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分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9
1
作者 余加林 杜立中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43-746,共4页
目的 分析新生儿早发型和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点、非特异性指标、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选取血培养阳性新生儿败血症患儿352例,根据发病时间将其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2例... 目的 分析新生儿早发型和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点、非特异性指标、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选取血培养阳性新生儿败血症患儿352例,根据发病时间将其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2例新生儿败血症中早发型144例(40.91%),晚发型208例(59.09%),且晚发型中有108例(51.92%)为院内感染.早发型败血症多发生于足月儿[107/144例(74.31%)],晚发型败血症多发生于早产儿[77/208例(37.02%)]及低出生体质量儿[70/208例(33.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84、4.123,P均<0.05).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窒息[21/144例(14.58%)]、围生期宫内窘迫[14/144例(9.72%)]、羊水粪染[26/144例(18.06%)]、胎膜早破≥18 h[31/144例(21.53%)]的比例高于晚发型[分别为17/208例(8.17%)、9/208例(4.33%)、13/208例(6.25%)、17/208例(8.17%)],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4.622、3.886、5.950、13.345,P均<0.05).晚发型败血症出现体温异常[72/208例(34.62%)]、呕吐或腹胀[109/208例(52.40%)]、少吃少哭少动症状[79/208例(37.98%)]、脐炎或脓疱或皮肤破溃[33/208例(15.87%)]的比例大于早发型败血症[分别为30/144例(20.83%)、35/144例(24.31%)、38/144例(26.39%)、11/144例(7.64%)],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853、8.763、5.153、5.265,P均<0.05).晚发型败血症高未成熟中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比值例数[27/184例(14.67%)]、C-反应蛋白升高例数[76/206例(36.89%)]明显多于早发型败血症[分别为9/133例(6.77%)、38/143例(26.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794、4.087,P均<0.05).晚发型败血症患儿更易发生细菌性脑膜炎[37/208例(17.79%)比12/144例(8.33%);x2 =6.348,P<0.05].早发型败血症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早发型败血症 晚发型败血症
原文传递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凯格尔运动对自然分娩产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惠萍 孙赵娜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年第10期4-6,共3页
目的分析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凯格尔运动对自然分娩产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自然分娩产妇,根据临床治疗需要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凯格尔运动,观察组给予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凯格尔运动。比较两组患者的盆底功... 目的分析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凯格尔运动对自然分娩产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自然分娩产妇,根据临床治疗需要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凯格尔运动,观察组给予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凯格尔运动。比较两组患者的盆底功能、盆底肌张力指标变化情况以及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尿失禁生活质量评分量表(I-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尿失禁问卷调查表简表(ICI-Q-SF)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最大电压值、平均电压值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子宫脱垂、压力性尿失禁、腰骶部疼痛、痔疮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45%VS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凯格尔运动对自然分娩产妇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康复治疗仪 凯格尔运动 自然分娩 产妇
下载PDF
老药新用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红霞 +2 位作者 李晓梅 彭光琼 黄志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63-467,共5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上除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外,生物制剂、小分子靶向药也逐步用于临床。虽然以上药物提高了疾病缓解率,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疗效...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上除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外,生物制剂、小分子靶向药也逐步用于临床。虽然以上药物提高了疾病缓解率,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满意,且因药物副作用或价格昂贵不能长期用药。近年来,老药新用在SLE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就目前研究较多的老药在SLE治疗中作用机制及安全性做一综述,以期为SLE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老药新用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患者的FRAX骨折风险评估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徐鹏慧 张清 +5 位作者 孔祥艳 叶彬 卢敏辉 屈文龙 周惠琼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68-1772,共5页
目的通过使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校正的骨折危险性评估工具(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FRAX),评估系统应用GC对风湿病患者群体骨折风险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就诊且行髋部和... 目的通过使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校正的骨折危险性评估工具(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FRAX),评估系统应用GC对风湿病患者群体骨折风险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就诊且行髋部和腰椎骨密度检测的风湿病患者180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180例,风湿病患者均系统性使用GC治疗超过3个月,按照日均GC剂量(等同于醋酸泼尼松)分为GC≤7.5 mg组,7.5 mg<GC<30 mg组和≥30 mg组,并对剂量超过7.5 mg的两组进行骨折风险校正,使用FRAX评估系统评估未来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PMOF)和髋部骨折(PHF)发生概率,并比较组间的差异。结果①激素使用组PMOF和PHF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按GC使用时间分为>2年组和≤2年组,GC使用>2年组PMOF和PHF均高于≤2年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FRAX校正前GC≤7.5 mg组的PMOF与PHF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FRAX校正后GC≤7.5 mg组PMOF与PHF仍高于另外两组,与GC≥30 mg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⑤按骨质疏松治疗阈值PMOF 20%、PHF 3%计算,激素使用组达到PMOF和PHF治疗阈值者分别为0例和9例(5%);按2017年GIOP推荐的骨质疏松治疗阈值PMOF 10%、PHF 1%计算,达治疗阈值者分别为8例(4.44%)和41例(22.78%)。结论经GC校正后可提高基于FRAX计算出的风湿病患者的骨折风险,且校正后增加了达到骨质疏松治疗阈值的人数,能更有效的预测使用GC的风湿病群体骨折概率,尽早实施预防骨质疏松,从而降低骨折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病 糖皮质激素 校正 骨折危险性评估工具 骨折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景晓娜 梁赵云 +8 位作者 郝美华 吴萌 杨金华 赵春苗 张升校 高崇 李小峰 陈俊伟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44-348,共5页
SLE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病,具有多器官、多系统受累的特点。SLE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与遗传学、免疫学、雌激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可导致自我免疫耐受的破坏,最终引发自身免疫反应。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辅助性T细胞 全反式维甲酸 细胞调节 调节性 慢性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反应 多系统受累
原文传递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疗法治疗银屑病关节炎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春苗 +7 位作者 张冰莹 王旭霞 梁赵云 郝美华 景晓娜 王轶奇 安佳 陈俊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05-1108,共4页
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Ps A)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血清阴性的炎性关节病,临床表现为银屑病的皮疹及关节、周围软组织及脊柱炎症,病程迁延,不易根治,晚期可致残,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有大量的文献已经证实双重滤过血... 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Ps A)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血清阴性的炎性关节病,临床表现为银屑病的皮疹及关节、周围软组织及脊柱炎症,病程迁延,不易根治,晚期可致残,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有大量的文献已经证实双重滤过血浆置换疗法(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可以快速有效地治疗重症及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等风湿性疾病,其也被大量用于银屑病的治疗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 银屑病关节炎
原文传递
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的血管炎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春苗 +2 位作者 张冰莹 李小峰 陈俊伟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6期368-370,共3页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systemic vasculitis,AASV)是一组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有关的以血管壁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为病理特征的系统性疾病。该病临床表现...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systemic vasculitis,AASV)是一组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有关的以血管壁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为病理特征的系统性疾病。该病临床表现多样,症状缺乏特异性,最常受累的器官为肾脏和肺[1],神经系统亦是其常见的受累系统,但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者少有报道,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的ANCA相关性血管炎病例报道如下:患者男性,64岁,主因左手麻木、右足屈曲受限2个月,发热1周入院。患者入院前2个月出现左手麻木、右足屈曲受限,当地诊所给予口服甲钴胺,上述症状无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A相关性血管炎 神经系统损害 首发症状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文献复习 系统性疾病 病理特征 临床表现
原文传递
滤泡辅助性T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静 牛红青 +5 位作者 景晓娜 梁赵云 郝美华 赵春苗 陈俊伟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6期835-837,共3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系统的慢性自身免疫病,以在多种器官内自身抗体的产生、免疫复合物(ICs)的沉积,最终导致组织损伤为特点。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细胞)是CD4^+T细胞的一个特殊亚群,主要作用是对B细胞提供帮助...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系统的慢性自身免疫病,以在多种器官内自身抗体的产生、免疫复合物(ICs)的沉积,最终导致组织损伤为特点。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细胞)是CD4^+T细胞的一个特殊亚群,主要作用是对B细胞提供帮助。它们在B细胞的滤泡和生发中心产生和成熟,并形成长期的血清学记忆功能,同样地,其可能在SLE的发病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滤泡 细胞分化 自身免疫病 生发中心 组织损伤 自身抗体 血清学 发病机制 疾病活动性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5+ B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俊伟 景晓娜 +9 位作者 郝美华 梁赵云 杨金华 吴萌 介绍亮 张升校 赵春苗 王静 乔玥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13-517,I0001,共6页
目的测定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B细胞、CD5+ B细胞数量以及分泌的IL-10水平,并分析其在疾病中的作用。 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84例SLE患者组,根据其SLEDAI进行评价,将所入选患者分为低活动组(SLEDAI〈9分)和高活动组(SLEDAI≥9... 目的测定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B细胞、CD5+ B细胞数量以及分泌的IL-10水平,并分析其在疾病中的作用。 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84例SLE患者组,根据其SLEDAI进行评价,将所入选患者分为低活动组(SLEDAI〈9分)和高活动组(SLEDAI≥9分),同时选取10名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其淋巴细胞、B细胞、CD5+ B细胞的数量、ESR、C3、C4以及血清中的IL-10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与SLEDAI及补体的相关性。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LSD-t检验,以Spearman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LE组的淋巴细胞总数[(1.3±0.6)×10^9/L]低于健康对照组[(1.9±0.6)×10^9/L](F=7.216,P〈0.01),SLE组的B细胞数[(295±10^3)个/μL]高于健康对照组[(200±80)个/μL](F=3.589,P=0.036);SLE患者外周血的CD5+ B细胞[(2.5±0.6)%]与健康对照组[(3.2±0.8)%]相比明显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412,P=0.698)。高活动组CD5+ B细胞数量明显低于低活动组(t=7.365,P=0.027)以及健康对照组(t=5.649,P=0.002)。CD5^+ B细胞的数量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r=-0.692,P=0.001),与补体C3的水平呈正相关(r=0.305,P=0.038),但与补体C4和ESR无相关性(P〉0.05)。此外,无论低活动组还是高活动组的SLE患者血清中IL-10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t=1.935,P=0.031和t=3.048,P=0.012)。SLE患者血清IL-10水平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425,P=0.024)与ESR呈正相关(r=0.479,P=0.008),而与C4呈负相(r=-0.359,P=0.031)。结论SLE患者淋巴细胞总数明显降低,而B细胞明显增多,并且随着疾病的活动度增加而进一步增加,CD5+ B细胞数量以及IL-10的血清水平也发生了变化,可能与患者体内的炎性环境有关,并且其CD5+B细胞的数量和IL-10血清水平可能与疾病的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B淋巴细胞亚群 白细胞介素.10
原文传递
以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为共病求诊的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一例及文献复习
10
作者 李亚卓 +4 位作者 徐鹏慧 孔祥艳 叶彬 卢敏辉 周惠琼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11-815,I0002,共6页
目的探讨以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为共病的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收集1例以ABPA为共病求诊的EGPA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总结患者的诊疗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探讨ABPA及EGPA发病机制的相关性和诊... 目的探讨以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为共病的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收集1例以ABPA为共病求诊的EGPA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总结患者的诊疗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探讨ABPA及EGPA发病机制的相关性和诊疗经验。结果该病例为老年男性,反复咳嗽、咳痰、咯血、喘憋,化验嗜酸性粒细胞、IgE升高,烟曲霉菌试验阳性,胸部CT示肺部结节影、支气管扩张,诊断为ABPA。患者出现肢体麻木、鼻窦炎、肾功能异常诊断为EGPA。给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真菌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复习相关文献,共检索到10篇个案报道,共报道10例患者,其中5例先诊断为ABPA,后诊断为EGPA;3例先诊断为EGPA,后诊断为ABPA;2例同时诊断。二者在发病机制上有一定的相关性,治疗上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真菌药物为主。结论以ABPA为共病的EGPA病例鲜有报道,提醒在临床工作中当诊断其中一种疾病时要警惕是否有另一种疾病共存,避免漏诊或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菌病 变应性支气管肺 血管炎 嗜酸性粒细胞 哮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