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穴位按摩法对产妇多巴胺水平影响及镇痛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唐霄 +3 位作者 蒋秋燕 董林红 高忆 冼妮 《医学研究杂志》 2010年第2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法对分娩镇痛的临床疗效以及相关性临床因素,明确穴位按摩在分娩镇痛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与多巴胺神经递质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3~9月在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待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产程进入活跃期时,采用穴位按摩...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法对分娩镇痛的临床疗效以及相关性临床因素,明确穴位按摩在分娩镇痛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与多巴胺神经递质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3~9月在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待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产程进入活跃期时,采用穴位按摩法;对照组:不施任何治疗手段,自然分娩。观察穴位按摩的镇痛效果及对宫缩压的影响,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孕妇按摩前和按摩后血中多巴胺的含量。探讨穴位按摩法对多巴胺含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疼痛程度下降,宫缩强度减弱,按摩后孕妇血清多巴胺的含量比按摩前明显降低(P<0.05)。穴位按摩法能明显降低孕妇血中多巴胺的含量。结论采用穴位按摩法可明显减轻分娩疼痛,穴位按摩法可通过有效调节多巴胺的含量来达到镇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按摩法 多巴胺 分娩疼痛
下载PDF
穴位按摩法对产程进展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蒋秋燕 +2 位作者 董林红 蒋桂秀 高艺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5期3547-3548,共2页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法在足月分娩过程中对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待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产程进入活跃期时采用穴位按摩法进行干预,对照组不施任何治疗手段自然分娩,比较两组对产程的影响。结...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法在足月分娩过程中对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待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产程进入活跃期时采用穴位按摩法进行干预,对照组不施任何治疗手段自然分娩,比较两组对产程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在子宫收缩力方面明显强于对照组,活跃期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分娩过程中应用穴位按摩的干预可明显加强有效宫缩减轻疼痛,缩短了产程时间,降底了手术产,有利于提高产科质量,使分娩过程更舒适,且经济、实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 穴位按摩 产程
原文传递
穴位按摩镇痛法对第一产程活跃期宫缩压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高忆 +3 位作者 冼妮 蒋桂秀 董林红 蒋秋燕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57-58,共2页
目的:通过在第一产程活跃期时,对产妇实施穴位按摩方法,探讨此法对宫缩压及分娩疼痛的影响。方法:将90例无显著个体差异的产妇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按中医理论对个体进行辨证后,采用穴位按摩法给予镇痛;另45例对照组,进行自然分娩。... 目的:通过在第一产程活跃期时,对产妇实施穴位按摩方法,探讨此法对宫缩压及分娩疼痛的影响。方法:将90例无显著个体差异的产妇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按中医理论对个体进行辨证后,采用穴位按摩法给予镇痛;另45例对照组,进行自然分娩。后将两组数据统计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中第一产程宫缩期压力低于对照组,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采取穴位按摩镇痛法后疼痛缓解率为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16.67%,且两组相比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第一产程活跃期进行穴位按摩镇痛可以有效降低宫缩压,并减轻分娩疼痛。宫缩期压力降低对胎儿情况、总产程及新生儿等方面有否影响,需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按摩 第一产程 活跃期 宫缩压 分娩疼痛
下载PDF
穴位按摩法对产妇强啡肽水平影响及镇痛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董林红 蒋秋燕 +2 位作者 高忆 冼妮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30-2431,共2页
目的:通过在第一产程活跃期时,对产妇实施穴位按摩,探讨此法对产妇体内强啡肽水平及分娩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按中医理论对个体进行辨证后,采用穴位按摩法给予镇痛;另100例对照组,进行... 目的:通过在第一产程活跃期时,对产妇实施穴位按摩,探讨此法对产妇体内强啡肽水平及分娩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按中医理论对个体进行辨证后,采用穴位按摩法给予镇痛;另100例对照组,进行自然分娩。比较两组对产妇体内强啡肽水平及镇痛方面的影响。结果:穴位按摩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按摩前(P<0.01);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分娩后,观察组静脉血强啡肽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第一产程活跃期进行穴位按摩可以增强产妇体内强啡肽水平,并减轻分娩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按摩 强啡肽 分娩疼痛
下载PDF
穴位按摩法对产妇5-羟色胺水平影响及镇痛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唐厚秀 蒋秋燕 +3 位作者 董林红 高忆 冼妮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0-71,共2页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法对产妇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及其镇痛作用的机理。方法:将8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在产程进入活跃期时,采用穴位按摩法干预分娩疼痛,对照组不施任何干预手段,自然分娩。观察穴位按摩的镇痛效果及对...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法对产妇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及其镇痛作用的机理。方法:将8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在产程进入活跃期时,采用穴位按摩法干预分娩疼痛,对照组不施任何干预手段,自然分娩。观察穴位按摩的镇痛效果及对宫缩压的影响,检测按摩前后血清5-HT的含量。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27.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活跃期2组的血清5-HT含量均明显高于潜伏期,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活跃期治疗组的血清5-H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穴位按摩法可明显升高血清5-HT含量,能较为有效地缓解分娩疼痛。结论:采用穴位按摩法可明显减轻分娩疼痛,其可通过有效调节5-HT的含量来达到镇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疼痛 穴位疗法 按摩 5-羟色胺
原文传递
中药灌肠联合离子导入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6
作者 农夏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91-0094,共4页
探究慢性盆腔炎中,应用中药灌肠加离子导入的价值。方法 研究样本共120例,均选取南宁中医医院2023.01-2023.12期间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以便民抽样法为分组方案,将样本划分为A组(卯时组)、B组(辰时组)、C组(酉时组),每组均40例。在常... 探究慢性盆腔炎中,应用中药灌肠加离子导入的价值。方法 研究样本共120例,均选取南宁中医医院2023.01-2023.12期间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以便民抽样法为分组方案,将样本划分为A组(卯时组)、B组(辰时组)、C组(酉时组),每组均4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对卯时、辰时、酉时三组患者进行盆消灌肠液保留灌肠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对各组临床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后A组疗效最高,复发率最低;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A组低于B组及C组;治疗后CD8+明显降低,A组最低,CD3+、CD4+、CD4+/CD8+均显著上升,A组最高,P<0.05。结论 卯时组进行盆消灌肠液保留灌肠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对于慢性盆腔炎具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灌肠 离子导入治疗 慢性盆腔炎 中医证候积分
下载PDF
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联合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李生发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5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联合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4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3例患者行急诊内镜治疗,研究组23例患者是...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联合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4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3例患者行急诊内镜治疗,研究组23例患者是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73.91%),且P<0.05;研究组腹痛缓解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联合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显著,在提高治疗效果及缩短住院时间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综合治疗 内镜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效果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保胎治疗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黄黛晴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第7期29-30,共2页
目的研究对先兆流产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保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中的300例先兆流产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接受治疗的不同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150例、对照组150例,分别接受中西医结合保胎治疗、常规西医治... 目的研究对先兆流产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保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中的300例先兆流产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接受治疗的不同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150例、对照组150例,分别接受中西医结合保胎治疗、常规西医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以及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6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33%(P<0.05);观察组治疗后新生儿窒息、早产率、剖宫产、前置胎盘、产后出血、胎膜早破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保胎治疗用于先兆流产患者治疗中能够改善分娩结局,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流产 保胎治疗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虚型先兆流产80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冼妮 肖夏青 +3 位作者 宋玉琼 郑金兰 高忆 《环球中医药》 CAS 2010年第4期282-283,共2页
关键词 先兆流产 肾虚 寿胎丸 黄体酮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子宫内膜治疗子宫腺肌病30例疗效研究
10
作者 袁叶虹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1年第9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子宫内膜治疗子宫腺肌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3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观察术后1、3、6个月的临床症状、子宫体积及血红蛋白含量的改变。结果:术后1、3、6个月,患...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子宫内膜治疗子宫腺肌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3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观察术后1、3、6个月的临床症状、子宫体积及血红蛋白含量的改变。结果:术后1、3、6个月,患者痛经症状、子宫体积及血红蛋白含量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子宫体积平均缩小率分别为23.20%、27.90%、32.73%。术后1个月血红蛋白含量水平较术前明显上升。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子宫内膜治疗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该技术疗效确切,近期疗效明显,创伤小、费用低。易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B超引导 射频消融子宫内膜
下载PDF
放大内镜观察隆起糜烂性胃炎胃小凹形态及临床病理意义
11
作者 李生发 +2 位作者 李婕 李洁 王棕可 《北方药学》 2011年第2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染色放大内镜下隆起糜烂性胃炎胃小凹的形态分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OLYMPUSGIF-XQ260型电子放大内镜对162例隆起糜烂性胃炎的患者进行检查,局部喷洒0.4%靛胭脂染色后,观察糜烂胃黏膜小凹的形态改变,并与放大观察部位... 目的:探讨染色放大内镜下隆起糜烂性胃炎胃小凹的形态分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OLYMPUSGIF-XQ260型电子放大内镜对162例隆起糜烂性胃炎的患者进行检查,局部喷洒0.4%靛胭脂染色后,观察糜烂胃黏膜小凹的形态改变,并与放大观察部位所取组织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B两型胃小凹主要见于正常胃黏膜,而C、D、E和F四型分别见于活动性、萎缩性、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主要见D、E和F型。放大内镜对胃黏膜隆起糜烂萎缩性、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镜下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70.1%、80%及64.3%。结论:6种胃小凹形态与病理组织学存在明显相关性,在放大内镜结合黏膜染色下识别胃小凹的形态将有助于对胃黏膜病变性质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小凹 黏膜染色 病理诊断
下载PDF
针药并用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13期95-96,共2页
目的:探讨针药并用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妇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之间收治的120例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温针灸治疗,实验组接受针药并用治疗... 目的:探讨针药并用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妇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之间收治的120例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温针灸治疗,实验组接受针药并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中医证候疗效为95%,综合疗效为90%,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为75%,综合疗效为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接受针药并用治疗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和中医证候,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药并用 气滞血瘀型 慢性盆腔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