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稻田土壤有机碳汇特征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常琳溪 +3 位作者 王磊 李祖 湛方栋 何永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7-493,共7页
稻田是中国面积最大的耕地之一,稻田土壤有机碳(SOC)是重要的农业碳库,被认为在减缓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和全球变暖中起着重要作用。明确中国稻田土壤有机碳汇特征与影响因素,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科学地增强稻田土壤固碳潜... 稻田是中国面积最大的耕地之一,稻田土壤有机碳(SOC)是重要的农业碳库,被认为在减缓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和全球变暖中起着重要作用。明确中国稻田土壤有机碳汇特征与影响因素,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科学地增强稻田土壤固碳潜力。研究发现:在空间分布上,中国稻田SOC含量具有地域性差异,总体表现为华南、西南高于华北、西北,长江中游高于下游,且稻田SOC含量沿海拔升高而增加,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在组成上,稻田土壤活性碳比例低于5.3%,惰性碳比例远大于活性碳,高达60%以上,稻田固碳重点在于惰性组分;在影响因素上,人为管理措施是导致稻田碳汇变化的主要原因,并与自然因素密切相关。为充分发挥稻田土壤碳汇功能,未来研究应加强稻田SOC稳定机制研究,制定因地制宜的农业管理方案,为中国“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土壤有机碳 碳汇特征 影响因素 碳固定
下载PDF
组配/改性材料对镉砷复合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 被引量:9
2
作者 杨京民 +4 位作者 姜娜 黄志红 牟凤利 祖艳群 李元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5-294,共10页
为探究不同类型钝化材料对镉(Cd)砷(As)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以黑麦草为供试植物,研究石灰+硫酸亚铁组配(LF)、改性生物炭(MB)和改性桉树屑(MC)对Cd、As的钝化效果及对黑麦草积累Cd、As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pH为8.19,Cd、As含量为... 为探究不同类型钝化材料对镉(Cd)砷(As)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以黑麦草为供试植物,研究石灰+硫酸亚铁组配(LF)、改性生物炭(MB)和改性桉树屑(MC)对Cd、As的钝化效果及对黑麦草积累Cd、As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pH为8.19,Cd、As含量为6.87、67.59 mg·kg^(-1)的重度污染土壤中,施加质量分数为0.5%、1%、2%的LF和0.25%、0.5%、1%的MB或MC不会引起土壤pH大幅度波动;不同施加量下LF、MB和MC对Cd的钝化效率分别达21.4%~32.9%、25.2%~29.4%和18.4%~24.9%,对As的钝化效率分别达3.5%~24.5%、3.7%~22.1%和11.8%~18.2%;3种材料可通过静电吸引、络合、沉淀等作用促使两种元素向低活性态转化;LF、MB和MC不同施加量均对黑麦草的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分别降低了黑麦草地上部6.5%~25.4%、43.9%~48.8%和40.5%~48.3%的Cd含量,33.1%~43.7%、33.6%~38.9%、14.9%~44.4%的As含量;3种材料均可有效阻控黑麦草对Cd、As的吸收与转运。研究表明,实际应用中施加2%的LF或1%的MB、MC均可达到较佳的Cd、As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配材料 改性生物炭 改性桉树屑
下载PDF
高中语文文本深度阅读的理论思考与价值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林区教学》 2018年第8期45-46,共2页
高中语文课堂日益受到浅阅读、碎片化阅读的影响,学生的阅读方式日益倾向于快捷化、娱乐性,这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不利的影响。深度阅读倡导边读边思,深入发掘文本内涵,发现文字背后的精神世界。倡导深度阅读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 高中语文课堂日益受到浅阅读、碎片化阅读的影响,学生的阅读方式日益倾向于快捷化、娱乐性,这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不利的影响。深度阅读倡导边读边思,深入发掘文本内涵,发现文字背后的精神世界。倡导深度阅读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阅读 语文文本 思维能力 情感体验
下载PDF
施苯菌灵抑制丛枝菌根真菌对污染土壤-玉米系统镉迁移的影响
4
作者 陈起跃 曾文增 +5 位作者 王磊 何永美 和成忠 涂春霖 湛方栋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5-381,共7页
为探讨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污染土壤–作物系统Cd迁移行为的影响,采用云南兰坪铅锌矿周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开展室内试验,施杀真菌剂(苯菌灵)特异性抑制土壤土著AMF,研究抑制AMF对玉米生长、Cd含量与... 为探讨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污染土壤–作物系统Cd迁移行为的影响,采用云南兰坪铅锌矿周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开展室内试验,施杀真菌剂(苯菌灵)特异性抑制土壤土著AMF,研究抑制AMF对玉米生长、Cd含量与累积量、土壤Cd淋溶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苯菌灵显著抑制土壤AMF生长,导致AMF侵染率、孢子数、土壤球囊霉素相关蛋白(Glomalin related soil protein,GRSP)含量显著降低;并显著影响玉米生长与矿质营养,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叶绿素与磷含量增加,而地上部氮钾含量降低。(2)施苯菌灵促进Cd向玉米根部和地上部迁移,主要富集在玉米地上部,导致玉米地上部的Cd含量和累积量显著增加。(3)施苯菌灵导致10cm和20cm壤中流的Cd浓度显著增加。此外,土壤GRSP含量与玉米地上部Cd累积量和壤中流的Cd流失浓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土著AMF有助于抑制土壤Cd向植株地上部迁移,减少壤中流Cd的流失浓度,降低污染土壤–作物系统Cd的环境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AMF 玉米 流失 镉迁移
下载PDF
δ-MnO_(2)在环境中的演化及其与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毕莉艳 李祖 +3 位作者 王磊 湛方栋 李元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35-942,共8页
水羟锰矿(δ-MnO_(2))作为土壤矿物和地球沉积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对土壤中诸多金属离子具有超强富集作用而备受关注。富集了金属离子的δ-MnO_(2)在土壤环境中迁移转化,伴随金属元素二次污染风险。因此,探究δ-MnO_(2)转化过程及... 水羟锰矿(δ-MnO_(2))作为土壤矿物和地球沉积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对土壤中诸多金属离子具有超强富集作用而备受关注。富集了金属离子的δ-MnO_(2)在土壤环境中迁移转化,伴随金属元素二次污染风险。因此,探究δ-MnO_(2)转化过程及其与金属元素的相互作用规律势在必行。本文简要介绍了δ-MnO_(2)的性质,综述了δ-MnO_(2)的结构转化及其影响因素,δ-MnO_(2)与重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氧化锰晶体生长机制,并对土壤中δ-MnO_(2)转化过程带来的金属元素二次污染防治研究重点和方向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锰 结构转化 晶体生长 金属离子
下载PDF
一株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的Cd吸附特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仁媛 +3 位作者 李祖 湛方栋 李涛 赵之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84-691,共8页
【目的】研究镉(Cd)对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的吸附特征,为利用DSE吸附去除Cd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株DSE——嗜鱼外瓶霉(Exophiala pisciphila ACCC32496)作为研究材料,探讨菌丝吸附Cd的影响因子(p... 【目的】研究镉(Cd)对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的吸附特征,为利用DSE吸附去除Cd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株DSE——嗜鱼外瓶霉(Exophiala pisciphila ACCC32496)作为研究材料,探讨菌丝吸附Cd的影响因子(pH值、初始Cd质量浓度和吸附时间)及吸附特性。【结果】嗜鱼外瓶霉吸附Cd的最佳pH值为5,并且随着初始Cd质量浓度的增加,吸附量增加,直至达到饱和状态,最大吸附量为14.14 mg/g。吸附过程分为快速反应和慢速反应阶段,60 min内Cd吸附量为11.37 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速率方程。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嗜鱼外瓶霉吸附Cd涉及氨基、酰胺基、羧基、羟基和磷酰基等基团。解吸试验表明:HNO3和Na2EDTA从嗜鱼外瓶霉菌丝上解吸Cd的能力最强。【结论】DSE嗜鱼外瓶霉(E.pisciphila ACCC32496)对Cd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主要依靠细胞壁上的氨基、酰胺基、羧基、羟基和磷酰基等基团吸附去除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 嗜鱼外瓶霉 基团 吸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