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与髓内钉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比较 被引量:30
1
作者 赵劲民 +2 位作者 殷国前 胡峰 盘荣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7期3116-3120,共5页
背景:经皮微创钢板固定、髓内钉固定及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有效方法,3者各有优缺点。目的:比较经皮微创钢板固定与髓内钉固定、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2007-03/2010-05收治胫骨下段骨... 背景:经皮微创钢板固定、髓内钉固定及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有效方法,3者各有优缺点。目的:比较经皮微创钢板固定与髓内钉固定、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2007-03/2010-05收治胫骨下段骨折患者85例,采用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治疗25例,髓内钉固定31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29例。记录3组的手术创伤、全身炎性反应、胫骨功能恢复、软组织损伤及骨折愈合的指标。结果与结论:3种固定方式均能有效治疗胫骨下段闭合性骨折;经皮微创钢板固定和髓内钉固定在手术创伤、软组织损伤及胫骨功能恢复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均优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在骨折愈合方面,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相比,经皮微创钢板固定和髓内钉固定在治疗A型骨折方面无优势,但在治疗B、C型骨折方面优势明显;经皮微创钢板固定具有手术创伤和软组织损伤小、全身炎性反应轻、胫骨功能恢复良好、骨折愈合快的优点,但面临着固定过程中骨折复位困难和固定后畸形愈合增加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创钢板固定 髓内钉固定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胫骨下段骨折 疗效
下载PDF
ACCF联合颈前路减压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27
2
作者 唐福兴 王义生 +1 位作者 卢波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5期457-459,共3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联合颈前路减压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5—2017-07采用ACCF联合颈前路减压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30例多节段脊髓...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联合颈前路减压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5—2017-07采用ACCF联合颈前路减压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3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颈椎Cobb角、椎间隙高度。结果3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1.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植骨均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移位、断裂、伤口感染、声音嘶哑及神经功能加重等并发症。术后1例出现脑脊液漏,2例出现吞咽不适,非手术治疗后均治愈。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颈椎Cobb角、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JOA评分改善率评定综合疗效:优12例,良14例,可4例。结论ACCF联合颈前路减压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安全可靠,能够有效地恢复椎间隙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零切迹融合器
原文传递
显微镜下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26
3
作者 李兵 胡朝晖 +1 位作者 谢湘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45-348,共4页
目的:评价显微镜下手术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06年12月在显微镜下行手术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6例,单节段13例,双节段23例。术前及术后8个月时应用ODI(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评分法... 目的:评价显微镜下手术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06年12月在显微镜下行手术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6例,单节段13例,双节段23例。术前及术后8个月时应用ODI(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评分法对患者进行评定,并进行综合满意度评估。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单节段手术时间60 ̄180min,平均85min,出血50 ̄130ml,平均73ml;双节段手术时间70 ̄180min,平均95min,出血50 ̄150ml,平均80ml。术中4例患者发生硬膜破裂,予以相应处理后痊愈,术后无神经根损伤、感染及腰椎失稳等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均获得8个月以上随访,术前ODI评分平均78.22±17.62分,术后8个月时平均30.17±15.26分,Wilcoxon秩和检验手术前后ODI评分差异显著(P<0.05)。手术综合满意程度评估,优28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92%。结论:显微镜下手术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症 显微镜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的新策略 被引量:24
4
作者 曾祥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1-437,共7页
背景:髋关节置换已成股骨头坏死治疗的一种终末手段,但早中期的股骨头坏死或者年轻患者往往优先考虑保髋治疗,包括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目的:对目前股骨头坏死的各种保髋治疗进展进行总结.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从2010年至2020年3月Pub Me... 背景:髋关节置换已成股骨头坏死治疗的一种终末手段,但早中期的股骨头坏死或者年轻患者往往优先考虑保髋治疗,包括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目的:对目前股骨头坏死的各种保髋治疗进展进行总结.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从2010年至2020年3月Pub Med、维普、CNKI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有关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的文献,检索词为"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hyperbaric oxygen,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hip arthroscopy,core decompression,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non-vascularized free bone grafting,vascularized free bone grafting,porous tantalum rod implantation,intertrochanteric osteotomy,medication".共检索到197篇文献,查阅全文,按照纳入标准,最后纳入59篇文献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与结论:(1)药物治疗因为其潜在的副反应以及研究开展不足,需谨慎使用;(2)物理治疗对于早期的病变疗效显著,而且具有无创、操作方便等优点;(3)保髋手术目前种类各异:髓芯减压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基础疗法,单独使用已甚少,目前常通过与其他保髋疗法联合使用;截骨术在患者的适应证选择及手术技巧上有较高的要求,临床上应慎重选择;多孔钽棒置入存在手术时间长、失血量较大及后期髋关节置换难度增加等问题;干细胞及关节镜疗法显示出较好的效果,应加快研究进程;血管化植骨对中晚期的患者有着不错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股骨头坏死 高压氧 脉冲 电磁场 冲击波 髓芯减压 骨移植 综述
下载PDF
影响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神经根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唐福兴 +2 位作者 彭远媚 王义生 邹崇祺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第3期33-38,共6页
目的分析影响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神经根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1月105例有完整随访记录的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表现为单侧神经根症状,行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神经根减压治疗,采用... 目的分析影响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神经根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1月105例有完整随访记录的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表现为单侧神经根症状,行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神经根减压治疗,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手术疗效。对可能影响手术疗效的9个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选取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跛行距离、病变节段分布、狭窄区域、椎间孔面积与手术疗效无明显相关(P>0.05);而病程、术前ODI评分及侧隐窝矢状径与手术疗效相关(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和术前ODI评分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病程、术前ODI评分及侧隐窝矢状径是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其中病程和术前ODI评分为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入路 腰椎管狭窄症 疗效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多裂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宁宁 +2 位作者 胡朝晖 孙宏志 唐运鹏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89-593,共5页
[目的]比较传统正中入路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A组)与多裂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B组)治疗单节段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special type lumbar disc herniation,STLDH)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3月~2009年3月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 [目的]比较传统正中入路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A组)与多裂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B组)治疗单节段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special type lumbar disc herniation,STLDH)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3月~2009年3月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STLDH患者73例,其中A组41例,B组3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创伤、全身炎性反应、临床疗效、融合率及椎旁肌损伤。[结果]A组随访时间平均2.8(2.2~4.1)年,B组2.7(2.1~4.2)年。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术后3 d内的最高体温、术后24 h外周血的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以及肌酸激酶、术后6 d C反应蛋白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优于A组。末次随访时,两组的ODI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腿痛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ODI及腰痛VA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优于A组;A组和B组椎间坚强融合率分别为92.7%、93.8%,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和B组多裂肌萎缩比分别为(36±14)%、(16±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能有效治疗单节段STLDH;与传统正中入路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相比,多裂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全身炎性反应轻、椎旁肌损伤小及术后腰背痛程度较轻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裂肌间隙入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弓根螺钉固定 经椎间孔的腰椎体间融合术
原文传递
显微镜下精准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10
7
作者 殷国前 +2 位作者 赵劲民 李宁宁 胡朝晖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7-401,共5页
[目的]对比显微镜下精准减压术(microscope-assisted precise decompression,MPD)与传统椎板切除减压术(traditional laminectomy decompression,TLD)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临床效... [目的]对比显微镜下精准减压术(microscope-assisted precise decompression,MPD)与传统椎板切除减压术(traditional laminectomy decompression,TLD)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临床效果,评估MPD治疗DLSS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2009年3月本院收治的82例单节段DLSS患者,其中采取TLD治疗43例,采取MPD治疗39例。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术后3 d内最高体温以及术后外周血的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的动态变化。采用ODI和VAS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TLD组相比,MPD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更少、切口更小、术后3 d内的最高体温较低、以及术后24 h外周血的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的平均值较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VAS和ODI评分方面,两组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后6个月两组间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末次随访时MPD组优于TLD组(P<0.01)。末次随访时,TLD组优18例,良15例,可7例,差3例,优良率为76.7%;MPD组优27例,良9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2.3%,MPD组的临床疗效优于TLD组(P<0.05)。末次随访时,11例TLD及3例MPD患者出现手术节段失稳,TLD手术节段失稳发生率高于MPD组(P<0.05)。[结论]短期内,两种方法治疗单节段DLSS均可获得充分的减压及良好的临床效果;与TLD相比,MPD具有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手术切口小、术后全身炎性反应轻、手术对腰椎稳定性负面影响小以及远期的临床疗效更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下精准减压术 传统椎板切除减压术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原文传递
颈前路分段减压双钢板固定术治疗“跳跃”型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9
8
作者 赵劲民 +2 位作者 殷国前 李宁宁 胡朝晖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80-1484,共5页
目的评价颈前路分段减压双钢板固定术(anterior segmental decom pression and double-plate fixation,ASDDF)治疗"跳跃"型脊髓型颈椎病(skip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SCSM)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6月-2008年6... 目的评价颈前路分段减压双钢板固定术(anterior segmental decom pression and double-plate fixation,ASDDF)治疗"跳跃"型脊髓型颈椎病(skip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SCSM)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6月-2008年6月,采用ASDDF治疗17例SCSM患者。男10例,女7例;年龄41~74岁,平均58.8岁。病程6~39个月,平均9.7个月。按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病情严重2例,重度7例,中度7例,轻度1例。MRI显示共有42个病变节段,其中T2像高信号改变26个节段,T1像低信号改变4个节段,脊髓明显受压但无信号改变12个节段;NagataⅠ级病变5个节段,Ⅱ级21个节段,Ⅲ级16个节段。术后根据X线片评估植骨融合率、颈椎Cobb角及测量颈椎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根据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后即刻出现吞咽困难2例,1个月后症状缓解;声音嘶哑1例,使用甲钴胺治疗3个月后症状缓解。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58个月,平均28.6个月。3例出现无临床症状的邻近节段退变,未作特殊处理。X线片示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率达100%;无植骨块移位、吸收、下沉等改变,无钢板及螺钉折断、松脱发生。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分别为(13.3±10.4)、(15.8±10.8)、(15.4±11.4)°,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颈椎ROM分别为(41.3±17.4)°和(23.8±18.8)°,术前、术后12个月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8.2±2.9)、(13.7±3.0)、(13.9±2.8)分;以上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改善率为14%~88%,平均66.8%;获优8例,良6例,好转2例,差1例。结论采用ASDDF治疗SCSM,可获得充分的脊髓减压、较高的植骨融合率、良好的力学稳定性,可改善颈椎生理曲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跃”型脊髓型颈椎病 颈前路分段减压双钢板固定术 颈椎活动度
原文传递
三种诊断技术在椎间盘源性腰痛中应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唐福兴 +1 位作者 李宁宁 唐志宏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135-2139,共5页
[目的]对比压力控制性椎间盘造影、椎间盘封闭与压力控制性椎间盘造影联合封闭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7月~2009年10月129例严重慢性下腰痛患者。分别采用压力控制性椎间盘造影(A组,43例)、椎间盘封闭(B组,41... [目的]对比压力控制性椎间盘造影、椎间盘封闭与压力控制性椎间盘造影联合封闭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7月~2009年10月129例严重慢性下腰痛患者。分别采用压力控制性椎间盘造影(A组,43例)、椎间盘封闭(B组,41例)、压力控制性椎间盘造影联合封闭(C组,45例)诊断单节段椎间盘源性腰痛。所有患者均行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三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全部患者均获随访,A组随访时间平均3.6年,B组平均3.5年,C组平均3.6年。三组术前ODI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时,三组ODI及VAS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任意两者间ODI及VAS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比较依次为:C组>B组>A组。[结论]压力控制性椎间盘造影、椎间盘封闭与压力控制性椎间盘造影联合封闭均为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诊断方法。其中,压力控制性椎间盘造影联合封闭是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最佳诊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腰痛 压力控制性椎间盘造影 椎间盘封闭
原文传递
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 被引量:8
10
作者 殷国前 +2 位作者 赵劲民 李宁宁 胡朝晖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49-1454,共6页
目的对比传统开放与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失稳(degenerative lumbar instability,DLI)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2009年5月收治的单节段DLI患者87例,分别采... 目的对比传统开放与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失稳(degenerative lumbar instability,DLI)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2009年5月收治的单节段DLI患者87例,分别采用传统开放TLIF(A组,45例)和微创TLIF(B组,42例)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分布、腰椎合并疾病和单双侧症状的构成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创伤、全身炎性反应、临床疗效及椎旁肌损伤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A组随访时间平均2.9年,B组平均2.8年。与A组相比,B组切口较小、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较少,但手术时间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外周血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和肌型肌酸激酶以及术后6 d 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下肢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ODI及腰背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无腰背痛8例,腰背痛轻度25例,中度9例,重度3例;B组无腰背痛18例,腰背痛轻度18例,中度6例;B组腰背痛程度较A组轻(Z=—2.574,P=0.010)。A、B组多裂肌萎缩比率分别为37%±13%、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74,P=0.000)。A组多裂肌萎缩Ⅰ度18侧,Ⅱ度42侧,Ⅲ度30侧;B组Ⅰ度44侧,Ⅱ度32侧,Ⅲ度8侧;两组多裂肌萎缩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47,P=0.000)。结论与传统开放TLIF相比,微创TLIF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全身炎性反应轻、椎旁肌损伤小及术后腰背痛程度较轻的优势,但手术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退变性腰椎失稳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椎旁肌
原文传递
椎间盘退变程度与盘源性腰痛手术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唐福兴 +1 位作者 李宁宁 唐志宏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84-1086,共3页
目的探讨椎间盘退变程度与椎间盘源性腰痛手术疗效的关系,为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来门诊随访且资料完整的单节段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 目的探讨椎间盘退变程度与椎间盘源性腰痛手术疗效的关系,为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来门诊随访且资料完整的单节段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椎间盘造影Dallas分级标准评定椎间盘退变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手术疗效,并分析椎间盘退变程度与手术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全部患者均获(3.1±0.5)年随访。不同程度椎间盘退变组术前VAS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各程度椎间盘退变组VAS及ODI评分依次为:退变2级组>退变3级组>退变4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及ODI评分改善率依次为:退变4级组>退变3级组>退变2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椎间盘退变程度与VAS及ODI评分改善率呈显著正相关(rs=0.655,P=0.000;rs=0.678,P=0.000)。结论椎间盘退变程度与椎间盘源性腰痛手术疗效关系密切,椎间盘退变程度可为椎间盘源性腰痛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椎间盘源性腰痛 手术疗效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2
作者 唐福兴 王义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14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单节段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将患者分为A组(经皮椎间孔镜,22例)与B组[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LIF),21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切口长...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单节段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将患者分为A组(经皮椎间孔镜,22例)与B组[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LIF),21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透视次数多于B组,出血量少于B组(P<0.05)。术前、术后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两组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A组的VAS、ODI评分低于B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LSS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 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经皮内镜减压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唐福兴 +1 位作者 彭远媚 王义生 《微创医学》 2019年第3期357-360,共4页
传统椎板切除减压术被认为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金标准,但手术创伤大、远期疗效不佳。随着脊柱微创技术和微创器械的快速发展,经皮内镜减压术应运而生,具有手术创伤小、康复快、疗效满意等优势。
关键词 经皮内镜减压术 腰椎椎管狭窄症 进展
下载PDF
腰神经根管狭窄分区及程度与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唐福兴 +3 位作者 彭远媚 王义生 邹崇祺 卢波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11期1184-1186,共3页
目的 探讨腰神经根管狭窄分区及程度与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10—2017-05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65例腰神经根管狭窄症,采用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定患者腰椎功能改善状况,分析神经根管狭窄分区及程度... 目的 探讨腰神经根管狭窄分区及程度与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10—2017-05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65例腰神经根管狭窄症,采用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定患者腰椎功能改善状况,分析神经根管狭窄分区及程度与手术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6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6(6~14)个月。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ODI指数改善率评定:优25例,良31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86.2%。病变节段分布、神经根管狭窄分区、椎间孔面积与手术疗效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侧隐窝矢状径与手术疗效呈负相关(P 〈0.05)。结论 术前明确腰神经根管狭窄分区及狭窄程度可为经皮椎间孔镜术中对狭窄部位进行有效减压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神经根管狭窄症 腰神经根管狭窄分区 经皮椎间镜手术 神经根管减压
原文传递
经肩袖张力带辅助钢板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5
15
作者 韦钊岚 李龙 +2 位作者 潘涛 吴康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年第5期439-441,共3页
目的评价经肩袖张力带辅助钢板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方法对28例Neer分类二部分以上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采用经肩袖张力带辅助钢板固定手术治疗。应用Neer疗效评分系统对术后肩关节的疼痛、功能、活动度和解剖恢复进行评定。结果... 目的评价经肩袖张力带辅助钢板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方法对28例Neer分类二部分以上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采用经肩袖张力带辅助钢板固定手术治疗。应用Neer疗效评分系统对术后肩关节的疼痛、功能、活动度和解剖恢复进行评定。结果经术后平均14.5个月随访:优13例,良9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78.57%。结论经肩袖张力带辅助钢板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可以增加骨折固定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力带 钢板 肱骨近端 骨折
原文传递
脊髓型颈椎病ACDF术后近期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曾祥鸿 +2 位作者 谢克恭 彭金辉 卢贤哲 《实用骨科杂志》 2021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目的比较正常人与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区别,并探索CSM患者颈椎前路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前和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对手术疗... 目的比较正常人与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区别,并探索CSM患者颈椎前路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前和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体检中心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96例正常体检人员的颈椎DR检查结果,以及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76例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骨病外科因CSM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及随访结果。在DR片上测量正常人、CSM患者术前和术后C_(2~7) Cobb角、C_(2)椎体矢状面垂直轴线至C_(7)椎体后上缘的距离(C_(2~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_(2~7) SVA)、T_(1)倾斜角(T_(1) slope,T_(1)S)和胸廓入口角(thoracic inlet angle,TIA)的值,并收集整理CSM患者术前和术后12个月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以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结果健康组和CSM组C_(2~7) Cobb角、C_(2~7) SVA、T_(1)S和TI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4个参数分别为(18.86±7.22)°、(12.09±3.51)°,(14.00±6.00)mm、(19.38±4.65)mm,(25.99±4.27)°、(23.41±5.63)°,(82.40±7.03)°、(77.64±7.27)°。CSM患者ACDF术前和术后JOA评分、NDI指数以及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_(2~7) Cobb角、C_(2~7) SVA、T_(1)S和TIA分别由术前(12.09±3.51)°、(19.38±4.65)mm、(23.41±5.63)°、(77.64±7.27)°变为术后的(17.19±5.06)°、(15.24±4.24)mm、(24.67±3.39)°和(79.46±5.39)°。CSM患者术前术后C_(2~7) Cobb角差值与评价指标差值具有相关性(P<0.05),C_(2~7) SVA、T_(1)S和TIA差值与评价指标差值不具有相关性(P>0.05)。高低Cobb角组、C_(2~7) SVA组、T_(1)S组和TIA组术前JOA评分、NDI指数以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高低C_(2~7) Cobb角组JOA评分、NDI指数以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矢状位参数 前路手术
下载PDF
沉默膜联蛋白A1基因影响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及成骨分化能力 被引量:4
17
作者 潘新元 +2 位作者 赵劲民 殷国前 胡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9期3421-3426,共6页
背景:膜联蛋白A1蛋白参与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的调控。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能力的改变相关。目的:观察沉默膜联蛋白A1基因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的骨髓间充质干细... 背景:膜联蛋白A1蛋白参与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的调控。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能力的改变相关。目的:观察沉默膜联蛋白A1基因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后分为RNA干扰组,用携带针对膜联蛋白A1基因的短发夹RNA慢病毒载体LV-shANXA1感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下调膜联蛋白A1基因的表达;阴性对照组,用携带无义基因序列的慢病毒载体LV-shANXA1-NC感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干预措施。结果与结论:纯化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D44和CD105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7.2%和95.8%,而CD45阳性率为2.5%。经嘌呤霉素筛选后,感染复数为50时,LV-shANXA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感染效率为80%;感染复数为100时,感染效率为95%。实时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感染复数为50时,LV-shANXA1对膜联蛋白A1基因的沉默效率效率可达72.4%以上。膜联蛋白A1表达下调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出现明显生长抑制,在随后成骨分化诱导后,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率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低,且茜素红染色呈阴性反应。表明沉默膜联蛋白A1基因降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能力,这可能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联蛋白A1 基因沉默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细胞增殖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下载PDF
微创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开放TLIF治疗盘源性腰痛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唐福兴 钟家云 +3 位作者 邹崇祺 龙海光 侯信合 《颈腰痛杂志》 2015年第6期464-468,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微创组)与开放TLIF联合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开放组)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结果。方法 65例单节段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采用TLIF...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微创组)与开放TLIF联合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开放组)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结果。方法 65例单节段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采用TLIF治疗。记录两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平均住院日和返回工作时间,动态监测血清肌酸激酶(CK)及椎旁肌肌电图变化,随访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微创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平均住院日和返回工作时间、术后3 d CK显著优于开放组(P<0.05)。术后1年随访时,微创组椎旁肌肌电图平均放电幅度和频率明显高于开放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年随访时,微创组VAS、ODI评分显著优于开放组(P<0.05),而术后2年VAS、OD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创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具有与开放手术相似的长期疗效,但微创手术创伤小,椎旁肌损伤轻、术后恢复快,早期效果更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 椎间盘源性腰痛
下载PDF
膜联蛋白A1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劲民 +1 位作者 殷国前 胡峰 《蛇志》 2012年第2期160-162,共3页
膜联蛋白(Annexins)是一类结构相关钙依赖的磷脂结合蛋白超家族,在结构上均具有保守中心结构域和承担独特功能的N端结构域,中心结构域延伸为C-末端结构,由4组(在Annexin A6为8组)、每组7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重复序列,每个重复序列... 膜联蛋白(Annexins)是一类结构相关钙依赖的磷脂结合蛋白超家族,在结构上均具有保守中心结构域和承担独特功能的N端结构域,中心结构域延伸为C-末端结构,由4组(在Annexin A6为8组)、每组7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重复序列,每个重复序列均含有钙离子和磷脂结合位点[1]。Annexins按在生物界的分布分为5组,脊椎动物为A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联蛋白A1 生理功能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Pilon骨折 被引量:3
20
作者 谢湘涛 胡朝晖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05-1406,共2页
目的总结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6月-2008年5月,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39例Pilon骨折。男19例,女20例;年龄21~83岁,平均45.3岁。交通事故伤15例,高处坠落伤12例,重物砸伤9例,跌伤3例。骨折按R... 目的总结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6月-2008年5月,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39例Pilon骨折。男19例,女20例;年龄21~83岁,平均45.3岁。交通事故伤15例,高处坠落伤12例,重物砸伤9例,跌伤3例。骨折按Ruedi-Allgower分型:Ⅰ型3例,Ⅱ型17例,Ⅲ型19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1h~7d,平均38h。28例入院后8h内手术;11例伴软组织严重损伤者于2~14d后手术。结果术后5例切口不愈合,经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6.3个月。术后4个月1例出现内固定松动,螺钉断裂,予再次固定植骨后愈合。骨折均获临床愈合,愈合时间3~16个月,平均6.5个月。术后12个月根据美国骨科协会足踝外科分会足与后踝主观评分标准,优13例,良20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4.6%。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手术操作简便、对软组织创伤小,是治疗Pilon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