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艺术歌曲《归来的星光》创作特征的运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建华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78-82,共5页
《归来的星光》是广大声乐学习者非常熟知的一首艺术歌曲,其音乐内涵丰富,时代特征鲜明,在传统的创作技法上融入了西方的创作手法,使作品的创作特征更具有研究和学习的意义。文章运用文献阅读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谱面分... 《归来的星光》是广大声乐学习者非常熟知的一首艺术歌曲,其音乐内涵丰富,时代特征鲜明,在传统的创作技法上融入了西方的创作手法,使作品的创作特征更具有研究和学习的意义。文章运用文献阅读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谱面分析和音响效果对作品创作特征的运用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发现,"三连音"节奏的运用和转调手法两个方面存在着具有典型意义的创作特征:1."三连音"节奏的常运用在小节中最后一拍的弱拍上,后面接跨小节强拍上的长音符;2.两次转调分别运用了等音转调和变和弦转调。为了进一步去理解和掌握这一作品,文章将紧紧围绕创作特征在作品中的实践运用进行详细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特征 “三连音” 转调 运用
下载PDF
浅析安徽花鼓灯艺术中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河之声》 2016年第14期118-119,共2页
花鼓灯艺术相传最早起源于夏朝,上世纪30—40年代左右,在淮河中游的蚌埠、淮南、阜阳等地区形成了中心,并在河南、安徽、山东、江苏等多个县、市广泛流行。几千年来,在淮河流域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经济时期,花鼓灯的舞蹈、音乐和节奏方面... 花鼓灯艺术相传最早起源于夏朝,上世纪30—40年代左右,在淮河中游的蚌埠、淮南、阜阳等地区形成了中心,并在河南、安徽、山东、江苏等多个县、市广泛流行。几千年来,在淮河流域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经济时期,花鼓灯的舞蹈、音乐和节奏方面都得到比较完整的保存,记载了不同时代淮河人民生产劳作、风土人情的美好回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价值观及其强势文化的影响和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革,民间舞蹈文化赖以滋生的传统社会土壤和人文环境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变与挑战。本文主要对花鼓灯艺术中的音乐进行研究,并对现有研究花鼓灯音乐的成果进行综述,及对未来花鼓灯音乐的发展与传承作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鼓灯 音乐 发展 传承
下载PDF
艺术歌曲《嘉陵江上》的创作特征探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北方音乐》 2017年第11期95-95,共1页
艺术歌曲《嘉陵江上》在我国音乐长河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目前对艺术歌曲《嘉陵江上》这首作品的研究成果已有不少,但对于这首作品的创作特征并未有系统的分析。本文从创作特征这一角度出发,在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文献阅... 艺术歌曲《嘉陵江上》在我国音乐长河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目前对艺术歌曲《嘉陵江上》这首作品的研究成果已有不少,但对于这首作品的创作特征并未有系统的分析。本文从创作特征这一角度出发,在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文献阅读和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来客观的认识这首作品,通过分析更加充分的理解创作特征在作品中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律 节奏 钢琴伴奏
下载PDF
朱良镇艺术歌曲的歌词与钢琴伴奏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河之声》 2018年第1期42-42,共1页
一首完整的艺术歌曲应该是旋律、歌词和钢琴伴奏的高度结合,旋律是艺术歌曲的灵魂,歌词可以说是艺术歌曲的躯体,伴奏在营造氛围和意境刻画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文章的主要内容分为两块:歌词的题材形式和钢琴伴奏的形态特点。
关键词 艺术歌曲 歌词 钢琴伴奏
下载PDF
论“三连音”节奏型在朱良镇艺术歌曲创作中的运用特点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河之声》 2018年第2期55-55,共1页
"三连音"节奏型在朱良镇的艺术歌曲中运用广泛,是朱良镇的艺术歌曲创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创作特征。文章以《归来的星光—朱良镇艺术歌曲选》为主要研究对象,其研究的角度主要通过探究"三连音"节奏型如何在作品中的... "三连音"节奏型在朱良镇的艺术歌曲中运用广泛,是朱良镇的艺术歌曲创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创作特征。文章以《归来的星光—朱良镇艺术歌曲选》为主要研究对象,其研究的角度主要通过探究"三连音"节奏型如何在作品中的运用,并总结出"三连音"节奏型在朱良镇艺术歌曲中的运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良镇 “三连音”节奏型 艺术歌曲
下载PDF
和弦外音的运用特点
6
作者 《黄河之声》 2017年第12期74-74,共1页
对于学习作曲技术理论的人们来说,无论是在最开始学习四部和声写作的练习中,还是在后期作品创作的实践中,和弦外音的运用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运用和弦外音能避免和弦频繁的交替带来的杂乱和弦色彩,也能带来和弦本身不... 对于学习作曲技术理论的人们来说,无论是在最开始学习四部和声写作的练习中,还是在后期作品创作的实践中,和弦外音的运用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运用和弦外音能避免和弦频繁的交替带来的杂乱和弦色彩,也能带来和弦本身不具有的新的音响。文章内容包括和弦外音的分类,和弦外音与织体,和弦外音的运用三个部分,希望通过研究论述,能对认知和理解和弦外音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弦外音 织体 运用
下载PDF
谢池春慢
7
作者 李之仪(词) 陈璞玉(曲) (曲) 《黄河之声》 2023年第20期182-182,共1页
下载PDF
渔家傲.秋思
8
作者 胡政(曲) (曲) 范仲淹(词) 《黄河之声》 2022年第15期182-182,共1页
下载PDF
人们叫你尼的呀
9
作者 唐力(词) (曲) 杨苹苹(典) 《黄河之声》 2021年第14期175-175,共1页
下载PDF
原来是你啊
10
作者 陈媛(词/曲) (曲) 《黄河之声》 2021年第15期175-175,共1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