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鼻腔水蛭异物57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
4
1
作者
崔佳文
武
洪安
+2 位作者
方勇
单颖军
应丽韫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78-79,共2页
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位于山区,时有鼻腔水蛭异物病例出现。笔者于2007年3月~2012年4月共治疗鼻腔水蛭异物57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水蛭
鼻腔异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两种治疗模式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
2
2
作者
武
洪安
陶奕瑾
+3 位作者
袁援生
魏嘉
范道青
杨文艳
《中外医疗》
2017年第22期98-101,104,共5页
目的评估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SMS治疗模式("手术-药物-二次手术")和LMS治疗模式("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药物-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连续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
目的评估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SMS治疗模式("手术-药物-二次手术")和LMS治疗模式("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药物-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连续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12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12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166眼行SMS治疗模式,B组146眼行LMS治疗模式。随访12个月,比较两种治疗模式下眼压、杯/盘比值及视野的变化情况。结果首次小梁切除术后6个月眼压控制成功率为84.9%,12个月时为80.1%;而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后6个月的眼压控制成功率为27.4%,12个月时为17.1%。SMS治疗模式组和LMS模式组的二次手术率分别为10.2%和4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治疗至6个月和12个月时,SMS模式和LMS治疗模式的垂直杯/盘比及视野M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MS模式和LMS治疗模式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年期随访在控制视野及视神经进展方面效果相似,但从控制眼压方面SMS治疗模式的二次手术率明显低于LMS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
小梁切除术
药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术式在老年性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被引量:
1
3
作者
武
洪安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35期63-64,共2页
目的:探析不同术式在老年性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900例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后视力。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6.6%,低于对照组的38.65%,差...
目的:探析不同术式在老年性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900例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后视力。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6.6%,低于对照组的3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使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囊外摘除术
超声乳化术
老年性白内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Ranibizumab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4
作者
武
洪安
杨文艳
+2 位作者
田琨
杨玥
陶奕瑾
《中外医疗》
2017年第24期1-4,20,共5页
目的评估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Ranibizumab以及全视网膜光凝术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2015年5月—2016年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20例(22只...
目的评估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Ranibizumab以及全视网膜光凝术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2015年5月—2016年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20例(22只眼),入选患者均行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0.5 mg/0.05 m L),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或萎缩后,再行复合小梁切除术,以穹窿部为基底作结膜瓣,术中联用丝裂霉素C(0.4 mg/m L,3~5 min)。根据患者屈光介质情况术前或术后行全视网膜光凝。小梁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视力、眼压和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原因包括视网膜静脉阻塞,其中中央静脉阻塞(11只眼)、分支静脉阻塞(6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只眼)。玻璃体腔注药后1 d,新生血管开始逐渐消退,2~5 d 22只眼新生血管全部消退。术前眼压平均为(42.27±2.95)mm Hg,术后1个月平均眼压降至(12.05±2.78)mm Hg,术后3个月(14.22±2.70)mm Hg,术后6个月降至(15.09±4.21)mm Hg,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眼压与术前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中眼压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抗青光眼药物的使用数量为(3.14±0.71)种,术后数量降至(0.82±1.14)种。完全成功12眼(54.5%),部分成功6眼(27.3%),总手术成功率81.8%(18/22)。手术并发症:术后浅前房4例,经散瞳药物治疗2周内恢复正常;前房积血2例;脉络膜脱离1例,药物治疗后恢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和全视网膜光凝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安全而有效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小梁切除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玻璃体腔注射
RANIBIZUMAB
全视网膜光凝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鼻腔水蛭异物57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
4
1
作者
崔佳文
武
洪安
方勇
单颖军
应丽韫
机构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耳鼻咽喉科
大姚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出处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78-79,共2页
文摘
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位于山区,时有鼻腔水蛭异物病例出现。笔者于2007年3月~2012年4月共治疗鼻腔水蛭异物57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水蛭
鼻腔异物
分类号
R765.2 [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两种治疗模式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
2
2
作者
武
洪安
陶奕瑾
袁援生
魏嘉
范道青
杨文艳
机构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人民医院眼科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出处
《中外医疗》
2017年第22期98-101,104,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81160121)
文摘
目的评估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SMS治疗模式("手术-药物-二次手术")和LMS治疗模式("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药物-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连续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12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12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166眼行SMS治疗模式,B组146眼行LMS治疗模式。随访12个月,比较两种治疗模式下眼压、杯/盘比值及视野的变化情况。结果首次小梁切除术后6个月眼压控制成功率为84.9%,12个月时为80.1%;而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后6个月的眼压控制成功率为27.4%,12个月时为17.1%。SMS治疗模式组和LMS模式组的二次手术率分别为10.2%和4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治疗至6个月和12个月时,SMS模式和LMS治疗模式的垂直杯/盘比及视野M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MS模式和LMS治疗模式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年期随访在控制视野及视神经进展方面效果相似,但从控制眼压方面SMS治疗模式的二次手术率明显低于LMS模式。
关键词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
小梁切除术
药物
Keywords
Primary chronic angle closure glaucoma
Laser peripheral iridotomy
Trabeculectomy
Drugs
分类号
R775.2 [医药卫生—眼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术式在老年性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被引量:
1
3
作者
武
洪安
机构
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人民医院五官科
出处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35期63-64,共2页
文摘
目的:探析不同术式在老年性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900例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后视力。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6.6%,低于对照组的3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使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较好。
关键词
小切口囊外摘除术
超声乳化术
老年性白内障
Keywords
Small incision extracapsular
Phacoemulsification
Senile cataract
分类号
R779.66 [医药卫生—眼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Ranibizumab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4
作者
武
洪安
杨文艳
田琨
杨玥
陶奕瑾
机构
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人民医院五官科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出处
《中外医疗》
2017年第24期1-4,20,共5页
文摘
目的评估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Ranibizumab以及全视网膜光凝术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2015年5月—2016年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20例(22只眼),入选患者均行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0.5 mg/0.05 m L),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或萎缩后,再行复合小梁切除术,以穹窿部为基底作结膜瓣,术中联用丝裂霉素C(0.4 mg/m L,3~5 min)。根据患者屈光介质情况术前或术后行全视网膜光凝。小梁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视力、眼压和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原因包括视网膜静脉阻塞,其中中央静脉阻塞(11只眼)、分支静脉阻塞(6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只眼)。玻璃体腔注药后1 d,新生血管开始逐渐消退,2~5 d 22只眼新生血管全部消退。术前眼压平均为(42.27±2.95)mm Hg,术后1个月平均眼压降至(12.05±2.78)mm Hg,术后3个月(14.22±2.70)mm Hg,术后6个月降至(15.09±4.21)mm Hg,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眼压与术前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中眼压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抗青光眼药物的使用数量为(3.14±0.71)种,术后数量降至(0.82±1.14)种。完全成功12眼(54.5%),部分成功6眼(27.3%),总手术成功率81.8%(18/22)。手术并发症:术后浅前房4例,经散瞳药物治疗2周内恢复正常;前房积血2例;脉络膜脱离1例,药物治疗后恢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和全视网膜光凝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安全而有效的方式。
关键词
复合小梁切除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玻璃体腔注射
RANIBIZUMAB
全视网膜光凝术
Keywords
Complex trabeculectomy
Neovascular glaucoma
Intravitreal injection
Ranibizumab
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
分类号
R779 [医药卫生—眼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鼻腔水蛭异物57例诊治体会
崔佳文
武
洪安
方勇
单颖军
应丽韫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3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两种治疗模式的临床疗效比较
武
洪安
陶奕瑾
袁援生
魏嘉
范道青
杨文艳
《中外医疗》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术式在老年性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武
洪安
《中国社区医师》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Ranibizumab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武
洪安
杨文艳
田琨
杨玥
陶奕瑾
《中外医疗》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