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镇痛与睾酮、双氢睾酮的关系 被引量:10
1
作者 孔天翰 范天生 +2 位作者 韩雪飞 方智慧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38-141,共4页
针麻是个复杂的生理调节过程,其除了神经系统的作用外,还有体液因素的参与。近年来实验证明针刺可提高血浆中亮啡肽,ACTH,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含量,并且针麻效果与这些体液因素有密切关系。另有资料表明针刺可提高血浆睾酮的含量,关于睾酮... 针麻是个复杂的生理调节过程,其除了神经系统的作用外,还有体液因素的参与。近年来实验证明针刺可提高血浆中亮啡肽,ACTH,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含量,并且针麻效果与这些体液因素有密切关系。另有资料表明针刺可提高血浆睾酮的含量,关于睾酮水平的改变对针刺镇痛的效果是否有影响,目前尚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镇痛 睾酮 双氢睾酮
下载PDF
针刺镇痛时下橄榄核Fos样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6
2
作者 方智慧 黄大鹏 +2 位作者 王金兰 范天生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5年第3期221-224,共4页
以Fos样蛋白作为神经元功能活动的标志,观察了大白鼠下橄榄核在伤害性刺激和针刺镇痛条件下Fos样蛋白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变化。发现伤害性刺激可引起下橄榄核Fos样蛋白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加(P<0.01);而在针刺镇痛条... 以Fos样蛋白作为神经元功能活动的标志,观察了大白鼠下橄榄核在伤害性刺激和针刺镇痛条件下Fos样蛋白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变化。发现伤害性刺激可引起下橄榄核Fos样蛋白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加(P<0.01);而在针刺镇痛条件下,Fos样蛋白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又明显减少(P<0.01)。结果提示:下橄榄核可能参与了针刺镇痛机制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橄榄核 Fos样蛋白 针刺镇痛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伤害性刺激电针后中缝背核生长抑素mRNA的表达及其与5-HT的共存 被引量:5
3
作者 方智慧 吴爱群 +3 位作者 朱君明 王金兰 范天生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2-26,共5页
本实验用原住杂交和免疫组化ABC相结合的双标记技术,观察了大鼠中缝背核(RD)内生长抑素(SOM)fllRNA在正常、伤害性刺激、单纯电针和电针镇痛(EA)下的变化特点。结果发现RD正常情况下有一定SOMmRNA表达,伤害性刺激和单纯电针后SO... 本实验用原住杂交和免疫组化ABC相结合的双标记技术,观察了大鼠中缝背核(RD)内生长抑素(SOM)fllRNA在正常、伤害性刺激、单纯电针和电针镇痛(EA)下的变化特点。结果发现RD正常情况下有一定SOMmRNA表达,伤害性刺激和单纯电针后SOMmRNANA表达增强,EA后进一步增强。在正常情况下RD内有少量的SOMmRNA与5-HT双标记细胞。与正常组相比,伤害性刺激和单纯针刺后双标细胞增多,EA后更甚。结果提示:(1)SOM可能参与痛觉调杯(2)SOM可能参与EA。(3)RD内SOMmRNA与SNT共存,二者可能协同作用,共同参与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缝背核 电针镇痛 生长抑素
下载PDF
大蒜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TNF-α蛋白,SREBP-1c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周媛媛 刘春杰 +1 位作者 李超彦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27-130,共4页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大鼠治疗作用及肝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蛋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7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2)和造模组(n=64),采用高...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大鼠治疗作用及肝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蛋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7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2)和造模组(n=64),采用高脂饮食法诱导构建NAFLD大鼠模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非诺贝特组(50 mg·kg^(-1)·d-1),模型组,大蒜素低、中、高剂量组(10,30,60 mg·kg^(-1)·d-1),每组12只。非诺贝特组及大蒜素组灌喂相应剂量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灌喂等体积生理盐水。药物干预4周后处死动物,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肝组织内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中TNF-α,SREBP-1c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及血清TG,TC,肝组织ALT,AST活性,肝组织中TNF-α,SREBP-1c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非诺贝特组、大蒜素低、中、高剂量组均明显降低大鼠肝组织及血清TG,TC,肝组织ALT,AST活性,肝组织中TNF-α,SREBP-1c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大蒜素对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模型具有降脂护肝的作用,其机制与下调TNF-α及SREBP-1c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大蒜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原文传递
大鼠脑干一氧化氮合成酶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及发育 被引量:2
5
作者 方智慧 黄大鹏 +1 位作者 王金兰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和方法;实验用依赖还原型辅酶Ⅱ的黄递酶酶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一氧化氮合成酶阳性神经元在大鼠脑干的分布及发育.结果:一氧化氮合成酶阳性神经元在各日龄大鼠的分布上没有明显差别.一氧化氮合成酶阳性神经元主要集中在上丘浅灰质... 目的和方法;实验用依赖还原型辅酶Ⅱ的黄递酶酶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一氧化氮合成酶阳性神经元在大鼠脑干的分布及发育.结果:一氧化氮合成酶阳性神经元在各日龄大鼠的分布上没有明显差别.一氧化氮合成酶阳性神经元主要集中在上丘浅灰质层、中脑水管周围灰质背外侧部、中缝背核、被盖背外侧核、中缝大核、三叉神经脊束核等部位.结论:比较各日龄大鼠一氧化氮合成酶阳性神经元发现,随着日龄增加,上述各核团内阳性细胞数量增加且染色加深,细胞突起逐渐增多加长.提示一氧化氮同神经元的发育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 发育 一氧化氮合成酶 神经元 分布 发育
下载PDF
大鼠中缝背核三种递质传入纤维的脑干起源-免疫细胞化学和酶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孙贤奎 +1 位作者 方智慧 范天生 《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5-39,共5页
实验用HRP逆行追踪法和免疫细胞化学ABC法,研究了大鼠中缝背核内5-羟色胺、P物质以及亮脑啡肽三种传入纤维的脑干起源。发现中央上核,中缝大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脚间核和第Ⅳ脑室中央灰质均有数量不等的5-羟色胺、P物质和亮脑啡肽能... 实验用HRP逆行追踪法和免疫细胞化学ABC法,研究了大鼠中缝背核内5-羟色胺、P物质以及亮脑啡肽三种传入纤维的脑干起源。发现中央上核,中缝大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脚间核和第Ⅳ脑室中央灰质均有数量不等的5-羟色胺、P物质和亮脑啡肽能神经元向中缝背核投射。结果提示:中缝背核接受脑干许多核团不同性质神经元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 菱形窝 中缝背核 神经肽 免疫细胞化学
下载PDF
伤害性刺激、电针镇痛后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生长抑素mRNA的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吴爱群 方智慧 +4 位作者 朱君明 王金兰 范天生 任朝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62-167,共6页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SOM)镇痛效果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原位杂交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观察正常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内SOM神经元的基因表达;伤害性刺激、单纯针刺和电针镇痛(EA)对PAG内SOM多肽合成的调...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SOM)镇痛效果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原位杂交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观察正常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内SOM神经元的基因表达;伤害性刺激、单纯针刺和电针镇痛(EA)对PAG内SOM多肽合成的调控,以探讨伤害性刺激和电针对PAG内SOM在基因转录水平的激活影响。结果:正常情况下PAG内有一定的SOMmRNA表达,伤害性刺激和单纯电针后SOMmRNA表达增强,EA后进一步增强。结论:(1)SOM可能参与痛觉调制;(2)SOM可能参与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中脑导水管 周围灰质 电针 伤害性刺激
下载PDF
大蒜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周媛媛 刘春杰 +1 位作者 李超彦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42,共3页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非诺贝特组(50mg/kg),大蒜素组(10mg/kg、30mg/kg、60mg/kg),采用高脂饮食法诱导构建NAFLD大...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非诺贝特组(50mg/kg),大蒜素组(10mg/kg、30mg/kg、60mg/kg),采用高脂饮食法诱导构建NAFLD大鼠模型。非诺贝特组、大蒜素组分别灌喂相应浓度药物,正常对照和模型对照灌喂等体积生理盐水,药物干预4周后处死动物,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空腹血糖(FBG)、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IL-10)、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比较,大蒜素10mg/kg、30mg/kg、60mg/kg剂量均可显著降低血清FBG、FINS、TG、TC、TNF-α、IL-6、IL-10、MDA水平,明显升高血清IL-10、SOD水平。结论:大蒜素对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模型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炎症细胞因子平衡和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炎症细胞因子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A型肉毒毒素抑制外源性乙酰胆碱及P物质引发的大鼠离体食管下括约肌收缩增强 被引量:3
9
作者 李超彦 于海英 +2 位作者 周媛媛 任亮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4-166,共3页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对大鼠食管下括约肌离体肌条自发性收缩及乙酰胆碱(ACh)、P物质(SP)引发的收缩增强是否存在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剪取食管下括约肌制备肌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BTX-A组、ACh组、ACh+BTX-A组、ACh+...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对大鼠食管下括约肌离体肌条自发性收缩及乙酰胆碱(ACh)、P物质(SP)引发的收缩增强是否存在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剪取食管下括约肌制备肌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BTX-A组、ACh组、ACh+BTX-A组、ACh+阿托品组、SP组、SP+NK1受体拮抗剂(APTL)-SP组、SP+BTX-A组,采用Biolap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肌条在不同条件下的收缩变化。结果BTX-A降低食管下括约肌自发性收缩张力及振幅(P<0.05);ACh可增强食管下括约肌收缩张力及振幅(P<0.01),而BTX-A、阿托品均可抑制ACh的增强效应(P<0.01);SP可增强食管下括约肌收缩张力(P<0.01),其增强效应均可被BTX-A、APTL-SP所抑制(P<0.01)。结论 ACh、SP可增强食管下括约肌的收缩能力,而BTX-A可抑制其引发的收缩增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乙酰胆碱 P物质 食管下括约肌
下载PDF
脑干六种神经递质纤维向中缝大核的投射——双重标记法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范天生 +2 位作者 张学国 孔天翰 方智慧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89年第1期39-40,共2页
脑干中缝大核是针刺镇痛的重要中枢部位之一。我们过去的工作已证明了其传入纤维的起源,为了继续探讨其传入纤维的递质性质,本实验用大白鼠17只,将微量的WGA-HRP注入中缝大核内,存活24-48小时,向侧脑室注入秋水仙素,24小时后灌注... 脑干中缝大核是针刺镇痛的重要中枢部位之一。我们过去的工作已证明了其传入纤维的起源,为了继续探讨其传入纤维的递质性质,本实验用大白鼠17只,将微量的WGA-HRP注入中缝大核内,存活24-48小时,向侧脑室注入秋水仙素,24小时后灌注固定,冰冻切片,TMB成色,再经DAB-CoCl2稳定,然后用PAP法分别显示5-HT神经元、P物质神经元,M-ENK神经元,L-ENK神经元,β-EP神经元及SRIF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缝大核 双重标记法 神经递质 脑干 WGA-HRP SRIF神经元 投射 传入纤维 L-ENK 中枢部位 针刺镇痛 秋水仙素 灌注固定 冰冻切片 5-HT PAP法 β-EP 大白鼠 侧脑室 TMB P物质 注入
下载PDF
针刺后中缝大核生长抑素mRNA的表达及其与5-HT的共存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君明 +2 位作者 方智慧 王金兰 范天生 《神经科学》 SCIE CAS 1997年第4期166-170,共5页
为探讨中缝大核(nucleusraphesmagnus,RM)内生长抑素(sonatostatin,SOM)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本文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方法(ISHH)和免疫细胞化学(IC)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技术.观察了大鼠RM内SOMmRNA在正常、疼痛刺激、单纯电针刺... 为探讨中缝大核(nucleusraphesmagnus,RM)内生长抑素(sonatostatin,SOM)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本文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方法(ISHH)和免疫细胞化学(IC)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技术.观察了大鼠RM内SOMmRNA在正常、疼痛刺激、单纯电针刺激和电针镇痛下的变化特点。结果发现:典型SOMmRNA阳性细胞胞体及突起近端内合蓝紫色颗粒.胞核不着色呈空泡状。正常组RM内SOMmRNA阳性细胞数量少,形态多样,但多为校形、三角形,多分布于RM的双翼。大多数细胞显示出1~3个突起,细胞染色较淡。和正常组相比,疼痛组和单纯电针组RM内SOMmRNA阳性细胞明显增多,染色加深。经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阳性细胞个数和平均光密度变化均P<0.01。在电针镇痛下,RM内SOMmRNA阳性细胞显得更为密集,且测得的阳性细胞个数和平均光密度与其他三组相比,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正常情况下,RM内有少量的SOMmRNA与5—HT双标记细胞,在棕黄色的胞浆背底中有蓝紫色颗粒。与正常组相比,疼痛刺激组和单纯电针组双标细胞增多(P<0.01),电针镇痛后更甚,与其他三组相比P<0.01。以上结果提示:1.SOM可能参与痛觉调制。2.SOM可能参与电针镇痛。3.RM内SOMmRNA与5-HT共存,二者可能协同作用,共同参与电针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基因表达 电针 镇痛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抑制大鼠离体食管下括约肌收缩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媛媛 李超彦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32-933,共2页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BTX-A)对大鼠食管下括约肌(LES)离体肌条自发性收缩的影响,并观察BTX-A对电场刺激(EFS)引发的肌条收缩是否存在抑制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叩击头部致昏后取食管下括约肌制备肌条,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BTX-A组...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BTX-A)对大鼠食管下括约肌(LES)离体肌条自发性收缩的影响,并观察BTX-A对电场刺激(EFS)引发的肌条收缩是否存在抑制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叩击头部致昏后取食管下括约肌制备肌条,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BTX-A组、EFS组、EFS+BTX-A组,采用Biolap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下括约肌肌条收缩实验数据。结果:①BTX-A降低食管下括约肌肌条自发性收缩张力及振幅(P<0.05);②EFS增强食管下括约肌肌条张力及振幅(P<0.01);③BTX-A抑制EFS对食管下括约肌肌条张力增强效应(P<0.01)及振幅增大效应(P<0.01)。结论:①BTX-A可抑制食管下括约肌肌条自发性收缩;②EFS可增强食管下括约肌肌条收缩能力;③BTX-A可抑制EFS引发的食管下括约肌肌条收缩能力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下括约肌 离体 A型肉毒毒素 电场刺激
下载PDF
大鼠导水管周围灰质和中缝大核的超微结构及其在电针镇痛中的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戬 范天生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0年第3期181-185,共5页
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中缝大核(NRM)、脊髓下行抑制系统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已为许多生理研究所证实,电针刺激可能通过激活PAG和NRM不同的神经递质系统而发挥镇痛作用。形态学研究揭示PAG腹外侧部和NRM不仅含有多种生物胺类。
关键词 电针 止痛 中缝大核 超微结构 PAG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对P物质引发的离体食管下括约肌收缩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媛媛 李超彦 +1 位作者 王福青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63-1065,共3页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对电场刺激(EFS)、内源性及外源性P物质(SP)引发的SD大鼠离体食管下括约肌(LES)收缩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叩击头部致昏后剪取食管下段与贲门交界处组织制备肌条。使用EFS诱发肌条内源性递质释放,阿托品阻断胆...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对电场刺激(EFS)、内源性及外源性P物质(SP)引发的SD大鼠离体食管下括约肌(LES)收缩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叩击头部致昏后剪取食管下段与贲门交界处组织制备肌条。使用EFS诱发肌条内源性递质释放,阿托品阻断胆碱受体作用后,观察NK1受体拮抗剂(APTL-SP)、BTX-A对LES收缩的影响;观察不同浓度APTL-SP、BTX-A,对外源性SP引发的LES收缩变化影响。采用Biolap BL-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同步记录肌条的收缩变化曲线。结果 EFS可增强LES的收缩张力及振幅(P<0.01),BTX-A、阿托品、APTL-SP均可单独抑制其效应(P<0.05或P<0.01),而阿托品作用后BTX-A可进一步降低LES的收缩张力及振幅(P<0.05);EFS的增强LES收缩效应,在被阿托品抑制后,可被后加入的APTL-SP进一步抑制(P<0.05);阿托品与APTL-SP对EFS引发的LES收缩的协同抑制效应和BTX-A的抑制效应对比,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源性加入的SP可显著增强LES收缩张力(P<0.01)及振幅(P<0.05)。结论 BTX-A可抑制EFS诱发的内源性SP引发的LES缩增强,其对外源性SP引发的LES收缩也具有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P物质 食管下括约肌 电场刺激
下载PDF
不同条件下NOS阳性神经元在脊髓中央管周围灰质的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泳 王庆志 +2 位作者 范天生 方智慧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4年第1期37-38,41,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条件下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 ,NOS)阳性神经元在脊髓中央管周围灰质的分布及数量变化 ,分析脊髓中央管周围灰质与针刺镇痛的关系。方法 应用NADPH d法 ,观察在正常情况下、疼痛刺激下、电针刺激下、疼痛加... 目的 探讨不同条件下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 ,NOS)阳性神经元在脊髓中央管周围灰质的分布及数量变化 ,分析脊髓中央管周围灰质与针刺镇痛的关系。方法 应用NADPH d法 ,观察在正常情况下、疼痛刺激下、电针刺激下、疼痛加电针刺激下NOS阳性神经元在脊髓中央管周围灰质的表达。结果 正常情况下 ,脊髓中央管周围灰质有少量NOS阳性细胞 ;疼痛刺激后 ,NOS阳性细胞数目增多 (P <0 .0 1) ;单纯电针刺激下 ,NOS阳性细胞较正常组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疼痛刺激加电针刺激后 ,NOS阳性细胞数较疼痛刺激组明显减少 (P <0 .0 1) ,而与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抑制疼痛刺激引起的NOS阳性细胞数目增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S阳性神经元 脊髓中央管 灰质 神经表达
下载PDF
针刺“足三里”对大鼠血浆睾酮、双氢睾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孔天翰 范天生 +3 位作者 韩雪飞 方智慧 任清雨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1年第1期10-13,共4页
采用针刺实验模型加选择性切除肾上腺和或睾丸的方法,观察了电针“足三里”对成年雄性大鼠血浆睾酮、双氢睾酮含量的影响。本实验共分4组,结果表明:动物在摘除双侧睾丸加肾上腺3天后,血浆睾酮水平均值较手术前下降了89%,而切陈睾丸或肾... 采用针刺实验模型加选择性切除肾上腺和或睾丸的方法,观察了电针“足三里”对成年雄性大鼠血浆睾酮、双氢睾酮含量的影响。本实验共分4组,结果表明:动物在摘除双侧睾丸加肾上腺3天后,血浆睾酮水平均值较手术前下降了89%,而切陈睾丸或肾上腺后,动物血浆睾酮亦有不同程度地下降。电针45min后,对照组及肾上腺切除组的血浆睾酮水平均较刺前有显著提高(P<0.001),而切除睾丸或合并切除肾上腺的动物,睾酮升高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电针对提高血浆中双氢睾酮含量的作用亦十分显著,除睾丸加肾上腺摘除组外,其余三组血浆双氢睾酮在电针后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上述结果提示:电针对成年雄性大鼠血浆睾酮、双氢睾酮含量的升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电针过程中,睾丸对睾酮升高起主要作用,而肾上腺的存在对睾酮的含量亦有部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睾酮 双氢睾酮 睾丸 肾上腺
下载PDF
胃癌根治术中保留迷走神经肝胆支预防胆囊结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解震河 程四国 +1 位作者 常艳 《临床医学》 CAS 1996年第4期16-17,共2页
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均注意到了胃切除术后胆囊结石形成的现象。经临床研究,我们认为胃切除术对迷走神经肝胆支的损伤是术后胆囊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作者对1993年6月前行胃癌根治术患者192例进行随机统计对比发现,胃癌根治术后6~13个月... 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均注意到了胃切除术后胆囊结石形成的现象。经临床研究,我们认为胃切除术对迷走神经肝胆支的损伤是术后胆囊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作者对1993年6月前行胃癌根治术患者192例进行随机统计对比发现,胃癌根治术后6~13个月出现胆囊结石36例,占18.8%;随后对迷走神经肝胆支进行局部解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外科手术 迷走神经肝胆支 胆囊结石 预防
原文传递
大鼠脊髓背角生长抑素mRNA在伤害性刺激和电针镇痛后的变化
18
作者 朱君明 +2 位作者 方智慧 王金兰 范天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05-409,共5页
本文用地高辛标记cRNA探针原位杂交技术结合计算机回家分析,观察了在正常、伤害性刺激、单纯针刺和电针镇痛条件下大鼠脊髓背角内生长抑素mRNA的变化特点.结果如下:正常情况下脊髓背角内含有少量生长抑素mRNA阳性细胞,主要集中于Ⅱ... 本文用地高辛标记cRNA探针原位杂交技术结合计算机回家分析,观察了在正常、伤害性刺激、单纯针刺和电针镇痛条件下大鼠脊髓背角内生长抑素mRNA的变化特点.结果如下:正常情况下脊髓背角内含有少量生长抑素mRNA阳性细胞,主要集中于Ⅱ、Ⅰ层.伤害性刺激,单纯针刺后背角生长抑素mRNA均明显增多,与其他三级相比,电针镇捕后背角生长抑索mRNA进一步增多,上述变化以Ⅱ层最为显著,且以同侧为甚。以上结果揭示生长抑素参与疼觉调制并且在针刺镇痛中起一定作用,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背角 生长抑素 解剖 电针镇痛
下载PDF
猫和大白鼠巨细胞网状核的纤维投射——放射自显影法研究
19
作者 荆健英 李世东 +2 位作者 邱实 范天生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0年第4期346-349,2,共4页
用放射自显影顺行标记示踪法(ARG法):将微量~3H-Leucine注入猫和大白鼠巨细胞网状核(Nucleus reticularis giganto-cellularis NRGC)后,在中央中核、束旁核复合体等处显示银粒标记;导水管周围灰质外侧区、中脑网状结构、动眼神经核及其... 用放射自显影顺行标记示踪法(ARG法):将微量~3H-Leucine注入猫和大白鼠巨细胞网状核(Nucleus reticularis giganto-cellularis NRGC)后,在中央中核、束旁核复合体等处显示银粒标记;导水管周围灰质外侧区、中脑网状结构、动眼神经核及其周围结构、红核有较丰富终末标记;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出现较密集银粒,中缝大核也有标记;旁正中网状核、外侧网状核等均可看到银粒。在脊髓灰质的Ⅶ、Ⅷ、Ⅸ层也可见标记。本文并对NRGC纤维投射机能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网状核 放射自显影法
下载PDF
缰外侧核向中缝背核腹侧亚核投射的递质性质
20
作者 雷留根 范天生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3年第3期234-236,291,共3页
取20只大白鼠,应用HRP和免疫组化双标记法对缰外侧核向中缝背核腹侧亚核投射的递质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在缰外侧核看到三种细胞:①HRP单标记细胞;②SP免疫阳性反应细胞;③SP-HRP双标记细胞。实验从形态学上证明缰外侧核的SP能纤维投射... 取20只大白鼠,应用HRP和免疫组化双标记法对缰外侧核向中缝背核腹侧亚核投射的递质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在缰外侧核看到三种细胞:①HRP单标记细胞;②SP免疫阳性反应细胞;③SP-HRP双标记细胞。实验从形态学上证明缰外侧核的SP能纤维投射到中缝背核腹侧亚核,该结果对进一步探讨缰核、中缝背核在针刺镇痛中的相互关系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缰核 中缝背核 SP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