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DSW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DSW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42例,脱落3例)。两组均予睡眠卫生健康宣教,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针刺申脉、照海、合谷、太冲、足三里、三阴交,对...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DSW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DSW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42例,脱落3例)。两组均予睡眠卫生健康宣教,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针刺申脉、照海、合谷、太冲、足三里、三阴交,对照组于相同穴位予安慰针刺,均治疗8周,第1~4周隔日1次,每周3次;第5~8周隔2 d 1次,每周2次。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睡眠体动记录仪(ACT)客观睡眠指标(总卧床时间、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觉醒次数、入睡后觉醒时间)及血浆皮质醇(CORT)含量;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1、3个月随访时,观察两组患者早-晚问卷(MEQ)、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总睡眠时间延长、睡眠效率提高、觉醒次数减少、入睡后觉醒时间缩短(P<0.01,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及观察组随访1、3个月MEQ评分升高(P<0.01),且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ME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ISI、FSS、ESS评分及随访1、3个月ISI、E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ISI、FSS、E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CORT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可改善DSWPD患者睡眠觉醒时相,提高其睡眠质量和日间功能状态,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CORT含量相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DSW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DSW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42例,脱落3例)。两组均予睡眠卫生健康宣教,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针刺申脉、照海、合谷、太冲、足三里、三阴交,对照组于相同穴位予安慰针刺,均治疗8周,第1~4周隔日1次,每周3次;第5~8周隔2 d 1次,每周2次。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睡眠体动记录仪(ACT)客观睡眠指标(总卧床时间、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觉醒次数、入睡后觉醒时间)及血浆皮质醇(CORT)含量;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1、3个月随访时,观察两组患者早-晚问卷(MEQ)、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总睡眠时间延长、睡眠效率提高、觉醒次数减少、入睡后觉醒时间缩短(P<0.01,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及观察组随访1、3个月MEQ评分升高(P<0.01),且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ME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ISI、FSS、ESS评分及随访1、3个月ISI、E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ISI、FSS、E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CORT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可改善DSWPD患者睡眠觉醒时相,提高其睡眠质量和日间功能状态,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CORT含量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