景回复率最高的3个BC2F2代Cmerecta纯系植株的表型显示其株高均为矮化,叶片变圆。该近等基因系可作为后续研究甜瓜矮化基因CmERECTA的调控机理以及应用的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分子标记 近等基因系 矮化基因 CmERECTA 辅助育种
原文传递
不同西瓜短蔓遗传资源的表型比较与等位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敏娟 王登科 +9 位作者 豆峻岭 杨森 刘东明 牛欢欢 朱华玉 胡建斌 孙守如 马长生 杨路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98-1309,共12页
近年来,设施栽培已成为我国西瓜栽培的主要方式之一,而矮生种质资源在设施栽培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矮化是西瓜一个重要的株型农艺性状,它有利于高密度种植、机械化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而且能减少人工整枝打杈,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适应... 近年来,设施栽培已成为我国西瓜栽培的主要方式之一,而矮生种质资源在设施栽培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矮化是西瓜一个重要的株型农艺性状,它有利于高密度种植、机械化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而且能减少人工整枝打杈,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适应当前简约化栽培的需求。本试验前期收集到14份国内外西瓜短蔓种质,经多年连续自交获得纯合自交系,将这14份短蔓种质进行双列杂交,对这些种质及其杂交后代的株型相关农艺性状进行表型调查分析和等位性检测。结果表明14份种质可被分为两类短蔓自然突变体,Ⅰ类短蔓突变体d1、d2、d3、d6的短蔓性状由隐性基因Cldw1控制,Ⅱ类短蔓突变体的短蔓性状则由另一个隐性基因Cldf控制。两类短蔓突变体的杂交F_(1)为长蔓,Ⅰ类短蔓突变体d1和Ⅱ类短蔓突变体d5的F_(2)群体蔓型分离比为9∶3∶3∶1,进一步明确了两类短蔓突变体的株高性状分别由两对隐性单基因控制。本研究通过对不同西瓜短蔓种质株型的调查分析,丰富了对西瓜短蔓资源的认识,为西瓜短蔓新品种的培育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短蔓 等位性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