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数字经济与城市碳排放强度:时空演化与作用机制
被引量:16
- 1
-
-
作者
冯兰刚
阳文丽
王忠
樊向波
-
机构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省大数据统计分析重点实验室
贵州财经大学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
出处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0-160,共11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视角下京津冀地区污染密集产业再布局与规模问题研究”(批准号:17BJY076)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源环境约束下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污染产业布局和优化研究”(批准号:BJ2017089)
+2 种基金
贵州省统计局统计科研重点课题“贵州省双碳目标评估预测与实现路径研究”(批准号:Z202201)
贵州省大数据统计分析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一种新的时空权重矩阵的构建方法及实证研究”(批准号:BDSA20200109)
贵州财经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基于生态视角的我国污染密集产业再布局与规模问题研究”(批准号:2018YJ68)。
-
文摘
数字经济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驱动力。基于2011—2019年城市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演化特征,运用面板固定效应、中介效应模型及二者的滞后模型、门限效应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多维度实证检验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控碳”效应与机制。主要研究结论为:①从整体来看,研究期内中国数字经济取得较快发展。从区域来看,京津冀、成渝、长三角以及珠三角数字经济发展优势明显。同时,各城市的碳排放强度呈现波动型下降趋势,碳排放集聚效应明显。②数字经济发展的控碳效应显著,创新能力与能源强度是重要的控碳机制。具体地,数字经济发展每提升1%水平,总体上能够促进城市碳排放强度降低0.390%,其中通过创新能力这一途径,可直接影响城市碳排放强度降低0.377%,间接影响城市碳排放强度降低0.013%;而通过能源强度这一途径,可直接影响城市碳排放强度降低0.258%,间接影响城市碳排放强度降低0.132%。③从滞后效应的动态检验结果来看,数字经济的控碳效应与机制均存在着显著的滞后效应,且其作用效果能够持续至第三期。④数字经济的控碳效应具有以自身发展水平为基础的单门限效应,在数字经济发展指数门限值的前、后两阶段,数字经济均显著抑制了碳排放强度,但后一阶段的抑制效果较前一阶段而言有所减弱,即表现为先强后弱的非线性转换。⑤在空间溢出效应上,数字经济对城市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说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降低本城市及相邻城市的碳排放强度,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加强城市间的协作治理有助于实现碳减排。
-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碳排放强度
时空演化
门限效应
空间溢出
-
Keywords
digital economy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threshold effect
spatial spillover
-
分类号
F832
[经济管理—金融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