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3年安徽省中稻花期高温热害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59
1
作者 黄义德 曹流俭 +3 位作者 武立 严平 陈多璞 杨安中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5-388,共4页
根据对2003年安徽省江淮地区单季中稻结实率的调查,结合气象资料和栽培技术资料进行分析,初步认为,2003年安徽省单季中稻大面积严重减产的主要原因是花期持续高温导致结实率严重下降,同一品种抽穗期不同,受害程度不同;同田块不同稻穗或... 根据对2003年安徽省江淮地区单季中稻结实率的调查,结合气象资料和栽培技术资料进行分析,初步认为,2003年安徽省单季中稻大面积严重减产的主要原因是花期持续高温导致结实率严重下降,同一品种抽穗期不同,受害程度不同;同田块不同稻穗或同一穗的不同部位颖花,受害程度也有差异,表明花期与高温重叠时间越长,受害越重。不同品种间凡是高温期抽穗开花的,结实率均下降,但程度有差异,可能与不同品种的耐热性有关。还对今后的防御措施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中稻 高温热害 结实率 发生特点
下载PDF
水分和氮肥管理对灌溉水稻优质高产高效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2
作者 何海兵 杨茹 +3 位作者 廖江 武立 孔令聪 黄义德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5-318,共14页
随着人们对稻米需求量日益增加,水稻(特别是优质稻米)产出需保持逐年增长趋势,但水资源紧缺及水稻生产中过量氮肥投入致环境承载压力增大等因素均阻碍水稻生产。因此,水稻生产当前面临的矛盾是如何在减少资源(水分和氮素)投入条件下产... 随着人们对稻米需求量日益增加,水稻(特别是优质稻米)产出需保持逐年增长趋势,但水资源紧缺及水稻生产中过量氮肥投入致环境承载压力增大等因素均阻碍水稻生产。因此,水稻生产当前面临的矛盾是如何在减少资源(水分和氮素)投入条件下产出更多优质稻米,节水省氮栽培模式下获得高产优质稻米是未来水稻生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保障。笔者回顾水分管理制度(节水栽培模式、灌溉模式及土壤含水量)、氮肥管理制度(施氮量和施氮方法)及水氮协同管理对灌区水稻产量、品质和水/氮资源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阐明水氮互作对优质高产高效水稻的生理生态调控机制,提出灌区优质高产高效水稻实现过程中潜在的关注点及相应的研究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分利用效率 氮肥利用效率 优质稻米
下载PDF
水稻若干生理指标与品种抗旱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孟宪梅 黄义德 +3 位作者 李奕松 周可金 武立 黄木易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22,共8页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对水稻品种的若干个抗旱性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关联度的大小对品种的抗旱性进行排序,初步认为品种扬稻6号的抗旱性最强,汕优63次之,而品种西光和安选5号的抗旱性较弱。
关键词 水稻 生理指标 品种 抗旱性 灰色关联分析法 综合分析
下载PDF
水稻黄叶突变体光合特性的日变化 被引量:23
4
作者 武立 沈圣泉 +1 位作者 王荣富 舒庆尧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25-429,共5页
对水稻黄叶突变体黄玉B及其亲本龙特甫B孕穗期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所进行的研究表明:(1)在自然日照条件下,当光强上升到1043.4μmol/m2.s时,野生型出现光饱和点并表现出光抑制现象,而突变体没有出现光饱和点;(2)在野生... 对水稻黄叶突变体黄玉B及其亲本龙特甫B孕穗期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所进行的研究表明:(1)在自然日照条件下,当光强上升到1043.4μmol/m2.s时,野生型出现光饱和点并表现出光抑制现象,而突变体没有出现光饱和点;(2)在野生型出现光抑制阶段(12:00—14:00),突变体的光合速率(Pn)、PSⅡ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光量子效率(фPSⅡ)、非循环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热耗散(NPQ)均高于野生型。突变体在强光条件下(PFD>1149.2μmol/m2.s)能有效利用光能并耗散过剩光能,其对强光光响应能力优于野生型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黄叶突变体 光合速率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滑片型孔轮式水稻精量排种器排种性能数值模拟与试验 被引量:23
5
作者 朱德泉 李兰兰 +3 位作者 文世昌 张顺 蒋锐 武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7-26,共10页
针对现有水稻旱直播机排种器适应性差和排种精度低的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滑片型孔轮式排种器。引用球度表示水稻种子三轴尺寸,利用EDEM软件对3种球度水稻种子在6种排种轮转速下的排种器排种过程进行仿真试验,得到不同球度水稻种子在不... 针对现有水稻旱直播机排种器适应性差和排种精度低的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滑片型孔轮式排种器。引用球度表示水稻种子三轴尺寸,利用EDEM软件对3种球度水稻种子在6种排种轮转速下的排种器排种过程进行仿真试验,得到不同球度水稻种子在不同排种轮转速下的排种性能变化规律,分析了排种轮转速和种子球度对排种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当排种轮转速在15~40 r/min时,冈优898种子的排种性能优于国丰一号种子和冈优3551种子的排种性能;当排种轮转速在15~30r/min时,3种球度水稻种子的排种合格率在84.01%~87.91%之间;当排种轮转速大于30r/min时,随着排种轮转速增加,排种合格率显著下降。在此基础上,选用不同球度的5个水稻品种种子为试验材料,选取排种轮转速和种子球度为试验因素,以排种合格率、漏播率和重播率为评价指标,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排种器台架试验。利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对试验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建立排种性能指标与排种轮转速和种子球度之间的回归方程,得到响应面图,并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根据回归方程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作参数:排种轮转速为27.12 r/min、种子球度为44.61%,此时,排种合格率为83.90%、漏播率为5.43%、重播率为10.67%,排种性能最佳;排种器台架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相同,排种性能随排种轮转速和种子球度的变化规律一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排种器对各尺寸等级水稻种子的排种性能皆满足水稻精量穴直播的播种要求。研究结果可为滑片型孔轮式精量排种器的结构优化及排种性能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数值模拟 农作物 水稻 排种器 排种性能 滑片型孔轮
下载PDF
冬小麦生物量卫星遥感估测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庄东英 李卫国 武立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8-162,共5页
生物量是反映冬小麦长势的重要群体指标,及时、大面积获取冬小麦生物量信息有利于掌握早期冬小麦长势和产量形成动态,对于生产管理措施制定意义重大。以江淮麦区的泰兴、兴化两市大田冬小麦为研究区域,基于冬小麦生物量模型(WBM),利用... 生物量是反映冬小麦长势的重要群体指标,及时、大面积获取冬小麦生物量信息有利于掌握早期冬小麦长势和产量形成动态,对于生产管理措施制定意义重大。以江淮麦区的泰兴、兴化两市大田冬小麦为研究区域,基于冬小麦生物量模型(WBM),利用环境星(HJ-1)进行冬小麦拔节期生物量监测预报研究。在提取研究区域小麦面积信息的基础上,利用泰兴市冬小麦拔节期遥感影像反演的LAI及时修订生物量模型的参数,再利用模型对兴化市冬小麦生物量信息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利用生物量模型预测的冬小麦生物量为1897.03~3800.78kg/hm2,平均为2866.33kg/hm2。实测的生物量为1932.30~3689.44kg/hm2,平均为2711.75kg/hm2,相对误差为5.70%,生物量模型的预测性较好;(2)利用预测生物量与卫星影像NDVI的转换模型,可制作冬小麦生物量预测专题图,并能准确、大面积获取不同等级生物量的冬小麦面积分布与长势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生物量 卫星遥感 作物模型 江淮区域
原文传递
干旱区控制灌溉下水稻光合特性与蒸腾效率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何海兵 武立 +2 位作者 杨茹 马富裕 黄义德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86-193,共8页
于2011-2012年在干旱区(新疆石河子市)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淹灌(W1)、控制灌溉(W2)和旱作(W3)等栽培模式下的产量构成、光合特性及蒸腾效率,以期为干旱区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开花前,净光合速率... 于2011-2012年在干旱区(新疆石河子市)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淹灌(W1)、控制灌溉(W2)和旱作(W3)等栽培模式下的产量构成、光合特性及蒸腾效率,以期为干旱区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开花前,净光合速率(Pn)在W1和W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花后,W1处理Pn分别高出W2、W3处理11.29%~20.91%和38.65%~52.03%;在饱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W2处理净光合速率较W1处理轻微降低,羧化效率、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可与W1持平,并显著高于W3处理(p〈0.05),W2处理花后光合生产能力受限主要因其在非饱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大幅降低所致;W1处理全天各时间段Pn高于W2和W3处理,午后时段处理间差异较上午更大;最终,W2处理产量仅降低4.43%~18.72%,而W3处理降低31.23%~39.45%;在整个生育期,W2处理蒸腾效率最大,显著高于W1、W3处理(P〈0.05)。综上所述,W2处理在干旱区表现出高产高效生产潜力,提升灌浆期午后光合生产能力可能对于进一步提高旱区水稻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干旱区 光合特性 蒸腾效率
下载PDF
机插水稻双膜育秧培育壮秧技术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方利 黄义德 +3 位作者 张健美 夏俊斌 何超波 武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2期218-219,共2页
试验设播种量和营养土厚度 2因子 ,每因子 5水平 ,本田期增加施氮量、施磷量和栽插密度 ,组成 5元 2次回归正交设计。通过对秧苗素质、大田机插质量和产量结构的考察 ,得出机插水稻双膜育秧 ,以播种量 80g/盘和营养土厚度 2 .
关键词 机插水稻 双膜育秧 秧苗素质
下载PDF
安徽省江淮丘陵地区单季中稻旱灾原因浅析及对策 被引量:16
9
作者 黄义德 武立 黄雅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223-2224,共2页
对安徽省江淮丘陵地区水资源现状、水稻旱胁迫成灾的原因、栽培习惯和技术因素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水稻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提出了减灾稳产增效对策。
关键词 江准丘陵地区 中稻 旱灾
下载PDF
水稻黄叶突变体的剑叶衰老与保护酶活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武立 王荣富 +1 位作者 吴殿星 舒庆尧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以野生型龙特甫B为对照,研究了其黄叶突变体黄玉B剑叶衰老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花后5~25d,黄玉B剑叶的叶绿素、蛋白质含量的降低以及丙二醛(MDA)的增加幅度明显比龙特甫B慢,其酶促防御系统的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 以野生型龙特甫B为对照,研究了其黄叶突变体黄玉B剑叶衰老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花后5~25d,黄玉B剑叶的叶绿素、蛋白质含量的降低以及丙二醛(MDA)的增加幅度明显比龙特甫B慢,其酶促防御系统的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小,相对稳定,清除衰老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的能力强。本文还对水稻衰老生理指标判断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黄叶突变体 衰老 保护酶活性
下载PDF
宽窄行配置对机插中晚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朱德泉 储婷婷 +3 位作者 武立 张顺 何海兵 张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02-112,共11页
为了探讨不同行距配置对机插单季中稻和双季晚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单季中稻丰两优香1号和徽两优898以及双季晚稻镇稻18和上农粳2号4个品种为材料,开展了等行距25、30 cm,宽窄行20 cm+30 cm、25 cm+30 cm、25 cm+35cm共5种机插水... 为了探讨不同行距配置对机插单季中稻和双季晚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单季中稻丰两优香1号和徽两优898以及双季晚稻镇稻18和上农粳2号4个品种为材料,开展了等行距25、30 cm,宽窄行20 cm+30 cm、25 cm+30 cm、25 cm+35cm共5种机插水稻行距配置对比试验,分析了插秧后不同品种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对不同品种机插水稻的株高、叶面积指数、茎蘖动态、干物质累积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在5种行距配置下,各生育期株高受品种遗传特性影响,不同行距配置间差异不显著,叶面积指数、茎蘖数和干物质累积量在不同行距配置间差异极显著(P<0.01),但各品种机插水稻生长特性随行距配置变化趋势不同,单季中稻品种叶面积指数、分蘖稳定后的茎蘖数、分蘖成穗率、干物质累积量和生长率均在宽窄行25 cm+35 cm配置下最大,且随着行距配置的增大而增大,而双季晚稻品种各项生长指标则在宽窄行20 cm+30 cm配置下最大,且随行距配置增大而减小。2)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受行距配置影响较大的是有效穗数(变异系数1.93%~7.50%)、穗粒数(变异系数1.58%~6.08%)和结实率(变异系数0.86%~4.54%),较小的是千粒质量(变异系数0.81%~2.70%)和穗长(变异系数0.89%~2.82%)。3)单季中稻在宽窄行25 cm+35 cm配置下产量最高,双季晚稻则在宽窄行20 cm+30 cm配置下产量最高,各产量构成因素峰值基本与产量峰值接近。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沿江江淮地区机插单季中稻和机插双季晚稻配套品种选用及栽植行距设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机械化 栽培 行距 机插稻 产量 群体生长率
下载PDF
2ZGK-6型可调宽窄行高速水稻插秧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5
12
作者 朱德泉 熊玮 +3 位作者 蒋锐 武立 汪超贤 朱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37-45,共9页
针对我国水稻生产存在类型品种多、土壤水肥条件差异大,现有水稻插秧机作业行距固定,难以满足水稻生产对插秧行距的要求等问题,研究设计了2ZGK-6型可调宽窄行高速水稻插秧机,其插秧宽行距为300 mm,窄行距为200~300 mm,可以调节。该机... 针对我国水稻生产存在类型品种多、土壤水肥条件差异大,现有水稻插秧机作业行距固定,难以满足水稻生产对插秧行距的要求等问题,研究设计了2ZGK-6型可调宽窄行高速水稻插秧机,其插秧宽行距为300 mm,窄行距为200~300 mm,可以调节。该机器是在久保田SPU-68C型高速水稻插秧机基础上研制而成,根据插秧行距可调要求,确定了关键结构参数,并设计了正反向双螺旋行距调节机构、偏心轮锁紧装置和分体组合式秧箱等关键部件。样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作业性能良好,伤秧率小于2.5%,漏插率小于3%,相对均匀度合格率大于96%,漂秧率小于2.5%,翻倒率小于2.5%,插秧深度合格率大于92%,均符合《水稻插秧机技术条件》(GB/T 20864-2007),满足实际生产要求,提高了水稻生产率和机械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机构 可调行距 高速插秧机 锁紧装置 田间试验
下载PDF
南方丘陵山区茶稻间作复合系统生态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周可金 黄义德 武立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2-385,共4页
对皖南丘陵山区茶稻间作复合系统的生态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茶稻间作复合系统叶面积指数高于单作茶园,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照等资源。盛夏季节水稻拔节后高度高于茶树,其遮荫作用使间作茶园茶蓬面温度比单作茶园降低2.1~2.3℃(... 对皖南丘陵山区茶稻间作复合系统的生态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茶稻间作复合系统叶面积指数高于单作茶园,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照等资源。盛夏季节水稻拔节后高度高于茶树,其遮荫作用使间作茶园茶蓬面温度比单作茶园降低2.1~2.3℃(晴天)和0.3~0.4℃(多云),光照强度降低40%以上,相对湿度增加6%~11%(晴天)和3%(多云),间作茶园每公顷土壤流失量较单作茶园减少159.5%,害虫天敌的数量增加,主要害虫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到防治标准以下,不需要施用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稻间作 复合系统 生态效应 南方丘陵山区
下载PDF
安徽省单季中稻施肥技术浅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黄义德 武立 +1 位作者 严平 黄雅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5-286,共2页
对安徽省单季中稻施肥的种类和数量、时间与方法等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施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就高产栽培条件下单季中稻施肥技术的改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单季中稻 施肥技术 安徽省
下载PDF
高温对水稻黄叶突变体剑叶光合特性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武立 尤翠翠 +1 位作者 柯建 黄义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264-2269,共6页
以水稻黄叶突变体为材料,进行高温胁迫处理(9:30~17:30,40℃;其它时间段与自然温度相同),研究高温胁迫对其剑叶光合特性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使水稻黄叶突变体剑叶净光合速率(Pn)、PSⅡ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P... 以水稻黄叶突变体为材料,进行高温胁迫处理(9:30~17:30,40℃;其它时间段与自然温度相同),研究高温胁迫对其剑叶光合特性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使水稻黄叶突变体剑叶净光合速率(Pn)、PSⅡ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光量子效率(фPSⅡ)和非循环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显著降低,初始荧光(F0)显著增加,同时使剑叶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加,叶片的叶绿体内基粒和基质片层模糊、疏松,结构紊乱。研究发现,40℃高温胁迫致使水稻黄叶突变体剑叶叶绿体超微结构破坏,引起PSⅡ反应中心的光化学效率降低,最终造成叶片光合能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黄叶突变体 高温胁迫 光合特性 叶绿体超微结构
下载PDF
氮、钾施用量对中粳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楠 陈刚 +4 位作者 黄义德 武立 张文静 陈景道 李胜群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3-127,共5页
以中粳品种"皖稻68"为材料,研究氮、钾施用量对单季中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为262.5kg/hm2和施钾为375.0kg/hm2时产量最高,达11211.1kg/hm2。水稻的总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有效穗数和每穗... 以中粳品种"皖稻68"为材料,研究氮、钾施用量对单季中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为262.5kg/hm2和施钾为375.0kg/hm2时产量最高,达11211.1kg/hm2。水稻的总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高,而分蘖成穗率、有效和高效叶面积率、抽穗后干物质生产积累量和总颖花量以施氮量为262.5kg/hm2为最高,进一步增施氮肥则下降,不利于群体质量的提高。钾肥对水稻的有效穗和穗粒数影响不大,但能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随着施钾量的增加,穗下节间长度占株高的比例增加,有利于提高植株抗倒性,而抽穗后干物质生产积累量也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水稻的群体质量得到优化,产量有增高的趋势,但是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群体质量 产量
下载PDF
花期追施氮肥对菜用大豆AC_(10)生理指标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黄正来 武立 韩立德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93-196,共4页
选用激光诱变育成的菜用大豆品种AC10,通过在开花初期追施不同的氮素水平,研究其对主要生理指标及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期追施适量氮肥,能明显提高菜用大豆品种AC10植株花后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荚果可... 选用激光诱变育成的菜用大豆品种AC10,通过在开花初期追施不同的氮素水平,研究其对主要生理指标及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期追施适量氮肥,能明显提高菜用大豆品种AC10植株花后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荚果可溶性糖含量,从而提高鲜豆荚产量,其中以每公顷追施75.0kg~112.5kg尿素,单株鲜豆荚产量达到92.15g~90.37g,比对照增产8.0%~7.1%;但过量追施氮肥,影响植株生长,造成减产,当每公顷追施尿素达150kg时,单株鲜豆荚产量为81.19g,比对照减产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大豆AC10 氮肥 生理指标 产量
下载PDF
干湿交替灌溉下氮素形态对水稻花期光合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何海兵 杨茹 +4 位作者 吴汉 尤翠翠 朱德泉 时强强 武立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30-2237,共8页
干湿交替灌溉(节水栽培)水稻较传统淹灌栽培表现出较高的生产潜力,其高产形成除因土壤水分改变有关外,可能还与根区水分变化引起的土壤氮素形态改变有关。该研究于2016年通过设置传统淹灌(W_1)和干湿交替灌溉(W_2)水分处理,以及氮素形... 干湿交替灌溉(节水栽培)水稻较传统淹灌栽培表现出较高的生产潜力,其高产形成除因土壤水分改变有关外,可能还与根区水分变化引起的土壤氮素形态改变有关。该研究于2016年通过设置传统淹灌(W_1)和干湿交替灌溉(W_2)水分处理,以及氮素形态配比[硝态氮∶氨态氮=100∶0(N_1)、50∶50(N_2)和0∶100(N_3)]处理,并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探讨水分与氮素形态互作对水稻花期光合生理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W_2水分处理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光合生产能力、收获指数、氮素收获指数以及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均显著高于W_1处理,其N素累积量略低于W_1处理。(2)在不同氮素形态之间,N_2处理的产量水平显著高于N_3和N_1处理,这主要是N_2处理加强了水稻物质转运以及光合生产能力,其中叶片含氮量和N素浓度提高可能是N_2处理呈现出高光合性能的重要原因。(3)氮素利用效率以N_1处理最高,随后依次分别为N_2和N_3处理。研究发现,土壤水分与氮素形态对促进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子、收获指数等形成均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且W_2N_2处理的效应较其他处理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素形态 水分管理 光合生理 氮素积累与分配 籽粒产量
下载PDF
安徽省单季稻超高产栽培群体特征与高产途径 被引量:10
19
作者 武立 黄义德 +2 位作者 柯建 何清华 尤翠翠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74,共7页
根据2009—2011年超高产栽培试验研究和攻关示范,探讨了安徽省单季中稻超高产(11.25~12.00 t/hm2)栽培的群体特征及关键技术,提出了主攻大穗扩库容、提高茎蘖成穗率和有效叶面积率、提高穗下节间长度占株高的比例、增强植株抗倒性、提... 根据2009—2011年超高产栽培试验研究和攻关示范,探讨了安徽省单季中稻超高产(11.25~12.00 t/hm2)栽培的群体特征及关键技术,提出了主攻大穗扩库容、提高茎蘖成穗率和有效叶面积率、提高穗下节间长度占株高的比例、增强植株抗倒性、提高结实期物质生产能力和抽穗期糖花比、促进物质运转和提高收获指数的技术途径;初步明确了安徽省单季稻超高产栽培的群体质量指标,提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单季中稻超高产"阶段栽培法"栽培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超高产 技术途径 阶段栽培法 安徽省
原文传递
水稻孕穗期干旱-高温交叉胁迫的生理适应机制 被引量:9
20
作者 尚蓉霞 余欣 +3 位作者 尤翠翠 何海兵 李娟 武立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9-46,54,共9页
【目的】关于干旱和高温对水稻生长影响的研究多限于单一逆境或复合,且水稻对干旱高温交叉逆境响应的机理尚未明确,植物逆境交叉适应性的普遍存在为这一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因此加强水稻干旱高温交叉逆境胁迫效应研究,探讨干旱高温交叉... 【目的】关于干旱和高温对水稻生长影响的研究多限于单一逆境或复合,且水稻对干旱高温交叉逆境响应的机理尚未明确,植物逆境交叉适应性的普遍存在为这一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因此加强水稻干旱高温交叉逆境胁迫效应研究,探讨干旱高温交叉逆境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机制,为水稻耐热抗旱的种质资源选育与抗逆栽培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水稻‘N22’为供试品种,设置水稻孕穗期正常生长(CK)、单一高温胁迫(H)、单一干旱胁迫(D)以及干旱-高温交叉胁迫(DH)的水培盆栽试验,研究孕穗期水稻对干旱-高温交叉胁迫的适应生理机制.【结果】H、D及DH处理下,孕穗期水稻剑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CK;其中DH处理下各含量积累最多,且显著高于H.H、D和DH处理下,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均高于CK;其中DH处理下,各酶活性增加的最多,且显著高于H.不同胁迫处理下,促进型激素ZR、GA和IAA含量均显著低于CK,但DH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下降幅度减少;而抑制型激素ABA和SA,相比CK都显著积累,且DH处理积累最多.H和D处理和CK相比下,水稻花药开裂很少;且DH处理,花药开裂程度比H处理的大.H、D、和DH处理下,水稻穗粒数和结实率均显著低于CK,而DH处理减少的最少,分别为8.5%和4.1%,且DH处理显著高于H处理.【结论】在水稻孕穗期干旱锻炼可提高孕穗期水稻抗高温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干旱-高温交叉胁迫 渗透调节物质 抗氧化酶 内源激素 产量 花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