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态可视化教学在神经外科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罗鹏 戴舒惠 +2 位作者 鱼洋 李新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9年第2期191-195,共5页
目的利用多模态可视化教学手段,对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进行教学,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外科住院医师培训学员122人,随机分为多模态可视化教学组(61人)和传统带教组(61人)。教学效果评价采用问卷调查和考试成绩分析... 目的利用多模态可视化教学手段,对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进行教学,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外科住院医师培训学员122人,随机分为多模态可视化教学组(61人)和传统带教组(61人)。教学效果评价采用问卷调查和考试成绩分析两种,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教学满意度问卷显示,多模态可视化教学组学员对教学模式、学习效率、培训成果满意度分别为88.5%、93.4%和90.1%,均高于传统带教组(P<0.05)。出科考试成绩显示,多模态可视化教学组理论考试平均成绩(88.5±5.1)、现场答辩平均成绩(91.6±5.5)和综合平均成绩(89.3±5.2)均高于传统带教组(P<0.05),而临床技能考核成绩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可视化教学可显著提高神经外科临床教学效率和学员培训效果,并为神经外科临床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可视化教学 神经外科 临床教学 住院医师培训
原文传递
成人创伤性脑损伤预后危险因素分析与预后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9
2
作者 包明冬 葛俊苗 +4 位作者 杨秋子 孙季冬 蒋晓帆 罗鹏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9-237,共9页
目的探讨影响成人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构建TBI预后模型并对其预测价值进行评估。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1年3月至2019年9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522例TBI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38例,女84例;年龄18~75岁[(44.... 目的探讨影响成人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构建TBI预后模型并对其预测价值进行评估。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1年3月至2019年9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522例TBI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38例,女84例;年龄18~75岁[(44.9±15.0)岁]。根据患者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预后良好组(GOS 4~5分,165例)和预后不良组(GOS 1~3分,35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定性资料如性别、基础性疾病、伤因、多发伤、开放伤、颅内异物、脑疝、出入院意识状态、手术、入院肺部感染、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院内获得性肺炎及致病菌、颅内感染,以及定量资料如出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年龄,入院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体温、心率、肌酐、尿素氮、血钠、血钾、血糖、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双眼瞳孔大小,住院时间。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asso回归分析筛选影响TB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将筛选出的影响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回归方程。应用R语言绘制基于回归方程的针对预测TBI患者预后的可视化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该列线图的预后预测价值进行评价,计算曲线下面积(AUC)、Youden指数、灵敏度、特异度及一致性指数(C指数)。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基础性疾病、开放伤、脑疝、出入院意识状态、入院肺部感染、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院内获得性肺炎及致病菌、出入院GCS、年龄、入院收缩压、平均动脉压、体温、心率、肌酐、尿素氮、血钾、血糖、PT、INR、右眼瞳孔大小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性别、伤因、多发伤、颅内异物、手术、颅内感染、入院舒张压、血钠、APTT、血小板、左眼瞳孔大小及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创伤性 预后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列线图
原文传递
成年重型颅脑损伤后加重继发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何鑫 贺亚龙 +6 位作者 吴霜 郇宇 王凯 杜伟 费舟 李侠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21年第3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讨成年重型颅脑损伤(sTBI)后加重继发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作用。方法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成年sTBI患者439例,按照患者出院时GO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观察2组患者的一... 目的探讨成年重型颅脑损伤(sTBI)后加重继发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作用。方法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成年sTBI患者439例,按照患者出院时GO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观察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sTBI预后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TBI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39例sTBI患者中,预后良好91例,预后不良348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年龄、有无基础性疾病病史、是否脑疝、入院GCS评分、发热、心率、血钠、血钾、血糖、肾功能异常、低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65岁)、入院GCS评分≤5分、低氧(PO2<60 mmHg)、心动过速(>100次/min)、高血钾(>5.5 mmol/L)、高血糖(>11.1 mmol/L)是sTBI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成人sTBI预后不良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二次脑损伤因素,其中高龄、GCS评分≤5分、低氧、心动过速、高血钾、高血糖为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继发性脑损伤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Parkin通过抑制神经元内铁死亡信号减轻机械性神经元损伤 被引量:3
4
作者 吕伟豪 +6 位作者 费晓炜 吴霜 何鑫 豆雅楠 郇宇 贾博 费舟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410-414,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原代皮层神经元机械性损伤模型,研究Parkin在创伤性脑损伤后铁死亡信号激活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建立原代皮层神经元机械性损伤模型,首先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观察Parkin在损伤后的表达变化,然后采用Parkin... 目的通过建立原代皮层神经元机械性损伤模型,研究Parkin在创伤性脑损伤后铁死亡信号激活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建立原代皮层神经元机械性损伤模型,首先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观察Parkin在损伤后的表达变化,然后采用Parkin过表达慢病毒转染神经元,将实验分为对照组、损伤组、损伤+Parkin过表达慢病毒组及损伤+对照病毒组。分别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2,7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法检测神经元内活性氧(ROS)水平;丙二醛、4羟基壬烯醛含量测定评价细胞内脂质过氧化(LPO)水平;Fe^(2+)比色法、总谷胱甘肽(GSH)试剂盒检测细胞内Fe^(2+)及GSH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GPX4和ACSL4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损伤组神经元活力显著降低(P<0.05);细胞内发生ROS、LPO及Fe^(2+)积累(P<0.05),GSH合成减少(P<0.05),且GPX4蛋白表达减少、ACSL4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损伤+对照病毒组比较,损伤+Parkin过表达慢病毒组细胞活力升高;细胞内ROS、LPO、Fe^(2+)含量明显减少(P<0.05),GSH合成增加(P<0.05),而GPX4蛋白表达增加、ACSL4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论Parkin可能是通过GPX4/ACSL4途径抑制铁死亡发生,从而减轻机械性神经元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KIN 神经元 创伤性脑损伤 机械性损伤 铁死亡 神经保护作用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单中心临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吴霜 李三中 +7 位作者 郇宇 何鑫 孙季冬 杜伟 蒋晓帆 费舟 林伟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21年第3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自2011年3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520例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痰培养结果及临床诊断统计患有肺部感染的人数...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自2011年3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520例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痰培养结果及临床诊断统计患有肺部感染的人数及感染菌种,重点分析优势菌种及其在2011~2020年的变化规律,以及混合感染及单菌种感染对患者住院时长的影响。结果520例sTBI患者中,212例(40.8%)患有肺部感染,菌种依次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其中MRSA和肺炎克雷伯菌近年来占比有所上升,有成为优势菌种的趋势。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住院时长显著长于未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Z=-13.127,P<0.001),且混合感染患者住院时长显著长于单菌种感染患者(Z=-6.919,P<0.001)。结论ICU中sTBI患者肺部感染的菌种及变化可能与医疗环境卫生密切相关,且合并肺部感染特别是混合感染会显著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肺部感染 混合感染
原文传递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6
作者 吕伟豪 费晓炜 +6 位作者 何鑫 郇宇 吴霜 豆雅楠 费舟 胡世颉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6期338-342,共5页
目的探讨入院伴随应激性高血糖(SH)的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住院期间随机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自2013年10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5例sTBI且入院首次随机血糖>11.1 mmol/L... 目的探讨入院伴随应激性高血糖(SH)的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住院期间随机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自2013年10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5例sTBI且入院首次随机血糖>11.1 mmol/L患者的住院期间病历资料。根据出院时的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GOS>3分)和预后不良组(GOS≤3分)。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判断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患者住院期间随机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纳入的85例患者中预后不良组67例,预后良好组18例。2组患者住院期间的随机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糖>11.1 mmol/L是sTB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26例患者住院期间并发感染,其中预后良好组3例,预后不良组23例,2组患者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血糖水平>11.1 mmol/L的患者均较≤11.1 mmol/L的感染率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BI合并SH患者住院期间的随机血糖水平与预后有关,且血糖>11.1 mmol/L是sTB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二次脑损伤 应激性高血糖 预后
原文传递
枸杞多糖对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神经元凋亡与自噬性死亡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鱼洋 李星慧 +4 位作者 濮璟楠 罗鹏 王玖 费舟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49-655,共7页
目的探究枸杞多糖(LBP)对原代海马神经元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细胞凋亡与自噬性细胞死亡的调节作用。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小鼠海马神经元分为5组,对照组(不做OGD/R处理)、0GD瓜组和OGD/R+LBP15wg/mL组、0GD... 目的探究枸杞多糖(LBP)对原代海马神经元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细胞凋亡与自噬性细胞死亡的调节作用。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小鼠海马神经元分为5组,对照组(不做OGD/R处理)、0GD瓜组和OGD/R+LBP15wg/mL组、0GD/R+LBP30μg/mL组、OGD/R+LBP60wg/mL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LDH释放率测定细胞损伤程度,TUNEL染色法检测凋亡率,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活化型Caspase.3定位,Westernblotting法测定蛋白表达量。结果OGD/R损伤后,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而不同浓度LBP(15、30、60wg/mL)处理可明显减轻细胞损伤并降低LDH漏出率。TUNEL染色法检测显示OGD/R+LBP60μg/mL组细胞阳性凋亡数明显降低。免疫荧光染色法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OGD/R组相比。OGD肘LBP60wg/mL组活化型Caspase-3/Caspase-3比值、LC3Ⅱ/LC3Ⅰ比值、Beclin1蛋白表达明显减低,Bcl-2/Bax比值、p6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BP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与自噬性细胞死亡对OGD瓜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损伤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海马神经元 氧糖剥夺再灌注 自噬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基于入院指标的新型风险评分模型在成年重型颅脑损伤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贺亚龙 殷安安 +4 位作者 何鑫 蒋晓帆 费舟 林伟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419-423,共5页
目的探讨入院指标与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预后的关系,建立基于入院指标的新型风险评分模型,用于评估sTBI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11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439例成年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照出院时格拉斯... 目的探讨入院指标与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预后的关系,建立基于入院指标的新型风险评分模型,用于评估sTBI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11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439例成年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照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91例)与预后不良组(348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联合筛选能够独立判断sTBI预后分组的入院指标;采用风险评分方程构建基于多个入院指标的预后评估模型;采用约登指数和欧式指数计算最佳分组界值;采用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指标的预后评估效能。结果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心率、血糖、血钾、肌酐、尿素氮、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对sTBI的预后分组具有显著判断意义(均P<0.05);将上述指标带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GCS、血糖和PT-INR是影响sTBI预后判断的独立风险因素;最后,选取上述4项入院指标构建风险评分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对sTBI预后分组具有良好的判断价值(AUC:0.807;95%CI:0.754~0.860,P<0.01);以最佳分组界值(-2.221)作为该模型分组界值时,判断sTBI预后分组(AUC:0.752;95%CI:0.689~0.814,P<0.01),特异度:0.822;敏感度:0.670。结论入院时年龄、GCS、血糖及PT-INR可能是影响sTBI预后的重要风险因素;基于上述指标的风险评分模型能够为sTBI患者预后分组提供快速而准确的预测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入院指标 风险评分模型 预后评估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后钠钾紊乱等二次脑损伤因素对伤情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吕伟豪 +5 位作者 郇宇 吴霜 何鑫 费晓炜 费舟 张磊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424-427,431,共5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住院期间血钠、血钾紊乱频次与其早期伤情改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9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454例sTB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出院时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住院期间血钠、血钾紊乱频次与其早期伤情改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9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454例sTB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出院时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将其分为两组:转归良好组,GOS>3分;转归不良组,GOS≤3分。统计患者年龄,性别,住院期间血钠、血钾离子紊乱的频次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影响伤情加重的危险因素,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ROC)曲线评价伤情加重危险因素的诊断效能。结果在纳入人群中,伤情转归不良313例,伤情转归良好14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住院期间血钠、血钾异常总频次与颅脑损伤(TBI)伤情改变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住院期间血钠、血钾发生异常总频次为加重TBI伤情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提示住院期间血钠、血钾异常发生总频次可能具备一定的诊断效能。结论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血钠、血钾异常总频次是TBI患者伤情加重的危险因素之一,其有可能成为一个简便的判断患者伤情改变情况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二次脑损伤 电解质紊乱 早期伤情转归
下载PDF
颅脑损伤患者合并眼部损伤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鑫 +5 位作者 吴霜 郇宇 杜伟 费舟 高大宽 费霏 《创伤外科杂志》 2022年第4期254-258,共5页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患者合并眼部损伤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9年9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04例,其中合并眼部损伤121例(眼部损伤组),无眼部损伤583例(无眼部损伤组)。回顾两组...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患者合并眼部损伤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9年9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04例,其中合并眼部损伤121例(眼部损伤组),无眼部损伤583例(无眼部损伤组)。回顾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视力、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手术记录及病情转归;影像学资料主要包括眼眶及头颅CT、MRI表现。比较两组患者伤因、伤型、临床病理、视觉功能及预后等方面差异。结果颅脑损伤患者以中年男性为主,道路交通伤为首要致伤原因,眼部损伤以单眼伤较多(80.2%)。与无眼部损伤组比较,眼部损伤组患者爆炸伤(3例)和锐器伤(4例)较多(P<0.001),均与眼部损伤直接相关,开放性颅脑损伤(58例)比例较高(P<0.001),前颅底硬脑膜破裂(57例,47.1%)和眶骨骨折(112例,92.6%)发生率更高(P<0.001),并出现多种眼部软组织和视神经损伤,但经治疗,视力恢复效果不容乐观。眼部损伤组总体预后(GOS评分)优于无眼部损伤组,院内病死率更低(P<0.001),虽也更影响伤者的生活质量。结论爆炸伤和锐器伤所致的颅脑损伤患者更易合并眼部损伤;颅脑损伤合并眼部损伤的患者更易出现前颅底硬脑膜破裂和眶骨骨折,影响视觉功能。因此,神经外科与眼科医师需采取多学科诊疗方式,早期介入,加强协作,努力提高救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眼部损伤 临床特征
下载PDF
SIRT3在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小鼠神经元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元欣 张磊 +4 位作者 岳康异 黑悦 鱼洋 蒋晓帆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5期817-821,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体外脑缺血模型,探讨沉默信息因子3(SIRT3)在小鼠皮层神经元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损伤后的表达和意义。方法:C57BL/6J小鼠皮层神经元原代培养7天后,以氧糖剥夺不同时长(2 h、4 h、6 h、8 h)再灌注24 h作为观察时间点,利... 目的:通过建立体外脑缺血模型,探讨沉默信息因子3(SIRT3)在小鼠皮层神经元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损伤后的表达和意义。方法:C57BL/6J小鼠皮层神经元原代培养7天后,以氧糖剥夺不同时长(2 h、4 h、6 h、8 h)再灌注24 h作为观察时间点,利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细胞活力;小鼠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LDH释放;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 WB)观察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活化凋亡蛋白3(Cleaved caspase-3)、以及SIRT3的表达变化;免疫荧光下进一步观察LC3-II、SIRT3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随着氧糖剥夺时间的延长,LDH释放量呈台阶式升高(P<0.01),而神经元活性进展性下降(P<0.01);蛋白印迹结果发现在缺血损伤后LC3-Ⅱ整体上调,并于OGD 4h达峰值,SIRT3分子表达趋势与LC3-Ⅱ相似均呈抛物线状,而Cleaved caspase-3整体上调;相应的,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缺血损伤后神经元胞体和突起中LC3呈点状高表达,与此同时SIRT3荧光强度亦增高。结论:神经元缺血时间越长损伤越重;LC3-Ⅱ和SIRT3表达呈现相似性;SIRT3可能通过调控线粒体自噬参与了拮抗神经元缺血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T3 LC3 Cleavedcaspase-3 自噬 凋亡
原文传递
ABHD6抑制剂WWL70对小鼠高原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12
作者 张昊阜子 +4 位作者 邹鹏 廖丹 葛俊苗 罗鹏 蒋晓帆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405-409,共5页
目的探讨ABHD6抑制剂WWL70对小鼠高原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平原组(Sham组)、高原组(HA组)、平原TBI组(TBI组)、高原TBI组(TBI+HA组)、高原TBI溶剂组(TBI+HA+DMSO组)、高原TBI抑制剂组(TBI+HA+WWL70... 目的探讨ABHD6抑制剂WWL70对小鼠高原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平原组(Sham组)、高原组(HA组)、平原TBI组(TBI组)、高原TBI组(TBI+HA组)、高原TBI溶剂组(TBI+HA+DMSO组)、高原TBI抑制剂组(TBI+HA+WWL70组)。建立高原TBI小鼠动物模型后,分别在伤后1、7、14、28 d对各组小鼠进行神经功能学实验及HE染色。结果模拟高原环境加重小鼠TBI后的运动功能障碍;模拟高原环境引起小鼠TBI后的认知功能损害(P<0.01);WWL70促进高原TBI后神经功能的恢复(P<0.01);抑制ABHD6可减轻高原TBI导致的皮层和海马区域神经元损伤。结论WWL70对小鼠高原颅脑损伤后的神经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HD6 高原 颅脑创伤 WWL70 神经功能恢复
下载PDF
PINK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小鼠皮层神经元氧糖剥夺后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元欣 张磊 +4 位作者 黑悦 鱼洋 岳康异 蒋晓帆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究不同时长氧糖剥夺(OGD)后小鼠皮层神经元中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TEN诱导的假定激酶1(PINK1)表达的时空动态改变。方法 C57BL/6J小鼠皮层神经元原代培养7 d,以OGD不同时长(0 h、2 h、4 h、6 h、8 h)作为观察时间点。倒置显微镜下... 目的探究不同时长氧糖剥夺(OGD)后小鼠皮层神经元中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TEN诱导的假定激酶1(PINK1)表达的时空动态改变。方法 C57BL/6J小鼠皮层神经元原代培养7 d,以OGD不同时长(0 h、2 h、4 h、6 h、8 h)作为观察时间点。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形态变化;MTT比色法检测神经元存活率;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WB)观察LC3-Ⅱ、PINK1和Parkin表达的时间变化;免疫荧光观察PINK1OGD后表达的空间改变。结果 OGD严重损伤神经元活性,且随着时间延长细胞活性呈进展性下降趋势;OGD后自噬标志性分子LC3-Ⅱ和PINK1开始升高(4 h达到峰值)(P<0.05),后进行性下降,而Parkin表达逐渐下降(P<0.05);PINK1在胞浆可见均匀表达,在OGD后荧光强度短暂增高,并随OGD时间逐渐减弱。结论不同时长OGD可造成不同程度神经元损伤,并激活PINK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PINK1可能通过影响线粒体在脑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诱导的激酶1 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氧糖剥夺 神经元 线粒体自噬
下载PDF
日均发热次数对颅脑损伤伤情影响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磊 +7 位作者 吴霜 郇宇 何鑫 鱼洋 杜伟 郭庆东 费舟 蒋晓帆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21年第3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TBI)患者日均发热次数与其早期伤情改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自2013年10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69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出院时的GO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GOS&g...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TBI)患者日均发热次数与其早期伤情改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自2013年10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69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出院时的GO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GOS>3分)和预后不良组(GOS≤3分)。统计患者住院期间日均发热次数、年龄、入院GCS评分、伤因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伤情加重的风险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伤情加重危险因素的诊断效能,并进一步分析患者发热的原因。结果预后不良组319例,预后良好组15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入院GCS评分、伤因及日均发热次数与TBI伤情变化的影响因素(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入院GCS评分及日均发热次数是改变TBI患者早期伤情的独立风险因素,ROC曲线提示日均发热次数具备一定的诊断效能,进一步分析显示,肺部感染可使日均发热次数增多,是加重伤情的重要因素之一。结论初步推断日均发热次数是TBI患者伤情加重的危险因素之一,可作为一种无创简便的监测手段判断伤情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发热 二次脑损伤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非火器开放性颅脑损伤临床特征分析及死亡相关因素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郇宇 胡世颉 +6 位作者 吴霜 何鑫 陈燕伟 杜伟 费舟 李兵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21年第3期146-150,共5页
目的分析非火器开放性颅脑损伤(TB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死亡相关因素。方法对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自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46例非火器开放性TB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疾病转归将患者分为死亡组(20例... 目的分析非火器开放性颅脑损伤(TB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死亡相关因素。方法对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自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46例非火器开放性TB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疾病转归将患者分为死亡组(20例)和非死亡组(126例)。将2组患者入住神经外科监护室24 h内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探寻影响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致伤因素、损伤程度、是否发生脑疝、是否凝血功能异常、平均动脉压是否<90 mmHg(1 mmHg=0.133 kPa)及入院GCS评分与非火器开放性TBI患者的死亡有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损伤严重程度、是否脑疝及平均动脉压是否<90 mmHg是非火器开放性TBI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非火器开放性TBI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其死亡与TBI程度、是否发生脑疝及平均动脉压是否<90 mmHg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火器开放性颅脑损伤 脑疝 平均动脉压
原文传递
α7nAChR调控STAT3磷酸化在星形胶质细胞机械性损伤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琦 +4 位作者 戴舒惠 高翔宇 豆雅楠 罗鹏 李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15期2845-2849,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星形胶质细胞机械性损伤模型,研究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亚单位(α7nAChR)在创伤性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建立星形胶质细胞机械性损伤模型,通过ELISA检测炎症因子IL-1β、TNF-α、IL-10和... 目的:通过建立星形胶质细胞机械性损伤模型,研究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亚单位(α7nAChR)在创伤性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建立星形胶质细胞机械性损伤模型,通过ELISA检测炎症因子IL-1β、TNF-α、IL-10和TGF-β的表达;利用α7n ACh R抑制剂α-BGT和激动剂PHA-543613处理星形胶质细胞,检测相关炎症因子表达,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和磷酸化STAT3(p-STAT3)的表达;利用α-BGT和STAT3抑制剂Stattic处理星形胶质细胞,检测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结果:①星形胶质细胞机械性损伤后,促炎因子IL-1β、TNF-α表达增加,抗炎因子IL-10、TGF-β表达降低(P<0.05)。②利用α-BGT抑制α7nAChR可增加损伤后IL-1β、TNF-α的表达,减少IL-10、TGF-β的表达(P<0.05);而利用PHA-543613激活α7nAChR功能,则发挥相反作用(P<0.05)。③α-BGT可促进STAT3磷酸化,而PHA-543613抑制STAT3磷酸化(P<0.05)。④STAT3抑制剂Stattic可减少IL-1β和TNF-α的表达,增加IL-10和TGF-β的表达,并部分阻断α-BGT对IL-1β、TNF-α、IL-10及TGF-β表达的影响(P<0.05)。结论:机械性损伤后,激活α7nAChR可减轻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而抑制STAT3磷酸化是其重要的下游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星形胶质细胞 炎症反应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亚单位 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
原文传递
维生素C对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焦亡及NLRP3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燕伟 +4 位作者 王利 李侠 林伟 蒋晓帆 张磊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24期4632-4636,共5页
目的:考察创伤性脑损伤(TBI)中维生素C(Vit C)预处理抗神经细胞焦亡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培养HT22细胞系,随机分为空白组(Sham组)、DMSO组(Con组)和Vit C预处理组(Vit C组),Vit C组分为低剂量和高剂量2组。Vit C组和Con组进行预处理7... 目的:考察创伤性脑损伤(TBI)中维生素C(Vit C)预处理抗神经细胞焦亡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培养HT22细胞系,随机分为空白组(Sham组)、DMSO组(Con组)和Vit C预处理组(Vit C组),Vit C组分为低剂量和高剂量2组。Vit C组和Con组进行预处理72 h后划伤12 h,制成神经细胞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利用荧光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检测NLRP3的表达变化;标准ELISA试剂盒检测IL-1β和IL-18表达变化。结果:相较于Sham组,Con组和Vit C组中HT22细胞中NLRP3的染色阳性率高;与Con组比较,Vit C组的NLRP3表达明显减少(P<0.05),且IL-1β和IL-18表达也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I后利用不同剂量Vit C均可有效降低神经细胞焦亡,可能是通过下调NLRP3表达水平,减少IL-1β和IL-18等释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Nod样受体蛋白3 创伤性脑损伤 白介素-1Β 白介素-18
原文传递
与视器相关的无创颅内压监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鑫 +1 位作者 费舟 费霏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21年第6期372-375,共4页
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ICP)增高发生率高,其监测对于临床有效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上ICP的监测方法可分为有创和无创两类,虽然目前以有创ICP监测为主,但无创ICP监测一直是科学家们探索和追求的目标。本文主要针对4种与视... 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ICP)增高发生率高,其监测对于临床有效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上ICP的监测方法可分为有创和无创两类,虽然目前以有创ICP监测为主,但无创ICP监测一直是科学家们探索和追求的目标。本文主要针对4种与视器相关的无创ICP监测方法如视神经鞘直径、眼内压、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比较不同无创ICP监测方法的原理、应用现状和优劣势,为拓展无创ICP监测新方法、优化神经重症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 视器 无创监测
原文传递
临床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分析
19
作者 李娟 李三中 +2 位作者 费舟 章翔 《医学信息》 2019年第10期12-14,共3页
临床实验室是临床教学中一支重要的科研力量。要建立一所科学、规范、高效的临床实验室,应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要有健全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全方位的安全管理知识,其次是对科研环境和仪器设备不断完善与更新,同时要努力提高科研工作人员... 临床实验室是临床教学中一支重要的科研力量。要建立一所科学、规范、高效的临床实验室,应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要有健全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全方位的安全管理知识,其次是对科研环境和仪器设备不断完善与更新,同时要努力提高科研工作人员良好职业道德素养,最终实现临床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和运行模式,才能更好的为临床教学服务,成为临床教学工作中强大的支柱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验室 规范管理 信息化
下载PDF
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中维生素C调控SIRT3影响自噬水平的研究
20
作者 王元欣 岳康异 +3 位作者 鱼洋 孙季冬 张磊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432-435,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C(Vit C)通过调控沉默信息调解转录因子3(SIRT3)影响帕金森病模型中PC12细胞自噬的意义和作用机制。方法培养拟神经元PC12细胞株,随机分组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单纯Vit C组(Vit C组)、帕金森病组(MPP^+组)和Vit C... 目的探讨维生素C(Vit C)通过调控沉默信息调解转录因子3(SIRT3)影响帕金森病模型中PC12细胞自噬的意义和作用机制。方法培养拟神经元PC12细胞株,随机分组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单纯Vit C组(Vit C组)、帕金森病组(MPP^+组)和Vit C治疗组(Vit C+MPP^+组),在含有Vit C组中分别加入400μmol/L Vit C孵育6 h后,在含有MPP^+组中均加入700μmol/L MPP^+,模拟帕金森病的神经细胞损伤,孵育48 h后,利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利用小鼠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LDH变化; Western blot(WB)检测PC12细胞中SIRT3、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的表达变化情况,免疫荧光检测细胞SIRT3、LC3-Ⅱ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CCK-8和LDH检测结果提示,Vit C能改善细胞生存环境,明显减轻帕金森病PC12细胞损伤,提高细胞活力;同样的,WB结果提示,与MPP^+组比较,Vit C上调SIRT3和LC3-Ⅱ的表达,促进神经元自噬的发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同样的,免疫荧光结果显示,Vit C+MPP^+组中SIRT3和LC3-Ⅱ荧光强度均较MPP^+组增加。结论 Vit C可以激活SIRT3表达,并提高细胞自噬,发挥一种内源性的神经保护作用,拮抗MPP^+对PC12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沉默信息调解转录因子3 维生素C PC12细胞 自噬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