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锰矿修复区泡桐与栾树生长与重金属积累特性 被引量:25
1
作者 欧阳 吴晓芙 +2 位作者 李芸 冯冲凌 陈永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08-916,共9页
在湘潭锰矿废弃地种植泡桐和栾树,建立了4hm2生态修复示范区.工程区基质Mn平均含量高达20041mg/kg,Pb、Zn、Cu、Cd含量也远超过湖南省和全国的背景值,属复合型重度污染.污染区不覆土,苗木移植前每株根际定量施用了含有自污染区矿渣分离... 在湘潭锰矿废弃地种植泡桐和栾树,建立了4hm2生态修复示范区.工程区基质Mn平均含量高达20041mg/kg,Pb、Zn、Cu、Cd含量也远超过湖南省和全国的背景值,属复合型重度污染.污染区不覆土,苗木移植前每株根际定量施用了含有自污染区矿渣分离出的抗性菌株的专用有机肥.种植两年后,泡桐和栾树成活率均达到83%以上.泡桐生长状况明显优于栾树,两种植物叶的重金属含量均大于根和茎,泡桐Mn、Cu、Zn的浓度和积累量显著高于栾树.5年生泡桐Mn积累量达到2295g/hm2,转运量系数为2.32.试验证明,采用有机菌肥改良根际环境后,泡桐与栾树均可作为锰污染区的修复树种,而泡桐的生长速率和重金属的耐受和积累性能优于栾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矿区 植物修复 生物积累量 转运量系数
下载PDF
3种初植密度桉树林分生长、材种出材量及经济效益动态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程 欧阳 陈少雄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8-65,共8页
[目的]通过监测3种初植密度桉树人工林16 a的生长情况,分析其材种出材量及经济效益,为培育桉树中、大径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收集和分析桉树人工林3种初植密度1250、883、667株·hm^(−2)16 a的生长数据,计算材种出材量,同时分析... [目的]通过监测3种初植密度桉树人工林16 a的生长情况,分析其材种出材量及经济效益,为培育桉树中、大径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收集和分析桉树人工林3种初植密度1250、883、667株·hm^(−2)16 a的生长数据,计算材种出材量,同时分析平均生长量、内部收益率和净现值。[结果]密度1250株·hm^(−2)与密度883、667株·hm^(−2)的胸径生长均差异显著(p<0.05);不同密度间林分蓄积量差异不显著(p>0.05)。中径材出材量及其年均出材量在7~12 a和第16年以密度883株·hm^(−2)的林分最大,7~12 a密度667株·hm^(−2)>1250株·hm^(−2),第16年密度1250株·hm^(−2)超过密度667株·hm^(−2)。密度883株·hm^(−2)在第16年开始出现大径材。密度1250株·hm^(−2)的轮伐期为7 a,密度883、667株·hm^(−2)均为9 a。9 a时密度1250、883株·hm^(−2)的净现值达到峰值,密度667株·hm^(−2)在8 a时达到峰值,密度1250、883、667株·hm^(−2)的最大净现值分别为30994、40193、31288元·hm^(−2),对应的内部收益率分别为37%、41%、42%。[结论]初植密度883株·hm^(−2)有最高的净现值、内部收益率以及较高的生长潜力,667株·hm^(−2)次之,1250株·hm^(−2)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中、大径材 初植密度 出材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赤桉在中国的适生地理区域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6
3
作者 欧阳 陈少雄 +2 位作者 刘学锋 何沙娥 张维耀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1,共11页
【目的】采用MaxEnt模型对赤桉在中国的适生地理区域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预测,分析影响赤桉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为赤桉的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赤桉现有的分布数据,气候、土壤、地形因子数据以及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 【目的】采用MaxEnt模型对赤桉在中国的适生地理区域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预测,分析影响赤桉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为赤桉的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赤桉现有的分布数据,气候、土壤、地形因子数据以及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发布的气候模式数据,采用MaxEnt模型预测赤桉在当前气候和温室气体低、中、高3种浓度排放情景下2041—2060和2061—2080年代的潜在适生区,分析未来气候条件下赤桉适生面积和分布格局的变化趋势。比较生态因子在原产地澳大利亚自然分布区和中国最适生区之间的相似性,综合Jackknife检验结果、百分比贡献率、最适生区与原产地自然分布区生态因子相似性,探讨影响赤桉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模型训练子集和测试子集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C)分别为0.939和0.847,模拟精度较高;当前赤桉的最适生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丘陵、南岭山地和云贵高原西部,预测结果显示,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到2070年赤桉最适生面积具有潜在的增大趋势,低温室气体浓度情景(RCP 2.6)下增幅最大,响应最敏感,东南沿海丘陵最适生区为纬度方向上的波动,南岭山地最适生区为内部扩张,云贵高原西部最适生区则是沿河流向低海拔地区扩张;Jackknife检验结果显示,最干季度平均气温、气温季节变化方差、最热月份最高气温、海拔、最热季度降水量、最热季度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坡度、坡向、太阳辐射是影响赤桉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累积贡献率达87.0%;中国最适生区的气温季节变化方差、最热月份最高气温、最热季度平均气温、海拔和坡向与原产地自然分布区相似。【结论】当前我国赤桉的最适地理区为东南沿海丘陵、南岭山地和云贵高原西部,未来气候情景下,赤桉可在这3个区域找到更多的适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分布 最大熵模型 气候变化 适地适树
下载PDF
桉树大径材培育技术研究概述 被引量:16
4
作者 何沙娥 欧阳 +1 位作者 陈少雄 《桉树科技》 2018年第1期37-43,共7页
培育大径材用于实木加工是桉树人工林发展的趋势,但桉树人工林大径级原木的培育尚缺乏经验。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桉树大径材树种选择、初植密度控制、间伐、修枝和施肥管理方面的现状及其对大径材生长和材性的影响,以期为桉树资源高效利... 培育大径材用于实木加工是桉树人工林发展的趋势,但桉树人工林大径级原木的培育尚缺乏经验。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桉树大径材树种选择、初植密度控制、间伐、修枝和施肥管理方面的现状及其对大径材生长和材性的影响,以期为桉树资源高效利用及大径材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大径材 实木 培育模式
下载PDF
我国桉树大径材培育模式和效益分析——基于“十三五”桉树大径材培育技术研究实践 被引量:11
5
作者 何沙娥 陈少雄 +2 位作者 欧阳 张维耀 刘学锋 《桉树科技》 2022年第1期43-47,共5页
针对我国桉树大径材培育技术模式缺乏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我国桉树大径材的基本定义和主要培育技术的贡献力,总结了中国林科院速生树木研究所“十三五”期间桉树大径材培育的3种密度控制技术模式和经济效益。模式一“初植密度3 m×4 ... 针对我国桉树大径材培育技术模式缺乏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我国桉树大径材的基本定义和主要培育技术的贡献力,总结了中国林科院速生树木研究所“十三五”期间桉树大径材培育的3种密度控制技术模式和经济效益。模式一“初植密度3 m×4 m培育模式”,9年生时胸径16 cm以上立木蓄积量和净现值分别为229.44 m^(3)·hm^(-2)和40193元·hm^(-2),较常规密度2 m×4 m培育模式的分别提高了35.41%和29.68%;模式二“中龄林间伐模式”,间伐3.5年后直径16 cm以上立木蓄积量和净现值分别为370.90 m^(3)·hm^(-2)和74852.27元·hm^(-2),比不间伐对照的分别提高了56.0%和26.39%;模式三“幼龄林间伐模式”,间伐4年后直径16 cm以上立木蓄积量和净现值分别为157.20m^(3)·hm^(-2)和61572.04元·hm^(-2),比不间伐对照的分别提高了90.91%和107.45%。这些技术模式的提出为我国桉树大径材培育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大径材 培育模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柠檬桉在中国的适生地理分布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10
6
作者 欧阳 陈少雄 +2 位作者 张维耀 何沙娥 刘学锋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61-367,共7页
基于气候、土壤、地形因子数据,结合柠檬桉现有分布数据,使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对柠檬桉在中国的适生地理区域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模型的模拟精度高(AUC值>0.91),当前最适生区(存在概率>0.66)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带;刀切法检验... 基于气候、土壤、地形因子数据,结合柠檬桉现有分布数据,使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对柠檬桉在中国的适生地理区域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模型的模拟精度高(AUC值>0.91),当前最适生区(存在概率>0.66)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带;刀切法检验结果显示,最湿季度平均温度、海拔、温度变化方差、年均温、最干季度平均温度、年温变化范围、最暖季度降水量是影响柠檬桉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累积贡献率达86.9%;中国最适生区的最湿季度平均温度、年均温、最干季度平均温度、年温变化范围与原产地自然分布区相应因子相似性强,与原产地自然分布区相比,中国适生区的海拔更低,最暖季度降水量更高,有利于柠檬桉的快速生长。该结果可为柠檬桉在中国的推广种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分布 最大熵模型 气候适宜性 适地适树
原文传递
一次间伐对速生桉树大径材增长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欧阳 兰俊 +5 位作者 陈少雄 张磊 吴志华 何沙娥 张程 陈沫 《桉树科技》 2021年第3期1-10,共10页
通过监测不同间伐强度桉树人工林的不同材种生长情况,探讨不同间伐强度下桉树人工林的经济效益,为桉树大径材培育经营提供参数。通过分析2008年设立于广西东门林场的桉树人工林7种间伐强度(200、300、400、500、600、700、800株·hm... 通过监测不同间伐强度桉树人工林的不同材种生长情况,探讨不同间伐强度下桉树人工林的经济效益,为桉树大径材培育经营提供参数。通过分析2008年设立于广西东门林场的桉树人工林7种间伐强度(200、300、400、500、600、700、800株·hm^(-2))和不间伐对照(1250株·hm^(-2))12年的生长数据,以及第12年566株样木伐倒后大径材(锯材,尾径>16 cm),中径材(旋切板材,尾径8~16 cm),小径材(纸浆材,尾径4~8 cm)三个径阶的段木长度数据,计算了连年生长量、平均生长量、材种出材量、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结果表明:间伐3.5年后,大径材出材总量和总增长量最大的均为间伐保留800株·hm^(-2),大径材出材总量和总增长量分别达376.33和152.44 m3·hm^(-2),比对照分别提高5.59%和10.48%,大径材总增长率最大的是间伐保留400株·hm^(-2),达87.27%,比对照提高38.15%;间伐保留200、300、400、500、600、700、800株·hm^(-2)和对照1667株·hm^(-2)的第二轮轮伐期分别为13、13、12.5、11.5、11.5、11、11和8.5年,这时的净现值分别是65933、69220、65743、75343、80103、77737、78847和70830元·hm^(-2),内部收益率分别为37%、35%、34%、36%、37%、38%、38%和44%。林分数量成熟时,间伐保留600株·hm^(-2)净现值最高,比对照增加13.09%,是7种间伐强度中经济效益最好的,其他净现值大小顺序是间伐保留800、700、500、300、200、400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大径材 间伐 蓄积生长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锰污染土壤修复的植物筛选与改良效应 被引量:8
8
作者 欧阳 吴晓芙 +1 位作者 郭丹丹 陈永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11,共5页
以锰矿渣作为基质,选用牛耳枫Daphniphyllum calycinum Benth、蚊母Distylium racemosum Sieb. et Zucc.、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Carr.、大叶樟Cinnamomum parthenoxylon(Jack)Nees、构树Broussonetiapa pyrifera作为测试植物,进... 以锰矿渣作为基质,选用牛耳枫Daphniphyllum calycinum Benth、蚊母Distylium racemosum Sieb. et Zucc.、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Carr.、大叶樟Cinnamomum parthenoxylon(Jack)Nees、构树Broussonetiapa pyrifera作为测试植物,进行了室外盆栽植物筛选和基质改良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十个月后,5种试验植物生长良好,改良组成活率均在63%以上,试验植物中生物量较大的为构树和蚊母,其次是小叶女贞,大叶樟与牛耳枫的生物量最小。牛耳枫的茎叶和根部Mn含量均比较高,对照组根部达792.4 mg·kg-1。构树在根系Mn含量超过493 mg·kg-1的情况下,植株的生长状态良好,根系十分发达,表现出来极强的耐受力,是锰矿区理想的先锋树种。小叶女贞的Mn转运能力最强,对照组的Mn转运系数高达6.28,植株地上部分Mn富集量达到7.92 mg。土壤改良剂(有机肥+矿物吸附剂+抗锰菌种)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植物的成活率与生物量,降低了植物根系重金属含量,但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改良剂用量的最佳比例尚有待进一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污染土壤 植物筛选 土壤改良 重金属累积量 转运系数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尾巨桉幼苗光合特性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陈沫 何沙娥 +4 位作者 陈少雄 欧阳 刘学锋 张程 张维耀 《桉树科技》 2021年第1期1-8,共8页
本研究从光合特性及光合产物分配两个方面阐释种植密度促进植株径向生长的作用机制。以3月龄尾巨桉DH32-29无性系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2个种植密度下幼苗的生长性状、叶片光合特性、生物量及其分配模式。结果表明:在低种植密度条件下,尾... 本研究从光合特性及光合产物分配两个方面阐释种植密度促进植株径向生长的作用机制。以3月龄尾巨桉DH32-29无性系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2个种植密度下幼苗的生长性状、叶片光合特性、生物量及其分配模式。结果表明:在低种植密度条件下,尾巨桉的直径、冠幅、冠长、茎生物量、单株总叶面积、叶片净光合速率和五种光合酶活性(Rubisco、RCA、SuSy、AGPase和SBPase)均显著增大,其中直径和茎生物量分别增大26.29%、75.84%,净光合速率、Rubisco、RCA、SuSy、AGPase和SBPase分别增大145.75%、44%、40.70%、24.94%、52.17%和58.06%;而根生物量比(RMR)、根冠比(R/C)分别减小18.0%、21.0%,表明低种植密度条件下植株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和向主茎输送光合产物的能力。因此,种植密度可通过影响植株总叶面积和光合酶活性,调节植株的光合能力;同时也可影响光合产物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模式,在促进主茎径向生长方面尤为突出。这为揭示密度调控林木主茎径向生长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光合特性 生物量分配 径向生长
下载PDF
尾巨桉林分生长对间伐和修枝响应的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士韬 欧阳 +1 位作者 陈少雄 杨嘉麒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9,共12页
[目的]探究不同强度的间伐与修枝对尾巨桉林分生长的影响,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并验证模型对间伐和修枝处理下尾巨桉林分生长的预测作用,为尾巨桉的高效经营技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南方国家级种苗示范基地20%、40%和60%间伐与38.18%、... [目的]探究不同强度的间伐与修枝对尾巨桉林分生长的影响,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并验证模型对间伐和修枝处理下尾巨桉林分生长的预测作用,为尾巨桉的高效经营技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南方国家级种苗示范基地20%、40%和60%间伐与38.18%、42.39%和48.18%修枝强度的尾巨桉为对象,在处理后连续7 a调查林分生长指标,计算累积增量,分析不同间伐和修枝处理对林分生长增量的影响,并运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5种林分生长累积增量对间伐和修枝响应的预测模型,以均方根误差、Kappa值和Pearson相关系数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对比,判断最优模型。[结果]间伐促使尾巨桉林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的增长,但不促进树高增长和出材量增加,60%间伐的样地尾巨桉胸径和单株材积增量最高,20%间伐的冠幅增量最大,不间伐的树高增量最高。修枝促进尾巨桉胸径增长,对树高和蓄积量增长无影响,38.18%修枝的胸径增量最高,60%间伐+48.18%修枝是处理中有助于尾巨桉林分生长的组合。间伐和修枝均能促进尾巨桉林分径阶分布右偏,但修枝的效果不如间伐显著。综合来看,隐含层节点数为4的尾巨桉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最低,Kappa系数和r值最高,可预测7 a内的间伐和修枝效果。[结论]间伐和修枝均显著促进尾巨桉林分生长和径阶分布右偏。高强度间伐和修枝相结合更有助于尾巨桉人工林生长和大径材培育。合理的BP神经网络模型能准确地预测间伐和修枝对林分生长的促进效果,是林分生长预测的优异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 修枝 尾巨桉 BP神经网络模型 林分生长
下载PDF
桉树人工林立地分类及立地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程 欧阳 +4 位作者 陈少雄 何沙娥 陈沫 刘学锋 张维耀 《桉树科技》 2019年第3期54-60,共7页
本文概述了桉树人工林的现状,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展示了桉树人工林立地分类的研究实例。同时,从气候、地形、微量元素B等非生物因子和微生物、土壤酶等生物因子阐述其与桉树生长及桉树人工林立地分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科学划分... 本文概述了桉树人工林的现状,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展示了桉树人工林立地分类的研究实例。同时,从气候、地形、微量元素B等非生物因子和微生物、土壤酶等生物因子阐述其与桉树生长及桉树人工林立地分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科学划分桉树人工林立地类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人工林 立地类型 微生物 土壤酶
下载PDF
初植密度对尾巨桉生长、树体形质及主要木材化学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学锋 何沙娥 +3 位作者 欧阳 张磊 张维耀 陈少雄 《桉树科技》 2020年第2期16-21,共6页
对广西国有东门林场4种不同初植密度的26 a生尾巨桉人工纯林,对林分生长、树体形质及木材化学组分等性状指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初植密度对胸径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胸径、冠长随林分初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冠长率和高径比随初植密度... 对广西国有东门林场4种不同初植密度的26 a生尾巨桉人工纯林,对林分生长、树体形质及木材化学组分等性状指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初植密度对胸径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胸径、冠长随林分初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冠长率和高径比随初植密度增大而增大;纤维素含量随初植密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初植密度对木质素含量的影响显著;随着桉树初植密度的增大,木质素含量基本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随着初植密度的增大,不同部位的热水抽提物含量呈上升趋势;在培育优质的桉树大径材时要选择纤维素含量高、木质素含量低、抽提物含量较少的初植密度进行栽培,综合比较得出1250株·hm-2最佳。本研究探讨初植密度对桉树林分生长、树体形质及化学组分的影响,将为培育优质桉树大径材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 初植密度 生长性状 形质性状 化学组分
下载PDF
菌—植体系强化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研究进展——以桉树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嘉琪 欧阳 +3 位作者 陈少雄 何沙娥 杨嘉麒 杨雪芮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38,共6页
随着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桉树作为耐性和适应性较强的木本树种,在修复重金属污染方面具有较大潜力。文中综述了国内外菌—植体系强化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研究报道。菌—植体系与桉树可以形成能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及提高抵抗外界胁迫... 随着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桉树作为耐性和适应性较强的木本树种,在修复重金属污染方面具有较大潜力。文中综述了国内外菌—植体系强化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研究报道。菌—植体系与桉树可以形成能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及提高抵抗外界胁迫能力的共生系统,具有固定与去除土壤重金属的2种功能,能通过改善根际环境和改变土壤重金属形态,增强桉树适应性和抗逆性,从而增强桉树吸收、转运和富集重金属的能力。建立菌—植体系,可以发挥有机载体、桉树与益生菌种三者的功能优势,提高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即仍需从基因分子层面对桉树应对重金属胁迫的具体信号传导和响应机制以及菌—植体系各部分间的互作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重金属 土壤污染 菌—植体系 植物修复
原文传递
基于MaxEnt模型对大花序桉在我国南方的适生区预测 被引量:6
14
作者 欧阳 陈少雄 +3 位作者 何沙娥 刘学锋 张维耀 《桉树科技》 2017年第4期1-9,共9页
大花序桉材性优良是我国重要的实木利用树种,本文对大花序桉在我国南方十省(区)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对其适生区进行划定和分析。通过收集大花序桉的地理信息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ArcGIS空间分析技术,综合相关气候因子,预... 大花序桉材性优良是我国重要的实木利用树种,本文对大花序桉在我国南方十省(区)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对其适生区进行划定和分析。通过收集大花序桉的地理信息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ArcGIS空间分析技术,综合相关气候因子,预测划定大花序桉在我国南方十省(区)的潜在地理分布区。结果表明:采用MaxEnt模拟大花序桉潜在地理分布的准确性较高,模型预测准确性的衡量指标训练子集和验证子集AUC值均大于0.88。大花序桉在我国南方的发展空间较大,其中最适宜分布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沿海,面积依次为广东(11.25×104 km2),广西(9.19×104 km2),海南(2.00×104 km2),福建(1.91×104 km2);适宜区集中在广西、广东、重庆、福建省中部,面积依次为广西(5.87×104 km2)、广东(4.51×104 km2)、重庆(3.64×104 km2)、福建(3.02×104 km2)。刀切法(Jackknife)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大花序桉潜在适生区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为年平均气温、≥10℃积温、最冷月最低温、最冷月均温和极端低温。结合最大熵模型(MaxEnt)和ArcGIS技术,预测和分析了大花序桉在我国南方十省(区)的潜在适生区,阐明了影响其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为该树种在我国的有序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序桉 潜在适生区 主导气候因子 最大熵(MaxEnt)模型
下载PDF
锰矿修复区植物生态系统自由能与化学势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欧阳 吴晓芙 +3 位作者 陈永华 李芸 冯冲凌 陈明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694-2705,共12页
基于热力学理论建立了生态系统Gibbs自由能方程,用以计算湘潭锰矿生态修复区植被系统的自由能(G)和物种化学势(μ)。生态修复区(及对照区)以泡桐(Paulownia fortunei)和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作为建群植物,总面积为4 hm^2,修复... 基于热力学理论建立了生态系统Gibbs自由能方程,用以计算湘潭锰矿生态修复区植被系统的自由能(G)和物种化学势(μ)。生态修复区(及对照区)以泡桐(Paulownia fortunei)和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作为建群植物,总面积为4 hm^2,修复区泡桐和栾树的根际施用了含有自试验点废弃矿渣中筛选出的耐性菌株的有机菌肥,目的是为植物生长提供必要养分和降低根际土壤重金属毒性,对照区泡桐和栾树的根际施用了等量的化肥。泡桐和栾树种植后5 a期间,修复区与对照区均自然萌发生长了许多本土植物种类。试验结果表明,修复区植物种类数达到48,为对照区的3.7倍;修复区的总生物量、锰吸收量分别达到23324 kg/hm^2和4280 g/hm^2,为对照区对应值的20.6和2.6倍;修复区系统自由能G远远大于对照区的值,说明有机菌肥具有显著的改良污染土壤根际环境的效果。修复区和对照区植物种类之间的化学势μ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μ值差异范围分别为-3.79—6.76和-3.42—3.59,该一差异反映不同物种适应和修复锰污染环境的能力。G和μ值包含了生态系统生产力、生物多样性,植物种类生长势、重金属富集能力、生态学行为等综合信息,能反映生态系统与立地环境的关系和修复植物的生态学特性,可作为重金属污染区植被修复效果评价和修复植物筛选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矿区 植物修复 生态系统恢复 环境工程 自由能 化学势 生态毒理
下载PDF
间伐与修枝对人工林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士韬 欧阳 +4 位作者 陈少雄 杨嘉麒 何沙娥 郑嘉琪 杨雪芮 《桉树科技》 2023年第1期72-81,共10页
间伐与修枝作为人工林常用的抚育措施,通过影响林分密度和林下光照强度等改善森林生态系统和林分结构,是在全球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的前提背景下,解决人工林地力衰退等生态问题的有效途径。文章总结了间伐与修枝对桉树人工林以及其他林... 间伐与修枝作为人工林常用的抚育措施,通过影响林分密度和林下光照强度等改善森林生态系统和林分结构,是在全球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的前提背景下,解决人工林地力衰退等生态问题的有效途径。文章总结了间伐与修枝对桉树人工林以及其他林木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以期为优化营林措施、提高林分综合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 间伐 修枝 土壤性质
下载PDF
尾巨桉人工林立地因子筛选及评价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程 欧阳 +4 位作者 陈少雄 张维耀 陈沫 何沙娥 刘学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2-62,71,共12页
【目的】探讨尾巨桉栽培区立地因子筛选及立地类型划分,为该地区尾巨桉人工林立地选择特别是大径材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栽培区7.5年生尾巨桉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法设置40块样地,收集生长数据(树高、胸径、优势高)、气候因... 【目的】探讨尾巨桉栽培区立地因子筛选及立地类型划分,为该地区尾巨桉人工林立地选择特别是大径材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栽培区7.5年生尾巨桉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法设置40块样地,收集生长数据(树高、胸径、优势高)、气候因子(年日照时数)和地形因子(坡向、坡度、坡位和海拔)数据,分析土壤理化性质,通过主成分分析、数量化理论Ⅰ研究立地因子与林木生长量之间的关系;运用聚类分析,对样地进行生产力等级和立地类型划分。【结果】以坡向、坡度、坡位、海拔、土壤养分等级、土壤质地、土壤密度和年日照时数8个立地因子与尾巨桉优势高建立数量化模型,模型的复相关系数为0.956,达极显著水平(P<0.01);数量化模型中,海拔、土壤质地、坡向和年日照时数均与尾巨桉优势高极显著相关(P<0.01),年日照时数、海拔和土壤质地对尾巨桉优势高的贡献率达62.75%。根据数量化回归模型和调查样地的立地因子数据,计算得到各样地尾巨桉优势高预测值,进而划分出高、中、低3组优势高生产力等级,尾巨桉优势高分别为27.16 m、24.19~25.45 m和21.77~23.40 m;再以年日照时数、海拔、土壤质地3个立地主导因子划分为10个立地类型。不同生产组间年日照时数和土壤粘粒含量差异显著(P<0.05),年日照时数表现为高产组最长,低产组最短,土壤粘粒含量表现为高产组高于中、低产组,海拔表现为高产组显著低于中、低产组,土壤有机质、全P、有效Mg和有效Cu含量均表现为高产组显著高于中、低产组,土壤有效Mn含量表现为高产组显著高于低产组。【结论】影响尾巨桉栽培区人工林生产力的主导立地因子为年日照时数、海拔和土壤质地,尾巨桉在年日照时数较长、海拔较低以及土壤粘粒、有机质、全P、有效Cu、有效Mg和有效Mn含量较高的立地环境中生长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人工林 立地因子筛选 立地评价 数量化理论Ⅰ
下载PDF
间伐与修枝对人工林木材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士韬 欧阳 +1 位作者 陈少雄 杨嘉麒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第6期803-811,共9页
木材质量是决定木材适用性的重要因素。间伐与修枝是人工林经营常用的抚育措施,能减少林分密度,降低林分竞争压力,增加光利用率,改善林分结构。合理间伐和修枝对木材质量有影响。该文梳理两种措施对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外观质量、微纤丝... 木材质量是决定木材适用性的重要因素。间伐与修枝是人工林经营常用的抚育措施,能减少林分密度,降低林分竞争压力,增加光利用率,改善林分结构。合理间伐和修枝对木材质量有影响。该文梳理两种措施对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外观质量、微纤丝角、纤维形态和化学性质的影响,探讨两种措施对木材质量的综合影响。间伐和修枝对木材质量的影响机制仍需进行深入研究,包括间伐和修枝引起的风荷载、内源激素和微观结构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干缩特性和外观质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质量 间伐 修枝 人工林
下载PDF
9种桉树幼林营养元素累积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何沙娥 +3 位作者 刘学锋 欧阳 张维耀 陈少雄 《桉树科技》 2018年第1期1-8,共8页
为了研究在相同立地和养分供给条件下,不同桉树的生物量和营养元素(N、P、K)累积量及其分配特征,以1年生9种桉树(尾叶桉、窿缘桉、细叶桉、大叶桉、赤桉、巨桉、粗皮桉、托里桉、大花序桉)为材料,通过测定树根、树干、树皮、叶片、树枝... 为了研究在相同立地和养分供给条件下,不同桉树的生物量和营养元素(N、P、K)累积量及其分配特征,以1年生9种桉树(尾叶桉、窿缘桉、细叶桉、大叶桉、赤桉、巨桉、粗皮桉、托里桉、大花序桉)为材料,通过测定树根、树干、树皮、叶片、树枝5个器官的生物量以及氮、磷、钾含量,了解养分吸收和分配情况,揭示生物量构成特点。结果表明:9种桉树总生物量最大的是赤桉,为711.20 g·株-1,其次是托里桉、粗皮桉、巨桉、大叶桉、细叶桉、尾叶桉和大花序桉,窿缘桉的生物量最小,为69.20 g·株-1。不同器官生物量分配规律为树干或叶片最大,树根、树枝、树皮次之。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含量为叶片最高,树干最低。9树种营养元素累积总量由高到低排序为赤桉(29)托里桉(29)巨桉(29)大叶桉(29)粗皮桉(29)细叶桉(29)尾叶桉(29)大花序桉(29)窿缘桉,各树种对3种元素累积量均为N最多,其次是K,P最少;9树种对N、P和K的吸收效率范围为分别为0.80%~7.69%,0.11%~1.32%和0.61%~10.38%;吸收效率最高的为赤桉,最低的为大花序桉,而其他桉树对各元素的吸收效率规律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器官 营养元素 累积特性
下载PDF
锰尾矿区有机菌肥-速生树种的生态修复效应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子剑 陈明利 +3 位作者 付新喜 欧阳 陈润华 吴晓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219-5227,共9页
在锰尾矿区建立了4.5hm^2生态修复工程区,以速生树种泡桐(Paulownia tomentosa)和栾树(Koelreuteriapaniclata)作为建群植物,采用有机菌肥改良其根际环境,利用土壤库存耐性植物种子的自然萌发力来丰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第... 在锰尾矿区建立了4.5hm^2生态修复工程区,以速生树种泡桐(Paulownia tomentosa)和栾树(Koelreuteriapaniclata)作为建群植物,采用有机菌肥改良其根际环境,利用土壤库存耐性植物种子的自然萌发力来丰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第6a,有机菌肥处理植物群落干物质生物总量达到33498.7kg/hm^2,Mn吸收积累量达到5532.6g/hm^2,植物种类数达到51种,分别为无机化肥对照的22.8、2.6和3.4倍;有机菌肥处理的植物群落Pb、Cd、Cu、Zn和Cr的总积累量、根际微生物种类及其数量也显著大于对照.有机菌肥的改良机制可归结于其与植物根系、根际微生物对基质的共同作用.有机菌肥处理区泡桐和栾树的总株数不到该区植物总株数的0.2%,但其干物质生物量、锰吸收量与盖度分别为该区的88%、73%和55.2%.速生树种泡桐和栾树对该区生态修复起到了"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尾矿库 有机菌肥 泡桐 栾树 生态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