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抗氧化作用探讨大黄游离蒽醌类成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机制 被引量:13
1
作者 蔡友德 何前松 +2 位作者 胡斐然 郭青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5-10,共6页
近年研究表明,氧化应激损伤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近来,大量研究报道大黄及其活性成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抗氧化作用密切相关,但其涉及的研究较多,如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大... 近年研究表明,氧化应激损伤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近来,大量研究报道大黄及其活性成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抗氧化作用密切相关,但其涉及的研究较多,如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大黄酸等,具体机制尚不清楚.为此,本文从抗氧化方面总结大黄游离蒽醌类成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机制,以期为临床运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大黄游离蒽醌 抗氧化 脑保护
原文传递
锦鸡儿总黄酮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亚洲 何前松 +1 位作者 胡斐然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793-1797,共5页
目的:研究锦鸡儿总黄酮(TFC)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及机制,为其进一步开发和临床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参考。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阳性对照,12.6 mg/kg)和... 目的:研究锦鸡儿总黄酮(TFC)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及机制,为其进一步开发和临床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参考。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阳性对照,12.6 mg/kg)和TFC高、中、低剂量组(60、30、15 mg/kg),每组20只。各给药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7 d。末次灌胃2h后,除假手术组外的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计算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分光光度法测定脑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以考察血脑屏障的通透性;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缺血半暗带区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MP-2和血脑屏障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5、Occluding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百分比、脑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和脑缺血半暗带区MMP-9、MMP-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脑缺血半暗带区Claudin-5、Occluding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TFC低剂量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MMP-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不显著外,其余各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TFC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减少脑梗死面积;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MP-9、MMP-2蛋白表达,促进Claudin-5、Occluding蛋白表达,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鸡儿总黄酮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脑屏障 血脑屏障紧密连接相关蛋白 预防作用 大鼠
下载PDF
中药黄酮类成分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胡斐然 何前松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91-95,共5页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目前早期溶栓是此类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溶栓的治疗时间窗短、颅内出血风险大,使其临床应用受限.缺血性脑卒中属中医学“中风病”范畴...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目前早期溶栓是此类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溶栓的治疗时间窗短、颅内出血风险大,使其临床应用受限.缺血性脑卒中属中医学“中风病”范畴,中医药治疗中风历史悠久,近年来对中医药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大量研究表明,黄酮类成分对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与抗氧化、抗炎、抗凋亡、改善血脑屏障通透性和血液流变学等有关,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对中药黄酮类成分治疗脑缺血的研究作一综述,为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黄酮类成分 抗氧化 减轻炎症反应 凋亡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5
4
作者 蔡友德 何前松 +3 位作者 胡斐然 郭青 李宇鸿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327-331,共5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医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04—2019年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符合要求的文献,将处方内容记录到数据库中,通过SPSS 25.0和IBM SPSS Modeler 1...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医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04—2019年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符合要求的文献,将处方内容记录到数据库中,通过SPSS 25.0和IBM SPSS Modeler 18软件分析用药频率、频数及关联性,揭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相关文献186篇,纳入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处方210首,涉及中药种类173味,使用频数2302次,其中天麻、川芎和半夏的使用频率最高。药物类别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息风止痉药、平肝潜阳药、解表药、利湿药为主。证型分布前3位依次为气血亏虚型、瘀血阻窍型、风痰上扰型。采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分析,支持度≥10%时支持度前10位的药对基本以补虚药、平肝潜阳药、息风止痉药、活血化瘀药及解表药为主。[结论]中医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以补虚药最为多见,其次是平肝潜阳药、息风止痉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药组与药对基本上是补虚药、平肝潜阳药、息风止痉药、行气药、利水消肿药、解表药及活血化瘀药的不同组合,证型与用药方面关系密切。虚损是根本原因,风、痰、瘀为标,应以补虚泻实为原则,权衡标本缓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用药规律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凝血功能和脑血管血流状态的影响
5
作者 颜江 李卫萍 +4 位作者 戴楠 张文青 周奇 刘静 《中国实用医刊》 2024年第14期120-122,F0003,共4页
目的探究丹红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凝血功能及脑血管血流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1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将患者... 目的探究丹红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凝血功能及脑血管血流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1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联合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联合组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凝血功能[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GF、BDN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D-D、FI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T、t-PA均大于治疗前(P均<0.05),且联合组大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96.08%,49/51)高于对照组(80.00%,40/50),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80%,5/51)与对照组(6.00%,3/5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50,P>0.05)。结论相较于单独应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丹红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其血液黏度,提升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丹红注射液 血塞通注射液 神经功能 凝血功能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概述 被引量:6
6
作者 蔡友德 何前松 +3 位作者 胡斐然 郭青 李宇鸿 《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47-51,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已在全球许多国家蔓延,该病毒与SARS-CoV和MERS-CoV虽然有相似性,但截然不同。本文就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及预防控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对新冠肺炎的防治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病学 概述
原文传递
锦鸡儿总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半暗带区GFA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何前松 张亚洲 +3 位作者 翁柠 胡斐然 冯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3733-3736,共4页
目的研究锦鸡儿总黄酮(TFC)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周边区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生长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TFC高、中、低剂量(60、30、15 mg/kg)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目的研究锦鸡儿总黄酮(TFC)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周边区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生长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TFC高、中、低剂量(60、30、15 mg/kg)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脑缺血1.5 h再灌注3 h后,TFC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TFC 60、30、15 mg/kg灌胃治疗,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治疗14 d,观察各组大鼠在脑缺血后24 h和治疗第14天后神经功能缺损综合评分,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缺血周边区脑组织形态结构的变化,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脑缺血边缘区GFAP表达水平。结果脑缺血24 h后,与模型组比较,TFC高、中、低剂量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缺血14 d后,与模型组比较,TFC高、中、低剂量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P<0.01),TFC高、中、低剂量组均明显促进脑缺血边缘区神经细胞的修复;模型组和TFC高、中、低剂量组GFAP阳性细胞数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TFC高、中剂量组GFAP阳性细胞数及蛋白表达量显著少于模型组(P<0.05,P<0.01),细胞生长形态规则。结论 TFC能改善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可促进神经细胞恢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缺血半暗带区GFAP的过度生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锦鸡儿总黄酮 星形胶质细胞
下载PDF
锦鸡儿总黄酮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NF-κB、TNF-α、I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胡斐然 何前松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187-190,I0005,共5页
目的探讨锦鸡儿总黄酮(total flavones of Caragana,TFC)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NF-κB、TNF-α、ICAM-1表达的影响,揭示其脑保护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锦鸡儿总黄酮(60 mg/kg、30 mg/kg、15 mg/kg)组... 目的探讨锦鸡儿总黄酮(total flavones of Caragana,TFC)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NF-κB、TNF-α、ICAM-1表达的影响,揭示其脑保护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锦鸡儿总黄酮(60 mg/kg、30 mg/kg、15 mg/kg)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脑缺血1. 5 h再灌注3 h后,治疗组分别给予锦鸡儿总黄酮(60 mg/kg、30 mg/kg、15 mg/kg)灌胃,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治疗14 d,观察各组大鼠在脑缺血24 h后和治疗第14天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用TTC染色法观察TFC对脑梗死体积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检测脑缺血半暗带区NF-κB、TNF-α及ICAM-1蛋白表达。结果 TFC(60 mg/kg、30 mg/kg、15 mg/kg)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明显减小梗死体积,抑制NF-κB、TNF-α及ICAM-1的表达(P <0. 05,P <0. 01)。结论锦鸡儿总黄酮(TFC)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其下调NF-κB、TNF-α、ICAM-1的表达,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鸡儿总黄酮 脑缺血/再灌注 炎症反应 NF-ΚB TNF-Α ICAM-1
下载PDF
易误诊为脑囊虫病的一例抗药性播散性颅内结核瘤报道
9
作者 蔡友德 何前松 +3 位作者 胡斐然 郭青 郑雄 《癫痫杂志》 2020年第1期74-77,共4页
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特别是伴有肉芽肿形成的传染病,可能与结核、寄生虫、细菌和真菌肉芽肿感染有关[1]。颅内结核瘤和神经囊虫病(Neuro cysticer cosis,NCC)是中枢神经系统(CNS)中最常见的肉芽肿性感染,常伴有炎性颗粒、肿瘤性反应.
关键词 结核球 囊虫病 播散性结核 抗药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