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火热之异探讨脓毒症
1
作者 武可 陈先玉 +2 位作者 龙柯宇 李斌 张静 《河南中医》 2024年第9期1321-1325,共5页
脓毒症是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属临床危急重症,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往往出现高热、出血等症状,与火热密切相关。火盛-热燔是脓毒症发病的重要因素,临证治疗应分期论治。脓毒症初期,热邪伤卫气,向里传营,治疗宜透热... 脓毒症是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属临床危急重症,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往往出现高热、出血等症状,与火热密切相关。火盛-热燔是脓毒症发病的重要因素,临证治疗应分期论治。脓毒症初期,热邪伤卫气,向里传营,治疗宜透热转气,方选清营汤;脓毒症进展期,卫气分之热邪积滞不解,传入营血,灼烧精津,进而化火,治疗宜采用泻火解毒法,出现呕吐、腹水合并急性肝损伤者给予茵陈蒿汤;出现谵妄、意识不清合并脓毒症脑病者给予醒脑涤痰承气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清营汤 茵陈蒿汤 醒脑涤痰承气汤
下载PDF
基于浊邪理论述评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治疗:聚焦脑胆固醇稳态
2
作者 段学庆 王少锋 +4 位作者 武可 李佳欣 郝彦伟 李莉 李斌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2-907,共6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痴呆中最常见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是一种特殊的脂质疾病。从现代医学角度,胆固醇稳态失衡是AD的重要风险因素,淀粉样蛋白-β斑块沉积、神经原纤维缠结、大量脂质颗粒堆积是AD的典型病...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痴呆中最常见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是一种特殊的脂质疾病。从现代医学角度,胆固醇稳态失衡是AD的重要风险因素,淀粉样蛋白-β斑块沉积、神经原纤维缠结、大量脂质颗粒堆积是AD的典型病理特征;从中医学角度,浊邪是AD的发病关键,痰浊、瘀浊、毒浊是浊邪的具体衍化,是AD的发病之标。胆固醇产自水谷精微代谢之膏脂,胆固醇稳态失衡是浊邪内生这一发病机制的典型体现。从中医药调节胆固醇稳态失衡的角度入手可能是未来治疗AD的新方向。本文聚焦胆固醇稳态的现代研究,以中医浊邪理论为切入点,分析浊邪理论内涵与胆固醇稳态失衡的相关性以及致病机制,并从痰浊、瘀浊、毒浊3方面探讨在治疗AD中的临床应用成果,使之更好指导临床和科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胆固醇稳态 浊邪 中医治疗
下载PDF
从窠囊理论探讨痴呆的发生机制及治疗策略 被引量:3
3
作者 武可 雷海燕 +2 位作者 罗云钐 何璐琪 李斌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18-1520,共3页
痰、瘀是衰老过程中的病理产物,亦是痴呆发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病因。窠囊理论和痴呆的发生机制有着密切的联系,肝脾(胃)功能失调以致气血津液不和,最终导致痰瘀互结蒙蔽神明,窠囊即成,盘踞中焦,日久气虚血亏,脑窍失养。文章从窠囊的角... 痰、瘀是衰老过程中的病理产物,亦是痴呆发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病因。窠囊理论和痴呆的发生机制有着密切的联系,肝脾(胃)功能失调以致气血津液不和,最终导致痰瘀互结蒙蔽神明,窠囊即成,盘踞中焦,日久气虚血亏,脑窍失养。文章从窠囊的角度探讨了痴呆的发生及治疗思路,以期丰富窠囊理论内涵,为痴呆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窠囊 痴呆 发生机制 治疗策略 肝脾不和
原文传递
基于古代文献论嘈杂 被引量:4
4
作者 武可 武孟生 +2 位作者 何璐琪 罗云钐 雷海燕 《河南中医》 2021年第9期1304-1307,共4页
嘈杂病因为内伤饮食、虫毒感染、脏腑失和及他病失治,病机为肝脾不和,气机升降失司。病性分虚实,虚者以脾虚为主,包括阴虚火旺,血虚等;实者以痰火等病邪侵犯脾胃为主,包括肝气郁结,虫毒内侵等。虚证包含血嘈、老人嘈等;实证包含火嘈、... 嘈杂病因为内伤饮食、虫毒感染、脏腑失和及他病失治,病机为肝脾不和,气机升降失司。病性分虚实,虚者以脾虚为主,包括阴虚火旺,血虚等;实者以痰火等病邪侵犯脾胃为主,包括肝气郁结,虫毒内侵等。虚证包含血嘈、老人嘈等;实证包含火嘈、痰嘈、虫嘈等。治疗嘈杂的方法有健脾补气法,基础方为六君子汤、二陈汤;滋阴补血法,用四君子汤加白芍养阴补血;清热泄火法,以痰火越鞠丸、加味三补丸、二陈加黄连栀子汤加减。临床运用中,肝火犯胃所致嘈杂,可发展为反胃与泄泻,应条达肝气,补益脾土。吞酸者,常伴嘈杂,两者均为气机升降失常所致。胃痛如伴嘈杂,多为痰饮导致,可按照痰湿胃痛进行治疗。嘈杂虽然有其独立的证治,但更多是其他疾病的先兆,可作为治未病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嘈杂 源流 健脾补气法 滋阴补血法 清热泄火法 反胃 泄泻 吞酸 胃痛
下载PDF
先秦两汉简帛医书“心”相关理论探析
5
作者 王少锋 武可 +3 位作者 雷海燕 罗云钐 何璐琪 李斌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63-66,共4页
20世纪以来,随着大量先秦两汉简帛文献的出土及释读,为中医药理论起源及疾病发生、发展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本文通过总结分析现有已出版的秦汉简帛医学文献中有关“心”的内容,发现秦汉时期医家对“心疾”的认识,无论是在疾病的... 20世纪以来,随着大量先秦两汉简帛文献的出土及释读,为中医药理论起源及疾病发生、发展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本文通过总结分析现有已出版的秦汉简帛医学文献中有关“心”的内容,发现秦汉时期医家对“心疾”的认识,无论是在疾病的名称、发病的原因还是疾病的防治等方面与以前的认知相比,均有了极大的提高,尤其发现秦汉时期医家在治疗方面大量应用“养生法”,为我们现今防治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法,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两汉 简帛医书 病名 治疗方法 理论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