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疗救与守望——鲁迅、张爱玲女性书写比较 |
欧阳小昱
|
《南方文坛》
CSSCI
|
2004 |
1
|
|
2
|
教师巧言,令《大学语文》课堂熠熠生辉——浅谈现时期《大学语文》教师的言传素养与技巧 |
欧阳小昱
|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
2007 |
2
|
|
3
|
论《野草》中的自我想像 |
欧阳小昱
|
《中州大学学报》
|
2006 |
0 |
|
4
|
“俗”的内蕴与魅力——张爱玲小说的通俗性特征评析 |
欧阳小昱
|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
2007 |
0 |
|
5
|
“俗”的内蕴与魅力——张爱玲小说的通俗性特征评析 |
欧阳小昱
|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8 |
0 |
|
6
|
析张爱玲小说与五四新小说的关联 |
欧阳小昱
|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7 |
0 |
|
7
|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女性新诗书写分析 |
艺丹
欧阳小昱
|
《诗探索》
|
2014 |
0 |
|
8
|
揭开女神的面纱——中国当代电影文学女性形象分析 |
欧阳小昱
|
《东方丛刊》
|
2002 |
0 |
|
9
|
主体·知识·情爱——论金岱系列长篇“精神隧道” |
欧阳小昱
|
《中州大学学报》
|
2003 |
0 |
|
10
|
析《野草》中的“他者”世界 |
欧阳小昱
|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9 |
0 |
|
11
|
对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女性新诗的分析 |
欧阳小昱
|
《韶关学院学报》
|
2011 |
0 |
|
12
|
反叛与中和:全球化背景下两种本土言说 |
欧阳小昱
|
《电影评介》
|
2009 |
0 |
|
13
|
论安顿小说精神意义的阙如 |
李冬青
欧阳小昱
|
《中州大学学报》
|
2002 |
0 |
|
14
|
试论“五四”女性新诗的书写特征 |
欧阳小昱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5
|
语言的舞蹈——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写作修辞分析 |
欧阳小昱
|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6
|
“小我”的超越与皈依——中国20世纪30~40年代女性革命诗歌话语形态分析 |
欧阳小昱
|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17
|
“自我”的复苏与重构——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女性诗歌写作分析 |
欧阳小昱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18
|
新“我”的祈愿与忧思——“五四”女性新诗写作意蕴分析 |
欧阳小昱
|
《孝感学院学报》
|
200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