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北美保护性耕作及对中国的意义 |
杨学明
张晓平
方华军
梁爱珍
齐晓宁
王洋
|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
2004 |
129
|
|
2
|
耕作方式对耕层黑土有机碳库储量的短期影响 |
梁爱珍
张晓平
杨学明
C.F.Drury
|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77
|
|
3
|
东北黑土区坡耕地表层土壤颗粒有机碳和团聚体结合碳的空间分布 |
方华军
杨学明
张晓平
梁爱珍
申艳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62
|
|
4
|
耕作方式对黑土硬度和容重的影响 |
陈学文
张晓平
梁爱珍
贾淑霞
时秀焕
范如芹
魏守才
|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62
|
|
5
|
耕作方式对黑土团聚体含量及特征的影响 |
范如芹
梁爱珍
杨学明
张晓平
申艳
时秀焕
|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52
|
|
6
|
免耕对黑土春夏季节温度和水分的影响 |
张晓平
方华军
杨学明
梁爱珍
吴尚华
|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44
|
|
7
|
20年来部分黑土耕层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变化 |
杨学明
张晓平
方华军
梁爱珍
|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44
|
|
8
|
用RothC-26.3模型模拟玉米连作下长期施肥对黑土有机碳的影响 |
杨学明
张晓平
方华军
朱平
任军
王立春
梁爱珍
|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36
|
|
9
|
耕作对东北黑土团聚体粒级分布及其稳定性的短期影响 |
梁爱珍
张晓平
杨学明
Neil McLaughlin
申艳
李文凤
|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42
|
|
10
|
^(137)Cs示踪技术研究坡耕地黑土侵蚀和沉积特征 |
方华军
杨学明
张晓平
梁爱珍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40
|
|
11
|
东北黑土区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与成效研究 |
梁爱珍
张延
陈学文
张士秀
黄丹丹
杨学明
张晓平
李秀军
田春杰
McLaughlin Neil B
相洋
|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39
|
|
12
|
宁夏水稻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的因子分析 |
殷延勃
马洪文
荣韫琛
梁爱珍
|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32
|
|
13
|
坡耕地黑土活性有机碳空间分布及生物有效性 |
方华军
杨学明
张晓平
梁爱珍
申艳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27
|
|
14
|
土壤细颗粒对有机质的保护能力研究 |
梁爱珍
张晓平
杨学明
方华军
|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30
|
|
15
|
免耕对东北黑土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分配的短期效应 |
梁爱珍
杨学明
张晓平
申艳
时秀焕
范如芹
方华军
|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8
|
|
16
|
土壤侵蚀对农田中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
方华军
杨学明
张晓平
梁爱珍
|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25
|
|
17
|
黑土颗粒态有机碳与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变化研究 |
梁爱珍
张晓平
杨学明
申艳
时秀焕
范如芹
方华军
|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7
|
|
18
|
科技创新推进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齐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用好养好黑土地的对策建议 |
梁爱珍
李禄军
祝惠
|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27
|
|
19
|
坡耕地黑土剖面有机碳的分布和δ^(13)C值研究 |
方华军
杨学明
张晓平
梁爱珍
|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2
|
|
20
|
坡耕地黑土有机碳空间异质性及其格局 |
方华军
杨学明
张晓平
梁爱珍
|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