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小RNA在川崎病患儿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陈雪贞 覃丽君 +2 位作者 吴若豪 叶佳云 欢欣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2-155,共4页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全身中、小动脉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可导致冠状动脉损害(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引起冠脉扩张、冠脉瘤等。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心血管疾病 微小RNA
原文传递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淋巴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α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陈雪贞 周小琳 +4 位作者 叶佳云 欢欣 廖雄宇 钟奕 覃丽君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8年第4期331-333,共3页
目的:检测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为IVIG无反应型KD患儿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80例KD患儿,发病10天内接受IVIG标准治疗,对IVIG无反应组与敏感组患儿间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TNF... 目的:检测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为IVIG无反应型KD患儿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80例KD患儿,发病10天内接受IVIG标准治疗,对IVIG无反应组与敏感组患儿间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TNF-α水平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外周CD4^+/CD8^+、CD3^+CD4^+、CD3^-CD19^+、TNF-α水平无反应组明显高于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8^+、CD3^+明显低于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16^+CD56)^+、CD2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敏感型患儿,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TNF-α有更明显的异常,为早期诊断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指标,同时有助于预测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 淋巴细胞亚群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雪贞 周小琳 +3 位作者 叶佳云 廖雄宇 欢欣 覃丽君 《健康之路》 2018年第10期9-10,共2页
目的:探究川崎病患儿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并为合并冠状动脉损害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将本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作为样本,根据有无并发冠状动脉损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儿的检验方法一致。结果:观察组患儿CRP、IL-6... 目的:探究川崎病患儿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并为合并冠状动脉损害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将本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作为样本,根据有无并发冠状动脉损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儿的检验方法一致。结果:观察组患儿CRP、IL-6、IL-8、TNF-α、CD8^+、CD4^+/CD8^+、IgA、Ig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CD3^+、CD4^+、IgM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川崎病患儿均伴随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指标异常,伴随冠状动脉损害者指标异常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炎症因子 免疫功能 冠状动脉损害
原文传递
MiR-155、miR-208和miR-499在川崎病患儿中的表达检测与分析
4
作者 叶佳云 陈雪贞 +3 位作者 廖雄宇 欢欣 钟奕 覃丽君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9年第6期709-713,共5页
目的本文探讨心血管疾病相关的miR-155、miR-208和miR-499在川崎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川崎病患儿52例,正常儿童20例作为对照;收集外周血,提取血浆中的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这三种miRNA的表达并以RNU6B作为内... 目的本文探讨心血管疾病相关的miR-155、miR-208和miR-499在川崎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川崎病患儿52例,正常儿童20例作为对照;收集外周血,提取血浆中的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这三种miRNA的表达并以RNU6B作为内参基因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川崎病患儿中的miR-15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8),且miR-155表达水平与冠脉损害程度成一定程度的正相关。miR-208和miR-499在川崎病中的表达有一定程度升高,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miR-155的高表达与儿童川崎病有关,提示其可以作为诊断川崎病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MIRNA 儿童
下载PDF
儿童小心脏综合征临床特点
5
作者 廖雄宇 邱坤银 +4 位作者 钟奕 欢欣 陈雪贞 叶佳云 覃丽君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5期560-565,共6页
目的 探讨儿童小心脏综合征(SHS)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童心血管科接受诊治的8例SHS患儿为研究对象,并纳入SHS组。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同期在同一家医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8例健康儿... 目的 探讨儿童小心脏综合征(SHS)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童心血管科接受诊治的8例SHS患儿为研究对象,并纳入SHS组。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同期在同一家医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8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回顾性分析这16例受试儿的临床病例资料或体检记录。对2组受试儿一般临床资料、心率波动范围、血压及两侧肺门距中线距离之和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所有受试儿的监护人均知情同意。结果 ①2组男性受试儿比例、年龄、体重、身高、体表面积、人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HS组患儿心率波动范围为(117.9±20.1)次/min,显著大于对照组的(94.8±3.9)次/min;SHS组患儿两侧肺门距中线距离之和为(88.3±10.5)mm,显著短于对照组的(99.3±5.7)mm,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91、P=0.007,t=2.587、P=0.021)。②SHS组8例患儿中,5例(62.5%,5/8)被诊断为消瘦;6例(75.0%,6/8)表现出胸闷、胸痛、心悸、乏力或头晕等临床症状,当其胸闷、胸痛等发作时,心率明显增快,心率波动范围大,血压降低;4例(50.0%,4/8)合并窦性心律不齐。SHS组患儿心肌酶谱检查、24h动态心电图(Holter)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检查,均未见特异性异常改变。③SHS组患儿充分休息后,心脏疾病的上述临床症状均可缓解。出院后对其随访18~36个月,均未再出现上述SHS相关临床症状。结论 SHS儿童临床表现多样化。对于胸闷、头晕就诊的体型瘦小儿童,应进行胸部X射线摄片检查,测量心胸比率(CTR),以防止对其SHS的漏诊、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 放射摄影术 小心脏综合征 病理状态 体征和症状 心胸比率 儿童
原文传递
1例POLA1基因半合变异致X-连锁网状色素异常症的基因诊断
6
作者 杨森 孙小瀑 +6 位作者 朱惠怡 郭一霖 张亚文 卢成瑜 陈德晖 黄展航 欢欣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2年第3期486-489,共4页
目的 对临床症状疑似1例X-连锁网状色素异常症(XLRPD)的患儿进行基因诊断。方法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患者及其父母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筛选候选致病位点,对其家系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 全外显子测序和Sanger测序验证发现家系中患儿... 目的 对临床症状疑似1例X-连锁网状色素异常症(XLRPD)的患儿进行基因诊断。方法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患者及其父母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筛选候选致病位点,对其家系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 全外显子测序和Sanger测序验证发现家系中患儿X染色体携带POLA1基因半合变异c.1375-354A>G,患儿母亲携带该变异,但无任何临床症状。患儿出现全身皮肤弥漫性黝黑,反复呼吸道感染,前额和双鬓毛发向后上倾斜,生长发育阻滞。结论 结合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POLA1基因半合变异c.1375-354 A>G很可能该病的致病基因,符合X连锁遗传规律。为该病的遗传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临床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外显子测序 家族性X连锁网状色素异常症 POLA1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