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4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镇痛后效应与脑干5-HT、下丘脑β-EP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78
1
作者 繁荣 刘雨星 +1 位作者 陈瑾 罗荣 《上海针灸杂志》 2001年第3期37-39,共3页
目的 探讨电针镇痛后效应的中枢机制。 方法 以急性佐剂性关节炎 (AA)大鼠作为炎症痛模型 ,以“昆仑”穴为电针穴位 ,以放免、荧光测定为检测方法 ,观察了炎症局部痛阈、脑干 5 -羟色胺 (5 -HT)含量、下丘脑β-内啡肽 (β- EP)含量... 目的 探讨电针镇痛后效应的中枢机制。 方法 以急性佐剂性关节炎 (AA)大鼠作为炎症痛模型 ,以“昆仑”穴为电针穴位 ,以放免、荧光测定为检测方法 ,观察了炎症局部痛阈、脑干 5 -羟色胺 (5 -HT)含量、下丘脑β-内啡肽 (β- EP)含量。 结果 电针能提高 AA大鼠痛阈并能维持 6 0 m in以上 ;提高下丘脑β- EP含量并维持 30 m in以上 ;提高脑干 5 - HT含量并维持此效应 30 min以上。 结论 提示电针镇痛后效应有其客观的中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针刺镇痛 中枢镇痛机制 脑干 5-羟色胺 Β-内啡肽
下载PDF
经穴效应特异性及其基本规律 被引量:58
2
作者 繁荣 曾芳 +1 位作者 赵凌 唐勇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经穴效应特异性是针灸理论与临床的核心内容。本文在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整理、分析有关经穴效应特异性的古代文献记载和现代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认为,经穴效应具有相对特异性并存在一定的规律。其基本规律可以总结为"经脉循行是基... 经穴效应特异性是针灸理论与临床的核心内容。本文在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整理、分析有关经穴效应特异性的古代文献记载和现代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认为,经穴效应具有相对特异性并存在一定的规律。其基本规律可以总结为"经脉循行是基础,经气会聚是关键",即经穴效应特异性的产生与经脉循行和经气会聚多少(部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治法 穴位特异性 循经选穴 选穴 取穴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历代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用穴特点 被引量:51
3
作者 赵凌 任玉兰 繁荣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67-472,共6页
分析历代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从先秦至清末178种涉及针灸内容的文献中收集相关数据,建立偏头痛古代针灸临床文献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统计筛选出历代针灸治疗偏头痛常用的经脉、腧穴以及腧穴配伍,并分析... 分析历代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从先秦至清末178种涉及针灸内容的文献中收集相关数据,建立偏头痛古代针灸临床文献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统计筛选出历代针灸治疗偏头痛常用的经脉、腧穴以及腧穴配伍,并分析这些经穴使用的潜在规律。历代针灸治疗偏头痛以胆经选用频次最高,且具体腧穴的选用上既有病位局部腧穴,又有病位远端的四肢腧穴。从针灸治疗偏头痛的腧穴运用频次统计来看,历代都非常重视阳经腧穴的选用,其中又以少阳经脉的风池、丝竹空和率谷使用最为频繁。从特定穴选用的类别看,除了重视头部经气相贯相交最为集中的交会穴外,还重视选用肘膝关节以下的特定穴,如原穴、络穴、八脉交会穴和五输穴。通过运用数据挖掘手段对历代针灸治疗偏头痛文献进行提取和分析发现,经络理论是指导临床的基础和选穴的前提,特定穴是组成处方的主要部分和配伍选用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偏头痛 数据库 文献型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数据挖掘技术在经穴选用及其特异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8
4
作者 任玉兰 赵凌 +1 位作者 陈勤 繁荣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探索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经穴选用及其特异性研究的可行性。方法以针灸治疗偏头痛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古今针灸处方信息为样本数据,采用数据库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处方数据的结构化和规范化处理,以关联规则挖掘技术为数据分析... 目的探索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经穴选用及其特异性研究的可行性。方法以针灸治疗偏头痛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古今针灸处方信息为样本数据,采用数据库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处方数据的结构化和规范化处理,以关联规则挖掘技术为数据分析方法,运用自主研制的针灸数据挖掘系统进行经穴选用规律挖掘。结果共纳入偏头痛处方634条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处方386条。在偏头痛处方中,分布在胆经和三焦经的古代选穴为40.5%、现代选穴为50.6%;古代、现代选穴中特定穴分别占84.0%、82.8%。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处方中,分布在任脉、膀胱经和胃经的古代选穴为62.1%、现代选穴为75.7%;古代、现代选穴中特定穴分别占70.0%、83.3%。结论数据挖掘结果体现了循经取穴、选取特定穴为主的经穴选用规律,表明经穴具有"经脉循行、经气汇聚"的效应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功能性消化不良 针灸 经穴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穴位敏化现象和规律探究的分析 被引量:45
5
作者 万敏 周玉梅 +5 位作者 周洁 保琼楠 殷宝 张亚 蔡定均 繁荣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第3期74-77,共4页
穴位从正常状态到疾病时的激活状态,会出现不同的对应性状态,表现为特异性的功能属性,即"穴位敏化",常见形式有压敏、痛敏、热敏、力敏、形敏、热敏等。早在古代文献中就有记载:"有诸内者,必形诸外","不通则痛... 穴位从正常状态到疾病时的激活状态,会出现不同的对应性状态,表现为特异性的功能属性,即"穴位敏化",常见形式有压敏、痛敏、热敏、力敏、形敏、热敏等。早在古代文献中就有记载:"有诸内者,必形诸外","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不通不荣之处,多是敏化穴位所在。现代研究表明穴位敏化机制与轴突反射理论相关,也与牵涉痛类似,但都存在着不确定性的假说研究,对其根本机制并没有系统论述,目前对一种或几种敏化现象的试探性研究比较散在,并不清晰和集中,现将这些敏化类型的研究综合整理完善,并罗列其他未明确研究的敏化类型,为进一步敏化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 敏化 规律
下载PDF
针灸治疗贝尔麻痹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被引量:41
6
作者 繁荣 余曙光 +9 位作者 李瑛 李常度 周东 胡玲香 袁秀丽 李怡 何俐 朱蔓佳 李宁 郑重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84-586,564,共3页
目的:证实针灸治疗贝尔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4个中心共480例患者纳入研究,439例完成整个研究过程。所有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组)和治疗组(基础加针灸组、针灸组)。基础组治疗用强的松、维生素B_1、维生素B_(12)及地巴唑,针灸组治疗... 目的:证实针灸治疗贝尔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4个中心共480例患者纳入研究,439例完成整个研究过程。所有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组)和治疗组(基础加针灸组、针灸组)。基础组治疗用强的松、维生素B_1、维生素B_(12)及地巴唑,针灸组治疗用毫针刺加灸,基础加针灸组则二者结合。共治疗4周。采用症状体征、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4个中心完成情况良好,4个中心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研究方案执行较好。3个组分组均衡,基线状况良好,可比性强(P>0.05);3个组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其中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针灸组疗效最好(P<0.05,P<0.01)。轻度面瘫和急性期面瘫疗效优于重度面瘫和非急性期面瘫(P<0.01)。比较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量表分级和治疗前后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评分(FDIP),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治疗贝尔麻痹临床疗效肯定,其效果优于基础对照组和基础加针灸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治疗 贝尔麻痹 临床试验 周围性面瘫 面神经麻痹
下载PDF
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疳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2
7
作者 繁荣 夏晓红 +3 位作者 彭晓虹 袁秀丽 胥林波 刘小凡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7,共5页
目的:评价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疳证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单盲临床试验,将222例患儿分为针刺组(110例)和药物组(112例)。针刺组采用针刺双手四缝穴,每周1次,共4次;药物组口服益气健脾口服液,每日2次,每次1支,共4周。疗... 目的:评价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疳证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单盲临床试验,将222例患儿分为针刺组(110例)和药物组(112例)。针刺组采用针刺双手四缝穴,每周1次,共4次;药物组口服益气健脾口服液,每日2次,每次1支,共4周。疗效评价包括症候积分量表中症状改善程度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4个中心共纳入222例病例,212例完成试验。针刺组在改善患儿的食欲、体重、腹部皮下脂肪厚度等方面优于药物组(P<0.01),在改善身高方面两组无差异。两组在提高血清IGFⅠ水平上无统计学意义,在提高PA水平上针刺组优于药物组(P<0.05)。两组在提高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方面,针刺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药物组的红细胞计数在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疳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疳积/针灸疗法 针刺疗法/方法 四缝 多中心研究
下载PDF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reating Bell’s palsy: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 China 被引量:43
8
作者 李瑛 繁荣 +6 位作者 余曙光 李常度 胡玲香 周东 袁秀丽 李怡 夏晓红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502-1506,共5页
Background Bell’s palsy involves acute facial paralysis due to inflammation of the facial nerv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cu-moxi) is beneficial in treating facial palsy. In order to verify the efficacy of acu-... Background Bell’s palsy involves acute facial paralysis due to inflammation of the facial nerv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cu-moxi) is beneficial in treating facial palsy. In order to verify the efficacy of acu-moxi on Bell’s palsy, a randomized single-blind, multicenter clinical trial was performed.Methods A total of 480 patients from four clinical centers were involved in this trial, of whom 439 completed the trial and 41 did not. Al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either the control group or to one of two treatment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rednisone, vitamin B_1, vitamin B_ 12, and dibazole; the treatment groups were treated either with acu-moxi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prednisone, Vitamin B_1, vitamin B_ 12, and dibazole. Symptoms and signs, the House-Brackmann scale, and facial disability index (FDI) scores were assessed and determined both pre- and post-treatment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reatment methods.Resul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trol and two treatment groups were comparable withou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ntrol and treatment groups after treatment (χ2=15.265, P=0.018). According to evaluations based on the House-Brackmann scale and FDI scor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 in the two treatment groups was bett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was most effective in patients receiving acu-moxi treatment alone (Z=-2.827, P=0.005). Conclusion The efficacy of acu-moxi treatment for Bell’s palsy is verified scientifi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Bell’s palsy multicenter tri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House-Brackmann scale FDI score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临床循证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被引量:41
9
作者 任玉兰 繁荣 +3 位作者 吴曦 赵凌 高燕 杨洁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95-797,共3页
引入循证医学理念和方法促进针灸经验决策模式向循证决策模式转变,对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文献统计方法或Meta-分析的方法对研究证据中针灸处方规律、辨证规律尚未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引入循证医学的理念和方法,结... 引入循证医学理念和方法促进针灸经验决策模式向循证决策模式转变,对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文献统计方法或Meta-分析的方法对研究证据中针灸处方规律、辨证规律尚未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引入循证医学的理念和方法,结合针灸学科特色和临床诊治规律,采用数据仓库技术存储、管理针灸循证证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最佳针灸诊断、治疗方案的临床决策方法探索,并构建具有人工智能特征的针灸临床循证诊疗决策支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临床决策 循证医学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选穴特点 被引量:40
10
作者 余思奕 杨洁 +3 位作者 任玉兰 陈亮 繁荣 胡幼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45-849,共5页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选穴特点。全面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PubMed数据库,系统收集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现代文献,建立艾灸处方数据库,主要...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选穴特点。全面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PubMed数据库,系统收集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现代文献,建立艾灸处方数据库,主要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法,分析现代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经穴运用特点和规律。现代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选用腧穴35个,总频次399次。腧穴运用频次较高的依次为关元(90次)、三阴交(47次)、神阙(43次)、中极(33次)和气海(28次),阴经腧穴与阳经腧穴的使用频率比例大约是3∶1,特定穴占经穴的68.6%(24/35),交会穴使用频次最高(203次),用穴个数多,集中在关元、三阴交、中极等;其次是募穴、合穴和下合穴的使用频次较高,分别为130次、19次和18次。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重视局部取穴,配合远端用穴。首选阴经腧穴,特定穴是选穴的主体,这一结果可指导临床优选经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艾灸 选穴特点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成都老官山出土经穴髹漆人像初探 被引量:39
11
作者 繁荣 曾芳 +4 位作者 周兴兰 谢涛 卢引科 王毅 江章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3,共3页
2012年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出土的西汉经穴髹漆人像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模型。它不仅有数十条纵横交错的经络线条,更有百余个清晰可见的腧穴和多处阴刻的铭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笔者拟从经络腧穴分布概况和特... 2012年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出土的西汉经穴髹漆人像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模型。它不仅有数十条纵横交错的经络线条,更有百余个清晰可见的腧穴和多处阴刻的铭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笔者拟从经络腧穴分布概况和特点两方面对老官山经脉漆雕进行介绍,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髹漆人像 成都老官山 西汉
原文传递
针刺少阳经穴对慢性偏头痛患者脑内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6
12
作者 李学智 刘旭光 +3 位作者 宋文忠 唐勇 曾芳 繁荣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54-859,共6页
目的:观察人脑对循经取穴针刺的响应特征,探讨循经取穴的中枢神经取效机制。方法:对6例慢性偏头痛患者进行针刺治疗。选取少阳经穴风池、外关、阳陵泉作为治疗穴位,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进行扫描,用统计参数图软件(SPM2... 目的:观察人脑对循经取穴针刺的响应特征,探讨循经取穴的中枢神经取效机制。方法:对6例慢性偏头痛患者进行针刺治疗。选取少阳经穴风池、外关、阳陵泉作为治疗穴位,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进行扫描,用统计参数图软件(SPM2)对重建图像进行数据分析并与健康人脑功能成像进行比较,观察针刺前后偏头痛患者脑内葡萄糖代谢变化。结果:针刺后患者的脑干、脑岛等疼痛矩阵脑区的兴奋区明显减少,脑功能减低区以右侧颞叶为主转变为双侧颞叶对称区域。结论:针刺少阳经对慢性偏头痛镇痛作用的可能靶点是脑桥、脑岛、额叶前部等脑区,针刺后引起双侧颞区脑代谢减低的转变可能是针刺足少阳经穴治疗偏头痛的机制之一。针刺可能通过对脑内能量代谢的协调再分配起到整体、良性的治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脑内葡萄糖代谢 少阳经 慢性病 体层摄影扫描仪
下载PDF
艾灸治疗膝骨关节炎机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13
作者 保琼楠 赵凌 +5 位作者 周玉梅 周洁 陈琳 殷宝 周佩 繁荣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第1期76-78,共3页
系统搜集艾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作用机理的相关文献,艾灸治疗KOA,传统中医认为与通经络、祛寒湿有关;现代医学是从分子生物学、代谢组学、基因组学、影像学等方面对机制进行探讨。艾灸可通过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综合作用,... 系统搜集艾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作用机理的相关文献,艾灸治疗KOA,传统中医认为与通经络、祛寒湿有关;现代医学是从分子生物学、代谢组学、基因组学、影像学等方面对机制进行探讨。艾灸可通过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综合作用,达到调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作用。但目前有关艾灸治疗KOA的作用机制研究较少,其作用机理尚不明晰,在不同艾灸法、中医辨证取穴以及艾灸的远期效应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艾灸法 作用机理
下载PDF
关于构建针灸临床辨证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38
14
作者 繁荣 曾芳 唐勇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51-553,共3页
经络学说是指导针灸临床的核心理论。在针灸临床实践中简单地套用中医内科的辨证体系,难以体现针灸理论的核心和治疗的特色。构建针灸临床辨证体系应牢牢把握针灸自身的特色和规律,以经络辨证为主体,以部位辨证为重点,以八纲辨证为指导... 经络学说是指导针灸临床的核心理论。在针灸临床实践中简单地套用中医内科的辨证体系,难以体现针灸理论的核心和治疗的特色。构建针灸临床辨证体系应牢牢把握针灸自身的特色和规律,以经络辨证为主体,以部位辨证为重点,以八纲辨证为指导,以脏腑辨证为补充,并在临证时重视腧穴特异性的运用,这样才能体现针灸理论的独特性,确保针灸辨证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学说 中医临床学 经络辨证
下载PDF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meta分析的再评价 被引量:37
15
作者 叶静 李涓 +2 位作者 周俊 任玉兰 繁荣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9-194,共6页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脑卒中(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学、结局指标质量及偏倚风险。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OvidSP)、Embase(OvidSP)、CNKI、CBM、VIP和WF数据库,收集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系统评...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脑卒中(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学、结局指标质量及偏倚风险。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OvidSP)、Embase(OvidSP)、CNKI、CBM、VIP和WF数据库,收集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采用AMSTAR量表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运用GRADE系统对系统评价的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分级,并使用ROBIS工具对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9个系统评价/meta分析,其中有8篇方法学质量为中等级。偏倚风险评价结果显示:4个SR为高风险,5个SR为低风险。大部分研究结果显示:在FMA评价、VAS评价、ADL评价和有效率等疗效结局上,针灸联合康复治疗优于单用康复治疗。结论:目前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系统评价的偏倚风险多数不高,大多数方法学质量中等,结局指标可靠程度较低,因此建议证据使用者根据临床实践的具体情况进行循证决策。此外,针灸临床研究需根据自身特点,进一步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以期获得高质量的临床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中风 肩手综合征 系统评价再评价 脑卒中
下载PDF
针灸治疗偏头痛临床对照文献用穴规律分析 被引量:35
16
作者 陈勤 吴曦 +4 位作者 朱欢 谢惺 卢圣峰 唐勇 繁荣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1-5,9,共6页
目的: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偏头痛临床对照试验中的十四经腧穴用穴规律。方法:搜集针灸治疗偏头痛临床对照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对文献中使用的十四经腧穴进行提取,用Access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合格文献196篇,腧穴63个。63个腧... 目的: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偏头痛临床对照试验中的十四经腧穴用穴规律。方法:搜集针灸治疗偏头痛临床对照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对文献中使用的十四经腧穴进行提取,用Access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合格文献196篇,腧穴63个。63个腧穴分布于十四经,其中足少阳胆经腧穴23个,手少阳三焦经腧穴7个;纳入腧穴中特定穴53个,涉及特定穴9种。结论:针灸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中使用的腧穴、归经主要以手、足少阳经为主,腧穴类型主要以特定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偏头痛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临床对照试验 腧穴 十四经穴 特定穴
下载PDF
电针镇痛后效应与炎症局部5-HT、NE、DA含量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3
17
作者 繁荣 罗荣 +1 位作者 刘雨星 赵纪岚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1期52-54,共3页
目的 :探讨针刺镇痛后效应与急性佐剂性关节炎 (AA)大鼠炎症局部 5 HT、NE、DA含量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以急性佐剂性关节炎 (AA)大鼠作为炎症痛模型 ,以“昆仑”穴为电针穴位 ,以荧光测定为检测方法 ,观察了炎症局部痛阈、炎症局部 5... 目的 :探讨针刺镇痛后效应与急性佐剂性关节炎 (AA)大鼠炎症局部 5 HT、NE、DA含量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以急性佐剂性关节炎 (AA)大鼠作为炎症痛模型 ,以“昆仑”穴为电针穴位 ,以荧光测定为检测方法 ,观察了炎症局部痛阈、炎症局部 5羟色胺 (5 HT)、去甲肾上腺素 (NE)、多巴胺 (DA)含量。结果 :电针能提高AA大鼠痛阈并能维持 60min以上 ;降低炎症局部 5 HT和DA含量并维持此效应 30min以上 ,降低NE含量并维持此效应 15min以上。结论 :提示电针镇痛后效应有其客观的外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后效应 痛阈 5-HT DA NE
下载PDF
国外针灸发展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5
18
作者 繁荣 吴曦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9-82,共4页
当前,世界范围内针灸在不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立法与管理的不断加强,教育与培训的逐渐活跃,临床适应症的不断扩大,临床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世界针灸发展的趋势是针灸越来越得到国际主流医学的重视,针灸临床研究的重点仍然是疗效的确定,同... 当前,世界范围内针灸在不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立法与管理的不断加强,教育与培训的逐渐活跃,临床适应症的不断扩大,临床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世界针灸发展的趋势是针灸越来越得到国际主流医学的重视,针灸临床研究的重点仍然是疗效的确定,同时,针灸在治疗疑难病症方面将大有作为。了解和把握针灸医学在国外的发展状况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对国内针灸的发展以及针灸如何进一步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学 发展趋势 国外 中医
下载PDF
古今理论结合谈耳穴治疗失眠的选穴规律 被引量:36
19
作者 兰颖 吴曦 +2 位作者 吴利 张瀚丹 繁荣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26-428,共3页
以耳穴治疗失眠的临床资源为切入点,通过系统检索和严格筛选,最终纳入404篇耳穴治疗失眠症的中英文文献进行数据分析。提取所有研究的选穴结果并运用针灸数据挖掘技术从单穴选用频次、配伍关联及辩证选穴三个方面分析现阶段耳穴治疗失... 以耳穴治疗失眠的临床资源为切入点,通过系统检索和严格筛选,最终纳入404篇耳穴治疗失眠症的中英文文献进行数据分析。提取所有研究的选穴结果并运用针灸数据挖掘技术从单穴选用频次、配伍关联及辩证选穴三个方面分析现阶段耳穴治疗失眠症选穴规律的临床证据。从传统中医脏腑经络理论、现代神经解剖学以及全息生物医学的角度,综合众家之言阐释耳穴疗法的选穴原则和作用机制。一方面为科研设计和临床选穴提供客观的选穴依据,另一方面为耳穴理论的统一和发展作引玉之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 失眠 选穴规律 微经络 神经
原文传递
论中医“肺痿”一名与“肺纤维化”最为相侔 被引量:34
20
作者 肖小花 李戎 +2 位作者 繁荣 刘春涛 吴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1045-1047,共3页
目的:以扎实的中医历史文献和当代文献依据与学理论辩肺痿/肺纤维化病名对应的正确性,为中医药(含针灸)介入难治性重大病种肺纤维化治疗的下一步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思辨性科学研究方法中的系统归纳法追溯历代相关著名医家... 目的:以扎实的中医历史文献和当代文献依据与学理论辩肺痿/肺纤维化病名对应的正确性,为中医药(含针灸)介入难治性重大病种肺纤维化治疗的下一步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思辨性科学研究方法中的系统归纳法追溯历代相关著名医家论述,再引据当代文献,进行论辩,把握其主要的学术精髓,廓清杂说,厘定实据,统一认识。结果:得出在既往中医学者所使用的病名对应中,只有"肺痿"一名与"肺纤维化"最为相侔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痿/肺纤维化 病名对应 论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