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胰蛋白酶原-2、血脂肪酶、血淀粉酶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梁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4年第10期32-34,共3页
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讨尿胰蛋白酶原-2、血淀粉酶、血脂肪酶联合检测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 对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50例非急性胰腺炎患者,5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测定尿胰蛋白酶原-2,血淀粉酶及血脂肪酶,比较其对诊断胰腺炎的... 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讨尿胰蛋白酶原-2、血淀粉酶、血脂肪酶联合检测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 对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50例非急性胰腺炎患者,5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测定尿胰蛋白酶原-2,血淀粉酶及血脂肪酶,比较其对诊断胰腺炎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尿胰蛋白酶-2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敏感性为95.0%;特异性为96.0%,血脂肪酶分别为80.0%、78.0%;血淀粉酶分别为78.3%、76.0%。结论 胰蛋白酶原-2较之常规的血淀粉酶、血脂肪酶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具有更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尿胰蛋白酶原-2 血淀粉酶 血脂肪酶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机制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梁子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第6期1072-1073,共2页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机制。方法 60将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参附注射液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参附注射液治疗组采用参附注射液治疗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机制。方法 60将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参附注射液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参附注射液治疗组采用参附注射液治疗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等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心功能各指标差别不大(P>0.05)。两组治疗后CO、CI、LVEF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心功能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前MDA、NT-pro BNP、SOD值差别不大(P>0.05),治疗后MDA、NT-pro BNP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SOD值升高(P<0.05),且治疗组MDA、NT-pro BNP、SOD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参附注射液组疗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既可通过增强心肌梗死患者机体SOD的表达而清除氧自由基,减少氧自由基对心肌细胞的损伤,亦可通过改善心肌供血而保护心肌细胞,进而起到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参附注射液 氧自由基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梁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4年第14期139-140,共2页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低分子肝素0.4ml,每天2次皮下注射,连用10d。结果40例患者临床疗效为70%,低分子肝素尚有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时间,减少硝酸甘油用量,减少心电图上心肌缺血范围和程度等作用。结论低...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低分子肝素0.4ml,每天2次皮下注射,连用10d。结果40例患者临床疗效为70%,低分子肝素尚有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时间,减少硝酸甘油用量,减少心电图上心肌缺血范围和程度等作用。结论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肝素
下载PDF
普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水平影响的研究
4
作者 梁子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4年第8期583-586,共4页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3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血浆可溶性sCD40L浓度,并在入院后立即给...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3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血浆可溶性sCD40L浓度,并在入院后立即给予ACS患者及SAP患者服用普伐他汀(20mg/d),8周后复查其血浆可溶性sCD40L。结果ACS患者血浆sCD40L水平高于SAP组及对照组,SAP组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别;血浆sCD40L水平与血TC、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普伐他汀治疗8周后ACS患者血浆sCD40L水平下降,而SAP组血浆sCD40L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ACS患者血浆sCD40L水平升高,可能与其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血浆sCD40L水平可作为ACS诊断及病情判断的重要指标;普伐他汀能降低ACS患者血浆sCD40L水平,对于ACS的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伐他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 稳定性心绞痛
下载PDF
雷米普利与氨氯地平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对比研究
5
作者 梁子 《海南医学》 CAS 2004年第10期10-11,7,共3页
目的 探讨雷米普利及氨氯地平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血压疗效及对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 选择未经治疗的伴左室肥厚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10 0例 ,随机分为雷米普利组 ( 5 0例 )与氨氯地平组 ( 5 0例 ) ,雷米普利组服用雷米普利... 目的 探讨雷米普利及氨氯地平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血压疗效及对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 选择未经治疗的伴左室肥厚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10 0例 ,随机分为雷米普利组 ( 5 0例 )与氨氯地平组 ( 5 0例 ) ,雷米普利组服用雷米普利 5 -10mg每天 ,氨氯地平组服用氨氯地平 5 -10mg每天 ,疗程为 8个月 ,之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及血压。结果 雷米普利及氨氯地平均能有效降低血压 (P <0 .0 5 ) ,改善左室肥厚 (P <0 .0 5 ) ,但氨氯地平降低收缩压作用较雷米普利更强 (P <0 .0 5 ) ,雷米普利逆转左室肥厚较氨氯地平更为明显 (P <0 .0 5 )。结论 雷米普利及氨氯地平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可有效降低及改善左室肥厚 ,氨氯地平降低收缩压作用较雷米普利更强 (P <0 .0 5 ) ,雷米普利逆转左室肥厚较氨氯地平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米普利 氨氯地平 原发性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下载PDF
赖诺普利、安体舒通、美托洛尔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黄华遇 梁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8年第5期11-11,共1页
目的:比较传统治疗慢性心衰(地高辛加速尿)与赖诺普利、安体舒通、美托洛尔联合应用治疗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左室舒张末径及左室射血分数的影响。方法:将60例CH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接受赖诺普利、安体舒通、美托... 目的:比较传统治疗慢性心衰(地高辛加速尿)与赖诺普利、安体舒通、美托洛尔联合应用治疗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左室舒张末径及左室射血分数的影响。方法:将60例CH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接受赖诺普利、安体舒通、美托洛尔和地高辛、速尿(赖诺普利组)及地高辛加速尿(对照组),治疗48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心功能、左室舒张末径及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赖诺普利组治疗48周与治疗4周相比、心功能提高、左室舒张末径缩小及左室射血分数增加,仍有显著差异(P<0.01),而对照组则改善不显著(P>0.05);赖诺普利组治疗48周后心功能、左室舒张末径及LVEF提高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差异(P<0.05)。结论:赖诺普利组对改善CHF患者心功能及LVEF和左室舒张末径均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赖诺普利 安体舒通 美托洛尔 联合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