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元代學術視域下的王應麟:傳播意義下的考徵
1
作者
楊
晋
龍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16年第1期138-154,共17页
本文旨在從應用擴散的傳播角度,探討王應麟在元代士人眼中的學術成就、影響與貢獻。經由實證性的“外部研究”方式,透過閲讀與電腦資料庫搜尋後的歸納統計,了解元代士人視王應麟爲“博學”學者,並由官方刊刻《玉海》諸書;元代士人並經...
本文旨在從應用擴散的傳播角度,探討王應麟在元代士人眼中的學術成就、影響與貢獻。經由實證性的“外部研究”方式,透過閲讀與電腦資料庫搜尋後的歸納統計,了解元代士人視王應麟爲“博學”學者,並由官方刊刻《玉海》諸書;元代士人並經由收録、徵引話語與著作的方式接受王應麟;《困學紀聞》、《詩考》、《詩地理考》最受元代士人青睞,王應麟學術的影響,在經部《詩經》學範圍最大;影響區域大致以王應麟家鄉浙江及其鄰省爲範圍,可知王應麟在元代僅是位區域性學者。研究成果可以提供元人評價王應麟學術的實况,以及王應麟在元代學術界受到關注及影響的狀况。這對研究王應麟、探討元代學術的研究者,提供了部分有效的學術資訊與答案,對這些研究者當有某些實質的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應麟
元代
學術視域
傳播
影響
原文传递
“經學”與“非經學”的交會:從《四庫全書》看陳澔《禮記集説》對清前期“非經部類”著作的滲透
2
作者
楊
晋
龍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20年第2期142-160,共19页
本文旨在探究陳澔《禮記集説》經過明朝官方教育系統二百七十年的傳播引導之後,進入清朝前期受到關注而影響學界的實情。以具有代表性的《四庫全書·經部》外其他三部著録的清人著作爲對象,透過電腦搜尋技術的協助,了解著録的三部...
本文旨在探究陳澔《禮記集説》經過明朝官方教育系統二百七十年的傳播引導之後,進入清朝前期受到關注而影響學界的實情。以具有代表性的《四庫全書·經部》外其他三部著録的清人著作爲對象,透過電腦搜尋技術的協助,了解著録的三部清人書籍共361部,官書117部、私著244部,關注陳澔《集説》者75部,官書38部、私著37部;"正引"陳澔《集説》者59部,官書35部,私著24部;批評者5部,均爲私著;正引與批評均有者11部,官書3部,私著8部,整體而言,正面徵引或討論者超過批評者,其中又以官書的肯定最多。研究所得成果,有助於了解陳澔《集説》在清朝前期滲透影響"非經部"類專著的實情,提供了研究陳澔、《禮記》學、經學史及學術史等部分可信的實證性答案,對於這些學術範圍的研究者,當有部分的助益功能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陳澔
禮記集説
四庫全書
經學
學術交會
關注
原文传递
東漢《詩經》的傳播與擴散探論
3
作者
楊
晋
龍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21年第2期36-48,共13页
此文旨在分析説明《詩經》神聖性形成之後的東漢,《詩經》落實流布的實況。經由蒐集東漢存世的文獻,再藉助實證性的閲讀整理,透過傳播應用的分析方式.確認整個東漢詩經學,就其地域發展而論,主要以河南、陝西、山東、河北等四省區最盛;...
此文旨在分析説明《詩經》神聖性形成之後的東漢,《詩經》落實流布的實況。經由蒐集東漢存世的文獻,再藉助實證性的閲讀整理,透過傳播應用的分析方式.確認整個東漢詩經學,就其地域發展而論,主要以河南、陝西、山東、河北等四省區最盛;就兩漢詩經學表現而言,河南、陝西、山東、河北、安徽、甘肅、四川、湖北、江蘇、山西、江西等省區,長期發展;廣東、浙江、湖南、寧夏、青海、雲南、新疆、遼寧、韓國北部等地,則是東漢新開發地區。研究結果對東漢時期詩經學流衍的相關資訊,不同地區的發展表現,兩漢相同地區不同發展狀況的了解,均提供確實可信的有效答案。研究成果有效彌補既有研究的不足,同時還提供新的思考模式,對學術史與經學史的研究者,無論内容上或方法上,大致具有提供實質參考運用的功能或價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詩經
東漢時期
詩經學史
傳播擴散
傳承研究
原文传递
伏生傳《尚書》説獻疑
4
作者
楊
晋
龍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19年第1期1-24,共24页
本文旨在探討漢代記載《尚書》學上有關"伏生傳經"的原始文獻,以及因爲這些記載的差異,造成的争論議題。藉由文獻搜尋與歸納的分析,了解漢代有司馬遷等八家論及"伏生傳經"事。再經由較爲全面性的分析,了解八家異論...
本文旨在探討漢代記載《尚書》學上有關"伏生傳經"的原始文獻,以及因爲這些記載的差異,造成的争論議題。藉由文獻搜尋與歸納的分析,了解漢代有司馬遷等八家論及"伏生傳經"事。再經由較爲全面性的分析,了解八家異論導致學者對伏生的師承、藏書、教學方式、傳授篇章、伏女傳經等等諸事,出現不同的詮釋意見;且由於記載不明、各自詮釋,因而導致《尚書》學出現十三項争論性的議題,這些議題至今依然没有共識性的最終答案。研究獲得的結果,大致釐清《尚書》學某些争論議題的起因與内容,同時也有助於《尚書》學研究者,重新檢討是否有必要再繼續追問這類很難有共識的争議問題,同時反思爲這些議題取得唯一答案的可能性、合理性與必要性,或者可以因此而不受這類無法證實或證僞固有包袱窠臼的影響,開展出新的《尚書》學研究議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生
尚書
傳經
鼂錯
原文传递
陳澔《禮記集説》的負評及其與《欽定禮記義疏》關係述論
5
作者
楊
晋
龍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20年第1期41-66,共26页
此文立基於"回到歷史現場"的實證研究模式,從"經學傳播"的角度探索明清士人及清代官書負面批評陳澔《禮記集説》等的實情,並分析陳澔《集説》與乾隆《欽定禮記義疏》的關係和清朝繼續以陳澔《集説》立於學宫的可能...
此文立基於"回到歷史現場"的實證研究模式,從"經學傳播"的角度探索明清士人及清代官書負面批評陳澔《禮記集説》等的實情,並分析陳澔《集説》與乾隆《欽定禮記義疏》的關係和清朝繼續以陳澔《集説》立於學宫的可能原因。透過"外部研究"的歸納統計的方法,確定明清兩代除《四庫全書總目》等官書外,另有26位士人批評陳澔《集説》之缺失與不足。《欽定禮記義疏》正文徵引488條陳澔《集説》,412條屬正面肯定的引述。清朝官書承認陳澔《集説》引導初學者學習的功能,《欽定禮記義疏》實爲增補陳澔《集説》"經術"解説的不足而編輯,兩書是互補和一體的關係,此亦清代續立陳澔《集説》於學宫之故。研究成果除提供相關有效的證據外,並證實明清兩代官學之承繼關係,對學術史與經學史的研究者,或當有協助進一步思考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陳澔
雲莊禮記集説
欽定禮記義疏
經學史
官方經學
明清
原文传递
题名
元代學術視域下的王應麟:傳播意義下的考徵
1
作者
楊
晋
龍
机构
臺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出处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16年第1期138-154,共17页
文摘
本文旨在從應用擴散的傳播角度,探討王應麟在元代士人眼中的學術成就、影響與貢獻。經由實證性的“外部研究”方式,透過閲讀與電腦資料庫搜尋後的歸納統計,了解元代士人視王應麟爲“博學”學者,並由官方刊刻《玉海》諸書;元代士人並經由收録、徵引話語與著作的方式接受王應麟;《困學紀聞》、《詩考》、《詩地理考》最受元代士人青睞,王應麟學術的影響,在經部《詩經》學範圍最大;影響區域大致以王應麟家鄉浙江及其鄰省爲範圍,可知王應麟在元代僅是位區域性學者。研究成果可以提供元人評價王應麟學術的實况,以及王應麟在元代學術界受到關注及影響的狀况。這對研究王應麟、探討元代學術的研究者,提供了部分有效的學術資訊與答案,對這些研究者當有某些實質的助益。
关键词
王應麟
元代
學術視域
傳播
影響
分类号
B244.9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經學”與“非經學”的交會:從《四庫全書》看陳澔《禮記集説》對清前期“非經部類”著作的滲透
2
作者
楊
晋
龍
机构
“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台北大學
東吴大學
成功大學
出处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20年第2期142-160,共19页
基金
“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清代《禮記》學視域下的陳澔《禮記集説》研究”(MOST 107-2410-H-001-087-)的研究成果,渥蒙“科技部”提供經費與人力的協助
文摘
本文旨在探究陳澔《禮記集説》經過明朝官方教育系統二百七十年的傳播引導之後,進入清朝前期受到關注而影響學界的實情。以具有代表性的《四庫全書·經部》外其他三部著録的清人著作爲對象,透過電腦搜尋技術的協助,了解著録的三部清人書籍共361部,官書117部、私著244部,關注陳澔《集説》者75部,官書38部、私著37部;"正引"陳澔《集説》者59部,官書35部,私著24部;批評者5部,均爲私著;正引與批評均有者11部,官書3部,私著8部,整體而言,正面徵引或討論者超過批評者,其中又以官書的肯定最多。研究所得成果,有助於了解陳澔《集説》在清朝前期滲透影響"非經部"類專著的實情,提供了研究陳澔、《禮記》學、經學史及學術史等部分可信的實證性答案,對於這些學術範圍的研究者,當有部分的助益功能焉。
关键词
陳澔
禮記集説
四庫全書
經學
學術交會
關注
分类号
G256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K249 [历史地理—历史学]
K892.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東漢《詩經》的傳播與擴散探論
3
作者
楊
晋
龍
机构
“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臺北大學
東吳大學
成功大學
出处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21年第2期36-48,共13页
文摘
此文旨在分析説明《詩經》神聖性形成之後的東漢,《詩經》落實流布的實況。經由蒐集東漢存世的文獻,再藉助實證性的閲讀整理,透過傳播應用的分析方式.確認整個東漢詩經學,就其地域發展而論,主要以河南、陝西、山東、河北等四省區最盛;就兩漢詩經學表現而言,河南、陝西、山東、河北、安徽、甘肅、四川、湖北、江蘇、山西、江西等省區,長期發展;廣東、浙江、湖南、寧夏、青海、雲南、新疆、遼寧、韓國北部等地,則是東漢新開發地區。研究結果對東漢時期詩經學流衍的相關資訊,不同地區的發展表現,兩漢相同地區不同發展狀況的了解,均提供確實可信的有效答案。研究成果有效彌補既有研究的不足,同時還提供新的思考模式,對學術史與經學史的研究者,無論内容上或方法上,大致具有提供實質參考運用的功能或價值。
关键词
詩經
東漢時期
詩經學史
傳播擴散
傳承研究
分类号
F4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伏生傳《尚書》説獻疑
4
作者
楊
晋
龍
机构
"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臺北大學中國文學系
出处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19年第1期1-24,共24页
基金
中國文哲研究所重點研究計畫“經學史重探”的成果
文摘
本文旨在探討漢代記載《尚書》學上有關"伏生傳經"的原始文獻,以及因爲這些記載的差異,造成的争論議題。藉由文獻搜尋與歸納的分析,了解漢代有司馬遷等八家論及"伏生傳經"事。再經由較爲全面性的分析,了解八家異論導致學者對伏生的師承、藏書、教學方式、傳授篇章、伏女傳經等等諸事,出現不同的詮釋意見;且由於記載不明、各自詮釋,因而導致《尚書》學出現十三項争論性的議題,這些議題至今依然没有共識性的最終答案。研究獲得的結果,大致釐清《尚書》學某些争論議題的起因與内容,同時也有助於《尚書》學研究者,重新檢討是否有必要再繼續追問這類很難有共識的争議問題,同時反思爲這些議題取得唯一答案的可能性、合理性與必要性,或者可以因此而不受這類無法證實或證僞固有包袱窠臼的影響,開展出新的《尚書》學研究議題。
关键词
伏生
尚書
傳經
鼂錯
分类号
K221.04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陳澔《禮記集説》的負評及其與《欽定禮記義疏》關係述論
5
作者
楊
晋
龍
机构
“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臺北大學中國文學系
出处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20年第1期41-66,共26页
文摘
此文立基於"回到歷史現場"的實證研究模式,從"經學傳播"的角度探索明清士人及清代官書負面批評陳澔《禮記集説》等的實情,並分析陳澔《集説》與乾隆《欽定禮記義疏》的關係和清朝繼續以陳澔《集説》立於學宫的可能原因。透過"外部研究"的歸納統計的方法,確定明清兩代除《四庫全書總目》等官書外,另有26位士人批評陳澔《集説》之缺失與不足。《欽定禮記義疏》正文徵引488條陳澔《集説》,412條屬正面肯定的引述。清朝官書承認陳澔《集説》引導初學者學習的功能,《欽定禮記義疏》實爲增補陳澔《集説》"經術"解説的不足而編輯,兩書是互補和一體的關係,此亦清代續立陳澔《集説》於學宫之故。研究成果除提供相關有效的證據外,並證實明清兩代官學之承繼關係,對學術史與經學史的研究者,或當有協助進一步思考的功能。
关键词
陳澔
雲莊禮記集説
欽定禮記義疏
經學史
官方經學
明清
分类号
K892.9 [历史地理—民俗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元代學術視域下的王應麟:傳播意義下的考徵
楊
晋
龍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16
0
原文传递
2
“經學”與“非經學”的交會:從《四庫全書》看陳澔《禮記集説》對清前期“非經部類”著作的滲透
楊
晋
龍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20
0
原文传递
3
東漢《詩經》的傳播與擴散探論
楊
晋
龍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21
0
原文传递
4
伏生傳《尚書》説獻疑
楊
晋
龍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19
0
原文传递
5
陳澔《禮記集説》的負評及其與《欽定禮記義疏》關係述論
楊
晋
龍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20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