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代學術視域下的王應麟:傳播意義下的考徵
1
作者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16年第1期138-154,共17页
本文旨在從應用擴散的傳播角度,探討王應麟在元代士人眼中的學術成就、影響與貢獻。經由實證性的“外部研究”方式,透過閲讀與電腦資料庫搜尋後的歸納統計,了解元代士人視王應麟爲“博學”學者,並由官方刊刻《玉海》諸書;元代士人並經... 本文旨在從應用擴散的傳播角度,探討王應麟在元代士人眼中的學術成就、影響與貢獻。經由實證性的“外部研究”方式,透過閲讀與電腦資料庫搜尋後的歸納統計,了解元代士人視王應麟爲“博學”學者,並由官方刊刻《玉海》諸書;元代士人並經由收録、徵引話語與著作的方式接受王應麟;《困學紀聞》、《詩考》、《詩地理考》最受元代士人青睞,王應麟學術的影響,在經部《詩經》學範圍最大;影響區域大致以王應麟家鄉浙江及其鄰省爲範圍,可知王應麟在元代僅是位區域性學者。研究成果可以提供元人評價王應麟學術的實况,以及王應麟在元代學術界受到關注及影響的狀况。這對研究王應麟、探討元代學術的研究者,提供了部分有效的學術資訊與答案,對這些研究者當有某些實質的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應麟 元代 學術視域 傳播 影響
原文传递
“經學”與“非經學”的交會:從《四庫全書》看陳澔《禮記集説》對清前期“非經部類”著作的滲透
2
作者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20年第2期142-160,共19页
本文旨在探究陳澔《禮記集説》經過明朝官方教育系統二百七十年的傳播引導之後,進入清朝前期受到關注而影響學界的實情。以具有代表性的《四庫全書·經部》外其他三部著録的清人著作爲對象,透過電腦搜尋技術的協助,了解著録的三部... 本文旨在探究陳澔《禮記集説》經過明朝官方教育系統二百七十年的傳播引導之後,進入清朝前期受到關注而影響學界的實情。以具有代表性的《四庫全書·經部》外其他三部著録的清人著作爲對象,透過電腦搜尋技術的協助,了解著録的三部清人書籍共361部,官書117部、私著244部,關注陳澔《集説》者75部,官書38部、私著37部;"正引"陳澔《集説》者59部,官書35部,私著24部;批評者5部,均爲私著;正引與批評均有者11部,官書3部,私著8部,整體而言,正面徵引或討論者超過批評者,其中又以官書的肯定最多。研究所得成果,有助於了解陳澔《集説》在清朝前期滲透影響"非經部"類專著的實情,提供了研究陳澔、《禮記》學、經學史及學術史等部分可信的實證性答案,對於這些學術範圍的研究者,當有部分的助益功能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陳澔 禮記集説 四庫全書 經學 學術交會 關注
原文传递
東漢《詩經》的傳播與擴散探論
3
作者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21年第2期36-48,共13页
此文旨在分析説明《詩經》神聖性形成之後的東漢,《詩經》落實流布的實況。經由蒐集東漢存世的文獻,再藉助實證性的閲讀整理,透過傳播應用的分析方式.確認整個東漢詩經學,就其地域發展而論,主要以河南、陝西、山東、河北等四省區最盛;... 此文旨在分析説明《詩經》神聖性形成之後的東漢,《詩經》落實流布的實況。經由蒐集東漢存世的文獻,再藉助實證性的閲讀整理,透過傳播應用的分析方式.確認整個東漢詩經學,就其地域發展而論,主要以河南、陝西、山東、河北等四省區最盛;就兩漢詩經學表現而言,河南、陝西、山東、河北、安徽、甘肅、四川、湖北、江蘇、山西、江西等省區,長期發展;廣東、浙江、湖南、寧夏、青海、雲南、新疆、遼寧、韓國北部等地,則是東漢新開發地區。研究結果對東漢時期詩經學流衍的相關資訊,不同地區的發展表現,兩漢相同地區不同發展狀況的了解,均提供確實可信的有效答案。研究成果有效彌補既有研究的不足,同時還提供新的思考模式,對學術史與經學史的研究者,無論内容上或方法上,大致具有提供實質參考運用的功能或價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詩經 東漢時期 詩經學史 傳播擴散 傳承研究
原文传递
伏生傳《尚書》説獻疑
4
作者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19年第1期1-24,共24页
本文旨在探討漢代記載《尚書》學上有關"伏生傳經"的原始文獻,以及因爲這些記載的差異,造成的争論議題。藉由文獻搜尋與歸納的分析,了解漢代有司馬遷等八家論及"伏生傳經"事。再經由較爲全面性的分析,了解八家異論... 本文旨在探討漢代記載《尚書》學上有關"伏生傳經"的原始文獻,以及因爲這些記載的差異,造成的争論議題。藉由文獻搜尋與歸納的分析,了解漢代有司馬遷等八家論及"伏生傳經"事。再經由較爲全面性的分析,了解八家異論導致學者對伏生的師承、藏書、教學方式、傳授篇章、伏女傳經等等諸事,出現不同的詮釋意見;且由於記載不明、各自詮釋,因而導致《尚書》學出現十三項争論性的議題,這些議題至今依然没有共識性的最終答案。研究獲得的結果,大致釐清《尚書》學某些争論議題的起因與内容,同時也有助於《尚書》學研究者,重新檢討是否有必要再繼續追問這類很難有共識的争議問題,同時反思爲這些議題取得唯一答案的可能性、合理性與必要性,或者可以因此而不受這類無法證實或證僞固有包袱窠臼的影響,開展出新的《尚書》學研究議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生 尚書 傳經 鼂錯
原文传递
陳澔《禮記集説》的負評及其與《欽定禮記義疏》關係述論
5
作者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20年第1期41-66,共26页
此文立基於"回到歷史現場"的實證研究模式,從"經學傳播"的角度探索明清士人及清代官書負面批評陳澔《禮記集説》等的實情,並分析陳澔《集説》與乾隆《欽定禮記義疏》的關係和清朝繼續以陳澔《集説》立於學宫的可能... 此文立基於"回到歷史現場"的實證研究模式,從"經學傳播"的角度探索明清士人及清代官書負面批評陳澔《禮記集説》等的實情,並分析陳澔《集説》與乾隆《欽定禮記義疏》的關係和清朝繼續以陳澔《集説》立於學宫的可能原因。透過"外部研究"的歸納統計的方法,確定明清兩代除《四庫全書總目》等官書外,另有26位士人批評陳澔《集説》之缺失與不足。《欽定禮記義疏》正文徵引488條陳澔《集説》,412條屬正面肯定的引述。清朝官書承認陳澔《集説》引導初學者學習的功能,《欽定禮記義疏》實爲增補陳澔《集説》"經術"解説的不足而編輯,兩書是互補和一體的關係,此亦清代續立陳澔《集説》於學宫之故。研究成果除提供相關有效的證據外,並證實明清兩代官學之承繼關係,對學術史與經學史的研究者,或當有協助進一步思考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陳澔 雲莊禮記集説 欽定禮記義疏 經學史 官方經學 明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