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深圳湾真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黄圆
岑竞仪
+2 位作者
梁
芊
艳
吕颂辉
王建
艳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3,共13页
以18S rDNA V4区为目标基因,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深圳湾2019年冬季—2021年春季4个季节海水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并整理该海域有害藻华生物的历史纪录数据,以探讨深圳湾有毒有害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及演替规律。...
以18S rDNA V4区为目标基因,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深圳湾2019年冬季—2021年春季4个季节海水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并整理该海域有害藻华生物的历史纪录数据,以探讨深圳湾有毒有害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及演替规律。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深圳湾海域真核浮游植物含硅藻、甲藻、绿藻、褐藻、定鞭藻、隐藻和红藻7个类群,共82科269种。其中以微微型浮游植物为主要类群,春季和秋季以微拟球藻(Nannochloris sp.)为优势种,夏季以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为优势种,冬季以极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minima)为优势种。冬季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为全年最高。此次调查共检测出有毒有害浮游植物32种,其中甲藻15种、硅藻13种、褐藻3种、定鞭藻1种。与历史资料相比,深圳湾海域的有毒有害浮游植物呈微型化和多样性逐渐增加的趋势,呈现由甲藻或硅藻为主的有毒有害单类群群落演替到以甲藻和硅藻为主的有毒有害双类群群落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湾
真核浮游植物
有毒有害藻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南海四种凯伦藻种间作用与溶血活性初步研究
2
作者
林雅柔
岑竞仪
+2 位作者
王建
艳
梁
芊
艳
吕颂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02-1411,共10页
凯伦藻属种类广布于世界沿海海域甚至大洋,属广域分布种。该属下多个种类曾在全球近岸海域暴发有毒有害赤潮,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不乏由多种凯伦藻同时混合形成赤潮的现象存在。在2016年香港海域的一次凯伦藻赤潮中,本团队从赤潮海...
凯伦藻属种类广布于世界沿海海域甚至大洋,属广域分布种。该属下多个种类曾在全球近岸海域暴发有毒有害赤潮,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不乏由多种凯伦藻同时混合形成赤潮的现象存在。在2016年香港海域的一次凯伦藻赤潮中,本团队从赤潮海水中分离出了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长沟凯伦藻(K.longicanalis)、鞍形凯伦藻(K.selliformis)和蝶形凯伦藻(K.papilionacea)4种凯伦藻。本研究以此4种凯伦藻进行单种藻及多种藻混合样品的培养和溶血活性研究,以探究复合型凯伦藻的种间作用及溶血活性。结果表明,4种凯伦藻间存在种间相互作用,长沟凯伦藻会促进蝶形凯伦藻的生长,鞍形凯伦藻和米氏凯伦藻会抑制长沟凯伦藻生长。4种凯伦藻对兔血红细胞均有明显溶血活性,长沟凯伦藻溶血活性最强为46.36%±1.02%。每种凯伦藻与其他凯伦藻混合培养3天后,对兔血的溶血活性会明显增加,其中含4种凯伦藻的混合组溶血活性最高,为57.05%±1.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形凯伦藻
鞍形凯伦藻
长沟凯伦藻
米氏凯伦藻
溶血活性
有害赤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深圳湾真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黄圆
岑竞仪
梁
芊
艳
吕颂辉
王建
艳
机构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赤潮与海洋生物学研究中心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国家自然博物馆生命科学部
出处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3,共13页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320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06112)
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8FY100200)。
文摘
以18S rDNA V4区为目标基因,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深圳湾2019年冬季—2021年春季4个季节海水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并整理该海域有害藻华生物的历史纪录数据,以探讨深圳湾有毒有害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及演替规律。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深圳湾海域真核浮游植物含硅藻、甲藻、绿藻、褐藻、定鞭藻、隐藻和红藻7个类群,共82科269种。其中以微微型浮游植物为主要类群,春季和秋季以微拟球藻(Nannochloris sp.)为优势种,夏季以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为优势种,冬季以极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minima)为优势种。冬季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为全年最高。此次调查共检测出有毒有害浮游植物32种,其中甲藻15种、硅藻13种、褐藻3种、定鞭藻1种。与历史资料相比,深圳湾海域的有毒有害浮游植物呈微型化和多样性逐渐增加的趋势,呈现由甲藻或硅藻为主的有毒有害单类群群落演替到以甲藻和硅藻为主的有毒有害双类群群落的趋势。
关键词
深圳湾
真核浮游植物
有毒有害藻
高通量测序
Keywords
Shenzhen Bay
eukaryotic phytoplankton
toxic and harmful algae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分类号
P735.124 [天文地球—海洋生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南海四种凯伦藻种间作用与溶血活性初步研究
2
作者
林雅柔
岑竞仪
王建
艳
梁
芊
艳
吕颂辉
机构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赤潮与海洋生物学研究中心
北京自然博物馆科学研究部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02-1411,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1404301号,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8FY100200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6173号,41906112号。
文摘
凯伦藻属种类广布于世界沿海海域甚至大洋,属广域分布种。该属下多个种类曾在全球近岸海域暴发有毒有害赤潮,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不乏由多种凯伦藻同时混合形成赤潮的现象存在。在2016年香港海域的一次凯伦藻赤潮中,本团队从赤潮海水中分离出了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长沟凯伦藻(K.longicanalis)、鞍形凯伦藻(K.selliformis)和蝶形凯伦藻(K.papilionacea)4种凯伦藻。本研究以此4种凯伦藻进行单种藻及多种藻混合样品的培养和溶血活性研究,以探究复合型凯伦藻的种间作用及溶血活性。结果表明,4种凯伦藻间存在种间相互作用,长沟凯伦藻会促进蝶形凯伦藻的生长,鞍形凯伦藻和米氏凯伦藻会抑制长沟凯伦藻生长。4种凯伦藻对兔血红细胞均有明显溶血活性,长沟凯伦藻溶血活性最强为46.36%±1.02%。每种凯伦藻与其他凯伦藻混合培养3天后,对兔血的溶血活性会明显增加,其中含4种凯伦藻的混合组溶血活性最高,为57.05%±1.13%。
关键词
蝶形凯伦藻
鞍形凯伦藻
长沟凯伦藻
米氏凯伦藻
溶血活性
有害赤潮
Keywords
Karenia selliformis
Karenia papilionacea
Karenia mikimotoi
Karenia longicanalis
hemolytic activity
harmful algal blooms
分类号
X5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深圳湾真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
黄圆
岑竞仪
梁
芊
艳
吕颂辉
王建
艳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南海四种凯伦藻种间作用与溶血活性初步研究
林雅柔
岑竞仪
王建
艳
梁
芊
艳
吕颂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