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張鳴珂致譚獻尺牘六通研究
1
作者 張瑩 《书法研究》 2023年第2期185-200,共16页
在清代藝術史上,張鳴珂雖不是最耀眼的巨匠,却是在書法、詩文、藝術史論諸領域均取得不俗成就的重要人物。張鳴珂致譚獻尺牘六通采自《復堂師友手札菁華》,經筆者考證,此六通尺牘作于同治十二年(1873)至光緒六年(1880)期間,内容多涉及... 在清代藝術史上,張鳴珂雖不是最耀眼的巨匠,却是在書法、詩文、藝術史論諸領域均取得不俗成就的重要人物。張鳴珂致譚獻尺牘六通采自《復堂師友手札菁華》,經筆者考證,此六通尺牘作于同治十二年(1873)至光緒六年(1880)期間,内容多涉及張、譚二人的書籍往還、學術探討以及王麟書、趙之謙等好友在江西補官委任等情狀。誠爲研究晚清文化史和中下層文人交游和創作的實物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張鳴珂 譚獻 尺牘 交游
原文传递
雅化,一個文學和書法共有的現象——以民間詞和北碑的雅化爲例 被引量:1
2
作者 《书法研究》 2018年第1期131-142,共12页
本文試圖運用比較學研究方法,以民間詞的雅化觀照清代的北碑實踐,歸結出清代碑學運動即爲清代民間書法雅化之實踐和運動,力圖揭示清代碑學體系産生的内外原因、文人參與"民間書法"實踐的路徑及方法、清代北碑雅化的意義和影... 本文試圖運用比較學研究方法,以民間詞的雅化觀照清代的北碑實踐,歸結出清代碑學運動即爲清代民間書法雅化之實踐和運動,力圖揭示清代碑學體系産生的内外原因、文人參與"民間書法"實踐的路徑及方法、清代北碑雅化的意義和影響。文章以點帶面,以清代書法大家趙之謙的北碑實踐爲視角,歸結爲民間書法是可以大大挖掘的書法資源,最後討論民間書法雅化的當代境遇、歷史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书法 民间词 文人 雅化 北碑 当代书法
原文传递
楊守敬致譚獻手札二通考釋 被引量:1
3
作者 《书法研究》 2020年第2期124-136,F0002,I0001,F0003,F0004,共17页
《復堂師友手札菁華》收有楊守敬致譚獻手札二通,係楊守敬于光緒十六年(1890)任黄岡教諭時所作,爲《楊守敬題跋書信遺稿》和其他文獻所未收,札文内容涉及楊守敬著《日本訪書志》的緣起、在日本訪得卷子本《左傳》《一切經音義》等"... 《復堂師友手札菁華》收有楊守敬致譚獻手札二通,係楊守敬于光緒十六年(1890)任黄岡教諭時所作,爲《楊守敬題跋書信遺稿》和其他文獻所未收,札文内容涉及楊守敬著《日本訪書志》的緣起、在日本訪得卷子本《左傳》《一切經音義》等"秘笈"之事,以及楊、譚二人的學術交流、書籍往還,對于研究二位學人生平、交往以及晚清文化史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楊守敬 譚獻 手札 交游
原文传递
葉衍蘭致譚獻書札三通考釋
4
作者 《词学》 2022年第2期468-481,共14页
葉衍蘭與譚獻皆爲晚清詞學大家,有關二人的交往,在譚獻日記中略有記载,但因材料不多,目前學界還未有研究二人交游的專文。《復堂師友手札菁華》收有葉衍蘭致譚獻書札三通,爲謝永芳點校整理的《葉衍蘭集》所未收,亦從未受到學界的關注。... 葉衍蘭與譚獻皆爲晚清詞學大家,有關二人的交往,在譚獻日記中略有記载,但因材料不多,目前學界還未有研究二人交游的專文。《復堂師友手札菁華》收有葉衍蘭致譚獻書札三通,爲謝永芳點校整理的《葉衍蘭集》所未收,亦從未受到學界的關注。經考證,此數通書札分别作于光緒十六年(一八九〇)、光緒二十年(一八九四)、光绪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在此期間,葉衍蘭主講廣東越華書院,而譚獻主講湖北經心書院,二人雖‘碧雲千里’,但却尺素往還不斷。書札内容涉及《秋夢庵詞鈔》、《粤東三家詞鈔》的編選和刊刻,二人的書籍互贈、葉氏詞集序文的撰寫等交游往事,既能補充葉、譚二人交游研究之不足,又對于瞭解二人生平、晚清詞學史不無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葉衍蘭 譚獻 書札 梁鼎芬
原文传递
潘祖蔭丁憂期間致陸心源書札考釋
5
作者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20年第2期229-243,共15页
潘祖蔭與陸心源皆爲晚清著名藏書家、金石學家,光緒九年潘祖蔭丁憂回吴,陸心源始登門拜訪潘氏,二人由於共同酷好收藏古籍槧本、金石器物,從而成爲摯友。《潛園友朋書問》收有潘祖蔭致陸心源書札二十通,經考證,其中十三通均作於潘祖蔭丁... 潘祖蔭與陸心源皆爲晚清著名藏書家、金石學家,光緒九年潘祖蔭丁憂回吴,陸心源始登門拜訪潘氏,二人由於共同酷好收藏古籍槧本、金石器物,從而成爲摯友。《潛園友朋書問》收有潘祖蔭致陸心源書札二十通,經考證,其中十三通均作於潘祖蔭丁父憂期間,札文較爲連貫而完整地展現了潘、陸二人從光緒九年到光緒十一年期間書籍、金石交往的一些細節,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祖蔭 陸心源 書札
原文传递
馮煦致譚獻手札九通考釋
6
作者 《词学》 2021年第1期329-340,9,共13页
‘詞’這一文學題材,在晚清得到了發展和興盛,可以説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重要的文化現象。在晚清詞壇,馮煦(一八四四—一九二七)與譚獻(一八三二—一九〇一)皆爲耀眼的巨匠。徐世昌評馮煦‘取徑姜、張,而纏綿悱惻,風格雋上,駸駸有青冰之... ‘詞’這一文學題材,在晚清得到了發展和興盛,可以説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重要的文化現象。在晚清詞壇,馮煦(一八四四—一九二七)與譚獻(一八三二—一九〇一)皆爲耀眼的巨匠。徐世昌評馮煦‘取徑姜、張,而纏綿悱惻,風格雋上,駸駸有青冰之意’[一]。所編《宋代六十一家詞選》,‘抉取菁英,汰其凡下,實宋詞選本之至善者也’[二]。被目爲光宣年間填詞大手。譯獻比馮煦年長十二歲,尤以選評近人詞作蜚聲學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馮煦 仲修
原文传递
中华母亲河——黄河
7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何延海(摄) +1 位作者 (摄) 《金桥》 2020年第11期24-29,共6页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呈英豪。端起了长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诞生于1939年黄河岸...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呈英豪。端起了长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诞生于1939年黄河岸边战火中的《黄河大合唱》,是一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最伟大雄壮的合唱作品,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大合唱》 黄河岸边 抗日英雄 保卫黄河 万丈高 中华民族精神 合唱作品 母亲河
原文传递
九曲黄河的美丽“蝶变”
8
作者 李簫 (摄) 閆靚(摄) 《金桥》 2020年第11期42-47,共6页
九曲黄河,川流不息,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千百年奔腾的历史长河中,人与河一度陷入焦灼:与河争地、与河争水、水退人进……一系列进与退,让自然灾害频发,也让沿岸百姓饱受其苦。进入新时代,人与河的关系翻开新的篇章。一系列水利工程... 九曲黄河,川流不息,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千百年奔腾的历史长河中,人与河一度陷入焦灼:与河争地、与河争水、水退人进……一系列进与退,让自然灾害频发,也让沿岸百姓饱受其苦。进入新时代,人与河的关系翻开新的篇章。一系列水利工程的修建与保护,让大河滔滔,滚滚东流,奏出一曲生机盎然的新时代"黄河大合唱"。青铜峡水利枢纽:让黄河水逆流而上行走在宁夏平原上,秦渠、汉渠、唐徕渠、惠农渠、大清渠等2000多年来不同时期修建的引黄古渠依旧在汨汨流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峡水利枢纽 黄河大合唱 引黄 宁夏平原 九曲黄河 自然灾害 唐徕渠 黄河水
原文传递
侯馬盟書書法藝術研究摭談
9
作者 《书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0,195,共8页
侯馬盟書自出土以來,學界研究由盟辭考釋逐漸向書法藝術轉變,侯馬盟書書法藝術的研究文獻可以歸納爲文字性質、筆法、結體、書法史、風格與盟書藝術當代化五個方面,侯馬盟書對于當代所展現的書學價值可以從求篆于盟、“古文書學”的體... 侯馬盟書自出土以來,學界研究由盟辭考釋逐漸向書法藝術轉變,侯馬盟書書法藝術的研究文獻可以歸納爲文字性質、筆法、結體、書法史、風格與盟書藝術當代化五個方面,侯馬盟書對于當代所展現的書學價值可以從求篆于盟、“古文書學”的體系化構建等方面深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馬盟書 書法藝術研究 當代價值
原文传递
《論語》中“知”的歷史闡釋及現代啓示
10
作者 劉玲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2023年第1期308-318,共11页
《論語》中“知”主要是爲了道德目的而提出,側重在“德性之知”,並且仁知統一、以仁統知;但其中也包含有知識與認知的内容,所謂“聞見之知”。孔子以後的儒家、儒學家、思想家、哲學家對《論語》中“知”作了許多的闡釋與評説,分辨越... 《論語》中“知”主要是爲了道德目的而提出,側重在“德性之知”,並且仁知統一、以仁統知;但其中也包含有知識與認知的内容,所謂“聞見之知”。孔子以後的儒家、儒學家、思想家、哲學家對《論語》中“知”作了許多的闡釋與評説,分辨越來越細化,闡釋越來越詳細,但又有所側重。荀子側重孔子“聞見之知”的一面,並否定孔子的“生而知之”,由此發展出一套中國哲學史上的知識理論。在“德性之知”與“聞見之知”之間,絶大多數的儒家更重視“德性之知”。孟子、張載、程頤、朱熹、王守仁等確立了重德性、輕知識的傳統。經過幾千年的文化積澱,儒家文化重視德性之知的偏向,逐漸根植於中華民族的靈魂深處,形成了一種文化傳統。近代以來,越來越多的中國知識份子認識到,缺乏認知主義傳統是導致科學知識和現代化在中國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與西學相比,儒學的最大特點是將一切問題歸結爲道德問題來解决,並試圖通過建構一種形而上學或存在論學説把西方知識傳統吸納到儒家傳統中來。在現代條件下,金岳霖建構了一個知識與智慧二分的哲學體系,對知識與智慧的關係這一時代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哲學思考。金岳霖的闡釋既是時代矛盾和問題的反映,又是以理論思維的方式解决時代矛盾和問題的嘗試。馮契通過對金岳霖哲學所面臨問題的理論反思,提出了“轉識成智”的理論,來溝通元學與知識論、知識與智慧,爲回答和解决時代問題提供了富於啓發性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論語》“知” 歷史闡釋 時代内涵
原文传递
論“科斗書”——以侯馬盟書爲中心 被引量:3
11
作者 《书法研究》 CSSCI 2021年第1期154-170,共17页
本文首先從"科斗書"的文獻著録出發,通過"隸古定"解析"科斗""古文"與隸書的關係,進而對于"科斗書"的歷史認知進行梳理,認爲"科斗書"應當略同"古文"之狹義之指稱... 本文首先從"科斗書"的文獻著録出發,通過"隸古定"解析"科斗""古文"與隸書的關係,進而對于"科斗書"的歷史認知進行梳理,認爲"科斗書"應當略同"古文"之狹義之指稱,非廣義的"古文"與混稱的"科斗",即東周文字且特徵爲"頭粗尾細"的手寫體書迹。通過侯馬盟書同《説文》《三體石經》中的"古文"以及近現代出土的其他六國文字、金文等進行構型上的對比研究,從用筆、結體、章法進行書體特徵的分析,得出侯馬盟書的筆法以"倒薤""使轉"爲主;在結體上和其他六國文字同源,而離金文較近,在時間上當處于東周之世,比其他六國文字爲古,且《説文》《三體石經》中的"古文"有些是從侯馬盟書繼承而來的;在章法上以多行爲主,是東周文字重要的章法構成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斗書 侯馬盟書 隸古定 歷史認知 書體特徵
原文传递
“洞朱”考
12
作者 《历史文献研究》 2022年第2期228-231,共4页
《後漢書·禮儀志下》《後漢書·輿服志上》《宋書·禮志》《晉書·輿服志》《通典·禮》《通志·器服略第二》等,以及其他典籍裏出現的“洞朱”,均當作“彫朱”。因“彫朱”中的“彫”字與“凋”通用,因此轉... 《後漢書·禮儀志下》《後漢書·輿服志上》《宋書·禮志》《晉書·輿服志》《通典·禮》《通志·器服略第二》等,以及其他典籍裏出現的“洞朱”,均當作“彫朱”。因“彫朱”中的“彫”字與“凋”通用,因此轉寫作“凋朱”;又由於“凋朱”與“洞朱”形近,於是在抄寫或刻印等流傳環節中又訛作“洞朱”。“彫朱”就是指用紅顔色雕畫文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朱 彫朱
原文传递
《切韻》的编纂与隋初大一统的文化建设
13
作者 《古典文献研究》 CSSCI 2012年第1期189-205,共17页
《切韵》是现今可考的最早的韵书,其最初撰集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大致可以确定在隋初。时值南北统一之际,在政治制度、语言和文化建设等方面,都有许多工作要做。统一不仅仅是国土的合并与疆域的拓展,也不仅仅是在政治制度上的一统天下,... 《切韵》是现今可考的最早的韵书,其最初撰集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大致可以确定在隋初。时值南北统一之际,在政治制度、语言和文化建设等方面,都有许多工作要做。统一不仅仅是国土的合并与疆域的拓展,也不仅仅是在政治制度上的一统天下,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大一统的多方面的文化建设,让统一意识深入人心。《切韵》的最初撰集就是在隋初大一统建设的背景下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吏部侍郎 皇初 泽存堂 散骑常侍 胡序 御史上士 著作郎 法言 古典文献研究 薛道衡
原文传递
修訂本《宋書》校點失誤勘正
14
作者 《古典文献研究》 2020年第2期218-223,共6页
沈約《宋書》記叙了從東晋後期劉裕興起、劉宋立國到滅亡的整個歷史。流傳至今的《宋書》本子,依次主要有宋刻宋元遞修本(下文簡稱"宋元本")、宋刻宋元明遞修本(簡稱"三朝本")、明萬曆南京國子監本(簡稱"南監... 沈約《宋書》記叙了從東晋後期劉裕興起、劉宋立國到滅亡的整個歷史。流傳至今的《宋書》本子,依次主要有宋刻宋元遞修本(下文簡稱"宋元本")、宋刻宋元明遞修本(簡稱"三朝本")、明萬曆南京國子監本(簡稱"南監本")、明萬曆北京國子監本(簡稱"北監本")、明崇禎毛氏汲古閣本(簡稱"汲本")、清乾隆武英殿本(簡稱"殿本")、清同治金陵書局本(簡稱"局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本 武英殿本 宋元明 清同治 《宋書》 宋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