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列腺癌组织B7-H4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不良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有志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103-108,共6页
目的:探讨B7-H4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72例前列腺癌和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B7-H4蛋白表达水平,Kaplan-Meier检验计算B7-H4表达与前列腺癌总体生存率的关系,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 目的:探讨B7-H4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72例前列腺癌和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B7-H4蛋白表达水平,Kaplan-Meier检验计算B7-H4表达与前列腺癌总体生存率的关系,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前列腺癌组织B7-H4高表达率为83.3%(60/72),前列腺增生组织为32.0%(16/50),前列腺癌组织B7-H4高表达率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χ~2=33.105,P<0.001)。B7-H4在Gleason评分8~10分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2~7分组,Ⅲ—Ⅳ组B7-H4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组,淋巴结转移组B7-H4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Gleason评分越高,中位生存期越短;Ⅲ—Ⅳ期中位生存期明显低于Ⅰ—Ⅱ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位生存期更短,B7-H4高表达越高中位生存期明显低于B7-H4低表达(均P<0.05);Gleason评分、TNM分期、淋巴结转移、B7-H4蛋白是影响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B7-H4呈高表达,可以作为前列腺癌预后评估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良性前列腺增生 B7-H4蛋白 预后
下载PDF
预防膀胱肿瘤复发患者管理模式的构建与探索 被引量:3
2
作者 宋争放 谭正 有志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40-41,共2页
目的探索建立膀胱肿瘤患者的教育与管理对监测与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模式。方法依据肿瘤生物学的特点,设计预防肿瘤复发患者的教育与管理模式。在我院膀胱肿瘤住院及门诊确诊有膀胱肿瘤病史患者41例实施有计划地实施患者教育与管理,并建... 目的探索建立膀胱肿瘤患者的教育与管理对监测与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模式。方法依据肿瘤生物学的特点,设计预防肿瘤复发患者的教育与管理模式。在我院膀胱肿瘤住院及门诊确诊有膀胱肿瘤病史患者41例实施有计划地实施患者教育与管理,并建立规范化的监测管理程序。结果41例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进入规范性管理,患者对医学监测的认知水平显著提高,合作良好,无失访。规范监测中发现5例早期复发者并及时进行有效地干预和治疗。结论膀胱肿瘤患者术后的教育管理与监测对预防复发、及时对早期复发病变予以有效干预,这对提高生活质量是极有价值和意义的。有计划规范性地实施患者教育与管理对监测与预防肿瘤复发是可行的。有必要建立肿瘤患者的教育与管理模式以预防和监测肿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肿瘤复发 患者管理 模式
下载PDF
无症状镜下血尿的诊断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有志 宋晓辉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5期537-539,共3页
无症状镜下血尿(asymptomatic microhematuria,AMH)是在患者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在规范收集的尿液中每个高倍镜视野(400倍)出现3个或以上的红细胞,又称为单纯性血尿、孤立性血尿。AMH在常规体检中的发现率为2%-6%,因其发病隐匿,约45... 无症状镜下血尿(asymptomatic microhematuria,AMH)是在患者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在规范收集的尿液中每个高倍镜视野(400倍)出现3个或以上的红细胞,又称为单纯性血尿、孤立性血尿。AMH在常规体检中的发现率为2%-6%,因其发病隐匿,约45%的患者会忽视。尿液中红细胞的来源为泌尿道和肾脏,泌尿外科和肾内科均可诊治,如接诊医师专业知识局限往往会导致漏诊,因此有必要提高认识、规范诊断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下血尿 诊断 进展
原文传递
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的化疗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有志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562-565,共4页
以多西紫杉醇为基础的化疗是目前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HRPC)化疗的常用方法,但并未取得良好效果。近年来各种化疗方案及相关组合的研究报道不断更新,本文就近年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化学治疗 多西紫杉醇 磷酸雌二醇氮芥 骨化三醇
下载PDF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诊治体会(附14例报告) 被引量:3
5
作者 有志 王建文 +1 位作者 康宁 邢念增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6年第3期272-275,共4页
目的:加深对多房囊性肾细胞癌(MCRCC)的认识,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14例囊性肾占位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及手术方式等临床资料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本研究共14例,... 目的:加深对多房囊性肾细胞癌(MCRCC)的认识,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14例囊性肾占位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及手术方式等临床资料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本研究共14例,男12例,女2例,年龄31~75岁。7例术前术后均诊断囊性肾癌,5例行肾部分切除术,2例行根治性肾切除。2例术前诊断为复杂性肾囊肿,行去顶减压术后病理结果为肾囊性透明细胞癌,1例术前诊断为双肾下极肾癌,术后病理结果为左肾透明细胞癌伴局部囊性透明细胞癌,右肾透明细胞癌;1例术前诊断为左肾多发囊肿,术后病理证实为囊性腺瘤,1例术前诊断囊性肾癌,术后病理结果为肾囊肿;1例术前诊断为双侧多囊肾伴部分囊壁钙化,术后病理为双侧多囊肾伴左肾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术前诊断双侧多囊肾伴右肾下极占位,术后病理结果为右肾下极占位为囊性肾乳头状肾细胞癌伴有囊性肾透明细胞癌;14例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MCRCC术前影像学容易误诊,最好的选择是保留肾单位手术,以尽量多保留肾功能以改善整体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性肾癌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 囊性腺瘤
原文传递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融入循证医学方法学的训练效果 被引量:4
6
作者 有志 王元明 +2 位作者 常明亮 王秋红 韩宏勇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7年第4期607-610,625,共5页
目的 探讨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融入循证医学方法学的训练效果.方法 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将山西省汾阳医院71名学员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7名学员,对照组34名学员.实验组在实施传统教学的同时增加循证医学方法学的培训,对照组... 目的 探讨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融入循证医学方法学的训练效果.方法 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将山西省汾阳医院71名学员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7名学员,对照组34名学员.实验组在实施传统教学的同时增加循证医学方法学的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培训11个月后,使用医院内网络平台,以匿名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两组学员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培训前两组学员在是否了解循证医学、是否参加过科研工作、是否书写或发表过科研文章、是否经常阅读专业指南、是否使用在线中文数据库、是否使用外文数据库等基本情况方面,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经过培训后,实验组学员在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临床工作参与度、分析问题能力、自学能力、信息获取能力、选择文献资料能力等方面的提高程度要优于对照组学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在理论与临床的结合、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方面,两组学员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融入循证医学方法学训练,有利于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临床工作参与度、分析问题能力、自学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选择文献资料能力,但比传统教学费时、费力,具体的实施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调查
原文传递
伪狂犬病毒变异株HS01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豚鼠的致病力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昝晓慧 孙瑶 +8 位作者 王岩 马艳华 柴春霞 付存 王世荣 王镓磊 有志 阴花 王炜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40-1045,共6页
为了解内蒙古自治区伪狂犬病毒(PRV)的流行变异情况,本研究从内蒙古某猪场采集疑似患猪伪狂犬病(PR)的猪脑组织,处理后采用PRV gE基因特异性引物经PCR鉴定后将阳性样品分别接种MDBK细胞和Vero细胞,分别进行病毒的分离,对分离的病毒测定... 为了解内蒙古自治区伪狂犬病毒(PRV)的流行变异情况,本研究从内蒙古某猪场采集疑似患猪伪狂犬病(PR)的猪脑组织,处理后采用PRV gE基因特异性引物经PCR鉴定后将阳性样品分别接种MDBK细胞和Vero细胞,分别进行病毒的分离,对分离的病毒测定病毒含量(TCID_(50))。PCR结果显示,组织样品为PRV野毒感染。病料样品接种MDBK细胞和Vero细胞盲传4代后均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病毒含量为108.8 TCID_(50)/mL。表明分离到1株PRV,命名为HS01株。采用PCR分别扩增分离病毒的gE、gC和TK基因并进行同源性、遗传进化及主要氨基酸位点的变异分析。结果显示,HS01株gE、gC、TK基因序列与2011年后国内变异株相应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6.9%~99.7%、97.6%~99.6%和99.7%~100%;且他们的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PRV HS01株与国内变异株属于同一分支,而与国内经典株遗传距离较远(gE、gC基因),或与部分国内经典株属于同一分支(TK基因),与同源性分析结果基本相符;HS01株gE基因在aa48和aa492各插入一个天冬氨酸,符合PRV变异株的特点。上述结果均表明,HS01为一株PRV变异株。将该株病毒经滴鼻接种豚鼠,进行致病力试验。结果显示接种12 h后豚鼠出现食欲不振、精神沉郁、瘙痒等临床症状,并于接种后66 h出现死亡。将感染组存活豚鼠迫杀后显示肺脏出血、充血,表明HS01株对豚鼠有致病性,并能致其死亡。本研究首次在内蒙古地区猪场分离到PRV变异株,并进行了豚鼠的致病力研究,为内蒙古自治区PRV新流行株遗传变异机制的研究及新型疫苗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毒 变异株 豚鼠 致病力 基因分析
下载PDF
山西省吕梁地区50岁以上农村老年男性健康体检中TPSA浓度水平情况初步调查
8
作者 有志 韩宏勇 +2 位作者 韩海斌 魏敏 田世河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5年第4期449-451,共3页
目的通过对山西省吕梁地区50岁以上农村老年男性免费健康体检时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浓度水平的检测,研究是否有必要在常规健康体检时进行TPSA筛查。方法于2011年6月-2013年6月山西省吕梁地区5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 目的通过对山西省吕梁地区50岁以上农村老年男性免费健康体检时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浓度水平的检测,研究是否有必要在常规健康体检时进行TPSA筛查。方法于2011年6月-2013年6月山西省吕梁地区5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时,按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在周边汾阳市、孝义市、岚县、石楼县、文水县5县市共10乡镇中抽取177名男性,清晨空腹血液检测TPSA浓度。并以年龄分为4组(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分析TPSA水平分布情况异常发生率。结果 TPSA浓度超过正常值者6例(4.31~5.08ng/ml),TPSA〉4ng/ml的发生率约3.39%,TPSA浓度与年龄未见显著相关(r=0.141,P=0.061)。结论山西省吕梁地区50岁以上农村健康老年男性TPSA增高的发生率较高,有必要在常规体检中进行TPSA筛查,是否作为最终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抗原 筛查
原文传递
5α还原酶抑制剂对前列腺癌防治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有志 王元明 宋争放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0年第2期172-175,共4页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95%以上得到确诊的病例年龄在45岁~8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岁,
关键词 前列腺癌 5Α还原酶抑制剂 非那雄胺 5-ARI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生存蛋白与尿液膀胱肿瘤抗原联合监测膀胱肿瘤复发的评价
10
作者 宋争放 有志 谭政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20期4112-4114,共3页
目的:评价尿液中膀胱肿瘤抗原(BTAstat)及生存蛋白(survivin)联合检测对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住院及门诊确诊患有膀胱肿瘤的患者,收集晨尿进行检测。共纳入患者46例,共57例次,对同一份尿液进行BTAstat及survivi... 目的:评价尿液中膀胱肿瘤抗原(BTAstat)及生存蛋白(survivin)联合检测对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住院及门诊确诊患有膀胱肿瘤的患者,收集晨尿进行检测。共纳入患者46例,共57例次,对同一份尿液进行BTAstat及survivin配对检测,两者检测结果均以(+)、(-)判定,依据两者最终试验数据分析两者之间是否有相关性。结果:研究共纳入合格标本52例,其中survivin+43例,敏感性为80.8%;BTAsata+39例,敏感性为75.0%。survivin与BTAstat对膀胱癌的检测诊断结果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尿液中BTAstat与survivin的检测可用于膀胱肿瘤的早期复发的监测,两者联合检测能够提高膀胱肿瘤复发的检出率。但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复发 生存蛋白 膀胱肿瘤抗原 联合检测
下载PDF
尿生存蛋白及膀胱肿瘤抗原在监测膀胱肿瘤复发中的应用比较
11
作者 宋争放 谭政 有志 《四川医学》 CAS 2010年第12期1857-1859,共3页
目的比较与评价尿生存蛋白(survivin)与膀胱肿瘤抗原(BTAstat)在监测膀胱肿瘤复发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在我院膀胱肿瘤住院及门诊确诊或有膀胱肿瘤病史随访患者31例40例次进行尿膀胱肿瘤抗原(BT-Astat)、生存蛋白(survivin)检测,两... 目的比较与评价尿生存蛋白(survivin)与膀胱肿瘤抗原(BTAstat)在监测膀胱肿瘤复发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在我院膀胱肿瘤住院及门诊确诊或有膀胱肿瘤病史随访患者31例40例次进行尿膀胱肿瘤抗原(BT-Astat)、生存蛋白(survivin)检测,两者均以"+"、"-"判定,依据结果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判断两者在早期监测膀胱肿瘤复发的临床意义。结果 survivin与BTAstat对膀胱癌复发的检测具有相关性(P<0.05),可认为两者对膀胱癌复发的检测无明显差别。结论 survivin与BTAstat对膀胱癌复发的检测具有相关性和临床价值;联合应用是可供选择的一个有益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复发 比较 生存蛋白 膀胱肿瘤抗原
下载PDF
不同生物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MDBK细胞后免疫相关基因表达谱分析
12
作者 马艳华 昝晓慧 +4 位作者 王岩 有志 王镓磊 郭利 王炜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3-158,共6页
为研究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感染细胞后的免疫相关基因在不同时间差异表达,以及细胞病变型(CP)和非致细胞病变型(NCP)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MDBK细胞后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差异及功能,本研究采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将BVDV NM01株和JL株... 为研究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感染细胞后的免疫相关基因在不同时间差异表达,以及细胞病变型(CP)和非致细胞病变型(NCP)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MDBK细胞后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差异及功能,本研究采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将BVDV NM01株和JL株分别接种MDBK细胞,同时设正常细胞对照,分别将接种48 h、72 h和96 h后的细胞和对照细胞收集,提取总RNA,进行免疫相关基因扫描分析。实验结果显示:BVDV感染后48 h,MN01株病毒感染细胞有9个基因上调,1个基因下调;JL株有3个基因上调,3个基因下调;感染后72h,MN01株病毒感染细胞有33个基因上调,14个基因下调;JL株有15个基因上调,8个基因下调;感染后96 h,MN01株病毒感染细胞有43个基因上调,30个基因下调;JL株有7个基因上调,7个基因下调。通过研究不同生物型BVDV感染MDBK细胞后相关免疫基因表达情况,为进一步了解BVDV感染细胞的免疫机理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VDV NM 01株 BVDV JL株 不同生物型BVDV 免疫相关基因表达谱
下载PDF
阴囊内巨大皮脂腺囊肿一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有志 《临床误诊误治》 2010年第8期720-720,共1页
【病例】男,79岁。因发现右侧阴囊逐渐增大38年入院。38年前行节育手术后出现右侧阴囊逐渐持续增大,增长速度缓慢,改变体位肿块大小无变化,且不伴红、肿、热、痛,未诊治。近来感觉肿块较大影响行走、排尿,到我院就诊。专科检查:... 【病例】男,79岁。因发现右侧阴囊逐渐增大38年入院。38年前行节育手术后出现右侧阴囊逐渐持续增大,增长速度缓慢,改变体位肿块大小无变化,且不伴红、肿、热、痛,未诊治。近来感觉肿块较大影响行走、排尿,到我院就诊。专科检查:左侧睾丸、附睾无异常;右侧阴囊巨大,有一14cm×11cm×11cm大小卵圆形肿块将睾丸、附睾推挤至内上方,肿块质地较韧,弹性好,与阴囊壁无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囊 皮脂腺肿瘤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