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的地形影响校正 被引量:18
1
作者 武瑞东 《遥感信息》 CSCD 2005年第4期31-34,i0001,共5页
地形影响校正是遥感影像辐射校正的主要内容,是获得地表真实反射率的必不可少的一步。本文提出的方法中,将6S大气校正模型与数字高程模型(DEM)结合起来,计算出水平地面上接收到的直接辐射与漫射辐射,并采用一个简单公式将其转化到地形... 地形影响校正是遥感影像辐射校正的主要内容,是获得地表真实反射率的必不可少的一步。本文提出的方法中,将6S大气校正模型与数字高程模型(DEM)结合起来,计算出水平地面上接收到的直接辐射与漫射辐射,并采用一个简单公式将其转化到地形坡面上,从而实现了对地面的辐射能量校正,同时,6S模型对卫片还进行了大气改正,可输出卫片在大气层底部的辐射亮度与反射率;然后将基于坡面的反射率换算到其在水平面上的对应值,即实现了对反射率的地形影响校正。在我们所实施的“滇金丝猴保护项目”的植被研究中,应用本方法对梅里雪山区域的ETM+影像进行了校正,大大减小了地形对遥感数据的附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影像 地形影响校正 辐射照度 辐射亮度 反射率校正
下载PDF
滇金丝猴适宜栖息地的遥感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武瑞东 周汝良 +3 位作者 龙勇诚 杜勇 叶江霞 魏晓燕 《遥感信息》 CSCD 2005年第6期24-28,F0003,共6页
通过对滇金丝猴已有科考数据和相关研究成果的整理评估,综合得出了该物种适宜栖息地的生态学知识;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主要分析手段,采集处理相关信息,建立空间模型,快速提取了适宜滇金丝猴生存的植物群落/土地覆盖类型和其适宜... 通过对滇金丝猴已有科考数据和相关研究成果的整理评估,综合得出了该物种适宜栖息地的生态学知识;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主要分析手段,采集处理相关信息,建立空间模型,快速提取了适宜滇金丝猴生存的植物群落/土地覆盖类型和其适宜栖息地分布数据,并与由专家手工勾绘的现有种群家域范围数据进行了比较,显示二者具有很高的符合程度。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滇金丝猴适宜栖息地的总面积为7 788.069km2,基本上被分割为9个大的片区,现有种群分布在其中的5个区域,其总面积为6 448.842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金丝猴 适宜栖息地 遥感分析 GIS
下载PDF
碳点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林鹏 马玉洁 +2 位作者 周学华 刘云 武瑞东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1-112,共12页
综述了碳点的制备、发光原理以及应用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碳点制备方法,讨论了自上而下法中电弧放电、激光消融和电化学氧化法以及自下而上法中燃烧法、模板法、水热法及热解法等制备碳点的优缺点、荧光量子产率以及研究趋势;指出未... 综述了碳点的制备、发光原理以及应用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碳点制备方法,讨论了自上而下法中电弧放电、激光消融和电化学氧化法以及自下而上法中燃烧法、模板法、水热法及热解法等制备碳点的优缺点、荧光量子产率以及研究趋势;指出未来研究中,需进一步优化碳点合成及修饰方法,深入探究碳点发光机理,提高碳点荧光量子产率;而制备能精确、灵敏、快速且易于检测荧光信号的碳点是其在应用中为各种化学检测及分析提供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制备 应用
下载PDF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物种丰富度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8
4
作者 孙珊 黄贝 +1 位作者 武瑞东 周汝良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3年第1期19-24,共6页
利用中国373种珍稀濒危植物的县域分布、海拔分布以及生境信息获得物种的空间分布范围,探讨了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物种以及特有种的空间分布格局。通过物种丰富度及物种分布所占面积比定权,以ArcGIS为平台,采用克里金插值法(Kriging)模拟... 利用中国373种珍稀濒危植物的县域分布、海拔分布以及生境信息获得物种的空间分布范围,探讨了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物种以及特有种的空间分布格局。通过物种丰富度及物种分布所占面积比定权,以ArcGIS为平台,采用克里金插值法(Kriging)模拟得出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的8个丰富度分布中心:东喜马拉雅沿横断山脉至秦岭、小兴安岭至长白山一线、滇南沿边境至广西南端、湖南、湖北和重庆交界处的大巴山、湖南、广西、贵州3省交界的雪峰山地区、黄山向南至武夷山一线、海南岛与台湾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 丰富度 空间分布格局 克里金插值法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西南自然保护区景观保护成效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冷仙 曾源 +2 位作者 周键 杨飞龄 武瑞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40-1053,共14页
定期开展保护成效评估,是制定保护决策与提升保护地管理效果的重要基础。景观动态能够直观地指示保护地成效,但针对区域尺度保护地网络,采用多指标评价体系的景观保护成效研究还相对缺乏。以我国西南地区102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为... 定期开展保护成效评估,是制定保护决策与提升保护地管理效果的重要基础。景观动态能够直观地指示保护地成效,但针对区域尺度保护地网络,采用多指标评价体系的景观保护成效研究还相对缺乏。以我国西南地区102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从景观生态状况、自然生境格局与连通性以及人类干扰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权TOPSIS模型的综合分析方法,评估自然保护区在1990—2015年间的景观保护成效,并探讨自然保护区属性与保护成效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从1990—2000年至2010—2015年评估时段,保护成效上升的自然保护区数量约占77.5%,但低于保护成效综合评价指数平均值的自然保护区数量持续增加,表明自然保护区的整体景观成效趋于两极化发展。(2)自然保护区景观保护成效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保护成效明显提升的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在川藏滇桂四省区,成效下降的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在黔、桂及两者交界区域。(3)不同类型与等级的自然保护区之间保护成效存在差异。类型上,整体成效表现为森林生态类较好、内陆湿地类次之、野生动植物类较差,而保护成效改善程度为野生动物类>内陆湿地类>森林生态类>野生植物类;等级上,整体成效表现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优于省级。总的来说,西南自然保护区网络对区内自然生境景观的保护效益显著,但存在保护成效明显下降的自然保护区(如茂兰、麻阳河和赤水桫椤等)需要引起重视。研究能够为区域尺度保护地体系的成效提升与优化调整提供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景观保护成效 熵权 TOPSIS模型 西南地区
下载PDF
“三江并流”区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服务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林世伟 武瑞东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5-302,共8页
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构建空间分析模型,作者对"三江并流"区土壤保持服务物质量的空间分布进行估算,揭示该服务在不同海拔高度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分布特征,明晰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服务功能.结... 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构建空间分析模型,作者对"三江并流"区土壤保持服务物质量的空间分布进行估算,揭示该服务在不同海拔高度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分布特征,明晰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服务功能.结果显示本区年均土壤保持总量达5.10×10^9t·a^-1,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为767.66 t·hm^-2·a^-1.土壤保持服务高值地区集中在泸水县中南部怒江沿岸、云龙县中部澜沧江沿岸、玉龙县东北部金沙江沿岸及宾川县东部;主要分布于2 000~3 500 m的有林地中.各类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服务功能(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干热河谷硬叶常绿栎林〉暖温性稀树灌木草丛,亚高山草甸生态系统最低.气候、地形、土地利用方式和植被覆盖及其综合作用是影响"三江并流"区土壤保持服务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土壤保持服务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 空间分布特征 “三江并流”区
原文传递
“三江并流”区自然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维持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封志雪 杨飞龄 +3 位作者 周键 张晨 王一婷 武瑞东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31-840,共10页
自然保护区对生物多样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保护至关重要.以“三江并流”区为研究区,获取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物质量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空间分布数据,首先判识生态系统服务关键区,然后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系统评估现有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对生物多样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保护至关重要.以“三江并流”区为研究区,获取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物质量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空间分布数据,首先判识生态系统服务关键区,然后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系统评估现有自然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维持作用.结果表明:①自然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对象的保护覆盖较为充分,3种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覆盖率均大于17%.②调节服务受保护状况不佳,其中,固碳服务和土壤保持服务关键区覆盖率小于研究区平均保护区覆盖率12.65%.供给服务和文化服务关键区的保护区覆盖率大于17%.③总体上,现有自然保护区对于维持研究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具有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保护空缺.研究能够为区域尺度保护地系统的合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服务 自然保护区 保护优先区 “三江并流”区
下载PDF
基于景观破碎化的西南自然保护区生境保护成效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冷仙 曾源 +4 位作者 周键 杨飞龄 叶锦 张纪 武瑞东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69-579,共11页
人类活动导致的景观破碎化是加速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驱动因子,亦是保护区面临的主要威胁,但从区域尺度上开展的有关自然保护区在阻止景观破碎化方面的有效性研究还很有限。本文基于1990、2000、2010和2015年4期土地覆被数据,通过... 人类活动导致的景观破碎化是加速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驱动因子,亦是保护区面临的主要威胁,但从区域尺度上开展的有关自然保护区在阻止景观破碎化方面的有效性研究还很有限。本文基于1990、2000、2010和2015年4期土地覆被数据,通过计算景观破碎度指数,量化分析我国西南102个自然保护区在阻止景观破碎化方面的有效性,并对比不同管理级别、建成时间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组间的成效差异;同时,计算各自然保护区内人类干扰指数,以揭示人类干扰对景观破碎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近25年间,景观破碎化减小的保护区数量多于加剧的数量,体现了一定的生境保护有效性,但总体平均景观破碎度呈上升趋势,说明部分保护区保护生境完整性的能力较差;(2)4种类型保护区的生境保护成效无显著差异;但管理级别和建成时间对其有一定影响,2000年以前,表现为省级优于国家级、1981—1990年优于1958—1980年所建保护区(P<0.01),2000年以后,国家级与省级、1981—1990年与1958—1980年所建保护区保护成效逐渐趋同(P>0.05);(3)人类干扰与景观破碎度的关系具有时段差异性,1990—2000年,两者没有显著相关性,保护区表现出较强的抵消人类干扰的作用;2000—2010年,两者极显著相关,人类干扰很可能是景观破碎化加剧的主导因素;2010—2015年,两者相关性不再显著。而对于人类干扰减小但景观破碎化加剧的保护区,还需考虑自然干扰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景观破碎化 生境保护成效 人类干扰 西南地区
原文传递
瞬态信号边际谱中故障特征频率的定常化提取
9
作者 杨通强 龚烈航 +2 位作者 郑海起 唐力伟 武瑞东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2011年第2期214-217,共4页
Hilbert-Huang变换具有自适应的分析非平稳信号的能力,因此常被用于机械故障诊断.此时,从边际谱中提取与故障特征频率对应的峰值是主要的故障特征提取方式.对于转速变化的旋转机械,故障特征频率常与转频相关,随转频变化而变化,所以常因... Hilbert-Huang变换具有自适应的分析非平稳信号的能力,因此常被用于机械故障诊断.此时,从边际谱中提取与故障特征频率对应的峰值是主要的故障特征提取方式.对于转速变化的旋转机械,故障特征频率常与转频相关,随转频变化而变化,所以常因边际谱中故障谱线不单一而难以进行特征提取.提出了故障特征频率的定常化方法,将故障特征相对某一转速定常化为单一谱线,解决了瞬态信号故障特征难以提取的难题.并用实例验证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处理 故障诊断 HILBERT-HUANG变换
下载PDF
阿拉善盟肉苁蓉产品供给服务评估
10
作者 吴楠 武瑞东 +4 位作者 高吉喜 王龙柱 陈艾 贾举杰 Taylor H. Ricketts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84-1291,共8页
为协调阿拉善盟梭梭林资源保护和人工接种肉苁蓉产业开发的矛盾,兼顾当地野生肉苁蓉产品的"产出能力"和百姓的"获取难易"两个因素,构建了基于GIS的野生肉苁蓉产品供给服务及价值的空间表达评估技术框架。研究结果表... 为协调阿拉善盟梭梭林资源保护和人工接种肉苁蓉产业开发的矛盾,兼顾当地野生肉苁蓉产品的"产出能力"和百姓的"获取难易"两个因素,构建了基于GIS的野生肉苁蓉产品供给服务及价值的空间表达评估技术框架。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阿盟野生肉苁蓉供给服务总量为503.05t/a,仅为理论总产出量的3.66%;供给服务总价值达0.25亿元;赛汉陶来苏木、东风镇、乌力吉苏木和吉兰泰镇能够最为方便的获得最多的野生肉苁蓉产品,建议有条件的开展人工接种肉苁蓉的开发利用;而阿拉腾敖包和达来呼布镇大部分梭梭林受当地百姓采挖肉苁蓉的影响较弱,开发与保护的矛盾不明显,建议有条件的进行梭梭林围栏封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供给服务 评估框架 阿拉善盟 肉苁蓉
原文传递
“三江并流”区游憩文化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郭洋 杨飞龄 +1 位作者 王军军 武瑞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4351-4361,共11页
游憩是一项重要的文化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以"三江并流"区为研究区,选择景观多样性、自然度、河流湖泊元素、景点等级、可达性和服务设施等6项指标,从游憩潜力和游憩机会两方面进行评估,得到该地区现有和潜在的游憩文化生态系... 游憩是一项重要的文化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以"三江并流"区为研究区,选择景观多样性、自然度、河流湖泊元素、景点等级、可达性和服务设施等6项指标,从游憩潜力和游憩机会两方面进行评估,得到该地区现有和潜在的游憩文化生态系统服务量,并划分为5个等级。结果表明:游憩潜力与机会共同影响游憩服务量,"三江并流"区游憩潜力与机会在空间分布上并不匹配,游憩潜力较高的地区占17.09%,主要分布于怒江州、大理州、德钦县、丽江古城区及玉龙县的部分区域;10.06%的地区游憩机会极低,主要包括贡山县、德钦县以及香格里拉北部地区;具有高等级潜在游憩服务量的地区,集中分布于大理州、丽江古城区、玉龙县和香格里拉的部分地区,占研究总面积的17.64%。具有较高游憩潜力的景点,大多数现有服务量也比较高。服务量为4级以上的景点数量占44.68%,集中分布在大理州、玉龙县、香格里拉、德钦等地,与高等级潜在游憩服务量的地理分布十分相似,说明现有游憩服务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自然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休憩 文化生态系统服务 游憩潜力与机会 旅游景点 “三江并流”区
下载PDF
淡水鱼类功能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2
作者 程馨雨 陶捐 +2 位作者 武瑞东 陈礼强 丁城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10-822,共13页
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全球生物正经受第六次生物多样性危机。淡水生态系统是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淡水鱼类作为淡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受着日趋严重的气候变化、栖息地退化、生物... 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全球生物正经受第六次生物多样性危机。淡水生态系统是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淡水鱼类作为淡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受着日趋严重的气候变化、栖息地退化、生物入侵和过度捕捞等压力,面临巨大的威胁。在此背景下,如何准确评估鱼类种群和群落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以及鱼类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是淡水鱼类多样性和淡水生态系统保护的关键问题。近年来,淡水鱼类功能生态学的快速发展为解答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框架。系统地介绍了淡水鱼类功能生态学主要研究内容、方法、进展及其应用,并着重介绍了淡水鱼类功能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变化下的功能生态学响应研究。据此提出了淡水鱼类功能生态学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指出了其在鱼类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利用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鱼类 功能生态学 功能特征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地缘合作中的陆疆跨境生态安全及调控 被引量:19
13
作者 柳江 武瑞东 何大明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06-616,共11页
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地缘政治经济合作的加强,世界各国的持续发展不仅日益高度依存,相互间对资源与环境的竞争也日益加剧,使跨境资源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渗入到国家安全、国际经济和贸易等各个层面。在此背景下,毗邻国家间围... 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地缘政治经济合作的加强,世界各国的持续发展不仅日益高度依存,相互间对资源与环境的竞争也日益加剧,使跨境资源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渗入到国家安全、国际经济和贸易等各个层面。在此背景下,毗邻国家间围绕国际河流开发的地缘合作发展最为迅速,导致陆疆跨境生态安全问题突出,广受关注。本文从跨境水资源利用、沿边境土地变化特征、生物跨境入侵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中国地缘合作中的主要陆疆跨境生态安全问题及其研究进展,总结了基于水、陆生态系统跨境生态安全科学调控的主要机制与成效。结果表明:陆疆跨境生态问题呈现出以跨境水问题为核心,土地等自然资源利用、动植物保护与生物入侵防控、灾害监测与预防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态势,跨境问题与全球变化相互交织,在某些区域呈现加剧的趋势。创新安全理念,进行深度地缘合作已成为应对跨境生态安全问题主流思维。本文结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从"一带一路"沿途跨境水安全、入境河流水安全污染、流域环境风险以及大型工程的交互影响等方面展望了未来需要重点加强研究和调控的陆疆跨境生态安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生态安全 国际河流 “一带一路” 地缘合作
原文传递
“三江并流”区生态系统供水服务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5
14
作者 林世伟 武瑞东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8-15,共8页
水源供给是一项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本研究采用In VEST模型,对"三江并流"区的多年平均生态系统供水服务量进行空间分布模拟,揭示该服务在不同地形要素和县域上的分布特征,明晰不同生态系统供水功能。结果表明,本区生态系统多年平均... 水源供给是一项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本研究采用In VEST模型,对"三江并流"区的多年平均生态系统供水服务量进行空间分布模拟,揭示该服务在不同地形要素和县域上的分布特征,明晰不同生态系统供水功能。结果表明,本区生态系统多年平均供水总量达412.3×108m3/a,平均单位面积供水量为620.4 mm/hm2;供水服务量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高值地区集中在海拔2 000-4 000 m、地形陡峭的阴坡地区;单位面积供水量较高的县为泸水县〉兰坪县〉云龙县〉福贡县,较低的为鹤庆县和丽江市古城区。各类生态系统的供水功能:冰雪和冰川〉灌丛〉竹林〉草地〉草甸〉温性针叶林,较小的为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和硬叶常绿阔叶林。气候和特殊的地形是控制本地区生态系统供水服务空间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人类活动会影响局部地区的生态系统供水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供水服务 InVEST模型 空间分布特征 “三江并流”区
下载PDF
基于NPWP的云南植物保护优先区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杨飞龄 胡金明 武瑞东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38-1548,共11页
本研究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NPWP-National Protected Wild Plants)为指示物种,基于云南各县(市、区)的NPWP信息统计,应用Dobson算法系统筛选出云南植物保护优先区,并利用已建自然保护区信息评价所筛选的植物保护优先区及其关联生态(... 本研究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NPWP-National Protected Wild Plants)为指示物种,基于云南各县(市、区)的NPWP信息统计,应用Dobson算法系统筛选出云南植物保护优先区,并利用已建自然保护区信息评价所筛选的植物保护优先区及其关联生态(亚)区的保护现状。结果表明:在75%和100%的NPWP保护水平上,分别筛选确定了河口县等7个和24个县/市/区为植物保护优先区,其中75%保护水平上的7个植物保护优先区是云南植物多样性保护最关键地区;在75%和100%保护水平上,分别有4个和8个植物保护优先区的自然保护区面积百分比低于5%,亟待加强建设;2个生态区和7个生态亚区的自然保护面积百分比都明显低于10%,未达到全球植物保护战略2010年的基本目标;应将I-25-03、I-25-04、I-28-07生态亚区纳入云南植物保护地体系优化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保护优先区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自然保护区 生态区 保护状况 云南
原文传递
集成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多样性的系统保护规划 被引量:9
16
作者 封志雪 周键 +1 位作者 杨飞龄 武瑞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22-533,共12页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保护与可持续管理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但如何判识与优化集成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对象的保护优先区网络,相关研究还很有限。针对“三江并流”区,选取珍稀濒危与特有动植物物种和自然植被...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保护与可持续管理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但如何判识与优化集成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对象的保护优先区网络,相关研究还很有限。针对“三江并流”区,选取珍稀濒危与特有动植物物种和自然植被类型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对象,以调节服务(碳存储、固碳和土壤保持)、文化服务(自然游憩)和供给服务(水源供给)为生态系统服务保护对象。应用系统保护规划方法,首先判识出单一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保护优先区;然后,分析这些保护优先区间的相关关系,并选择与生物多样性正相关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判识集成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优先区;最后,评估了集成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在六类已建保护地中的保护状况。结果表明:(1)“三江并流”区多情景规划得到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保护优先区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2)与分别针对生态系统服务和生物多样性的规划情景相比,集成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能够同时对两类保护对象提供最高的保护覆盖率;(3)集成生态系统服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8.9%,其已建保护地覆盖率为32.5%,说明现有保护地体系仍存在保护空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物多样性 保护优先区 系统保护规划 “三江并流”区
下载PDF
基于MODIS时序数据的中国西南地区主要植被生态系统干扰动态监测及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伟 杨飞龄 +3 位作者 王军军 刁奕欣 郭洋 武瑞东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78-1494,共17页
在自然或人为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或多或少受到影响。生态系统干扰信息可为跟踪气候变化响应、探寻全球碳循环路径和维系生态系统功能提供重要参考。飞速发展的遥感技术为生态系统干扰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新的思路,高时空分辨... 在自然或人为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或多或少受到影响。生态系统干扰信息可为跟踪气候变化响应、探寻全球碳循环路径和维系生态系统功能提供重要参考。飞速发展的遥感技术为生态系统干扰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新的思路,高时空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能及时有效地监测干扰事件发生的时间和位置。本文以中国西南地区为例,选用2005—2016年MODIS影像的地表温度LST(Land Surface Temperature)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VI(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产品,首先应用遥感干扰指数模型提取2007—2016年的逐年生态系统干扰数据,然后研究了西南地区森林与草地灌丛生态系统干扰的时空分布,并通过地面着火点观测记录、遥感火烧迹地数据、Google Earth和政府报告等验证干扰指数模型的有效性,最后明晰中国西南地区森林与草地灌丛干扰强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本文使用的遥感干扰指数模型对干扰事件十分敏感,明显优于单独使用EVI或LST。(2)本文提取的森林生态系统干扰和草地灌丛生态系统干扰与Google Earth、气象数据等保持高度一致。(3)森林与草地灌丛干扰是研究区内最主要的生态系统干扰,约占每年总干扰面积的90%。(4)森林干扰最强烈区在川西高原地区,可能的干扰类型为森林火灾,草地灌丛干扰最强烈区为青藏高原农牧区,可能的干扰类型为气象干旱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干扰 干扰强度 增强型植被指数EVI MODIS 中国西南地区
原文传递
喜马拉雅东南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微优先区系统规划 被引量:7
18
作者 叶锦 胡金明 +5 位作者 武瑞东 王恒颖 王军军 周键 王一婷 杨飞龄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862-1872,共11页
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威胁生态系统服务和功能。在精细尺度上构建高效和代表性的微优先区网络,是提升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喜马拉雅东南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为例,以濒危、特有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为代表性保... 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威胁生态系统服务和功能。在精细尺度上构建高效和代表性的微优先区网络,是提升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喜马拉雅东南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为例,以濒危、特有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为代表性保护对象,首先运用Maxent模型模拟物种潜在生境分布,然后基于Zonation模型判识该优先区域内的微优先区,进而分析其生态代表性,最后评估该地区已建保护地的保护空缺。结果表明:(1)物种分布模型较准确地预测出保护植物集中分布于藏东南地区。(2)微优先区主要分布于藏东南高山峡谷区、藏南山原湖盆谷地区及藏西南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地区。(3)基于物种识别的微优先区对生态系统及其服务有较好的生态代表性,但将来的保护规划有必要将物种、生态系统及其服务耦合识别微优先区。(4)微优先区与已建保护地在地理分布上存在差异,保护空缺区域主要位于察隅、墨脱北部、洛扎北部、浪卡子南部、岗巴、亚东、康马及萨嘎中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应重点关注这些区域。本研究可在精细尺度上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效性,为地方层面的保护地体系整合优化提供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预测 微优先区 生态代表性 保护空缺 喜马拉雅东南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原文传递
“三江并流”区旅游景点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郭洋 武瑞东 +1 位作者 杨飞龄 王军军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92-1003,共12页
明确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合理有效地开发、配置旅游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以"三江并流"区为研究区,通过构建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数据,依据其属性特征划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与生物景观3类自然景点和古迹建筑与休闲求知2类... 明确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合理有效地开发、配置旅游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以"三江并流"区为研究区,通过构建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数据,依据其属性特征划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与生物景观3类自然景点和古迹建筑与休闲求知2类人文景点,系统研究了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三江并流"区旅游景点呈东密西疏聚集分布的特点,聚集强度较高的市县为玉龙县>丽江古城区>大理市>香格里拉市,较弱的为泸水、福贡县;人文类景点聚集强度大于自然类景点,休闲求知类聚集强度最高,生物景观类最小;各类型景点在大理市、丽江古城及玉龙县均为高密度分布且分布格局对空间尺度具有依赖性.旅游景点的分布受人文和自然环境因子的影响,多集中分布于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规模大、交通条件好,有特定植被类型覆盖的较低海拔地区.旅游景点聚集区多数分布在农业和城镇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林业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同时也属于生态高敏感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点 空间格局 环境因子 聚集性 “三江并流”区
下载PDF
通过综合受威胁状态和保护价值评估云南省自然植被的保护优先性
20
作者 陶斯琦 杨飞龄 +1 位作者 华朝朗 武瑞东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125,共14页
植被保护优先性评估是保护规划制定和保护资源配置的重要基础。目前,评估植被保护优先性的因子较为单一,结合多因子系统性评估植被保护优先性的研究还很有限。本研究综合考虑植被受威胁状况和保护价值,评估了云南省104类自然群系的保护... 植被保护优先性评估是保护规划制定和保护资源配置的重要基础。目前,评估植被保护优先性的因子较为单一,结合多因子系统性评估植被保护优先性的研究还很有限。本研究综合考虑植被受威胁状况和保护价值,评估了云南省104类自然群系的保护优先性。首先,根据IUCN生态系统红色名录评估框架评估群系受威胁状态;然后,选取濒危保护物种丰富度、冠层高度和碳储量3个指标,加权计算各群系的生态系统质量以表征其保护价值;最后,通过综合受威胁状态与保护价值评估云南省自然植被的保护优先性,并进一步划分为4个植被保护类型。研究结果表明:(1)在云南省104类群系中,66.3%的群系受威胁等级为易危/濒危/极危(VU/EN/CR),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群系的分布范围受限是导致其受威胁的关键因素。(2)45.2%的群系评估为高和极高保护价值,38.5%的群系评估为中等保护价值,植被质量整体较高。(3)综合评估建议:保护价值高或极高且受威胁的31类群系进行优先保护;保护价值中等但受威胁的26类群系进行次优先保护;保护价值极高或高但未受威胁的16类群系进行预先保护;其他群系进行一般保护。(4)云南省已建自然保护区对优先、次优先和预先保护植被的覆盖率分别为19.5%、9.7%和16.9%,还存在一定的保护空缺。本研究构建的综合受威胁状态和保护价值的植被保护优先性评估方法,能够为区域尺度生态系统水平的保护规划与行动提供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植被 群系 IUCN生态系统红色名录 受威胁状态 保护价值 云南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