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被引量:46
1
作者 陈千益 《中华全科医学》 2011年第8期1227-1229,共3页
目的分析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独立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对786例行阑尾切除术的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感染和非感染两组。对相关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分析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独立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对786例行阑尾切除术的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感染和非感染两组。对相关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786例中共有34例(4.3%)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发生感染的平均时间为术后3.6d。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程、切口保护、引流出口、病理类型为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病程长、阑尾病理改变重、术中未注意切口保护及引流出口不当是引起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早期手术、加强保护切口,另戳孔引流是降低切口感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
原文传递
胃癌术后复发的再手术治疗 被引量:42
2
作者 张一楚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75-376,共2页
关键词 胃癌 术后复发 再手术 治疗 诊断 预后
原文传递
紫杉醇药涂球囊在治疗症状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随访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飞飞 李文华 +1 位作者 侯欣 《中国综合临床》 2019年第5期468-472,共5页
目的探讨紫杉醇药涂球囊在治疗症状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收治的股腘动脉狭窄的症状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紫杉醇药涂球囊在治疗症状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收治的股腘动脉狭窄的症状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每组32例.药涂组先予普通球囊预扩张,然后采取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扩张,若仍有病变血管回缩、狭窄,影响下肢血流,则植入补救性支架;裸支架组采取稍小球囊预扩股浅动脉血管后释放支架.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12个月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变化、靶病变血管再狭窄率、Rutherford分级变化、临床驱动靶血管血运重建率,以及围手术期、随访期间患者死亡比例、截肢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全组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无截肢及死亡患者,药涂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3.1%(1/32),显著低于裸支架组的18.8%(6/32)(χ^2=4.010,P=0.045).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药涂组和裸支架组患者的AB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7.028,P组间=0.024;F组内=219.028, P组内=0.000;F交互=350.028,P交互=0.000),且两组治疗后12个月ABI分别为(0.73±0.11)和(0.68±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0,P=0.02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靶病变血管再狭窄率分别为9.4%(3/32)和15.6%(5/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1,P=0.450);术后12个月裸支架组再狭窄率为37.5%(12/32),显著高于药涂组15.6%(5/32)(χ^2=3.925,P=0.048).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术后 12 个月,药涂组临床驱动靶血管血运重建率(target-lesionrevascularization, TLR)为 3.1%(1/32),裸支架组为9.4%(3/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7,P>0.05).两组患者Rutherford分级均较术前得到改善.结论紫杉醇药涂球囊治疗症状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闭塞 药物涂层球囊 紫杉醇 再狭窄 踝臂指数
原文传递
激光腔内闭合联合高位结扎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0
4
作者 陈千益 费哲为 +1 位作者 陈大伟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3期170-173,共4页
目的比较应用激光腔内闭合术(EVLT)联合高位结扎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3月至2012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278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342条肢体)分成EVLT联合高位结扎组(A组,286条肢体)和大隐静脉... 目的比较应用激光腔内闭合术(EVLT)联合高位结扎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3月至2012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278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342条肢体)分成EVLT联合高位结扎组(A组,286条肢体)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组(B组,56条肢体)。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48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PS),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第6个月比较手术前后CEAP分级、患者自身对手术效果及整体满意度评价。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术后48 h疼痛较轻、下床时间稍早(P<0.05);术前和术后6个月两组的CEAP分级、手术效果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患者的整体评价A组优于B组(P<0.05)。结论 EVLT联合高位结扎术治疗具有与传统手术相似的效果,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曲张 激光腔内闭合术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 疗效
下载PDF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临床鉴别方法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费哲为 翁子毅 +3 位作者 沈军 董谦 张一楚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399-402,共4页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特征及术前辅助检查对判断结节良恶性的作用。方法 对 136 9例甲状腺良性结节和 97例甲状腺癌的结节之临床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 ,并统计分析甲状腺核素扫描和甲状腺B超结果。结果 甲状腺结节患者之年龄、性...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特征及术前辅助检查对判断结节良恶性的作用。方法 对 136 9例甲状腺良性结节和 97例甲状腺癌的结节之临床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 ,并统计分析甲状腺核素扫描和甲状腺B超结果。结果 甲状腺结节患者之年龄、性别与甲状腺癌无明显关系 (P =0 .370 2 ) ;甲状腺结节数目与甲状腺癌亦无明显关系 (P =0 .2 138) ;甲状腺结节直径则与甲状腺癌有密切关系 ,结节大者恶性可能性大 (P =0 .0 135 6 ) ;甲状腺结节质地也与甲状腺癌有关 ,结节质地坚硬者恶性可能大 ;甲状腺核素扫描发现之“冷结节”与甲状腺癌无明显关系 (P =0 .1813) ;甲状腺B超检查结果对提高甲状腺癌检出率无帮助。结论 除应积极提高细针穿刺 (FNA)的细胞诊断学和穿刺术水平外 ,仍应重视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年龄较轻 ,甲状腺结节直径大于 1cm且质地较硬的患者 ,不论其结节数目多少均宜尽早手术 ;对于直径小于 1cm的患者 ,提倡B超检查随访 ,必要时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以排除甲状腺微小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癌 诊断 FNA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预后因素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鸣 +2 位作者 杜奇容 沈云 童天朗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65-867,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总结2003—01—2007—12入院治疗的127例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对其损伤后病情演化情况,从GCS评分、年龄、颅脑损伤类型、手术时机、高血糖、呼吸功能不全和继发大面积脑梗死等...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总结2003—01—2007—12入院治疗的127例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对其损伤后病情演化情况,从GCS评分、年龄、颅脑损伤类型、手术时机、高血糖、呼吸功能不全和继发大面积脑梗死等方面综合分析多种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GCS评分越低,死亡率越高;随着年龄的增长,生存概率也随之下降;合并弥漫性脑肿胀、广泛性脑挫裂伤、脑内多发性血肿、脑干损伤患者较以单发性颅内血肿为主要表现者死亡率高;伴有明显血糖升高、呼吸功能不全、并发大面积脑梗死者与颅脑损伤的程度有关,并对疾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结论颅脑损伤的程度、类型及年龄因素直接影响预后,且手术时机、损伤后高血糖、呼吸功能不全、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等因素对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预后也产生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临床分析 预后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陈千益 +3 位作者 庄鹏远 穆嘉盛 忻卫平 刘颖斌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6期909-914,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治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7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行根治术后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方法分析。结果:全组术后1、3、5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7.7%、67... 目的:探讨影响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治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7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行根治术后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方法分析。结果:全组术后1、3、5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7.7%、67.9%和84.4%,中位复发时间为31.7个月。其中局部复发占29.1%,腹膜复发占52.6%,血源性复发占18.3%。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8.2%、54.5%和36.7%。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Borrmann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切缘情况及是否接受辅助放化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切缘情况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切缘情况是进展期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D2根治性切除进展期胃癌结合辅助性放化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肿瘤 根治术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叶酸与肿瘤发生 被引量:8
8
作者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2002年第2期75-78,共4页
叶酸的浓度影响某些组织发生癌肿的危险性 ,叶酸缺乏导致肿瘤发生的机制还不甚明确 ,本文就叶酸浓度影响癌肿发生的相关机制。
关键词 叶酸 肿瘤发生 相关机制 诊断 叶酸缺乏
下载PDF
TGF-β1长期诱导胰腺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变而增加其侵袭性 被引量:10
9
作者 封明轩 骆明德 +3 位作者 费哲为 李建 李宁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7年第6期766-768,共3页
目的:研究TGF-β1对胰腺癌细胞侵袭性的的影响以及上皮间质变(EMT)在其中起的作用。方法:以TGF-β1长期刺激胰腺癌细胞BxPc-3,从形态学动态观察癌细胞变化,同时以RT-PCR动态测定与侵袭性有关的指标E-caderin,N-caderin等的表达,以明确T... 目的:研究TGF-β1对胰腺癌细胞侵袭性的的影响以及上皮间质变(EMT)在其中起的作用。方法:以TGF-β1长期刺激胰腺癌细胞BxPc-3,从形态学动态观察癌细胞变化,同时以RT-PCR动态测定与侵袭性有关的指标E-caderin,N-caderin等的表达,以明确TGF-β1诱导癌细胞上皮间质变的能力及探索引出的条件,同时以Transwell侵袭试验验证上皮间质变对胰腺癌细胞侵袭性的作用。结果:TGF-β1(10ng/ml)长期刺激下(约7天后)胰腺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变,细胞形态由上皮形转为单个分散的梭样间质细胞形,同时E-caderin表达逐渐下降,而N-caderin表达未见明显变化;transwell侵袭试验也证实胰腺癌细胞侵袭性和所受TGF-β1刺激时间呈正比,不同刺激时间的癌细胞侵袭率之间有显著差异,证明TGF-β1影响时间越长,胰腺癌细胞侵袭性越强。结论:TGF-β1有增加胰腺癌细胞侵袭性的作用,该作用很有可能是通过上皮间质变而产生,而这一作用需要较长时间的持续刺激。同时钙粘连蛋白的变化是重要的分子学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TGF-Β1 EMT 侵袭性 E—cad
下载PDF
人胃癌原代细胞的甲硫氨酸依赖性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曹伟新 +2 位作者 尹浩然 朱正纲 燕敏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1年第2期76-79,共4页
目的 :探索人胃癌和胃粘膜上皮原代细胞在体外不含甲硫氨酸 (Met)而含同型半胱氨酸 (Hcy)培养基 (Met-Hcy+)中能否正常生长及是否存在Met依赖性。 方法 : 将新鲜人胃癌及胃粘膜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 ,分别置于Met-Hcy+和Met+Hcy-培养基... 目的 :探索人胃癌和胃粘膜上皮原代细胞在体外不含甲硫氨酸 (Met)而含同型半胱氨酸 (Hcy)培养基 (Met-Hcy+)中能否正常生长及是否存在Met依赖性。 方法 : 将新鲜人胃癌及胃粘膜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 ,分别置于Met-Hcy+和Met+Hcy-培养基中培养 ,利用细胞计数和流式细胞分选仪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状态。 结果 :人胃癌原代细胞在Met-Hcy+培养基中生长受抑 ,表现为细胞总数减少 ,G0 、G1期细胞比例下降 ,S期细胞比例升高。胃粘膜细胞在Met-Hcy+培养基中生长正常 ,细胞总数及细胞周期比例未受影响。 结论 :人胃癌原代细胞在体外培养中表现出Met依赖性 ,而胃粘膜细胞则未见类似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硫氨酸 依赖性 人胃癌原代细胞 细胞培养
下载PDF
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70岁及以上患者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千益 王华 +2 位作者 胡晓曼 费哲为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总结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70岁及以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9月行CDT治疗109例70岁以上患者急性下肢DVT的临床资料。结果109例患者均行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人。溶... 目的总结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70岁及以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9月行CDT治疗109例70岁以上患者急性下肢DVT的临床资料。结果109例患者均行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人。溶栓导管人路经健侧股静脉21例,患侧胭静脉44例、胫后静脉28例、小隐静脉16例。置管溶栓时间(5.47±2.13)d,尿激酶用量(380±56)万U;单纯球囊扩张42例,联合支架置入67例。溶栓期间有7例患者牙龈渗血、4例患者肉眼血尿,调整用药后消失;所有患者均无症状性肺栓塞(PE)等严重并发症。治疗1周后静脉通畅度评分及膝上、膝下10cm处周径差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4,P=0.031)。平均随访(20.7±6.5)个月共97例,治疗后6个月、18个月静脉通畅度评分分别为(77.9±10.5)%和(73.1±9.4)%;6例深静脉血栓复发,其中支架内血栓复发2例,再次CDT治疗成功。随访期间均无严重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结论导管接触性溶栓微创,能快速解决肢体静脉回流障碍;并发症少、风险小,安全,效果满意。对无抗凝溶栓禁忌的老年患者急性下肢DVT治疗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插入术 外周 血栓溶解疗法
原文传递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藻酸盐敷料治疗老年人慢性溃疡创面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千益 +1 位作者 忻卫平 毕玉瑛 《现代医学》 2011年第4期412-416,共5页
目的:观察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联合藻酸盐敷料治疗老年人慢性溃疡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有慢性溃疡创面的老年患者按收治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联合组(采用rb-bFGF联合藻酸盐敷料治疗)、bFGF组(采用rb-bFGF治... 目的:观察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联合藻酸盐敷料治疗老年人慢性溃疡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有慢性溃疡创面的老年患者按收治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联合组(采用rb-bFGF联合藻酸盐敷料治疗)、bFGF组(采用rb-bFGF治疗)和常规组,每组30例。比较3组治疗第1、7、14、21天创面渗液量、色泽及愈合率,在第1、7天时行创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PS),第1、14天时行生活质量(QOL)评分,第14天患者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3组间创面渗液量、色泽、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改变最为显著,其后依次是bFGF组和常规组;(2)3组间创面疼痛VAP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疼痛减轻较bFGF组和常规组显著;(3)第14天,3组间患者QOL评分以及对治疗的自身效果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优于bFGF组,而常规组则较差。结论:rb-bFGF联合藻酸盐敷料对减少创面渗液量、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再上皮化具有明显协同作用;同时可有效减轻创面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两者联合可作为老年人慢性溃疡创面的治疗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藻酸盐 慢性溃疡 老年人 疗效
原文传递
乳腺癌癌前病变的筛查手段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梓 张喜平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1期19-21,共3页
作为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从乳腺癌高危人群的角度看,筛查乳腺癌癌前病变比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更具有吸引力。在癌症的“多阶段发展模式”中,从“正常”到“非典型增生”的过程是可逆的,即逆转乳腺癌的癌前病变进一步预防乳腺... 作为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从乳腺癌高危人群的角度看,筛查乳腺癌癌前病变比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更具有吸引力。在癌症的“多阶段发展模式”中,从“正常”到“非典型增生”的过程是可逆的,即逆转乳腺癌的癌前病变进一步预防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这也是研究乳腺癌筛查手段的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癌前病变 筛查手段 非典型增生 高危人群 早期诊断 吸引力 生发
下载PDF
蛋氨酸对肝癌细胞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一楚 +3 位作者 陈大伟 曹伟新 李国蓉 洪鹤群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2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观察蛋氨酸对肝癌细胞和肝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将肝癌细胞株BEL-7402、肝细胞株L-02分别置于不含蛋氨酸而含同型半胱氨酸培养基(Met-Hcy+)和含蛋氨酸而不含同型半胱氨酸培养基(Met+Hcy-)中培养,利用细胞计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 目的观察蛋氨酸对肝癌细胞和肝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将肝癌细胞株BEL-7402、肝细胞株L-02分别置于不含蛋氨酸而含同型半胱氨酸培养基(Met-Hcy+)和含蛋氨酸而不含同型半胱氨酸培养基(Met+Hcy-)中培养,利用细胞计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细胞增殖状态,观察蛋氨酸对各组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肝细胞株L-02在Met-Hcy+和Met+Hcy-中生长无差异,细胞总数及处于各细胞周期细胞数量的比例无明显差异。与Met+Hcy-组相比,在Met-Hcy+培养基中的BEL-7402细胞生长受抑,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S期细胞比例升高。结论培养基中缺少蛋氨酸,肝癌细胞株BEL-7402的生长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氨酸 肝癌 细胞生长 实验研究 细胞培养
下载PDF
介入综合治疗在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邱明科 +2 位作者 代玉鑫 王书青 汪洋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05-610,共6页
目的评价介入综合治疗在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介入综合治疗的79例围术期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9例、女50例;年龄范围28~80岁,年龄为(55.7±... 目的评价介入综合治疗在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介入综合治疗的79例围术期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9例、女50例;年龄范围28~80岁,年龄为(55.7±13.6)岁。所有患者均行介入综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肢与健肢大腿、小腿周径差,患肢消肿率。比较治疗后、随访6个月、随访1年时静脉通畅评分、深静脉通畅率。观察介入综合治疗中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期间根据Villalta评分判断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发生及其严重程度。结果治疗前患肢与健肢大腿、小腿周径差分别为(5.85±1.27)、(4.62±1.23)cm,显著大于治疗后的(1.35±0.73)、(1.22±0.61)cm(P值均<0.01)。大、小腿消肿率分别为(75.08±16.34)%、(70.64±17.45)%。治疗后、随访6个月、随访1年时的深静脉通畅评分分别为(3.46±2.12)、(3.13±2.00)、(3.12±2.56)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13.65±2.81)分(P值均<0.01)。治疗后、随访6个月、随访1年时的深静脉通畅率分别为(73.78±15.9)%、(76.32±15.72)%、(77.07±18.01)%。随访6个月、随访1年时的Villalta评分分别为(2.65±2.33)、(3.13±2.79)分。治疗中有11例患者发生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3.92%(11/79)。7例患者出现PTS症状,发生率为8.86%(7/79),但无重症PTS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年,有血栓复发9例(11.39%,9/79),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结论在评估病情和严密监测患者术后病情变化的前提下,以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为主的介入综合治疗围术期DVT的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可在临床广泛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围术期 导管接触溶栓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下载PDF
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序贯子宫动脉栓塞辅助下剖宫产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光华 阳强 +8 位作者 俞炬明 范国平 邱明科 林霏开 孙会贞 张惠 汪希鹏 金敏菲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的观察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及子宫栓塞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21年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接受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下剖宫产术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93例。剖宫产术前,预置球囊至... 目的观察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及子宫栓塞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21年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接受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下剖宫产术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93例。剖宫产术前,预置球囊至双侧髂内动脉。胎儿被成功取出后,即刻手推造影剂扩张球囊,阻断髂内动脉血流。随后手术过程中,如仍有持续不可控的出血,则予以明胶海绵行术中双侧髂内动脉/子宫动脉的“一次栓塞”术。关腹后,髂内动脉造影发现子宫动脉存在再开通或者栓塞不完全的情况,给予明胶海绵补充栓塞,以加强“一次栓塞”的效果,称为“二次栓塞”。常规观察患者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子宫切除及胎儿情况。结果所有93例剖宫产孕妇,均于剖宫产前成功预置双侧髂内动脉球囊。行术中和术后明胶海绵颗粒两次栓塞患者10例(10.8%),行腹部缝合术后单次栓塞患者83例(89.2%)。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剖宫产手术,且剖宫产出96例活胎。术前平均血红蛋白为110 g/L,术后为97 g/L;术中失血中位数为1475 mL,输血中位数为1150 mL。术中确诊为胎盘黏连、胎盘植入和穿透性植入患者分别为30例(32.3%)、49例(52.7%)和8例(8.6%)。子宫切除患者8例(8.6%)。结论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下剖宫产是救治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有效手段;子宫动脉“二次栓塞”技术是球囊阻断术剖宫产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凶险性前置胎盘 髂内动脉球囊阻断 子宫动脉栓塞术
原文传递
口服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代玉鑫 漆先琴 +5 位作者 李济宇 校宏兵 叶世会 丁卫星 李茂全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12期2343-2346,共4页
目的探讨口服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引起消化道大出血的相关机制。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仅口服阿司匹林一种非甾体抗炎药200例患者,用药过程中未发生消化道出血的10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引发上消化道出血... 目的探讨口服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引起消化道大出血的相关机制。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仅口服阿司匹林一种非甾体抗炎药200例患者,用药过程中未发生消化道出血的10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9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集两组患者吸烟史、现病史、既往史,行凝血常规、幽门螺杆菌(Hp)检测及胃镜检查,经单因素统计分析筛选出阿司匹林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通过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阿司匹林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年龄>60岁、吸烟、糖尿病、Hp感染、既往溃疡病史的患者在观察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 Logistic回归后表明年龄>60岁、糖尿病、Hp 感染、既往溃疡病史和阿司匹林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 OR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年龄>60岁、糖尿病、Hp感染、溃疡病史是阿司匹林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4个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投药和剂量 阿司匹林/副作用 投药 口服 胃肠出血/病因学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病人血清线粒体衍生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8
作者 李飞飞 侯欣 +2 位作者 杨祖尉 施丽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4期728-73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线粒体衍生肽(MDP)在腹主动脉瘤治疗前后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8例经腹主动脉CT血管造影明确诊断为腹主动脉瘤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肿瘤最大直径≥5 cm采取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 目的:探讨血清线粒体衍生肽(MDP)在腹主动脉瘤治疗前后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8例经腹主动脉CT血管造影明确诊断为腹主动脉瘤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肿瘤最大直径≥5 cm采取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治疗的59例病人作为腔内修复组,肿瘤最大直径<5 cm予以动态观察的29例病人作为动态观察组。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6、12个月采集病人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MDP水平,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清MDP水平,并分析血清MDP水平与瘤体最大直径的相关性。结果:两组病人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瘤颈长度、瘤颈直径、瘤腔内血栓、瘤体扭曲成角、D-二聚体水平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腔内修复组病人瘤体最大直径、累及髂总动脉情况、初始血清MDP水平明显高于动态观察组病人(P<0.05)。治疗后3、6、12个月各时间点腔内修复组病人瘤体最大直径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而动态观察组在3、6、12个月各时间点瘤体最大直径有逐渐增大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12个月各时间点腔内修复组病人血清MDP水平逐渐升高(P<0.05),而动态观察组病人3个月后血清MDP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但治疗6、12个月后血清MDP水平较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明显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DP水平与肿瘤最大直径呈负相关(r=-0.436,P<0.05)。腔内修复组病人术前血清MDP水平降低与病人性别、瘤体最大直径有关(P<0.05),而与病人年龄、高血压、累及髂总动脉、瘤腔内血栓、瘤体成角无关(P>0.05)。结论:血清MDP水平与腹主动脉瘤病人瘤体最大直径呈负相关,其水平随瘤体最大直径的缩小而升高,术前MDP水平降低与病人性别和瘤体直径有关,可为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前瘤体直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线粒体衍生肽 瘤体直径 腔内修复术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有无合并2型糖尿病与炎症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汪洋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 分析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ASO)有无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目的 分析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ASO)有无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ASO患者106名,分为A组(不合并T2DM,n=40)及B组(合并T2DM,n=66)。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SO合并T2DM患者的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估CRP和NLR的诊断价值。结果 B组的CRP、NLR水平显著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纤维蛋白原、平均血红蛋白量、中性粒细胞绝对值、CRP、NLR、前白蛋白、白球比例均为ASO合并T2DM患者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RP最具有诊断预测价值。相关性分析显示,NLR和CRP的相关性最显著(r=0.803,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CRP水平曲线下面积为0.687(95%CI:0.583~0.792),NLR水平曲线下面积为0.659(95%CI:0.552~0.767),均对ASO合并T2DM患者具有明确诊断价值(P<0.01)。结论 CRP、NLR是ASO合并T2DM患者的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急性乳腺炎未成脓期的中医外治研究概况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翔 张喜平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5期180-182,共3页
急性乳腺炎是一种乳房化脓性感染的疾病,多由金葡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沿淋巴管人侵所致,一般多发生于哺乳期妇女,常表现为乳房局部红、肿、热、痛,乳汁排出不畅,全身表现为畏寒、高热等症状。该病属于中医“乳痈”范畴,根据疾... 急性乳腺炎是一种乳房化脓性感染的疾病,多由金葡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沿淋巴管人侵所致,一般多发生于哺乳期妇女,常表现为乳房局部红、肿、热、痛,乳汁排出不畅,全身表现为畏寒、高热等症状。该病属于中医“乳痈”范畴,根据疾病的发展规律,将此病分为未成脓期、成脓期、溃疡后期,中医分别采取消、托、补三法治疗。该病应以预防为主,临床治疗的重点在未成脓期的早期治疗,一旦化脓则需切开引流。中医外治法治疗该病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治法 急性乳腺炎 化脓性感染 早期治疗 哺乳期妇女 金葡球菌 大肠杆菌 全身表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