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综合评估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不良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69
1
作者 刘辉 姚璐 +3 位作者 张薇 吕京会 张亚丽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9期1090-1092,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GA)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陆军总医院干四科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78例,随机分成干预组(n=40)和对照组(n=38),对照组给予心内科护理常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CGA护理模式进... 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GA)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陆军总医院干四科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78例,随机分成干预组(n=40)和对照组(n=38),对照组给予心内科护理常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CGA护理模式进行干预,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顽固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猝死)及护理不良事件(压疮、坠床、跌倒、烫伤、误吸窒息、拔管等)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伴随基础疾病、服药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个月的干预后,干预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5%vs.50.0%,P<0.05),干预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00%vs.44.74%,P<0.05)。结论 CGA护理模式能减少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综合评估护理模式 老年 冠心病 不良事件
下载PDF
二甲双胍分别联合利拉鲁肽及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0
2
作者 姚璐 田国祥 +3 位作者 夏常泉 王晓兵 张薇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目的观察单纯使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联合利拉鲁肽及甘精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单纯使用二甲双胍超过3个月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 目的观察单纯使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联合利拉鲁肽及甘精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单纯使用二甲双胍超过3个月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Hb A1c)〉7%]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34~70岁,平均年龄(51.5±7.3)岁。所有患者在继续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1500 mg/d)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利拉鲁肽组和甘精胰岛素组,每组各20例。分别联合应用利拉鲁肽及甘精胰岛素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 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脂、体质指数(BMI)及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利拉鲁肽组治疗后BMI[(28.32±0.35)kg/m2 vs.(26.75±1.10)kg/m2]、空腹血糖[(10.23±2.14)mmol/L vs.(7.06±1.0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4.68±4.43)mmol/L vs.(9.35±1.8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76±0.97)mmol/L vs.(2.05±0.97)mmol/L]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b A1c[(8.84±1.15)%vs.(7.34±0.66)%]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甘精胰岛素组治疗后空腹血糖[(9.78±1.06)mmol/L vs.(6.72±1.58)mmol/L]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b A1c也[(8.34±0.48)%vs.(7.44±0.28)%]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甘精胰岛素组治疗后比较,利拉鲁肽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低血糖,利拉鲁肽组有3例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甘精胰岛素组无胃肠道反应。结论单纯使用二甲双胍3个月后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利拉鲁肽及甘精胰岛素治疗安全有效,利拉鲁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利拉鲁肽 甘精胰岛素
下载PDF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倍他乐克与通心络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9
3
作者 王晓兵 张薇 +2 位作者 姚璐 刘辉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第5期696-697,共2页
目的研究经倍他乐克与通心络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8月~2015年3月间在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 目的研究经倍他乐克与通心络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8月~2015年3月间在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倍他乐克与通心络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2.5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有2例不良反应患者,发生率为5.00%。对照组有3例不良反应患者,发生率为7.50%,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乐克与通心络联合治疗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应用效果更为理想,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 倍他乐克 冠心病心绞痛
下载PDF
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酯在高龄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长期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40
4
作者 陈艳梅 刘立新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年第9期1059-1061,1066,共4页
目的观察长期应用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酯在高龄非瓣膜病性房颤(NVAF)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老年医学科住院和门诊就诊,年龄≥80岁的男性NVAF患者,根据口服不同抗凝药物... 目的观察长期应用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酯在高龄非瓣膜病性房颤(NVAF)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老年医学科住院和门诊就诊,年龄≥80岁的男性NVAF患者,根据口服不同抗凝药物分为2组。利伐沙班组88例,年龄80~96岁,平均年龄(87.20±3.05)岁;达比加群酯组86例,年龄81~94岁,平均年龄(86.5±2.07)岁。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服药后随访1年,达比加群酯组患者发生脑梗死1例,利伐沙班组无脑梗死病例,2组患者药物有效性无明显差异(P>0.05)。利伐沙班组出血15例,达比加群酯组13例,其中利伐沙班组发生气管内大出血1例,达比加群酯组无大出血发生,其他出血2组均为轻度非致命性出血,2组药物安全性方面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严密监测皮肤粘膜出血情况下,对于高龄老年NVAF患者应用适当剂量的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利伐沙班 达比加群酯 高龄
下载PDF
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与冠心病急性缺血发作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35
5
作者 田国祥 张薇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7期888-890,共3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AD)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CAD患者急性冠状动脉缺血发作严重时危及生命。长期以来,评估CAD血管病变严重程度主要依赖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等影像学手段。然而,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不等同于...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AD)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CAD患者急性冠状动脉缺血发作严重时危及生命。长期以来,评估CAD血管病变严重程度主要依赖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等影像学手段。然而,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不等同于其功能受损程度,相同程度病变的患者常有不同预后差异,同一患者同一病变在不同时期心肌缺血程度也不同,探讨CAD患者急性缺血发作的机制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自1973年Ross等[1]首次提出内皮损伤反应假说以来,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研究则成为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热点。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在CA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起重要作用,改善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极有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CAD患者急性缺血发作的新途径,因此,本文结合国内外新近研究,对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与冠心病急性缺血发作的机制探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功能失调 急性缺血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发作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病变严重程度 AD患者
下载PDF
胰岛素泵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2
6
作者 姚璐 +2 位作者 王晓兵 张峰 张薇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3期339-341,共3页
目的 观察应用胰岛素泵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3年11月~2015年6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6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61~85岁,平均年龄(69.4±6.8)岁。将... 目的 观察应用胰岛素泵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3年11月~2015年6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6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61~85岁,平均年龄(69.4±6.8)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分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组应用胰岛素泵持续输注胰岛素。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记录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第3 d和第15 d各时段血糖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第3 d时,治疗组的各时段血糖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分别为空腹血糖[(6.3±1.2)mmol/L vs.(8.6±2.0)mmol/L],早餐后2 h血糖[(8.0±2.0)mmol/L vs.(9.5±2.2)mmol/L],晚餐前0.5 h血糖[(6.2±1.6)mmol/L vs.(8.3±2.1)mmol/L],睡前血糖[(6.9±1.4)mmol/L vs.(9.0±2.0)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治疗第15 d时两组各时段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胰岛素泵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血糖能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且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泵 肺部感染 老年 糖尿病 2型
下载PDF
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3
7
作者 姚璐 +3 位作者 张薇 夏常泉 田国祥 王晓兵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352-354,共3页
目的观察对接受药物初始治疗或近12周内未接受任何降糖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磷酸西格列汀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接受药物初始治疗或近12周内未接受降糖药物治疗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磷... 目的观察对接受药物初始治疗或近12周内未接受任何降糖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磷酸西格列汀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接受药物初始治疗或近12周内未接受降糖药物治疗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组、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组、磷酸西格列汀单药治疗组,比较治疗16周后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组分别较单药治疗组对糖化血红蛋白(Hb A_1c)、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PBG)的影响及服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6周后,磷酸西格列汀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组与磷酸西格列汀单药治疗组相比患者的FBG、PBG及Hb A_1c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组相比,患者的FBG有所下降,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所致的PBG及Hb A_1c水平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各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相似,磷酸西格列汀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组的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各单药治疗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均未有肝肾功能异常、胰腺炎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组在降糖疗效方面均优于二甲双胍及磷酸西格列汀单药治疗组,且低血糖、胃肠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 二甲双胍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
下载PDF
利伐沙班在高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8
8
作者 姚璐 +5 位作者 田国祥 刘立新 陈艳梅 夏常泉 张薇 高迎春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第9期1066-1068,共3页
目的观察长期应用利伐沙班治疗高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4年1月~2016年6月期间于陆军总医院干部病房住院和门诊就诊的NVAF患者75例,男性53例,女性22例。依据年龄分为高龄老年组(38例,>80岁)和老年... 目的观察长期应用利伐沙班治疗高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4年1月~2016年6月期间于陆军总医院干部病房住院和门诊就诊的NVAF患者75例,男性53例,女性22例。依据年龄分为高龄老年组(38例,>80岁)和老年组(37例,65岁~80岁)。两组患者根据HAS-BLED评分高低确定初始口服利伐沙班剂量,然后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调整剂量。治疗前和治疗中检测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血小板计数(PLT)。随访1年,比较两组临床栓塞事件、药物不良反应(出血、皮疹、便潜血阳性等)。结果连续监测1年,高龄老年组和老年组利伐沙班的用药剂量均为5~15 mg/d,平均应用剂量分别为(10.00±2.50)mg/d和(10.13±2.63)mg/d,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服药前比较,高龄老年组服用利伐沙班治疗1个月、6个月、12个月后PT、APTT、TT均升高,FIB与D-D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老年组治疗1个月、6个月、12个月后PT、APTT、TT均升高,FIB和D-D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均无再发急性脑梗死,均无严重出血,出现轻微出血经调整用药剂量后症状消失。结论高龄老年NVAF患者应用适当利伐沙班(5~15 mg/d)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房颤 利伐沙班 安全性 随访
下载PDF
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不同剂量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9
作者 姚璐 张薇 +4 位作者 田国祥 王晓兵 夏常泉 张峰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第6期807-808,811,共3页
目的 观察磷酸西格列汀和不同剂量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2年9月至2014年11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38例,年龄28-74岁,平均年龄(51.5±9.3)岁。随机将患... 目的 观察磷酸西格列汀和不同剂量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2年9月至2014年11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38例,年龄28-74岁,平均年龄(51.5±9.3)岁。随机将患者分为低剂量联合组,高剂量联合组和单药治疗组,每组各30例。比较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三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记录低血糖、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4周后,低剂量联合组及高剂量联合组所致的FBG、2h PBG及HbA1c的下降明显分别优于磷酸西格列汀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高剂量联合组较低剂量联合组的降糖效果更明显,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三组患者各有1例发生低血糖(3.33%vs.3.33%vs.3.33%,P〉0.05),高剂量联合组有1例患者出现轻微的胃肠道不适,未予特殊处理,逐渐减轻直至消失。结论 磷酸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降低血糖优于磷酸西格列汀单药治疗,且高剂量联用降糖效果更明显,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磷酸西格列汀 盐酸二甲双胍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高龄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10
作者 王玉红 +4 位作者 姚璐 陈艳梅 刘立新 毕磊 田国祥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2年第5期559-561,564,共4页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对高龄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老年医学科心血管病区住院及门诊就诊的高龄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心...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对高龄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老年医学科心血管病区住院及门诊就诊的高龄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5例,其中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患者65例为研究组,其余6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在治疗前、治疗12周后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6MWD)、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12周后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与治疗前相比,患者6MWD高于治疗前[(289.6±44.9)vs.(117.1±36.1),P<0.05]。NT-proBNP显著低于治疗前[(2190.1±531.8)vs.(9718.4±1380.1)pg/ml,P<0.05];LVEF高于治疗前[(54.7±2.2)vs.(42.0±2.1),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6MWD高于对照组[(289.6±44.9)vs.(159.1±40.1),P<0.05],NT-proBNP低于对照组[(2190.1±531.8)vs.(4191.2±491.2)pg/ml,P<0.05];LVEF高于对照组[(54.7±2.2)vs.(49.7±1.7),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对高龄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显著增加6MWD,减低NT-proBNP水平,提高LVEF水平,改善心功能,不良反应少,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为高龄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 冠心病 慢性心力衰竭 老年
下载PDF
硫辛酸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6
11
作者 姚璐 刘辉 +2 位作者 田国祥 张峰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8期977-978,982,共3页
目的观察硫辛酸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陆军总医院2013年12月~2015年2月收治的60例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硫辛酸注射液联合腺苷钴胺和丹... 目的观察硫辛酸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陆军总医院2013年12月~2015年2月收治的60例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硫辛酸注射液联合腺苷钴胺和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腺苷钴胺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3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神经传导速度(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正中神经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腓总神经的改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硫辛酸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辛酸注射液 丹红注射液 腺苷钴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PDF
焦虑抑郁情绪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12
作者 樊建芳 +5 位作者 张红 姚璐 田国祥 刘立新 陈艳梅 张薇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609-611,共3页
目的探究焦虑抑郁情绪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冠心病患者是否合并焦虑抑郁情绪分为冠心病组(n=50)、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组(n=57)和健康人群为对照组(n=48)。采用血管内皮功能监测仪EndoPAT2000(以色列,Itamar.公司)... 目的探究焦虑抑郁情绪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冠心病患者是否合并焦虑抑郁情绪分为冠心病组(n=50)、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组(n=57)和健康人群为对照组(n=48)。采用血管内皮功能监测仪EndoPAT2000(以色列,Itamar.公司)测定血管内皮功能指数(RHI)评估血管内皮功能,比较三组之间RHI差别并分析相互关系。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RHI(1.41±0.36)、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组患者的RHI(1.21±0.35)与对照组(2.55±0.18)相比明显减低(P<0.05),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组患者的RHI与非焦虑抑郁组相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而且合并焦虑抑郁对血管内皮损伤更重,焦虑抑郁情绪是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内皮细胞 焦虑 抑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伊伐布雷定对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13
作者 陈艳梅 +3 位作者 田国祥 姚璐 刘立新 张薇 《医学综述》 2019年第23期4767-4770,4775,共5页
目的探讨伊伐布雷定对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老年心血管内科就诊的高龄老年CHF患者105例,按照是否使用伊伐布雷定片治疗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伊伐布雷定对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老年心血管内科就诊的高龄老年CHF患者105例,按照是否使用伊伐布雷定片治疗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5例),其中对照组予以标准化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伊伐布雷定片,共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血浆脑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距离(6MWD)变化,并记录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和血浆BNP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59.6±4.9)次/min比(68.6±5.0)次/min,(195.6±37.9)ng/L比(318.5±38.5)ng/L](P<0.05);LVE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但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MWD显著增加,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289.6±44.9)m比(228.6±45.0)m](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3%(2/55),对照组为4.0%(2/5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伐布雷定可显著降低高龄老年CHF患者的心率、血浆BNP水平,提高运动耐量,明显改善心功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伊伐布雷定 心率 脑钠肽 老年
下载PDF
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点 被引量:21
14
作者 白旭鹏 姚依群 +2 位作者 张鹏娟 褚亮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0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24h动态血压的特点。方法入选高血压患者按年龄分为三组:高龄老年组(≥80岁,n=88)、老年对照组(60~79岁,n=80)及中年对照组(<60岁,n=25),回顾性分析三组患者治疗状态下动态血压参数、动态血压... 目的探讨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24h动态血压的特点。方法入选高血压患者按年龄分为三组:高龄老年组(≥80岁,n=88)、老年对照组(60~79岁,n=80)及中年对照组(<60岁,n=25),回顾性分析三组患者治疗状态下动态血压参数、动态血压昼夜异常发生率及舒张压<60mmHg(1mmHg=0.133kPa)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服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天、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平均舒张压高龄老年组均低于老年组及中年组(P均<0.01);全天、日间、夜间平均脉压差高龄老年组均高于老年组、中年组(P均<0.01);高龄老年组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组、中年组(P均<0.05);舒张压<60mmHg的发生率高龄老年组明显高于老年组及中年组(P均<0.01)。结论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状态下有舒张压过低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监测 便携式 高血压 老年病 血压测定
下载PDF
应用血栓弹力图评估高龄老年冠心病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服用替格瑞洛的疗效 被引量:21
15
作者 夏常泉 张薇 +5 位作者 刘辉 田国祥 王晓兵 李娟 姚璐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第4期487-489,492,共4页
目的 通过血栓弹力图(TEG)监测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观察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口服氯吡格雷抵抗时更换为替格瑞洛的疗效。方法 选择自2012年10月~2014年12月于北京军区总医院干部病房一、四科及心血管内科住院的75岁以上老年急性冠脉... 目的 通过血栓弹力图(TEG)监测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观察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口服氯吡格雷抵抗时更换为替格瑞洛的疗效。方法 选择自2012年10月~2014年12月于北京军区总医院干部病房一、四科及心血管内科住院的75岁以上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31例(ACS10例,PCI术后21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4例。分为氯吡格雷组(15例)及替格瑞洛组(16例),氯吡格雷组继续服用氯吡格雷(75 mg 1/日),替格瑞洛组更换为替格瑞洛(90 mg 2/日),连续治疗8周。分别于服药前、服药后1、4、8周观察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治疗1周、4周以及8周后,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升高,为[(22.6±4.5)%vs.(35.8±5.7)%]、[(21.9±4.6)%vs.(36.9±5.5)%]、[(22.8±4.6)%vs.(37.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氯吡格雷组心肌梗死1例,再发心绞痛5例,总计6例(40%);替格瑞洛组轻度呼吸困难1例,未做特殊处理3 d后呼吸困难缓解,再发心绞痛1例,总计1例(6.3%)。氯吡格雷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替格瑞洛组升高(40%vs.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老年冠心病氯吡格雷抵抗患者将氯吡格雷更换为替格瑞洛,明显升高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
下载PDF
不同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疗效长期随访研究(英文) 被引量:19
16
作者 高迎春 +4 位作者 田国祥 夏常泉 姚璐 张薇 朱润秀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NVAF)患者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访5年的NVAF患者按年龄分为高龄老年组65例,年龄≥80(85.00±2.09)岁;老年组75例,年龄65-79(76.50±2.27)岁;中年组57例,年龄... 目的:分析不同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NVAF)患者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访5年的NVAF患者按年龄分为高龄老年组65例,年龄≥80(85.00±2.09)岁;老年组75例,年龄65-79(76.50±2.27)岁;中年组57例,年龄〈65(57.40±2.18)岁。入选患者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高龄老年组和老年组采用低强度抗凝,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6-2.5;中年组INR为2-3,比较3组患者长期口服华法林5年的血栓事件及出血等不良反应,探讨华法林的安全用药范围。结果:随访5年,3组无1人出现急性脑梗死(P〉0.05)。高龄华法林组剂量(2.85±0.49)mg,INR(2.16±0.32),CHA2DS2-VASc(2.33±0.48)分,老年华法林组剂量(2.95±0.38)mg,INR(2.20±0.28)CHA2DS2-VASc(2.64±0.77)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华法林组剂量(3.29±0.49)mg,INR(2.54±0.44)CHA2DS2-VASc(3.02±0.89)分,明显大于高龄组和老年组(P均〈0.01)。中年组,老年组和高龄老年组在轻微出血(21.1%比14.7%比24.6%)和严重出血发生率(1.8%比1.3%比1.5%)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NVAF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如能严密监测INR,INR控制在1.6-2.5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国际标准化比 安全 华法林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老老年冠心病高脂血症的降脂作用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9
17
作者 曹丹阳 毕磊 +2 位作者 曹晶晶 曹少军 《浙江临床医学》 2009年第7期711-712,共2页
高脂血症与冠心病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是冠心病的明确独立危险因素,降脂治疗已成为防治冠心病及其事件的主要措施之一。但是对于老老年患者降脂治疗的作用及安全性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主要探讨两种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立普妥)对老... 高脂血症与冠心病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是冠心病的明确独立危险因素,降脂治疗已成为防治冠心病及其事件的主要措施之一。但是对于老老年患者降脂治疗的作用及安全性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主要探讨两种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立普妥)对老老年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患者 老年冠心病 安全性观察 阿托伐他汀 降脂作用 独立危险因素 降脂治疗 老年患者
下载PDF
颈椎前路手术后早发性硬膜外血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李野 陈晶 +7 位作者 高忠文 孟春阳 顾锐 刘景臣 徐勤利 王永琨 朱庆三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076-1084,共9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后早发性硬膜外血肿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1984年6月至2014年5月行颈椎前路手术的3117例病例中发生早发性硬膜外血肿7例,均发生于术后6-8h。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后早发性硬膜外血肿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1984年6月至2014年5月行颈椎前路手术的3117例病例中发生早发性硬膜外血肿7例,均发生于术后6-8h。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术后6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1例。对7例出现硬膜外血肿患者进行年龄、身高、体重、术前非甾体抗炎药物应用史、术式、出血量及术中止血措施、血肿发生的时间和清除血肿的时间等进行分析。MR检查确诊血肿后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决定是否手术治疗。对血肿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进行ASIA分级,血肿确诊时间与确诊时ASIA分级的关系,血肿确诊至手术时间与随访1年ASIA分级的关系,采用Spearman分析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7例发生术后早发性硬膜外血肿,占0.22%。7例患者中年龄超过60岁6例,占86%;超过70岁3例,占43%。5例为肥胖,占71%。6例(86%)为ACCF手术,占所有AC.CF病例的0.42%(6/1416);1例(14%)ACDF手术,占所有ACDF病例的0.06%(1/1573)。7例患者初次手术中均行减压节段后纵韧带切除。7例患者MR检查均证实血肿存在,但1例患者MR检查后临床症状缓解,故未即刻行血肿清除术,观察过程中症状持续好转,术后1年ASIA分级恢复到E级;6例即刻行血肿清除术,5例术后1年ASIA分级均有1级以上的提升,1例(14.3%)血肿确诊时D级,行血肿清除术后1年仍为D级。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是早发性硬膜外血肿的高危因素。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血肿确诊时间与确诊时ASIA分级无明显相关关系,血肿确诊至再手术时间与随访1年ASIA分级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颈椎前路术后伊8h内是早发性硬膜外血肿发生的高峰,根据早发性硬膜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减压术 外科 脊柱融合术 血肿 硬膜外 脊髓 早期诊断
原文传递
高龄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长期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18
19
作者 胡广卉 +3 位作者 陈艳梅 赵保钢 高迎春 朱润秀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4年第6期730-732,共3页
目的:观察高龄非瓣膜病性房颤(NVAF)患者长期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NVAF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高龄老年组55例,年龄≥80岁(INR在1.6-2.5之间);老年组45例,年龄65-79岁(INR在l.6-2.5之间);中年组37例,年... 目的:观察高龄非瓣膜病性房颤(NVAF)患者长期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NVAF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高龄老年组55例,年龄≥80岁(INR在1.6-2.5之间);老年组45例,年龄65-79岁(INR在l.6-2.5之间);中年组37例,年龄<65岁(INR在2.0-3.0)。入选患者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根据INR测定值及其变化趋势来调整华法林剂量,使INR达标,比较3组患者口服华法林5年时的不良反应及华法林的安全用药范围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结果5年随访期间,三组患者均未发生缺血性卒中,三组患者出血及其他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第5年时,高龄老年组华法林组剂量(2.89±0.52)mg,INR(2.15±0.31),老年华法林组剂量(2.99±0.41)mg,INR (2.21±0.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华法林剂量(3.39±0.61)mg,INR(2.55±0.60),华法林剂量及INR明显高于高龄老年组和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密监测INR下,对于高龄老年NVAF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INR控制在1.5-2.5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华法林 国际标准化比率 安全性 长期随访
下载PDF
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达比加群酯抗凝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薇 姚璐 +5 位作者 朱立章 田国祥 夏常泉 王晓兵 唐艳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4年第4期419-421,共3页
目的观察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NVAF)患者应用小剂量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住院高龄老年(年龄≥80岁)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0例(既往未服用过口服抗凝药物),给予达比加群酯55 mg 2/日口服,... 目的观察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NVAF)患者应用小剂量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住院高龄老年(年龄≥80岁)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0例(既往未服用过口服抗凝药物),给予达比加群酯55 mg 2/日口服,观察患者服药后1个月和3个月的相关凝血功能指标及药物的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达比加群酯治疗1个月和3个月时,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血栓弹力图中的R值均逐渐延长,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及血栓弹力图中的K值、Angle角及MA值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服药后3个月与1个月比较,患者PT、APTT及TT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10例患者服用达比加群酯后,未发生动脉血管栓塞事件,3例(30.0%)患者出现消化不良症状,1例(10.0%)患者发生皮下瘀斑,无明显出血、肝肾损害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高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应用小剂量达比加群酯进行抗凝治疗安全有效。但本研究属于小样本短期研究,今后需增加样本量及观察时间,进一步了解高龄老年小剂量达比加群酯进行抗凝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比加群酯 心房纤颤 老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