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加坡现代佛教建筑的发展 被引量:7
1
作者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A01期281-285,共5页
为分析新加坡现代佛教建筑在性格特征、建筑型制和功能要求的发展和变化,及探讨促使新加坡现代佛教发展的社会因素,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相关文献的阅读,以天福宫和莲山双林寺为例,总结新加坡传统佛教寺院的特征.新加坡“改良佛教”... 为分析新加坡现代佛教建筑在性格特征、建筑型制和功能要求的发展和变化,及探讨促使新加坡现代佛教发展的社会因素,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相关文献的阅读,以天福宫和莲山双林寺为例,总结新加坡传统佛教寺院的特征.新加坡“改良佛教”的出现是促使新加坡现代佛教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进一步以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和光明山宏船法师纪念堂为例,通过这两座现代佛教建筑与传统佛教寺院的比较,总结分析出新加坡现代佛教建筑的世俗化特征,灵活的建筑型制及多元化的功能这些与传统寺院迥然不同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寺庙 现代佛教建筑 建筑型制
下载PDF
苏州地区歇山厅堂大木构架演变刍议
2
作者 沈健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3期39-47,共9页
歇山建筑之研究是建筑史领域的重要内容。江南尤其是苏州地区宋元时期歇山厅堂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是我国歇山建筑体系中的重要支系。探究苏州不同时期歇山厅堂构架之构成及发展特征是充分认知这一建筑谱系的必要环节。本文基于前辈学... 歇山建筑之研究是建筑史领域的重要内容。江南尤其是苏州地区宋元时期歇山厅堂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是我国歇山建筑体系中的重要支系。探究苏州不同时期歇山厅堂构架之构成及发展特征是充分认知这一建筑谱系的必要环节。本文基于前辈学者之研究成果,梳理宋元以来苏州地区歇山厅堂实例,认为厅堂井字型构架与歇山厦两头屋架之一体性配适是其延续千载的基本构架传统,但随着山面梁架省、置不一,导致其分化为繁复的“设山面梁架的、相对均质的厦一架歇山厅堂”和简约的“无山面梁架的、完全均质的厦一间歇山厅堂”构架。整体构架之视角下,山面梁架作为主要线索,体现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作用,影响了苏州地区歇山厅堂构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地区 歇山厅堂 大木构架 山面梁架 演变
下载PDF
微更新背景下老旧社区户外公共空间适老性设计策略探析--以昆山老城区新德小区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王丝雨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第5期54-56,61,共4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旧社区户外公共空间作为老年人活动频繁的场所,其适老性设计被广泛关注。在微更新背景下,以昆山老城区新德小区为例,对老旧社区户外公共空间进行分类,并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基础上分析公共空间现存问题,提...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旧社区户外公共空间作为老年人活动频繁的场所,其适老性设计被广泛关注。在微更新背景下,以昆山老城区新德小区为例,对老旧社区户外公共空间进行分类,并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基础上分析公共空间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以提升社区公共空间的适老性,增强老年人社区生活的舒适感与安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老旧社区 公共空间 适老性
下载PDF
存内去外:减柱法在苏州歇山厅堂室内空间中的应用之道
4
作者 沈健 《室内设计与装修》 2024年第7期122-123,共2页
柱网排布不仅是古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层面,更是影响室内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苏州歇山厅堂体系素以柱网完整为特色,然不乏几处施用减柱法之实例。通过建模分析发现,现存的8处减柱实例有着强烈的共性和特性,即皆施副阶周匝后再减柱,且绝... 柱网排布不仅是古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层面,更是影响室内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苏州歇山厅堂体系素以柱网完整为特色,然不乏几处施用减柱法之实例。通过建模分析发现,现存的8处减柱实例有着强烈的共性和特性,即皆施副阶周匝后再减柱,且绝不减内柱,只减殿身檐柱,迥异于以减柱法见多、见长的北方。本文对其作分型详释,且尝试从结构技术与室内空间设计角度展开分析,认为对周匝连架的厅堂构架技术的坚守与周置群像、扩大礼拜空间的需求是其如此减柱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柱法 苏州歇山厅堂 室内空间设计 周匝连架 像设与礼拜
下载PDF
玄妙观雷尊殿大木构架探析——兼论明清苏州地区方三间厅堂井字型构架的演化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沈健 尚维 《古建园林技术》 2023年第6期36-40,45,共6页
解析清初典型方三间遗构玄妙观雷尊殿的大木结构,认为其继承了宋元以来江南“厅堂井字型构架”的基本特征,并通过施用大抹角梁和减柱、简化铺作、加固厦两头屋架做法等措施予以改进,实现了室内空间的进一步扩展与畅通,精简并加固了结构... 解析清初典型方三间遗构玄妙观雷尊殿的大木结构,认为其继承了宋元以来江南“厅堂井字型构架”的基本特征,并通过施用大抹角梁和减柱、简化铺作、加固厦两头屋架做法等措施予以改进,实现了室内空间的进一步扩展与畅通,精简并加固了结构。基于此,通过对比宋元以来同类遗构,进一步探讨明清苏州方三间厅堂演进特征,认为其具有平面尺度呈阶段性变化、殿身构架整合副阶构架及厦两头出际做法进一步发展等特点,并分别阐述其中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尊殿 明清苏州地区 方三间 厅堂井字型构架 发展演进 减柱法 歇山屋架
下载PDF
空间体验概念探源 被引量:3
6
作者 《建筑师》 2010年第2期28-36,共9页
"空间"概念作为建筑词汇在19世纪末才出现,其源自于德国哲学领域的思考,并深受同时代的一小部分德国哲学家和艺术史学家对空间概念阐释的影响。其中美学中的移情理论和空间中的围合概念为发展空间体验的概念奠定了理论前提:同... "空间"概念作为建筑词汇在19世纪末才出现,其源自于德国哲学领域的思考,并深受同时代的一小部分德国哲学家和艺术史学家对空间概念阐释的影响。其中美学中的移情理论和空间中的围合概念为发展空间体验的概念奠定了理论前提:同时20世纪初的德语系建筑师路斯的"空间布局"与西特的"空间艺术"则为这一概念提供了实践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移情 围合 空间布局 空间艺术
下载PDF
理性与浪漫的交织——解读原金陵女子大学校园建筑 被引量:3
7
作者 《华中建筑》 2005年第1期164-167,共4页
该文通过对原金陵女子大学校园建筑的调查研究,试图分析墨菲的“宫殿式”建筑创作手法,和对中国传统复兴建筑设计的创新。
关键词 金陵女子大学 墨菲 设计手法 创作思想
下载PDF
身体与建筑 被引量:2
8
作者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171-175,共5页
从3个层面探讨了西方建筑学中所出现对"身体"概念的理解:古典建筑中的身体投射,空间中的身体体验,后现代建筑中的身体隐喻,最后提出"身体作为建筑学的诱因",认为"身体"在形式上、精神上以及与其他学科的... 从3个层面探讨了西方建筑学中所出现对"身体"概念的理解:古典建筑中的身体投射,空间中的身体体验,后现代建筑中的身体隐喻,最后提出"身体作为建筑学的诱因",认为"身体"在形式上、精神上以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上激发和拓展了建筑学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学 身体 古典建筑 空间 后现代建筑
原文传递
新加坡佛教建筑的变迁 被引量:2
9
作者 《华中建筑》 2007年第12期155-158,共4页
新加坡佛教主要是由早期的中国移民传入的,他们的民族风俗及宗教信仰形成了新加坡早期宗教信仰,他们建造的早期寺庙建筑成为新加坡传统佛教建筑的雏形。该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加坡传统佛教寺庙的类型及实例。随着新加坡佛教... 新加坡佛教主要是由早期的中国移民传入的,他们的民族风俗及宗教信仰形成了新加坡早期宗教信仰,他们建造的早期寺庙建筑成为新加坡传统佛教建筑的雏形。该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加坡传统佛教寺庙的类型及实例。随着新加坡佛教的发展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现代佛教建筑也大大迥异于传统寺庙,文章探讨了影响新加坡现代佛教发展的因素,及现代佛教建筑的发展,试图揭示其变迁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寺庙 佛教 佛教建筑
下载PDF
建筑学中的女性主义话语研究——理论建构与设计理念 被引量:2
10
作者 《华中建筑》 2015年第12期15-19,共5页
该文围绕20世纪70年代后建筑学领域中出现的女性主义话语讨论,通过文献阅读和梳理,重点对其理论建构和设计理念进行研究。女性主义者从历史、空间、形式和设计原则方面完成了理论建构,并关注理想家园、城市安全、建造环境和参与式实践... 该文围绕20世纪70年代后建筑学领域中出现的女性主义话语讨论,通过文献阅读和梳理,重点对其理论建构和设计理念进行研究。女性主义者从历史、空间、形式和设计原则方面完成了理论建构,并关注理想家园、城市安全、建造环境和参与式实践和女性主义策略等设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学 女性主义话语 理论建构 设计理念
下载PDF
基于女性主义视角的城市居住模式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4-78,共5页
对西方女性主义居住模式的发展做了介绍,并基于女性主义视角批判了中国传统的居住环境;以苏州市古城区、高新区和工业园区为例,分析了现有城市居住模式的特点及存在的若干问题,分别提出"过渡房"政策、土地混合利用和"合... 对西方女性主义居住模式的发展做了介绍,并基于女性主义视角批判了中国传统的居住环境;以苏州市古城区、高新区和工业园区为例,分析了现有城市居住模式的特点及存在的若干问题,分别提出"过渡房"政策、土地混合利用和"合作持家"等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居住模式 苏州市 过渡房 土地混合利用 合作持家
原文传递
苏州明清时期戏场建筑空间特征初探
12
作者 吴天琪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2022年第4期31-36,共6页
戏场建筑是苏州传统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丰富的文化内涵。以戏场建筑为对象,对戏场建筑与其周边建筑和环境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及古籍文献资料的查阅,对苏州明清戏场建筑的发展进行了梳... 戏场建筑是苏州传统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丰富的文化内涵。以戏场建筑为对象,对戏场建筑与其周边建筑和环境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及古籍文献资料的查阅,对苏州明清戏场建筑的发展进行了梳理与分类,展示明清时期戏场建筑的空间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 明清时期 戏场建筑 空间特征
下载PDF
“基于生态与技术启动的建筑设计”的教学探索 被引量:1
13
作者 邱德华 《华中建筑》 2014年第4期171-175,共5页
在以"要素指导的建筑设计"为建筑学三年级教学定位的基础上,该文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与组织、教学成果三方面,探索并思考"基于生态与技术启动的建筑设计"教学设置与安排。教学提出将生态意识与建筑技术融于设计教... 在以"要素指导的建筑设计"为建筑学三年级教学定位的基础上,该文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与组织、教学成果三方面,探索并思考"基于生态与技术启动的建筑设计"教学设置与安排。教学提出将生态意识与建筑技术融于设计教学中,采用开放式、阶段式的模式与组织,强调设计课程与技术课程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在当下设计环境中建立生态意识,并对相关技术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与技术 设计教学 生态意识
下载PDF
迪勒与斯科菲迪奥的建筑思想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华中建筑》 2016年第12期1-4,共4页
该文通过对迪勒与斯科菲迪奥的身体作品、装置作品和建筑作品等实践的介绍与分析,揭示迪勒与斯科菲迪奥关于建筑与身体、建筑与媒体和建筑与戏剧等交互关系的探索,其质疑了建筑在社会习俗和制度中的位置。文章指出建筑学只有与媒体技术... 该文通过对迪勒与斯科菲迪奥的身体作品、装置作品和建筑作品等实践的介绍与分析,揭示迪勒与斯科菲迪奥关于建筑与身体、建筑与媒体和建筑与戏剧等交互关系的探索,其质疑了建筑在社会习俗和制度中的位置。文章指出建筑学只有与媒体技术发展相结合,才能体现当下的时代精神,进一步拓展建筑学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迪勒与斯科菲迪奥 身体 装置 媒体
下载PDF
关于屈米 被引量:1
15
作者 《建筑与文化》 2008年第8期74-77,共4页
本文以拉维莱特公园为例,探讨了屈米的建筑思想,分析了屈米的建筑概念和主要的建筑策略,继而阐述了对解构主义的再认识。
关键词 屈米 拉维莱特公园 概念 策略 解构主义
下载PDF
苏州住宅空间近代化发展及特征辨析
16
作者 蒋慧 项星玮 《华中建筑》 2022年第1期131-135,共5页
在"西风东渐"的背景下,苏州传统住宅空间的演变是明清"早期近代"向"近代"社会转型的物质呈现和表达。以苏州住宅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明清和近代时期的苏州住宅进行规模分类,然后在不同类型的住宅中选... 在"西风东渐"的背景下,苏州传统住宅空间的演变是明清"早期近代"向"近代"社会转型的物质呈现和表达。以苏州住宅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明清和近代时期的苏州住宅进行规模分类,然后在不同类型的住宅中选取典型性的案例进行历时性的纵向对比考察;进而总结出不同类型住宅应对"近代化"措施的异同点,深入探讨了异同性缘起于使用者所在的阶层、社会观念和自身经历的差异;以及明清和近代苏州住宅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对人性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化 苏州住宅 异同 空间 布局
下载PDF
欠发达地区古城镇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的一种模式评价——以云南束河、黑井古镇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建筑与文化》 2011年第9期102-103,共2页
以云南丽江束河古镇、禄丰黑井古镇的历史保护与开发为例,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力与政府在保护开发过程中的作用,提出欠发达地区历史性古镇保护与开发的新思路。
关键词 古城镇 保护 开发
下载PDF
苏州历史地段街巷活力再生策略研究——以剪金桥巷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凌倩倩 《城市住宅》 2021年第8期58-60,共3页
随着城市发展,部分历史地段面临文化流失、文脉破损、发展活力低下等问题,在古城保护整治背景下,实现历史地段街巷的活力再生具有重要意义。以苏州古城32号街坊更新案例中的剪金桥巷为例,分析其现状,从文化特质出发,结合功能布局、特色... 随着城市发展,部分历史地段面临文化流失、文脉破损、发展活力低下等问题,在古城保护整治背景下,实现历史地段街巷的活力再生具有重要意义。以苏州古城32号街坊更新案例中的剪金桥巷为例,分析其现状,从文化特质出发,结合功能布局、特色空间、建筑界面的保护更新,探讨街巷活力再生策略,为历史地段街巷更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城保护 历史地段 活力再生 街巷更新
下载PDF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教学体会与探索
19
作者 《高等建筑教育》 2013年第3期106-108,共3页
为使学生从更广阔、更宏观的角度学习并掌握近现代时期外国建筑的发展背景与主要脉络,从5个方面对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教学提出探索和提议,指出在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教学中,应加强与社会背景、艺术史、古代建筑史的联系,注重史论与理论的平... 为使学生从更广阔、更宏观的角度学习并掌握近现代时期外国建筑的发展背景与主要脉络,从5个方面对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教学提出探索和提议,指出在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教学中,应加强与社会背景、艺术史、古代建筑史的联系,注重史论与理论的平行教学,强调建筑作品的个案分析,加强对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渐建立自己的建筑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史 教学 建筑观
下载PDF
古典建筑中的“身体”投射
20
作者 《华中建筑》 2010年第1期145-148,共4页
该文探讨了身体的物质形态在古典建筑中的直接体现。身体与建筑物的类比源于维特鲁威,并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充分的发展。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概念如"神人同形同性论"都是与身体有着莫大的关联。这种身体的直接显现是通过几何... 该文探讨了身体的物质形态在古典建筑中的直接体现。身体与建筑物的类比源于维特鲁威,并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充分的发展。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概念如"神人同形同性论"都是与身体有着莫大的关联。这种身体的直接显现是通过几何、比例表现出来,使得建筑物在表达有机形式的同时,获得了一种形式上的自治和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古典建筑 维特鲁威 神、人同形同性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