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苯胺-多糖复合凝胶的制备及其染料吸附性能 被引量:3
1
作者 武泽林 熊惠之 +1 位作者 喻湘华 李亮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348-352,共5页
为进一步扩展聚苯胺的用途,在聚苯胺的形成过程中加入多糖(如海藻酸钠、壳聚糖等),植酸作为掺杂剂与凝胶促进剂,一步反应得到了聚苯胺-多糖复合凝胶.通过傅里叶红外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产物的结构与微观形貌进行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光光... 为进一步扩展聚苯胺的用途,在聚苯胺的形成过程中加入多糖(如海藻酸钠、壳聚糖等),植酸作为掺杂剂与凝胶促进剂,一步反应得到了聚苯胺-多糖复合凝胶.通过傅里叶红外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产物的结构与微观形貌进行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光光谱,研究了聚苯胺-多糖复合凝胶对于刚果红、甲基橙和亚甲基蓝等染料的吸附能力,并利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其对刚果红吸附行为的吸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聚苯胺-多糖复合凝胶具有选择吸附性,对刚果红的吸附效果远大于甲基橙和亚甲基蓝.刚果红的吸附率大于95%,最大吸附量可达57.7 mg/g.聚苯胺-多糖复合凝胶对于刚果红的吸附行为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进行很好拟合,这些特征表明聚苯胺-多糖复合凝胶有望用于染料废水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多糖 凝胶 染料 吸附
下载PDF
揭秘静电的“魔法”
2
作者 武泽林 江晓晖(图) 李亚欣 《课堂内外(小学版)》 2023年第11期42-43,共2页
看完上一篇关于猫咪的文章,小酷龙想起一件有趣的事:快速摩擦仿真猫咪玩偶之后,玩偶就因静电现象而“炸毛”了。接下来,让泽林同学的小实验告诉你静电现象的原理吧!这天,我遇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忍不住大声呼喊,向爸爸求救。
关键词 静电现象 玩偶 魔法
原文传递
基于聚乙烯亚胺主链的仿贻贝蛋白胶粘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武泽林 李亮 +1 位作者 穆有炳 万晓波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30,共5页
贻贝对各种基材(包括聚四氟乙烯在内)均具有极强的水下黏附力,故一种简单而高效的仿贻贝蛋白胶粘剂的合成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以市售PEI(聚乙烯亚胺)和DHB(3,4-二羟基苯甲醛)为原料,在酸性条件下生成亚胺,在PEI侧链上引入邻苯二酚... 贻贝对各种基材(包括聚四氟乙烯在内)均具有极强的水下黏附力,故一种简单而高效的仿贻贝蛋白胶粘剂的合成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以市售PEI(聚乙烯亚胺)和DHB(3,4-二羟基苯甲醛)为原料,在酸性条件下生成亚胺,在PEI侧链上引入邻苯二酚官能团;经Na BH4(硼氢化钠)还原亚胺后,即可获得侧链含邻苯二酚的PEI基仿贻贝蛋白胶粘剂。研究结果表明:该胶粘剂对玻璃、金属及木材均具有良好的粘接力,其相对最高的粘接强度可达到2.0 MPa左右;由于原料廉价易得,合成工艺相对简单,故该胶粘剂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贻贝 胶粘剂 聚乙烯亚胺 邻苯二酚
下载PDF
石墨烯基二氧化碳还原电催化材料研究进展
4
作者 武泽林 王聪伟 +2 位作者 张晓祥 郭全贵 王俊英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30,共31页
通过电化学方法来减少二氧化碳(CO_(2)),同时生产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是一种克服全球变暖问题的有效策略,对于缓解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CO_(2)稳定的分子结构,设计高选择性、高能效和低成本的电催化剂是关键... 通过电化学方法来减少二氧化碳(CO_(2)),同时生产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是一种克服全球变暖问题的有效策略,对于缓解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CO_(2)稳定的分子结构,设计高选择性、高能效和低成本的电催化剂是关键。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因其独特且优异的物理、力学和电学性能,相对较低的成本,使其在CO_(2)电还原方面具有竞争力。此外,石墨烯基材料的表面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改性,包括掺杂、缺陷工程、构建复合结构和包覆形状。首先,本文综述了电化学CO_(2)还原的基本概念、评价标准,以及催化原理和过程。其次,简要介绍了石墨烯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并按照催化位点的类别,总结了石墨烯基催化剂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最后,对CO_(2)电还原技术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二氧化碳还原 电催化 纳米材料 可再生能源
下载PDF
铟掺杂二硫化锡催化剂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
5
作者 闫伦彤 武泽林 +1 位作者 李聪明 王俊英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018-3022,3026,共6页
电催化二氧化碳减排(CO_(2)RR)通过将可再生能源转化为增值燃料和化学品,是实现可持续能源经济和全球气候变化目标最有潜力的途径之一。采用简单易行的水热法合成了不同掺杂比例的In-SnS_(2)催化剂,对催化剂结构进行表征以及测试电催化C... 电催化二氧化碳减排(CO_(2)RR)通过将可再生能源转化为增值燃料和化学品,是实现可持续能源经济和全球气候变化目标最有潜力的途径之一。采用简单易行的水热法合成了不同掺杂比例的In-SnS_(2)催化剂,对催化剂结构进行表征以及测试电催化CO_(2)还原性能,对比了不同掺杂量In-SnS_(2)催化剂对CO_(2)RR的影响。结果表明,元素In的掺杂调节了Sn元素的电子结构,促进CO_(2)活化过程;掺杂量也是影响催化剂电化学活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原子含量为3%的In-SnS_(2)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电化学活性,在-1.2 V vs.RHE下该电极电催化CO_(2)为甲酸盐的法拉第效率(FE)为95.48%,且在较宽的电压范围内甲酸盐FE均在80%以上。这项工作为电催化还原CO_(2)领域中硫化物催化剂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还原 纳米材料 甲酸盐 电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