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联合髓核减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庚 梁东启 +3 位作者 孙盛广 郭艳汝 袁媛 《颈腰痛杂志》 2017年第6期579-582,共4页
目的通过前瞻性分组对照研究,探讨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联合髓核减压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iscogenic lowback pain,DLBP)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01-2015-01,共纳入了80例DLBP患者,分别采用单纯髓核减压术治疗38例(对照组),脊神经... 目的通过前瞻性分组对照研究,探讨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联合髓核减压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iscogenic lowback pain,DLBP)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01-2015-01,共纳入了80例DLBP患者,分别采用单纯髓核减压术治疗38例(对照组),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联合髓核减压术治疗42例(联合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VAS、JOA评分及末次随访时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26个月随访,平均19.8个月。术后各时间点的VAS、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但联合组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5例(11.9%)患者术后出现腰部的局部麻木感,对照组有3例(7.89%)由于穿刺针对脊神经的刺激,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用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联合微创髓核减压术治疗DLBP,其创伤小、疼痛改善效果更佳,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脊神经后支 射频热凝 髓核减压手术
下载PDF
经椎间孔硬膜外联合双侧L_(2)神经根阻滞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李丽楠 刘巍 +4 位作者 方叶 马迎存 刘波涛 司马蕾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71-677,共7页
目的:评价经椎间孔硬膜外联合双侧L_(2)神经根阻滞治疗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DLB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盘源性腰痛病人,计算机... 目的:评价经椎间孔硬膜外联合双侧L_(2)神经根阻滞治疗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DLB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盘源性腰痛病人,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病变间盘节段硬膜外阻滞联合L2神经根阻滞,对照组采用病变间盘节段硬膜外阻滞。评价两组治疗后第1、3、6个月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DLBP病人共92例,研究组(n=46)和对照组(n=46)。治疗后第1、3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NRS评分分别为1.7±0.6 vs.2.7±0.4和2.2±0.4 vs.3.2±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3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ODI评分分别为12.2±1.7 vs.17.4±2.1和16.1±2.1 vs.20.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6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NRS评分分别为3.0±0.5 vs.3.2±0.6,ODI评分分别为21.4±2.0 vs.23.1±1.7,两组NRS、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基础值相比,两组在治疗后第1、3、6个月NRS、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01)。结论:经椎间孔硬膜外阻滞能够有效减轻DLBP,改善运动障碍。联合L2神经根通路治疗较单纯硬膜外阻滞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源性腰痛 经椎间孔硬膜外阻滞 窦椎神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