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消灭血吸虫病后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黄少玉 容寿铭 +3 位作者 刘杰生 史小楚 马文军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7年第3期173-175,共3页
广东省于1985年消灭血吸虫病,1986~1995年开展监测巩固工作。10年来,用各种方法查螺97768488m2,1992年仅在径口华侨农场曹寨村发现1残存螺点2000m2,钉螺最高密度为12只/0.11m2,自然... 广东省于1985年消灭血吸虫病,1986~1995年开展监测巩固工作。10年来,用各种方法查螺97768488m2,1992年仅在径口华侨农场曹寨村发现1残存螺点2000m2,钉螺最高密度为12只/0.11m2,自然感染率为2.29%(21/918)。共复查历史病人55143人,其中1例粪检血吸虫卵阳性,复治15025人(27.25%)。新感染调查易感人群,皮试阳性率5.61%(2949/52575),粪检血吸虫卵阳性者2人(1992年曹寨村)。解剖野鼠11630只,未发现血吸虫卵。大量监测结果显示,广东省消灭血吸虫病后,虽于1992年在曹寨村出现1个疫点,但经及时处理迅速扑灭,而其它地区均未发现残存钉螺及新感染病人,认为其消灭血吸虫病的成果巩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监测 钉螺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广东省输入性丝虫病病例调查 被引量:7
2
作者 张贤昌 黄少玉 +9 位作者 邓卓晖 伍卫平 骆雄才 陈锡欣 张启明 林荣幸 阮彩文 王金龙 崔惠儿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09-411,共3页
目的调查广东省输入性丝虫病病例及对周围人群的影响。方法对广东省输入性丝虫病病例及周围人群进行检查,应用常规厚血膜双片法检查微丝蚴,ELISA法检测丝虫IgG4抗体。结果2007年9月在广州南沙、番禺、汕头和中山等4市(区)共调查989人,其... 目的调查广东省输入性丝虫病病例及对周围人群的影响。方法对广东省输入性丝虫病病例及周围人群进行检查,应用常规厚血膜双片法检查微丝蚴,ELISA法检测丝虫IgG4抗体。结果2007年9月在广州南沙、番禺、汕头和中山等4市(区)共调查989人,其中47人来自广西富川县朝东镇长塘行政村的干上和印山自然村。共发现3例微丝蚴血症者,均为疫点长塘村干上、印山自然村人,微丝蚴密度分别为24、20和2条/120μl血,微丝蚴检出率为6.4%(3/47)。对残存疫点在粤人员、周围人群及非流行区对照人群共1501人进行丝虫IgG4检测,丝虫IgG4阳性者15例,其中来自干上和印山村12例,阳性率为25.5%(12/47),高于其他人群(χ2=295.83,P<0.01)。IgG4阳性而非微丝蚴血症者采用快速免疫色谱测试卡(ICT)复查,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广东省来自广西丝虫病疫点务工人群中存在少量传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虫病 疫点 微丝蚴血症者 传播
下载PDF
中国阻断淋巴丝虫病传播的策略和技术措施的研究成果简介 被引量:9
3
作者 史宗俊 孙德建 +11 位作者 王兆俊 陶增厚 潘士贤 刘心机 张绍清 朱素贞 李庆俊 常江 吴让庄 邓珊珊 郑贤球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0-112,共3页
关键词 淋巴丝虫病 传播 防治 研究成果
下载PDF
广东省华枝睾吸虫病概述 被引量:5
4
作者 《广东寄生虫学会年报》 1997年第1期52-62,共11页
关键词 广东 华枝睾吸虫病 流行病学 感染率
全文增补中
广东省阳山县大莨村华支睾吸虫病防治的远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骆雄才 +3 位作者 方悦怡 黄新华 阮彩文 张启明 《华南预防医学》 2005年第5期11-14,共4页
目的追踪观察广东省阳山县大莨村防治华支睾吸虫病的远期效果,探讨防治策略,为制订防治华支睾吸虫病的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防治前调查大莨村华支睾吸虫的感染情况,观察指标包括人群、中间宿主及保虫宿主的感染率等,其中人群感染... 目的追踪观察广东省阳山县大莨村防治华支睾吸虫病的远期效果,探讨防治策略,为制订防治华支睾吸虫病的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防治前调查大莨村华支睾吸虫的感染情况,观察指标包括人群、中间宿主及保虫宿主的感染率等,其中人群感染率通过粪检普查确定;防治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华支睾吸虫带虫者、环境治理和卫生宣教等;防治后进行30年不定期的追踪观察.结果防治前(1975年)大莨村人群、长角涵螺及淡水鱼虾的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48.25%(69/143)、27.52%(30/109)、20.00%~33.33%;受检家犬感染率为91.67%(11/12).防治措施实施6个月后人群感染率下降至2.90%;1979~1982年间共3次普查人群感染率均为0;1985年再次调查发现2例感染者,感染率为1.26%;2004年抽查1/2人群,感染率为1.09%(1/92),检出的唯一感染者为输入性感染;2005年复查全村村民共183人,未发现感染者.1979年及1982年对中间宿主、保虫宿主复查,仅在麦穗鱼中发现华支睾吸虫,两次感染率分别为50%(10/20)、22.45%(22/98),2005年共检查麦穗鱼、长角涵螺、家犬等样本513份均为阴性.结论大莨村实施的华支睾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显著.彻底查治传染源结合环境治理及卫生宣教的策略,可有效地控制华支睾吸虫病流行,而且远期效果巩固,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病/预防和控制
下载PDF
班氏丝虫病不同防治阶段媒介传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黄少玉 骆雄才 +3 位作者 崔惠儿 霍丽婵 张启明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58-59,共2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班氏丝虫病主要传播媒介在丝虫病不同防治时期传播作用的变化。方法在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对致倦库蚊自然感染情况调查,并对其相关参数进行观察。结果 1956~1969年,全省进行了广泛调查,致倦库蚊是优势品种,占97.76%(73150... 目的了解广东省班氏丝虫病主要传播媒介在丝虫病不同防治时期传播作用的变化。方法在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对致倦库蚊自然感染情况调查,并对其相关参数进行观察。结果 1956~1969年,全省进行了广泛调查,致倦库蚊是优势品种,占97.76%(731505/748239),在发现幼丝虫感染的蚊种中,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最高,为9.94%,且仅在其体内发现L3(感染期幼虫),L3率为0.22%,是班氏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在防治前、防治阶段、基本消灭阶段和消灭阶段,致倦库蚊的自然感染率分别为9.94%、6.02%、0.04%、和0,随着防治工作的深入,呈下降趋势,1993年未发现感染期幼虫。各阶段传播媒介年传播潜势分别为10486.21、 5131.89、124.30和0。结论防治后期班氏丝虫病的传播已被阻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虫病 媒介 传播潜势
下载PDF
广东省丝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被引量:4
7
作者 黄少玉 骆雄才 +3 位作者 潘波 崔惠儿 张启明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346-349,共4页
目的 评价广东省淋巴丝虫病的防治效果 ,为后期监测提供依据。 方法 对广东省丝虫病流行和防治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 结果 广东省 67个县 (市、区 )有丝虫病流行 ,仅平远县为马来丝虫病流行区 ,其余为班氏丝虫病流行区。防治前人... 目的 评价广东省淋巴丝虫病的防治效果 ,为后期监测提供依据。 方法 对广东省丝虫病流行和防治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 结果 广东省 67个县 (市、区 )有丝虫病流行 ,仅平远县为马来丝虫病流行区 ,其余为班氏丝虫病流行区。防治前人群平均微丝蚴率为 3 .0 5 % ,微丝蚴血症者 2 0 0万人。班氏丝虫病传播媒介为致倦库蚊 ,马来丝虫病的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 195 3~ 1986年 ,全省共血检调查 63 3 84912人 ,治疗患者 13 0 7892人 ,全民服药44 75 889人 ,海群生药盐防治 2 5 99795人。 1987年 67个县 (市、区 )进行防治效果考核 ,平均微丝蚴率为 0 .12 % ,以行政村为单位均降至 1%以下 ,全省基本消除丝虫病。防治后期监测 ,1988、1990和 1992年全省 9个纵向观察点人群平均微丝蚴率分别为 0 .19%、0 .14 %和 0 .0 5 % ;5年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分别为 0 .11%、0 .0 3 %、0 .0 3 %、0 .0 1%和 0 .0 1% ,1991和 1992年未发现感染期幼虫 ;中华按蚊均未发现幼丝虫感染。 1980~ 2 0 0 0年 ,横向监测共血检 15 75 90 5人次 ,检出微丝蚴血症者 40 74例 ,并给予海群生正规治疗 ;1986年后未发现自然感染的蚊媒 ,1997年后已无微丝蚴血症者。人群血清抗体从 1993年的 9.86%降至 1999年的 1.69%。 结论 在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丝虫病 监测 消除
下载PDF
广东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肃清残存传染源的措施和效果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黄少玉 陈佩玑 +5 位作者 潘波 邓卓晖 刘美珍 刘勇鹰 张启明 《广东卫生防疫》 1999年第4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广东 丝虫病 传染源 控制措施 服药情况
下载PDF
广东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远期监测 被引量:3
9
作者 黄少玉 +3 位作者 赵心怡 陈祖泽 李娅佐 谭德平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5年第2期84-86,共3页
广东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于1988~1993年进行丝虫病的纵向监测和横向监测。结果,9个纵向监测县1988、1990和1992年人群微丝蚴率分别为0.12%、0.10%和0.06%。5年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分别为0.07... 广东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于1988~1993年进行丝虫病的纵向监测和横向监测。结果,9个纵向监测县1988、1990和1992年人群微丝蚴率分别为0.12%、0.10%和0.06%。5年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分别为0.07%、0.02%、0.03%、0.01%和0.01%,1991年和1992年未发现感染期幼虫;中华按蚊均未发现幼丝虫感染。人群微丝蚴率及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均呈下降趋势。1990年和1992年作血清学监测(ELISA),人群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8.94%和12.18%。1988~1993年横向监测县、市人群平均微丝蚴率为0.19%(1096/586185)。结果表明我省丝虫病防治效果巩固,但也存在某些薄弱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虫病 监测 微丝蚴 致倦库蚊
下载PDF
广东省消灭淋巴丝虫病的监测与审评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少玉 骆雄才 +4 位作者 潘波 崔惠儿 方悦怡 张启明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323-326,共4页
目的消灭传染源,阻断传播,达到全省消灭淋巴丝虫病。方法按消灭丝虫病的监测方案进行病原学和媒介学监测。结果至2001年,全省血检1575905人,发现和治疗微丝蚴血症者4074例。原丝虫病流行区各流行县(市)于无微丝蚴血症者次年起,按达到基... 目的消灭传染源,阻断传播,达到全省消灭淋巴丝虫病。方法按消灭丝虫病的监测方案进行病原学和媒介学监测。结果至2001年,全省血检1575905人,发现和治疗微丝蚴血症者4074例。原丝虫病流行区各流行县(市)于无微丝蚴血症者次年起,按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后10年内和10年后分别统计,共病原学监测178个乡镇316544人和341个乡镇520120人;每县(市)均在3个以上的病原学监测点进行蚊媒监测,在429个点共解剖雌性致倦库蚊250377只和中华按蚊(含嗜人按蚊)2297只。人群和蚊媒均未发现人体丝虫感染,结果显示这些地区丝虫病的传播已被阻断。结论2001年9月,全省按照卫生部消灭丝虫病审评方案的要求,通过省级审评达到卫生部消灭淋巴丝虫病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虫病 监测 消灭 审评
下载PDF
广东省丝虫病防治和监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均明 +1 位作者 赵心怡 陈袓泽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0年第2期97-100,共4页
广东省65个市、县有丝虫病流行。1953~1969年调查,平均微丝蚴为3.05%,平均微丝蚴密度为32.9条/60μl,全省微丝蚴血症者约200万人,班氏丝虫病媒介是致倦库蚊,马来丝虫病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1953~1986年,全省共血检61 280 51... 广东省65个市、县有丝虫病流行。1953~1969年调查,平均微丝蚴为3.05%,平均微丝蚴密度为32.9条/60μl,全省微丝蚴血症者约200万人,班氏丝虫病媒介是致倦库蚊,马来丝虫病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1953~1986年,全省共血检61 280 516人次,海群生对象治疗1 307 529人,全民服药防治4 175 785人,海群生药盐防治2 474 506人。65个市、县的丝虫病防治效果考核共血检487 971人,发现微丝蚴血症590人,平均微丝蚴率为0.12%,以行政村为单位均在1%以下,1987年卫生部确认全省范围基本消灭丝虫病。1988~1989年开展监测工作,共血检356 016人,发现微丝蚴血症818人,平均微丝蚴率0.23%。解剖致倦库蚊29 662只,14只蚊体内发现幼丝虫,感染率为0.05%,中华按蚊2 412只,未发现幼丝虫。1989年,全国丝虫病防治科研指导组对广东省丝虫病监测工作进行调查,血俭3 217人,发现微丝蚴血症者4人,微丝蚴率为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虫病 流行病学 防治 监测 广东
下载PDF
广东省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后疫情动态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容寿铭 刘杰生 +6 位作者 陈佩玑 霍丽婵 黄少玉 马文军 谭德平 谢雪妹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67-168,共2页
关键词 基本消灭 疫情动态 吸虫病 广东省 阳性率 活组织检查 防治研究 寄生虫病 粪检 钉螺面积
下载PDF
广东省慢性丝虫病患病率变化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卓晖 黄少玉 +2 位作者 骆雄才 潘波 《华南预防医学》 2004年第3期26-27,共2页
目的 了解不同防治阶段慢性丝虫病患病率 ,为开展慢性丝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广东省丝虫病不同防治阶段的丝虫病患者症状体征调查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防治丝虫病前、基本灭丝考核、防治后期监测、消灭丝虫病后 4... 目的 了解不同防治阶段慢性丝虫病患病率 ,为开展慢性丝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广东省丝虫病不同防治阶段的丝虫病患者症状体征调查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防治丝虫病前、基本灭丝考核、防治后期监测、消灭丝虫病后 4个阶段的慢性丝虫病患病率分别为2 92 % (4 79/ 1 6 4 2 3)、0 34% (373/ 1 0 95 6 1 )、0 0 8% (1 72 / 2 0 86 83)、0 0 9% (1 4 / 1 5 5 75 )。慢性丝虫病 3种主要体征鞘膜积液、乳糜尿、象皮肿的构成比随着丝虫病的防治进展而发生改变 ,防治前鞘膜积液占的比例最大 (75 1 6 % ) ,以后逐渐减少 ,到消灭阶段已没有发现 ;而乳糜尿和象皮肿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到消灭阶段分别占 4 2 86 %和 5 7 1 4 %。结论 通过防治 ,慢性丝虫病患病率已得到有效控制 ,但还存在不少象皮肿和乳糜尿病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膜积液 丝虫病 象皮病 丝虫性
下载PDF
广东省部分县、市消灭丝虫病监测与审评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少玉 陈佩玑 +4 位作者 许锐恒 潘波 陈泽池 邓卓晖 《广东寄生虫学会年报》 1998年第1期86-89,共4页
关键词 广东 丝虫病 防治措施 寄生虫学
原文传递
单一查治措施防治班氏丝虫病的远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大康 +5 位作者 叶建洲 黄新华 李世富 黄少玉 孙少康 骆雄才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2年第1期6-8,共3页
1974~1977年,广东省阳山县犁头镇以单一查治措施防治班氏丝虫病。防治前人群微丝蚴率为15.08%,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为9.33%,经4年4次查治后,微丝蚴率降为0.45%,未发现致倦库蚊自然感染。防治后12年,分层抽样进行远期效果观察,血检5711人... 1974~1977年,广东省阳山县犁头镇以单一查治措施防治班氏丝虫病。防治前人群微丝蚴率为15.08%,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为9.33%,经4年4次查治后,微丝蚴率降为0.45%,未发现致倦库蚊自然感染。防治后12年,分层抽样进行远期效果观察,血检5711人,解剖致倦库蚊672只,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和蚊媒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氏丝虫病 防治
下载PDF
广东省丝虫病防治后期流行动态 被引量:1
16
作者 骆雄才 黄少玉 +2 位作者 潘波 张启明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307-310,263,共5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丝虫病防治后期流行动态,为制订消灭丝虫病技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建立纵向、横向监测系统,观察人群和蚊媒的自然感染变化情况。结果全省9个纵向观察点1988、1990和1992年人群微丝蚴率为0.19%、0.14%和0.05%;5年致倦... 目的了解广东省丝虫病防治后期流行动态,为制订消灭丝虫病技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建立纵向、横向监测系统,观察人群和蚊媒的自然感染变化情况。结果全省9个纵向观察点1988、1990和1992年人群微丝蚴率为0.19%、0.14%和0.05%;5年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分别为0.11%、0.03%、0.03%、0.01%和0.01%,1991和1992年未发现感染期幼虫;中华按蚊均未发现幼丝虫感染。人群微丝蚴率及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均呈下降趋势。1980~2000年,进行了系统的横向监测,共血检1575905人次,检出微丝蚴血症者4074例,并给予海群生正规治疗;1986年后未发现自然感染的蚊媒,1997年后已无微丝蚴血症者。结论丝虫病防治后期其传播已被阻断,只要加强监测,单一处理残存的微丝蚴血症者即可消灭丝虫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虫病 监测 微丝蚴 蚊媒
下载PDF
班氏丝虫病传播阻断情况调查
17
作者 骆雄才 +5 位作者 李世富 李文峰 李娅佐 姚承忠 崔惠儿 于顺平 《华南预防医学》 1994年第1期14-19,共6页
1986~1990年在基本达到消灭丝虫病的广东省乳源县红星村进行调查。该村防治前人群微丝蚴率为11.85%,全民服用海群生盐6个月进行防治,三年后连续5年观察,人群微丝蚴率降至0.23~1.5%,14例残存微丝蚴血症... 1986~1990年在基本达到消灭丝虫病的广东省乳源县红星村进行调查。该村防治前人群微丝蚴率为11.85%,全民服用海群生盐6个月进行防治,三年后连续5年观察,人群微丝蚴率降至0.23~1.5%,14例残存微丝蚴血症者逐年转阴,至1990年仅存2例,未发现新感染者,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为0.73%、0.08%、0、0、0。未发现感染期幼虫。居民一年内受感染性蚊叮咬数1988~1990年均为0。推断不会再有新病例发现,说明已阻断班氏丝虫病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氏丝虫病 传播阻断
下载PDF
用ELISA进行班氏丝虫病血清流行病学监测
18
作者 李接 李娅佐 +2 位作者 崔惠儿 黄少玉 《华南预防医学》 1993年第4期68-71,共4页
用检测班氏丝虫抗体的ELISA法检测90例微丝蚴阳性者和123例非丝虫病流行区对照者,结果阳性符合率和阴性将台率分别为87.8%(79/90)和98.4%(121/123)。在饶平、惠阳、乳源和遂溪四个班氏丝虫病纵向监测点,采集居民血样(滤纸干血滴)进行E... 用检测班氏丝虫抗体的ELISA法检测90例微丝蚴阳性者和123例非丝虫病流行区对照者,结果阳性符合率和阴性将台率分别为87.8%(79/90)和98.4%(121/123)。在饶平、惠阳、乳源和遂溪四个班氏丝虫病纵向监测点,采集居民血样(滤纸干血滴)进行ELISA检测,结果1990年各监测点人群抗体阳性率分别是18.6%(283/1518)、22.4%(420/1873)、16.0%(220/2002)和52.7%(1039/1971)。1992年相应各点抗体阳性率分别降至5.6%(60/1080)、9.2%(99/1077)、8.7%(64/701)和25.2%(263/1044)。对ELISA在班氏丝虫病控制后期的血清流行病学监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氏丝虫病 ELISA 血清流行病学
下载PDF
广东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媒介传播作用的研究
19
作者 黄少玉 +4 位作者 史小楚 崔惠儿 谢雪妹 张贤昌 邓卓晖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4-46,共3页
1988~1992年连续5年对蚊媒进行纵向监测观察,各年致倦库蚊的自然感染率分别为0.11%、0.03%、0.03%、0.01%和0.01%,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且仅在前3年有发现感染期幼虫;而中华按蚊则未发现自然感染蚊只。每年计算致倦库蚊的... 1988~1992年连续5年对蚊媒进行纵向监测观察,各年致倦库蚊的自然感染率分别为0.11%、0.03%、0.03%、0.01%和0.01%,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且仅在前3年有发现感染期幼虫;而中华按蚊则未发现自然感染蚊只。每年计算致倦库蚊的年传播潜势分别为350.48、186.92、186.92、0和0,均未达到起传播作用的量。横向监测,1992~1996年在原流行区40个县市119个乡镇的225个管理区共解剖致倦库蚊117404只,中华按蚊1256只,均未发现人体丝虫感染。结果表明广东省丝虫病的传播已完全被阻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虫病 致倦库蚊 中华按蚊 传播媒介
下载PDF
不同防治阶段慢性丝虫病病人分布情况分析
20
作者 黄少玉 骆雄才 +3 位作者 邓卓晖 潘波 张启明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718-719,725,共3页
目的了解不同防治阶段人群慢性丝虫病患病率,为开展慢性丝虫病控制和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东省丝虫病不同防治阶段的丝虫病人症状体征调查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防治丝虫病前、基本灭丝考核、防治后期监测、消灭丝虫病后4... 目的了解不同防治阶段人群慢性丝虫病患病率,为开展慢性丝虫病控制和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东省丝虫病不同防治阶段的丝虫病人症状体征调查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防治丝虫病前、基本灭丝考核、防治后期监测、消灭丝虫病后4个阶段的慢性丝虫病患病率分别为2.92%(479/16423)、0.34%(373/109561)、0.08%(172/208683)和0.06%(18/29700)。慢性丝虫病3种主要体征鞘膜积液、乳糜尿、象皮肿的构成比随着丝虫病的防治进展而发生改变,防治前鞘膜积液占的比例最大(75.16%),以后逐渐减少,到消灭阶段调查已难发现;而乳糜尿和象皮肿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到消灭阶段分别占42.11%和51.63%。结论通过防治,慢性丝虫病发病率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还存在不少象皮肿和乳糜尿病例,必须寻找有效的控制和治疗方法,尽量减轻其痛苦和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虫病 象皮肿 乳糜尿 鞘膜积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