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城区儿童肺炎衣原体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9
1
作者 支文靖 郭建锋 +5 位作者 王兴河 武万 吴素芬 唐泓 沙若莲 张会荣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80-182,共3页
为了解北京市城区儿童肺炎衣原体TWAR(chlamydiapneumonialstrainTWAR,简称TWAR)既往感染状况,采用微量免疫荧光试验,对508名2~14岁健康儿童进行了血清TWAR特异性抗体IgG的检... 为了解北京市城区儿童肺炎衣原体TWAR(chlamydiapneumonialstrainTWAR,简称TWAR)既往感染状况,采用微量免疫荧光试验,对508名2~14岁健康儿童进行了血清TWAR特异性抗体IgG的检测。既往感染的诊断标准:IgG效价为1∶16~1∶256。将受试儿童依年龄不同分为4组。检测结果显示,2~6岁TWAR抗体IgG阳性率为17.2%,~9岁为23.5%,~12岁25.5%,~14岁为41.7%,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各年龄组感染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χ2=17.299,P<0.01);在性别上差异无显著意义。提示北京城区儿童TWAR感染率很高,临床上应重视儿童TWAR感染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衣原体感染 流行病学 儿童
原文传递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长期生存与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3
2
作者 孙黎明 李苗 +4 位作者 杜淑旭 武万 支文靖 唐泓 孙艳玲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181-1183,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ALL疗效、长期生存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采用德国儿童血液、肿瘤协作组ALL治疗方案(COALL-97/GPOH)治疗的50例ALL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儿全部完成诱导缓解治疗,完全缓解(CR)率100%。...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ALL疗效、长期生存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采用德国儿童血液、肿瘤协作组ALL治疗方案(COALL-97/GPOH)治疗的50例ALL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儿全部完成诱导缓解治疗,完全缓解(CR)率100%。其中随访时间最长者103个月,最短6个月,中位数63个月,复发/死亡14例,无事件生存率(EFS)为64.3%。高危ALL(HR-ALL)19例,标危-ALL(LR-ALL)31例,EFS分别为66.3%和84.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83,P=0.010)。年龄≥10岁18例,<10岁32例,EFS分别为65.3%和82.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2,P<0.01)。初发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25×109L-117例,<25×109L-133例,EFS分别为77.9%和82.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81,P<0.01)。B-ALL44例,T-ALL 6例,EFS分别为81.6%和53.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6,P<0.01)。细胞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及白血病细胞对泼尼松(PRED)、长春新碱(VCR)及门冬酰胺酶(ASP)的敏感程度积分(PVA-积分)和例数分别为3+4分24例、5-7分15例、8+9分11例,EFS分别为96.1%、79.7%和54.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37,P<0.002;χ2=2.448,P<0.028)。有完整染色体及基因检查资料的患儿27例。其中TEL/WT1(+)5例,死亡1例;BCR/ABL(+)4例,死亡3例;E2A/PBX1(+)并染色体t(1;19)和染色体t(3;7)t(12;22)各1例,2例均死亡。结论年龄、初发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免疫亚型是评估预后的重要因素;PVA-积分是对ALL临床危险因素分型的补充,使ALL临床分型更细致准确及治疗方案更加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危险因素 疗效 预后
原文传递
采用HIT-2000方案治疗的41例髓母细胞瘤患儿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武万 杜淑旭 +7 位作者 任思其 张金 李舒婷 唐泓 龚小军 李苗 孙艳玲 孙黎明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1-194,共4页
目的对41例髓母细胞瘤患儿给予HIT-2000方案治疗,分析其5年无病生存率和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探讨适合国内儿童髓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 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治疗的髓母细胞瘤患儿共41例,年龄1.3~15.5岁。所有患儿均为手术... 目的对41例髓母细胞瘤患儿给予HIT-2000方案治疗,分析其5年无病生存率和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探讨适合国内儿童髓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 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治疗的髓母细胞瘤患儿共41例,年龄1.3~15.5岁。所有患儿均为手术切除肿瘤后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儿科采用HIT-2000方案治疗。综合分析患儿的放化疗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无事件生存(EFS)率和总体生存(OS)率。 结果截至2016年1月,随访时间1.1~6.1年,中位随访时间4.4年,其中肿瘤完全消失26例(63.4%),进展7例(17.1%),复发4例(9.7%),稳定1例(2.4%),骨髓转移2例(4.8%),继发第二肿瘤1例(2.4%)。3年、5年OS率分别为(78.0±6.5)%、(68.0±8.9)%;EFS率分别为(56.1±7.8)%和(53.7±7.8)%。3岁以上患儿生存分析结果显示:5年OS率为(75.6±7.7)%,EFS率为(60.06±8.3)%,较OS率偏高。随访期内所有患儿均未出现放射性脑坏死及放射性脊髓炎。放疗期间1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反应,34例出现血常规下降。化疗最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和血细胞减少,15例由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其中10例为肺部感染,5例为肠道感染,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1例,大肠杆菌感染3例,经积极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均痊愈。 结论HIT-2000方案适合国内髓母细胞瘤患儿手术后序贯治疗,且疗效显著,患儿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化疗 放疗 儿童
原文传递
磷酸肌酸钠联合复合辅酶对肿瘤患儿多柔比星化疗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艳坤 杜淑旭 +1 位作者 唐泓 武万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联合复合辅酶对肿瘤患儿多柔比星化疗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化疗的肿瘤患儿153例。其中男112例,女41例;年龄10个月-5岁,中位年龄2.3岁。均给予含多...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联合复合辅酶对肿瘤患儿多柔比星化疗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化疗的肿瘤患儿153例。其中男112例,女41例;年龄10个月-5岁,中位年龄2.3岁。均给予含多柔比星的方案化疗,其中多柔比星剂量为每疗程20—30me/(m^2·d),3d,共3~6疗程。随机分为3组,A组: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1.0g/d)联合复合辅酶(1支/d),共7d;B组:仅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1.0g/d,共7d;C组:仅静脉输注复合辅酶,1支/d,共7d。每组均于化疗前2d开始保护心肌治疗,化疗前1d和化疗结束后第2天复查血清丙二醛(MDA)、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T),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比较化疔前后及各组间以上指标的变化。结果多柔比星心肌损伤的发生率随剂量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462,P〈0.05);磷酸肌酸钠联合复合辅酶预防性治疗患儿心肌损伤的发生率较单用磷酸肌酸钠或复合辅酶者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83、5.971,P均〈0.05)。与化疗前比较,A组患儿血清cTnT(t=2.561,P〈0.05)、NT-proBNP(t=6.654,P〈0.01)、hsCRP(t=3.149,P〈0.01)水平显著降低;B组患儿血清MDA(t=2.170,P〈0.05)、CK-MB(t=2.596,P〈0.05)和hsCRP(t=2.604,P〈0.05)水平升高;C组患儿血清MDA(t=2.151,P〈0.05)和CK—MB(t=4.109,P〈0.05)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化疗后各组间测定结果显示:与A组比较,B组血清MDA(t=4.461,P〈0.01)、CK—MB(t=3.273,P〈0.01)、cTnT(t=3.476,P〈0.01)、NT—proBNP(t=7.081,P〈0.01)、hsCRP(t=5.941,P〈0.01)水平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肌酸钠 复合辅酶 多柔比星 心肌损伤 肿瘤 儿童
原文传递
儿童髓母细胞瘤的预后因素和生存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杜淑旭 李苗 +9 位作者 张金 任思其 刘妍 高文超 李舒婷 刘晶晶 龚小军 孙艳玲 武万 孙黎明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1886-1890,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髓母细胞瘤(MB)的预后影响因素和生存状况。方法2011年2月至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MB患儿共224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体生存(O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率,采用Log-rank比较...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髓母细胞瘤(MB)的预后影响因素和生存状况。方法2011年2月至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MB患儿共224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体生存(O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率,采用Log-rank比较不同组间的差异性,采用COX回归模型研究影响生存的多种因素。结果截至2018年12月30日,224例患儿中位生存时间为4.1年,存活率为74.6%,完全缓解率为60.3%,复发率为31.7%,5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58.2±3.6)%和(72.5±3.3)%。高危、术后转移、年龄<3岁、脑脊液肿瘤细胞阳性患儿的5年OS率分别为(54.8±5.3)%、(57.7±5.9)%、(41.6±8.7)%和(53.0±7.3)%;MB大细胞/间变型患儿5年OS率为(35.3±13.6)%;MB 3型患儿5年OS率仅为(25.0±13.0)%。标危组、术后无转移、非大细胞/间变型、年龄≥3岁、脑脊液肿瘤细胞阴性患儿预后较好,5年OS率达70.0%以上,分别为(87.5±3.5)%、(80.3±3.7)%、(70.6±5.5)%、(78.3±3.3)%和(78.4±3.5)%。WNT分子亚型患儿预后最好,5年OS率为100.0%,而SHH分子亚型患儿5年OS率逊于4型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4.8±5.8)%比(83.5±3.8)%,χ^2=5.417,P=0.015]。年龄和脑脊液肿瘤细胞是影响患儿P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PFS:Wald=8.485、11.702,P=0.004、0.001;OS:Wald=16.274、7.191,P=0.000、0.007)。结论3岁及3岁以上MB患儿的疗效已达较高水平,年龄和脑脊液存在肿瘤细胞是影响患儿OS率的独立危险因素,MB大细胞/间变型、脑脊液肿瘤细胞阳性、MB 3型和<3岁患儿的预后较差,需给予强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髓母细胞瘤 预后 生存
原文传递
双歧杆菌制剂对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所致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杜淑旭 唐泓 +3 位作者 武万 孙艳玲 李苗 孙黎明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185-1186,共2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制剂对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ALL患儿所致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参照儿童ALL诊疗建议,将152例ALL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6例。男46例,女30例;年龄2~13岁(中位年龄8岁)。对照组76例。男41例,女35例;年龄2...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制剂对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ALL患儿所致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参照儿童ALL诊疗建议,将152例ALL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6例。男46例,女30例;年龄2~13岁(中位年龄8岁)。对照组76例。男41例,女35例;年龄2~15岁(中位年龄8.2岁)。2组均为HD-MTX强化及预防性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治疗组在入院时即予双歧杆菌制剂常规口服(金双歧片:2~6岁,每次1片,每日3次;7~15岁,每次2片,每日3次),3d后开始化疗,双歧杆菌制剂与化疗药物间隔2~3h服用,若WBC<2.0×109L-1即停用。对照组口服复合维生素B片(2~6岁,每次1片,每日3次;7~15岁,每次2片,每日3次)。治疗期间2组均予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即水化、碱化及四氢叶酸钙解救)。结果双歧杆菌制剂对HD-MTX化疗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应有显著改善作用,治疗组恶心、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均较对照组显著减轻,肝功能损害亦较对照组减轻。但对于ALL患儿化疗过程中合并的发热和口腔黏膜损害等症状无明显减轻作用。结论双歧杆菌制剂可显著改善白血病患儿HD-MTX化疗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微生态制剂 白血病 儿童
原文传递
急性白血病患儿柔红霉素化疗致心肌损害时血清硫化氢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0
7
作者 杜淑旭 唐泓 +3 位作者 武万 孙黎明 金红芳 杜军保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3-17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儿柔红霉素(DNR)化疗致心肌损害时血清硫化氢(H2S)水平变化。方法 2008年10月-2011年6月本院儿童血液科住院的AL患儿共159例,中位年龄7岁。均行含DNR方案化疗,采用敏感硫电极法测定其化疗前后血清H2S水平变化,...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儿柔红霉素(DNR)化疗致心肌损害时血清硫化氢(H2S)水平变化。方法 2008年10月-2011年6月本院儿童血液科住院的AL患儿共159例,中位年龄7岁。均行含DNR方案化疗,采用敏感硫电极法测定其化疗前后血清H2S水平变化,分析在不同DNR累积剂量时心肌细胞损害与H2S的关系。结果随着DNR累积剂量的增加,心肌损害的发生率亦随之增高(Pa<0.05),血清H2S水平亦随之增加。中剂量组患儿血清H2S水平较低剂量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剂量组血清H2S水平较中剂量组进一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损害组血清H2S水平较无心肌损害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心肌损害组和无心肌损害组血清H2S水平进行ROC曲线分析,ROC曲线下面积为0.929(95%CI 0.857~1.000)。以假阳性率(1-特异性)2.8%为诊断点,血清H2S诊断心肌损害的诊断点为128.09μmol.L-1,以此诊断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97.2%。对心肌损害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DNR剂量达中剂量以上心肌细胞尚未受损时,其血清H2S水平已显著升高。以128.09μmol.L-1为临界点,血清H2S水平升高的患儿其进一步化疗心肌损害的发生率亦显著升高。结论血清H2S水平可反映心肌细胞的损害程度,是早期监测心肌细胞受损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心肌细胞 急性白血病 柔红霉素
原文传递
微生态制剂对髓母细胞瘤患儿化疗所致胃肠功能紊乱和免疫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杜淑旭 任思其 +7 位作者 唐泓 龚小军 孙艳玲 李苗 张金 李舒婷 武万 孙黎明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1264-1268,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微生态制剂对髓母细胞瘤患儿化疗所致胃肠功能紊乱的保护作用及抗炎机制。方法 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儿童血液肿瘤科接受化疗的髓母细胞瘤患儿共200例,所有患儿均经CT、MRI和病理明确诊断,确诊后完全切除肿瘤,均接受... 目的初步探讨微生态制剂对髓母细胞瘤患儿化疗所致胃肠功能紊乱的保护作用及抗炎机制。方法 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儿童血液肿瘤科接受化疗的髓母细胞瘤患儿共200例,所有患儿均经CT、MRI和病理明确诊断,确诊后完全切除肿瘤,均接受HIT-2000/GPOH方案化疗。其中男106例,女94例,年龄2~18岁,中位年龄7.2岁。单纯化疗患儿88例,放疗后继续化疗患儿112例,所有患儿2周内无抗生素及微生态制剂服用史。根据年龄、性别、体重、体表面积配对分为两组:(1)试验组:化疗前1周开始常规给予整肠生口服(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批号S10950019,每次1粒,每日3次),至化疗结束;(2)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口服,未服用任何微生态制剂。观察患儿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情况,并于化疗前1天和结束后第1天抽取患儿外周血,测定血清ET、TNF-α、IL-1β、IL-6、CRP等水平的变化。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或t检验。结果本课题中约75%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紊乱,给予整肠生干预后试验组患儿的胃肠紊乱发生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53,P〈0.05);放疗后继续化疗的患儿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率较单纯接受化疗的患儿显著增加(达83.93%,χ^2=10.823,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化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患儿血清各炎症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疗后患儿血清ET、CRP、TNF-α、IL-1β、IL-6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ET=23.451,tCRP=33.246,tIL-1β=27.453,tIL-6=29.372,tTNF-α=16.223,P〈0.05);其中放疗后继续化疗的患儿血清ET、CRP水平与单纯接受化疗的患儿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ET=4.396,tCRP=4.216,P〈0.05)。给予整肠生制剂干预后患儿血清ET、CRP和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ET=7.905,tCRP=7.670,tIL-1β=10.459,tIL-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化学治疗 髓母细胞瘤 胃肠功能紊乱 炎症 儿童
原文传递
白血病儿童气质特征的探讨 被引量:8
9
作者 孙艳玲 李苗 +1 位作者 武万 孙黎明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60-861,共2页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儿的气质特点,为白血病患儿在长达2~3年的化疗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干预的理论依据。方法2007-07—2007-12用3~7岁儿童气质量表分析在北京世纪坛医院住院化疗期间的33例白血病儿童气质类型分布趋向。结果白血病...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儿的气质特点,为白血病患儿在长达2~3年的化疗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干预的理论依据。方法2007-07—2007-12用3~7岁儿童气质量表分析在北京世纪坛医院住院化疗期间的33例白血病儿童气质类型分布趋向。结果白血病儿童的气质类型分布趋向:中间偏烦型(I-D)占33%、麻烦型(D)占15%、发动缓慢型(S)占9%、中间偏易型(I-E)占18%和平易型(E)占25%,与正常儿童差异有显著性,P<0.001。白血病儿童在气质维度方面,趋避性、适应性、注意分散、反应强度和心境的分值高于正常儿童。结论白血病儿童由于长期的住院治疗,及家长的过度关注,较多出现中间偏烦型、麻烦型等,气质测定可作为个体化心理干预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气质 儿童 心理干预
原文传递
115例儿童髓母细胞瘤综合治疗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龚小军 武万 +7 位作者 杜淑旭 孙艳玲 李苗 孙黎明 陈力 邱晓光 冀园琦 李春德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17年第10期757-762,共6页
目的分析研究儿童髓母细胞瘤综合治疗疗效;探讨危险因素与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经脑肿瘤手术后病理组织确诊的115例儿童髓母细胞瘤患儿进行分析,男77例,女38例,男:女=2.02:1;年龄:43岁8例(最... 目的分析研究儿童髓母细胞瘤综合治疗疗效;探讨危险因素与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经脑肿瘤手术后病理组织确诊的115例儿童髓母细胞瘤患儿进行分析,男77例,女38例,男:女=2.02:1;年龄:43岁8例(最小15个月),〉3岁107例(最大15岁),中位年龄6.75岁。依据危险因素:年龄、Chang et al’s肿瘤转移分期(无肿瘤转移M0,有肿瘤转移M+)、手术肿瘤全切/近全切及肿瘤残留(肿瘤残留≥1.5cm)、病理组织分型(经典型CMB,促纤维结节型DMB/广泛结节型MBEN,大细胞型LCMB和间变细胞型AMB)进行低危险因素/高危险因素诊断和分层的综合治疗。对低危险因素(年龄〉3岁、M0期、手术肿瘤全切/近全切、组织病理分型CMB,DMB/MBEN)的患儿,手术后给予24-30GY全中枢及54-56GY后颅凹病灶部位的放射治疗,放射治疗结束后进行8个周期的维持化疗。对高危险因素(年龄≤3岁、M+期、手术后有肿瘤残留≥1.5cm,组织病理分型AMB,LCMB)患儿,年龄〉3岁,手术后先给予2个周期的诱导化疗,诱导化疗结束后进行36GY全中枢及54-56GY后颅凹病灶部位的放射治疗,放射治疗结束后再进行4个周期的维持化疗,年龄≤3岁,手术后给予3个周期诱导化疗后再给予4个周期维持化疗。结果低危险因素60例(52.2%),高危险因素55例(47.8%)。随访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5个月。3-5年总体生存(0s),低危险因素85.5%,高危险因素67.7%: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年无事件生存(DFS),低危险因素76.8%,高危险因素47.3%,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病例31例(27.0%)其中≤3岁2例,术后复发时间:最短4周,最长48个月,中位复发时间12个月,治疗后完全缓解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危险因素 生存率
原文传递
大剂量化疗联合鞘内注射甲氨蝶呤治疗儿童复发髓母细胞瘤的单中心回顾性生存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杜淑旭 任思其 +7 位作者 龚小军 李舒婷 张金 王园 李苗 孙艳玲 武万 孙黎明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1-225,共5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化疗联合鞘内注射甲氨蝶呤(ITMTX)对复发髓母细胞瘤患儿的治疗价值。方法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确诊复发髓母细胞瘤患儿共40例,年龄10.6岁(2.7~17.7岁)。给予卡铂和依托泊苷持续输... 目的探讨大剂量化疗联合鞘内注射甲氨蝶呤(ITMTX)对复发髓母细胞瘤患儿的治疗价值。方法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确诊复发髓母细胞瘤患儿共40例,年龄10.6岁(2.7~17.7岁)。给予卡铂和依托泊苷持续输注96h,共4个疗程;后序贯给予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和奈达铂化疗3个疗程;病情稳定后口服替莫唑胺和依托泊苷维持治疗12个疗程。所有患儿随机分为2组:鞘内注射组(简称鞘注组)(每次化疗或每3周给予ITMTX)和非鞘注组。比较2组患儿的化疗和鞘注不良反应、有效反应率、化疗起效时间、肿瘤进展时间(TTP)、治疗失败时间(TTF)和肿瘤无复发生存时间(RFI),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体生存率χ2组间比较采用,或t检验。结果截至2016年12月30日,随访时间29.4个月(2~57个月),总体3年生存率为(53.5±8.1)%,治疗有效反应率为45.0%,平均起效时间2个月,无复发时间18个月。鞘注组患儿3年生存率为(66.6±11.5)%,有效反应率高达70.0%,治疗起效时间为1.5个月,TTP24个月无事件率为70.0%,TTF24个月无事件率为90.0%,RFI为22.5个月。非鞘注组的3年生存率为(40.0±11.0)%,有效反应率仅为20.0%,治疗起效时间为2.5个月(1.5~4.0个月),TTP的24个月无事件率为35.0%,TTF的24个月无事件率为50.0%,RFI为5个月(0~40个月)。鞘注组患儿的RFI、24个月的TTP和TTF显著优于非鞘注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疗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和血液学方面,未见明显鞘注不良反应。结论在强化化疗的基础上ITMTX可进一步提高复发髓母细胞瘤患儿的远期无病生存率,且方便可行,更适用于国内复发髓母细胞瘤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复发 化疗 甲氨蝶呤 儿童
原文传递
儿童髓母细胞瘤脑脊液循环肿瘤DNA检测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艳玲 刘晶晶 +10 位作者 李苗 任思其 刘妍 张金 李舒婷 龚小军 王圆 杜淑旭 武万 孙黎明 田永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0-394,共5页
目的应用二代测序对比髓母细胞瘤肿瘤组织和脑脊液循环肿瘤DNA的基因分析结果,确定脑脊液液态活检的可行性。方法针对2019年4-12月北京天坛医院小儿神经外科收治的6例术前依据头颅核磁影像学诊断并术后病理确诊为髓母细胞瘤的患儿,术中... 目的应用二代测序对比髓母细胞瘤肿瘤组织和脑脊液循环肿瘤DNA的基因分析结果,确定脑脊液液态活检的可行性。方法针对2019年4-12月北京天坛医院小儿神经外科收治的6例术前依据头颅核磁影像学诊断并术后病理确诊为髓母细胞瘤的患儿,术中留取脑脊液标本及外周血,以及同期于我院住院初治、影像明确脊髓播散的髓母细胞瘤患儿1例,术后3~4周行腰椎穿刺留取脑脊液标本同时留取外周血标本,应用二代测序对比髓母细胞瘤肿瘤组织和脑脊液循环肿瘤DNA的基因分析结果。结果3例提取质控不合格,4例患儿脑脊液循环肿瘤DNA检测阳性率75%。脑脊液检测出KMT2D、KMT2C、TP53、NF1、PIK3CA、SMARCA4、KMD5A等髓母细胞瘤相关基因突变,组织检测出KMT2D、SMARCA4等髓母细胞瘤相关基因突变。结论脑脊液循环肿瘤DNA检测脑脊液上清可能较组织检出更丰富的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循环肿瘤DNA 脑脊液上清 基因突变 二代测序
下载PDF
大剂量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两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黎明 支文靖 +4 位作者 武万 张蕾 王起风 唐泓 李苗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30-331,共2页
关键词 大剂量 左旋门冬酰胺酶 治疗 小儿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治疗前血液检测指标对复发髓母细胞瘤患儿生存的预测价值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14
作者 刘晶晶 刘磊 +5 位作者 杜淑旭 孙艳玲 龚小军 张金 武万 孙黎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8-542,共5页
目的 探讨复发后再次治疗前髓母细胞瘤(MB)患儿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预后营养指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15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82例MB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高/低NLR组、高/低PLR组、高/低SII组、高/低PNI组之间的复发后OS... 目的 探讨复发后再次治疗前髓母细胞瘤(MB)患儿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预后营养指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15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82例MB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高/低NLR组、高/低PLR组、高/低SII组、高/低PNI组之间的复发后OS率,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系统性炎症指数(SII)、预后营养指数(PNI)的临界值分别为3.10、311.70、763.70、49.00,单因素分析提示高NLR、高PLR、高SII、低PNI均与更短的OS率有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回归模型分析提示PLR为复发后OS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PNI为复发后OS相关的保护因素,高PLR组死亡风险为低PLR组的3.889倍,高PNI组的死亡风险为低PNI组的0.484倍。结论 复发是影响儿童MB预后的重要因素,高PLR为复发MB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高PNI为复发MB患儿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计数 淋巴细胞计数 预后营养指数 髓母细胞瘤 复发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治疗儿童视路胶质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武万 刘晶晶 +7 位作者 孙艳玲 杜淑旭 李春德 李苗 任思其 张金 龚小军 孙黎明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93-1197,共5页
目的分析贝伐珠单抗治疗儿童视路胶质瘤(OPG)的效果,为儿童OPG的治疗探索新方向。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化疗的OPG患儿30例,根据是否加用贝伐珠单抗分为传统化疗组(卡铂、长春新碱、依托泊苷,n=12)和联合化疗组(贝伐珠单抗、卡铂、长春新... 目的分析贝伐珠单抗治疗儿童视路胶质瘤(OPG)的效果,为儿童OPG的治疗探索新方向。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化疗的OPG患儿30例,根据是否加用贝伐珠单抗分为传统化疗组(卡铂、长春新碱、依托泊苷,n=12)和联合化疗组(贝伐珠单抗、卡铂、长春新碱、依托泊苷,n=18)。随访至化疗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化疗前后的视力、肿瘤大小及化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联合化疗组肿瘤缩小患儿比例高于传统化疗组(P<0.05)。两组视力好转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化疗相关的死亡病例。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传统化疗可有效使肿瘤体积缩小,且与传统化疗相比,化疗的不良反应并不增加,可作为儿童OPG新的治疗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路胶质瘤 贝伐珠单抗 传统化疗 肿瘤体积 儿童
下载PDF
儿童脉络丛癌12例临床特征及生存分析
16
作者 李苗 杜淑旭 +11 位作者 王淑梅 龚小军 任思其 张金 张臻 孙华颖 孙艳玲 邱晓光 刘巍 李春德 武万 孙黎明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4-128,共5页
背景儿童脉络丛癌(CPC)临床罕见,国内报道较少。目的 探讨儿童CPC的临床特征、治疗及结局。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儿科于2017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手术后病理确诊的CPC患儿,随访截至2022... 背景儿童脉络丛癌(CPC)临床罕见,国内报道较少。目的 探讨儿童CPC的临床特征、治疗及结局。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儿科于2017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手术后病理确诊的CPC患儿,随访截至2022年12月31日。截取患儿性别、诊断年龄、临床表现、治疗和随访情况,生存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主要结局指标总体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 12例CPC患儿纳入分析,男4例,女8例;中位诊断年龄29.7(5.8~119.6)个月,起病年龄<3岁8例;肿瘤直径≥5 cm 8例,<5 cm 4例;肿瘤位于幕上9例,幕下3例;肿瘤位于脑室系统6例,脑室外累及脑实质6例;起病时发现播散转移2例,无转移10例。12例均接受肿瘤切除手术,全切8例,近全切4例。术后仅行化疗5例(42%),联合放射治疗及化疗7例(58%)。截至末次随访,8例出现肿瘤复发或进展,其中4例因肿瘤进展后死亡。平均OS(56.7±8.8)个月,1、3、5年OS率分别为(83.3±10.8)%、(66.7±13.6)%和(66.7±13.6)%。平均PFS(24.3±7.2)个月,1、3年PFS率分别为(41.7±14.2)%和(33.3±13.6)%。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位于幕下3年OS低于幕上(χ^(2)=8.562,P=0.003);单纯化疗3年OS低于放化疗联合治疗(χ^(2)=8.488,P=0.004);不同性别、起病年龄(<3岁与3~18岁)、肿瘤直径(≥5 cm与<5 cm)、切除程度、有无转移、是否放化疗对3年PFS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儿童CPC临床罕见,预后差,肿瘤位于幕下及单纯化疗为影响OS的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丛癌 儿童 治疗
下载PDF
儿童原发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延迟诊断的危险因素分析
17
作者 万露露 孙黎明 +4 位作者 武万 杜淑旭 孙艳玲 李苗 任思其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82-387,共6页
背景目前对儿童颅内生殖细胞肿瘤(ICGCTs)的及时诊断仍面临困难。目的 分析ICGCTs患儿延迟诊断的影响因素。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纳入2011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就诊的ICGCTs患儿,发病至诊断时间≥6个... 背景目前对儿童颅内生殖细胞肿瘤(ICGCTs)的及时诊断仍面临困难。目的 分析ICGCTs患儿延迟诊断的影响因素。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纳入2011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就诊的ICGCTs患儿,发病至诊断时间≥6个月为延迟诊断组,反之为无延迟诊断组。根据导致延迟诊断的原因将延迟诊断组进一步分为疾病原因亚组、家庭原因亚组和诊断原因亚组。截取患儿的一般信息、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临床资料,在两组间单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的基础上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结局指标ICGCTs延迟诊断的影响因素。结果 158例ICGCTs患儿纳入分析,男114例,女44例。无延迟诊断组88例,延迟诊断组70例,其中疾病原因亚组15例,家庭原因亚组23例,诊断原因亚组32例。起病症状:无延迟诊断组以高颅压三主征多见,疾病原因亚组和家庭原因亚组以内分泌症状多见,诊断原因亚组以神经精神症状和内分泌症状多见。诊断原因亚组以肿瘤多病灶为主,其余各组以单病灶为主。无延迟诊断组病理分型为非生殖细胞性的生殖细胞瘤(NGGCTs)、肿瘤最大直径≥3 cm、发生脑积水、需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三脑室底造瘘术的患儿较多,β-HCG≥5 mIU·mL^(-1)在发病≥6个月出现的患儿较少。进一步分析导致延迟诊断的危险因素后发现,内分泌症状是家庭原因亚组患儿延迟诊断的危险因素;诊断原因亚组中高颅压三主征、肿瘤最大直径≥3 cm是患儿延迟诊断的保护因素,β-HCG≥5 mIU·mL^(-1)在发病≥6个月出现是延迟诊断的危险因素。结论 ICGCTs的延迟诊断与疾病自身特征、患儿家庭认知和医院诊疗水平相关,需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 延迟诊断 危险因素 预后 儿童
下载PDF
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白血病患儿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武万 刘桂兰 张乐萍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55-556,共2页
目的探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对凝血功能影响;比较国产与进口不同产品对凝血功能影响,静脉滴注与肌肉注射不同应用方式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L-ASP化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76例患儿,检测其治疗前后血纤维蛋白原(FIB)、活... 目的探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对凝血功能影响;比较国产与进口不同产品对凝血功能影响,静脉滴注与肌肉注射不同应用方式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L-ASP化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76例患儿,检测其治疗前后血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变化。结果47.4%出现APTT延长;其中国产44.4%,进口50.0%,无显著性差异(P>0.05);静脉滴注54.2%,肌肉注射35.7%,无统计学差异(P>0.1)。42.1%出现FIB降低;其中国产44.4%,进口40.0%,无显著性差异(P>0.5);静脉滴注47.9%,肌肉注射32.1%,无显著性差异(P>0.1)。颅内出血1例(1.3%)。结论1.L-ASP可影响凝血功能;2.国产和进口、静脉滴注和肌肉注射L-ASP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均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门冬酰胺酶 不良反应 白血病
下载PDF
COALL-97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及实验室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黎明 支文靖 +4 位作者 武万 唐泓 张蕾 王起风 李苗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 引用德国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协作组 (cooperativeALLstudygroup ,COALL)的COALL 97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从临床疗效防治及目前国内外选用有效治疗ALL的药物 ,左旋门冬酰胺酶 (L Asp)的药代动力学方面 ,探讨在... 目的 引用德国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协作组 (cooperativeALLstudygroup ,COALL)的COALL 97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从临床疗效防治及目前国内外选用有效治疗ALL的药物 ,左旋门冬酰胺酶 (L Asp)的药代动力学方面 ,探讨在我国治疗儿童ALL的最佳方案及L Asp的最佳给药方式。方法 ALL患儿 1 2例自愿接受COALL 97方案在我院完成早期强化治疗后 ,回当地继续口服巯基嘌呤 (6 MP) /硫鸟嘌呤 (6 TG)加甲氨蝶呤 (MTX)持续治疗 ,每隔 3个月、半年来院复查 ,总疗程 1 .5~ 2 .0年。结果 诱导治疗后d1 4做骨髓检查 8例呈缓解骨髓像 ,治疗 2 8d后 1 2例均完全缓解 (CR) ,CR率1 0 0 % ,HR ALL患儿 1例CR后 1 0个月时骨髓复发并重症感染死亡。应用高压液相色谱技术 (HR HPLC)检测 1次注射 40 0 0 0U/m2 L Asp后能使血清和脑脊液 (CSF)中门冬酰胺 (ASN)浓度降低 ,并持续至第 5周后回升。 结论 COALL 97方案可被我国ALL患儿所接受 ;在治疗ALL的临床实践中 ,该方案确有可借鉴之处 ;1次 / 2~ 6周静脉注射 40 0 0 0U/m2 L Asp联合化疗的用药方式不仅作用强、持续时间长 ,耐药性小、不良反应少 ,且避免患儿每天或隔天静脉注射痛苦及患儿家长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白血病 急性 淋巴细胞 门冬酰胺酶 门冬酰胺
下载PDF
101例儿童复发髓母细胞瘤的序贯治疗生存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艳玲 刘晶晶 +2 位作者 杜淑旭 武万 孙黎明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复发髓母细胞瘤(MB)的临床特征,并探讨进一步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7年7月该院收治的101例复发MB患儿的临床资料,随访截至2020年7月31日。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复发髓母细胞瘤(MB)的临床特征,并探讨进一步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7年7月该院收治的101例复发MB患儿的临床资料,随访截至2020年7月31日。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95例患儿给予诱导缓解治疗,51例有效,有效率54%。复发后中位总体生存(OS)期13个月,1年、3年、5年OS率分别为50.5%±5.0%、19.8%±4.0%、10%±3.3%。<3岁与3~18岁、不同性别、不同病理分型、不同Change分期、复发前是否放疗、复发后是否二次放疗、手术至复发<12个月与≥12个月各组患儿5年OS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后是否二次手术、复发于不同部位MB患儿的5年OS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后二次手术者OS期显著长于未手术者(P=0.007),其中复发后二次手术患儿的死亡风险为复发后未手术者的0.389倍(95%CI:0.196~0.774)。结论MB一旦复发,虽经再次诱导缓解治疗可获缓解,但OS期仍短,仅二次手术可显著延长OS期,故有条件可考虑早期进行二次手术以改善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复发 治疗 二次手术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