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苓白术散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亚太传统医药》 2017年第13期56-61,共6页
参苓白术散是临床上用于治疗腹泻的常用方,其主要功效是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主治脾虚湿盛。目前认为,肠道菌群失调主要病因病机是脾虚湿盛,现代医学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机体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肠道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肥胖、... 参苓白术散是临床上用于治疗腹泻的常用方,其主要功效是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主治脾虚湿盛。目前认为,肠道菌群失调主要病因病机是脾虚湿盛,现代医学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机体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肠道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肥胖、糖尿病以及免疫疾病。近年来,诸多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在研究参苓白术散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相关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肠道疾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 免疫疾病
下载PDF
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腹泻证治规律探讨 被引量:6
2
作者 杨钦河 +1 位作者 陈妍凝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72-75,共4页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广泛用于治疗慢性腹泻并取得良效,该研究通过搜集近28年现代期刊文献中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腹泻的医案,运用统计学方法探讨其证治特点和用药规律,为其治疗标准化和规范化提供客观资料及新思路。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慢性腹泻 医案 证治规律
下载PDF
多次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小板指标及聚集率的影响分析
3
作者 罗益红 +3 位作者 卓创近 陈燕佳 庞晓丹 伍伟健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807-810,共4页
目的探讨多次单采血小板是否影响献血者血小板指标及聚集功能,分析献血者血小板指标之间以及与血小板聚集率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佛山市中心血站2021年9月—2022年10月单采献血者83名,根据献血次数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首次血小... 目的探讨多次单采血小板是否影响献血者血小板指标及聚集功能,分析献血者血小板指标之间以及与血小板聚集率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佛山市中心血站2021年9月—2022年10月单采献血者83名,根据献血次数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首次血小板捐献者或距上次血小板捐献间隔时间>1年者9例为对照组,非首次血小板捐献者或距上次血小板捐献间隔时间≤1年者74例为研究组,研究组分为4个亚组:2~5次组、6~10次组、11~15次组、16次组,检测并分析各组单采前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以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结果研究组各亚组Plt、MPV、PDW、P-LCR、MAR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各亚组Plt、MPV、PDW、P-LCR、MAR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献血者Plt与MAR呈正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为0.445;MPV、PDW、P-LCR与MAR呈负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282、-0.233、-0.217。Plt与MPV、PDW、P-LCR呈负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399、-0.307、-0.339;MPV、PDW、P-LCR三者互为正相关关系,其中MPV与PDW相关系数为0.792,MPV与P-LCR相关系数为0.863,PDW与P-LCR相关系数为0.817。结论多次捐献血小板对献血者Plt、PDW、MPV、P-LCR及MAR无明显影响。单采献血者血小板指标中Plt对MAR影响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献血次数 血小板聚集率
下载PDF
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在脂肪变性人肝癌HepG2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孔怡琳 张玉佩 +4 位作者 杨钦河 邓远军 陈妍凝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5496-5498,共3页
目的观察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α磷酸化在Hep G2细胞脂变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Hep G2细胞予油酸和棕榈酸组成的0.3 mmol/L游离脂肪酸(FFA)诱导24 h后,建立脂肪变性Hep G2细胞模型,并设置对照组比较。诱导成功后,采用油红O染色... 目的观察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α磷酸化在Hep G2细胞脂变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Hep G2细胞予油酸和棕榈酸组成的0.3 mmol/L游离脂肪酸(FFA)诱导24 h后,建立脂肪变性Hep G2细胞模型,并设置对照组比较。诱导成功后,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蓄积状态;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细胞上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和细胞内甘油三酯(TG)含量;采用生物试剂盒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运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AMPKα和磷酸化AMPKα(p AMPKα)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内橘红色脂滴大量形成,且细胞内TG和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SOD含量水平明显下降(P<0.01),p AMPKα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FFA诱导的脂肪变性Hep G2细胞模型可以出现脂质代谢紊乱和氧化应激状态,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内p AMPKα蛋白的激活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变性 氧化应激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