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垄作与垄向区田技术对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沈海鸥 温磊磊 +1 位作者 王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52-62,共11页
东北黑土区在中国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过度开发利用导致该区土壤侵蚀问题严峻。耕作方式的差异直接影响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相关研究的开展对于准确评价水土保持措施的适宜性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系统梳理... 东北黑土区在中国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过度开发利用导致该区土壤侵蚀问题严峻。耕作方式的差异直接影响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相关研究的开展对于准确评价水土保持措施的适宜性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系统梳理文献资料,总结了垄向、垄规格以及垄向区田技术的内涵及应用条件,分别综述了其对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指出了目前研究中还存在垄作与垄向区田技术对坡耕地土壤侵蚀影响的机理研究不深、垄向与垄规格之间的耦合关系分析不细、垄向区田垄沟土埂优化设计不足、土壤侵蚀综合影响因素探索不全等方面主要问题;明确了未来研究中应加强量化垄向、垄规格、垄向区田技术与其他水土保持措施相结合对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影响的过程与机理,为筛选适宜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耕地 顺坡垄作 横坡垄作 斜坡垄作 垄向区田
下载PDF
施加生物炭对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主要理化指标的动态影响
2
作者 迟铭 +2 位作者 高燕 王祥 沈海鸥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60-2069,共10页
采用田间原位监测试验方法,设计CK(不施加生物炭)和SW(施加生物炭30 t·hm^(-2))2个处理,研究施加生物炭当年(5—10月)对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容重、土壤质量含水率、土壤pH值、电导率、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等主要理化指标的... 采用田间原位监测试验方法,设计CK(不施加生物炭)和SW(施加生物炭30 t·hm^(-2))2个处理,研究施加生物炭当年(5—10月)对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容重、土壤质量含水率、土壤pH值、电导率、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等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生物炭当年土壤容重降低,其中,6—10月垄丘土壤容重降低6.42%~11.21%,且随时间延长,其降幅减小。施加生物炭当年6—8月的土壤质量含水率降低,且垄丘的降低幅度小于垄沟,随坡位由上到下,土壤质量含水率的降幅逐渐减小;而9—10月的土壤质量含水率增加,且垄丘的增加幅度大于垄沟,随坡位由上到下,土壤质量含水率的增加幅度逐渐增大。此外,施加生物炭能够增加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减小电导率。综上,施加生物炭当年即可改变土壤主要理化指标,提升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容重 土壤质量含水率 土壤化学指标 坡位 黑土区
下载PDF
黑土坡面垄侧少耕措施的土壤侵蚀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殿民 沈海鸥 +3 位作者 栾凤娇 牟廷森 王岩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共6页
为探究黑土区坡耕地垄侧少耕措施对土壤侵蚀特征的影响,在5°和7°坡面开展人工模拟降雨试验,降雨强度为75,100 mm/h,横垄处理方式包括全松(土壤容重均为1.00 g/cm^(3))、上松下实(土壤容重分别为1.00,1.20 g/cm^(3))、上实下松... 为探究黑土区坡耕地垄侧少耕措施对土壤侵蚀特征的影响,在5°和7°坡面开展人工模拟降雨试验,降雨强度为75,100 mm/h,横垄处理方式包括全松(土壤容重均为1.00 g/cm^(3))、上松下实(土壤容重分别为1.00,1.20 g/cm^(3))、上实下松(土壤容重分别为1.20,1.00 g/cm^(3))及全实(土壤容重均为1.20 g/cm^(3))4种。结果表明:垄侧少耕措施有助于延缓横垄溢流时间,具有明显的调控土壤侵蚀作用。土壤侵蚀量大小总体表现为全松>上松下实>全实>上实下松。除75 mm/h降雨强度下的5°坡面外,与全松处理相比,上实下松和全实处理的径流量分别减少16.1%~19.4%和6.6%~11.4%,土壤侵蚀量分别减少25.0%~52.5%和17.9%~31.6%,且上实下松和全实处理的径流率和土壤侵蚀速率随降雨历时的变化相对比较平稳。可见,垄侧少耕措施在调控总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的同时,也具有较好地调控径流侵蚀过程的作用。因此,建议根据黑土区坡耕地具体降雨特征和地形坡度等因素科学选用垄侧少耕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坡耕地 土壤侵蚀 垄侧少耕措施
下载PDF
信息推荐系统及其在农业中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阿俊霞 台宇 +2 位作者 袁雪 郭九媚 《信息记录材料》 2022年第4期124-126,共3页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迅速增长,用户面临着信息超载的问题。一方面,用户在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时,变得困难。另一方面,有用的信息也无法准确地被推送到用户手中,因此信息生产与信息使用者在时间和空间上产生了隔阂。又因个人...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迅速增长,用户面临着信息超载的问题。一方面,用户在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时,变得困难。另一方面,有用的信息也无法准确地被推送到用户手中,因此信息生产与信息使用者在时间和空间上产生了隔阂。又因个人兴趣和行为特征千人千面,推荐系统应运而生。在生产工作上,推荐系统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可以根据植物的长势和当地的天气情况预测生产发展趋势,从而及时提醒生产者,以减少因时间拖延造成的损失。本文在此前提下,提出了结合遥感技术的推荐系统的具体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荐系统 遥感技术 信息推荐
下载PDF
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对黑土坡面土壤侵蚀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牟廷森 沈海鸥 +3 位作者 王东丽 张月 黄子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8-83,91,共7页
为探究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对黑土坡面土壤侵蚀特征的影响,对不同坡度(3°,5°和7°)下不同玉米秸秆粉碎还田量(0,25%,50%,75%和100%)坡面进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措施具有调控径流作用,坡面产流时间... 为探究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对黑土坡面土壤侵蚀特征的影响,对不同坡度(3°,5°和7°)下不同玉米秸秆粉碎还田量(0,25%,50%,75%和100%)坡面进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措施具有调控径流作用,坡面产流时间延缓,产流率和径流量降低;秸秆还田量越大,产流时间延后越明显,平均径流流速越低;在3°坡面,秸秆粉碎还田25%和100%处理的调控径流效果较好,在5°和7°坡面,秸秆粉碎还田50%和75%处理的调控径流效果较好。同时,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坡面产沙率和土壤侵蚀量,当秸秆粉碎还田量较低(<50%)时,相对平缓坡度(3°和5°)下的产沙率和土壤侵蚀量较低,调控侵蚀效果较好,在3°坡面,秸秆粉碎还田25%处理的调控侵蚀效果可达74.1%;当秸秆粉碎还田量较高(>50%)时,随着坡度的增大,其调控侵蚀效果呈增加趋势,在7°坡面,秸秆粉碎还田100%处理的调控侵蚀效果可达72.1%。因此,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结合当地地形坡度,筛选适宜的秸秆还田方式和还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粉碎还田 坡度 径流 土壤侵蚀 黑土
下载PDF
氮掺杂木质素基碳量子点在次氯酸根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6
作者 张晓君 +3 位作者 乔楠 于大禹 孙墨杰 陈景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84-88,共5页
采用三聚氰胺提供氮源,对碳量子点(CQDs)进行氮掺杂,利用一步水热法制备氮掺杂木质素基碳量子点(N-CQDs)。通过氮掺杂形成共轭体系并引入氨基,达到提高其荧光强度的目的。对N-CQDs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N-CQDs的平均粒径为2.7 nm,由... 采用三聚氰胺提供氮源,对碳量子点(CQDs)进行氮掺杂,利用一步水热法制备氮掺杂木质素基碳量子点(N-CQDs)。通过氮掺杂形成共轭体系并引入氨基,达到提高其荧光强度的目的。对N-CQDs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N-CQDs的平均粒径为2.7 nm,由许多官能团构成,如氨基、羟基、羧基、醚键、碳氮单键、碳氮双键、以及苯环结构等。其最佳激发、发射波长分别为400 nm、500 nm,紫外可见光谱中位于260 nm处的吸收峰是酶解木质素的C=O键与苯环结构的π-π*共轭吸收峰和来自三聚氰胺C=N键的π-π*共轭吸收峰,在315 nm处的吸收峰归因于酶解木质素C=O键或苯环的n-π*跃迁,以及三聚氰胺的C-N键和C=N键的n-π*跃迁。将N-CQDs应用于离子检测,其对次氯酸根(ClO^(-))有猝灭作用,对ClO^(-)具有特异性检测,检测限为1.21μmol/L。N-CQDs可以成功进入活细胞,对活体细胞无害,并能观察到细胞质中的亮绿色荧光。N-CQDs具有良好的次氯酸根离子检测效果和荧光效应,且对细胞无毒性,在离子检测和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氮掺杂 ClO^(-)检测 木质素 细胞
下载PDF
可重塑的木质素基聚氨酯泡沫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罗清 马晓振 +5 位作者 李淑琪 钟银燕 安昱澎 陈景 朱锦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5-109,120,共6页
木质素基聚氨酯具有优良的可降解性能、抗菌以及抗紫外性能,但由于木质素其脆性大,表面羟基反应位阻较大以及不可热塑加工性等缺点,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因此制备了木质素基聚氨酯泡沫和重塑加工后的木质素基聚氨酯薄膜,并研究了其热稳定... 木质素基聚氨酯具有优良的可降解性能、抗菌以及抗紫外性能,但由于木质素其脆性大,表面羟基反应位阻较大以及不可热塑加工性等缺点,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因此制备了木质素基聚氨酯泡沫和重塑加工后的木质素基聚氨酯薄膜,并研究了其热稳定性能、结晶性能、力学性能以及抗紫外性能。结果表明,30-A聚氨酯泡沫在形变量25%时,最大压缩强度为3.06 kPa。此类材料重塑后热稳定性相对变差,玻璃化转变温度也相对变低,但重塑后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30-F木质素基聚氨酯拉伸强度为2.72 MPa,断裂伸长率为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泡沫 木质素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