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问题域中的《红楼梦》“大问题”——以刘再复、王蒙、刘心武、周汝昌之“红学”为中心 被引量:7
1
作者 《晋阳学刊》 CSSCI 2010年第3期98-106,共9页
文章将刘再复、王蒙、刘心武和周汝昌4人的红学研究个案作比较,进而探讨《红楼梦》和红学研究的"大问题",呼吁对《红楼梦》"生命的阅读与灵魂的阅读",提倡红学研究应该将考据、义理、辞章也就是史、哲、文互相结合... 文章将刘再复、王蒙、刘心武和周汝昌4人的红学研究个案作比较,进而探讨《红楼梦》和红学研究的"大问题",呼吁对《红楼梦》"生命的阅读与灵魂的阅读",提倡红学研究应该将考据、义理、辞章也就是史、哲、文互相结合,是对21世纪第一个10年红学演变一种角度的观照,对未来红学发展方向的企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红学 大问题 畸人 乖人 秦人 痴人
下载PDF
前卫与先锋——论李贽思想对曹雪芹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39-42,,85,,共5页
李贽思想学说的一个重要支柱是“童心说” ,曹雪芹则提出了“正邪两赋论” ,二者都表现了对封建正统意识形态的叛离、批判倾向。李贽与曹雪芹都为妇女的权利而大声疾呼 ,都对儒、佛、道等传统思想中的消极层面予以扬弃 ,同时借助传统思... 李贽思想学说的一个重要支柱是“童心说” ,曹雪芹则提出了“正邪两赋论” ,二者都表现了对封建正统意识形态的叛离、批判倾向。李贽与曹雪芹都为妇女的权利而大声疾呼 ,都对儒、佛、道等传统思想中的消极层面予以扬弃 ,同时借助传统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对抗历史的异化 ,呼唤人性的解放。李贽、曹雪芹和鲁迅是中国文学思想的前卫与先锋 ,是“启蒙三圣” ,他们的精神遗产是传统文化的精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心说 正邪两赋论 李贽 曹雪芹 影响
下载PDF
镜子的隐喻——论“风月宝鉴” 被引量:5
3
作者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58-61,共4页
《红楼梦》在成书过程中有一个书名叫《风月宝鉴》。“风月宝鉴”是全书的一个大隐喻,书中通过各种与镜子有关的情节巧妙地暗示出“盛衰荣辱”的大主题。
关键词 '风月宝鉴' 镜子 盛衰 隐喻 《红楼梦》
下载PDF
草蛇灰线之演绎——由清代人两段点评窥探《红楼梦》之境界 被引量:5
4
作者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62-276,共15页
关键词 《红楼梦》 西方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 境界 文化层面 清代 感悟 艺术现象 演绎 近现代
原文传递
曹雪芹“写人”的二纲八目与痴、常二谛、三象合一 被引量:5
5
作者 《晋阳学刊》 CSSCI 2012年第3期121-135,共15页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人的艺术宗旨和手法可以归结为二纲八目。二纲是写真人写活人和写诗人写哲人。八目是:意境人物,召唤结构和鸿蒙性格,镜象影射和隐喻模型,补遗法,积墨法,叠曲法,槛内的世人和槛外的畸人,演大荒和证情。这二纲八目...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人的艺术宗旨和手法可以归结为二纲八目。二纲是写真人写活人和写诗人写哲人。八目是:意境人物,召唤结构和鸿蒙性格,镜象影射和隐喻模型,补遗法,积墨法,叠曲法,槛内的世人和槛外的畸人,演大荒和证情。这二纲八目的核心是痴、常二谛和具象、意象、抽象的三象合一。文章中并将八目的内容特点和西方的一些经典文艺理论概念如典型形象、冰山理论等做了同异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雪芹 二纲八目 意境人物 痴常二谛 三象合一
下载PDF
女娲·妲己·性畏恋——对《封神演义》一个基本情节的解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1991年第2期89-102,共14页
《封神演义》第一回,殷纣王继承皇位,“文有太师闻仲,武有镇国武成王黄飞虎;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中宫元配皇后姜氏,西宫妃黄氏,馨庆宫妃杨氏;三宫后妃,皆德性贞静,柔和贤淑。纣王坐享太平,万民乐业。
关键词 杨氏 姜氏 黄氏 纣王 武成 诸侯 元配 镇国 封神演义 太师
下载PDF
论“红学”四“学”——从“新红学”、“探佚学”到“新国学”与“人间红学” 被引量:3
7
作者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200-203,共4页
红学是动态的学术概念 ,从新红学到探佚学的发展 ,本质是实现了对曹雪芹原著和程高本两种《红楼梦》的不同价值之认同。红学定位于“新国学”的意向 ,是企图让红学在中华民族当下的精神追求与传统文化的精魂之链接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 ,... 红学是动态的学术概念 ,从新红学到探佚学的发展 ,本质是实现了对曹雪芹原著和程高本两种《红楼梦》的不同价值之认同。红学定位于“新国学”的意向 ,是企图让红学在中华民族当下的精神追求与传统文化的精魂之链接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 ,为中华民族在“一体化”的全球性语境下提供一个民族性的文化精神支撑。“人间红学”概念的提出则是为了将这一文化追求变成最广泛社会现实的学术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佚学 新国学 人间红学 《红楼梦》 文学研究
下载PDF
20世纪《红楼梦》研究学术争鸣述要(下篇) 被引量:3
8
作者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4-17,共14页
关键词 《红楼梦》 曹雪芹 人物形象 文化内涵 版本系统
下载PDF
读刘再复“红学四书”感言 被引量:2
9
作者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3-15,共3页
刘再复新出版的"红学四书"提出,曹雪芹和《红楼梦》是独立的一大家,是与儒、道、释并列并重的一大家,把《红楼梦》提升到"人类文学世界极品"的地位,提高到"超小说的哲学与文化集大成者"的地位,认为贾宝... 刘再复新出版的"红学四书"提出,曹雪芹和《红楼梦》是独立的一大家,是与儒、道、释并列并重的一大家,把《红楼梦》提升到"人类文学世界极品"的地位,提高到"超小说的哲学与文化集大成者"的地位,认为贾宝玉的形象具有准释迦、准基督的精神气象,是对红学的一大贡献。而刘再复对《红楼梦》的认识,之所以能如此高屋建瓴,乃缘于他"边缘人"的生存状态,来源于他对《红楼梦》"不为点缀而为自救"之"灵魂的阅读"。这些对红学发展和未来走向都极具启示意义。刘再复"以悟法读悟书"也有进一步升华的余地,如果追求文、史、哲三才并重的境界,则会更上一层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红学四书 边缘人 悟证 升华
下载PDF
论贾宝玉的小厮和男仆 被引量:2
10
作者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2-17,共6页
通过对贾宝玉的小厮和男仆的详细分析,探索出曹雪芹在这些次要人物身上表现出的精妙艺术,即宝玉的十个小厮名字有一种对仗艺术的巧妙设计,而且与大观园的象征意象有一定联系,如同林黛玉葬花和史湘云醉卧等情节隐喻众女儿悲剧命运一样,... 通过对贾宝玉的小厮和男仆的详细分析,探索出曹雪芹在这些次要人物身上表现出的精妙艺术,即宝玉的十个小厮名字有一种对仗艺术的巧妙设计,而且与大观园的象征意象有一定联系,如同林黛玉葬花和史湘云醉卧等情节隐喻众女儿悲剧命运一样,同样是大观园从"姹紫嫣红"到"众芳芜秽"悲剧历程的影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贾宝玉 小厮 男仆 茗烟 李贵
下载PDF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论“贾宝玉挨打”的思想文化内涵和写作逻辑 被引量:2
11
作者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7-163,共7页
第三十三回贾宝玉挨打的故事以“万恶淫为首 ,百善孝为先”的价值理念作为写作逻辑 ,巧妙地引导情节的发展。其中思想文化倾向则传达出“意淫”对“万恶淫为首”内涵的革命性扬弃 ,以及诗意的思维与常规思维的冲突。
关键词 《红楼梦》 曹雪芹 小说 思想文化内涵 写作逻辑 “淫” “意淫” 孝道 贾宝玉 唯美主义 价价值理念
原文传递
《红楼梦》“咬文嚼字”三则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雪芹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7-184,共8页
一王熙凤的“冰山”与李纨的“冰水”《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在薄命司里看到了金陵十二钗的“册子”,每幅册页上有图画、配诗,隐喻其悲剧命运。因“钗黛合一”,十二钗共十一幅册页。贾宝玉的寡嫂李纨,排在正册第十,实际是... 一王熙凤的“冰山”与李纨的“冰水”《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在薄命司里看到了金陵十二钗的“册子”,每幅册页上有图画、配诗,隐喻其悲剧命运。因“钗黛合一”,十二钗共十一幅册页。贾宝玉的寡嫂李纨,排在正册第十,实际是第十一位。册页上“画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所配谶语诗则为:“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咬文嚼字 金陵十二钗 太虚幻境 悲剧命运 钗黛合一 贾宝玉 王熙凤
下载PDF
当艺术成为学术的张力——读《周汝昌红学论稿》的感想 被引量:2
13
作者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8,共8页
对私人信札的过分依赖,容易产生判断上的失误,因而不能过分局限于从书信集来对周汝昌"知人论学",而是要考察周汝昌与其他人交往的文字"留痕",以及有关周汝昌的其他资料。周汝昌和所谓"学术共同体"的纷争... 对私人信札的过分依赖,容易产生判断上的失误,因而不能过分局限于从书信集来对周汝昌"知人论学",而是要考察周汝昌与其他人交往的文字"留痕",以及有关周汝昌的其他资料。周汝昌和所谓"学术共同体"的纷争,其根源在于当艺术成为学术时产生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评 艺术 学术 张力
下载PDF
对“红学应定位于‘新国学’”的一点理解 被引量:1
14
作者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794-800,共7页
红学定位从“四支柱”到“中华文化之学”再到“新国学”具有内在理路 ,实质是区分曹著和高续“两种《红楼梦》”的真假、优劣。红学定位于“新国学”与西方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百年来的消长纠葛关系密切 ,更涉及到中华民族迫切需要一种... 红学定位从“四支柱”到“中华文化之学”再到“新国学”具有内在理路 ,实质是区分曹著和高续“两种《红楼梦》”的真假、优劣。红学定位于“新国学”与西方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百年来的消长纠葛关系密切 ,更涉及到中华民族迫切需要一种文化精神支撑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学本体 中西文化 新国学 文本性
下载PDF
20世纪《红楼梦》研究学术争鸣述要(上篇) 被引量:2
15
作者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5-19,共15页
王国维引进西方文化思想评论《红楼梦》是20世纪红学学术争鸣的肇始,20世纪学人对王氏关于《红楼梦》之思想倾向与悲剧观的论说有不同的评判。红学中索隐与自传两派的争论是延续百年的世纪之争。1954年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大批判... 王国维引进西方文化思想评论《红楼梦》是20世纪红学学术争鸣的肇始,20世纪学人对王氏关于《红楼梦》之思想倾向与悲剧观的论说有不同的评判。红学中索隐与自传两派的争论是延续百年的世纪之争。1954年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大批判运动以及其后“市民说”与“共名说”的争论有得有失,对得或失的不同评估与时代意识形态的变化密切相关。脂批本与程高本的优劣真伪之争是20世纪红学争鸣中延续莳间最长、争论程度最激烈、参与争论人数最多、最具有学术本体性的争论。对曹雪芹生卒年的争论以壬午说、癸未说、甲申说为重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王国维 脂批本 曹雪芹 红学 市民说 共名说
下载PDF
《金瓶梅》的欲中之情 被引量:2
16
作者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1-137,共7页
关键词 《金瓶梅》 文学艺术创作 永恒 主题 爱情 层面
全文增补中
红学:周汝昌留下了什么?我们继承什么? 被引量:1
17
作者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5-18,共4页
从红学考证、《红楼梦》文本评赏、红学观三个方面了解周汝昌对红学的贡献。把握周汝昌红学研究的最本质特征,才能对他留下的红学遗产及其功过是非,有透彻而到位的认识和评断。
关键词 周汝昌 红学 贡献
下载PDF
应是“绿肥红瘦”——绛珠仙草、林黛玉和史湘云关系艺术构思之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34-35,共2页
曹雪芹构思绛珠仙草、林黛玉和史湘云的关系,取意于李清照"应是绿肥红瘦""却道海棠依旧"的诗句。
关键词 曹雪芹 艺术构思 绿肥红瘦 绛珠 黛玉 湘云
下载PDF
红楼梦里逍遥游——读周汝昌《红楼夺目红》 被引量:1
19
作者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6-58,共3页
武侠小说中描写第一流剑侠,其剑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时,有所谓“人剑合一”之说。其实,无论从事何种艺术创造或学术研究,道理都是相通的。创造者、研究者和所创造、研究的对象,当达到可以用“合一”评鉴时,那也就是达到了其创... 武侠小说中描写第一流剑侠,其剑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时,有所谓“人剑合一”之说。其实,无论从事何种艺术创造或学术研究,道理都是相通的。创造者、研究者和所创造、研究的对象,当达到可以用“合一”评鉴时,那也就是达到了其创造、研究的最佳胜境,其成果也必然是最具个性的,妙言泉涌汩出,胜义纷纭叠现。上升到形而上的层面,不就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之具体实现吗?刚得到周汝昌先生的新著《红楼夺目红》(作家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翻阅检读之际,就油然而生“人书合一,解味红楼”之感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汝昌 《红楼夺目红》 《红楼梦》 学术研究 书评
下载PDF
元曲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启示 被引量:1
20
作者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4-42,共9页
元人创造了浪子隐逸斗士文化。浪子风流、隐逸情调与斗士襟怀融会而成的反抗意识和审美人生构建了元曲的人文精神。柳永和陶渊明作为浪子和隐逸的文化代表成了元代社会的偶像。魏晋六朝是人开始觉醒、文学开始自觉的时代,元朝则是普通... 元人创造了浪子隐逸斗士文化。浪子风流、隐逸情调与斗士襟怀融会而成的反抗意识和审美人生构建了元曲的人文精神。柳永和陶渊明作为浪子和隐逸的文化代表成了元代社会的偶像。魏晋六朝是人开始觉醒、文学开始自觉的时代,元朝则是普通人开始觉醒、通俗文学开始自觉的时代,这是一个应该郑重提出的文化大命题。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和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分别是"浪子风流"、"隐逸情调"和"斗士襟怀"的文学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曲 人文精神 启示 通俗文学觉醒 文化命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