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组成和定义 |
桑志达
|
《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
1989 |
7
|
|
2
|
重新认识贫困问题 |
桑志达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
|
|
3
|
邓小平的信念: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兼论脱贫致富和贫富差距 |
桑志达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
1996 |
0 |
|
4
|
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应当注视新的技术革命 |
桑志达
|
《哲学动态》
|
1984 |
1
|
|
5
|
发展都是从简单到复杂吗? |
桑志达
|
《哲学动态》
|
1983 |
0 |
|
6
|
中国的经济落后与中国的社会主义 |
桑志达
|
《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
1990 |
0 |
|
7
|
多角度研究实践的类型——从哲学对实践的研究说起 |
桑志达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8
|
把握“实事”的含义和特性 |
桑志达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9
|
选择的自由和选择的限制 |
桑志达
|
《中国高等教育(社会科学理论版)》
|
1988 |
0 |
|
10
|
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选择——兼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
桑志达
|
《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
1989 |
0 |
|
11
|
非进重点学校不可吗? |
桑志达
|
《素质教育大参考》
|
2003 |
0 |
|
12
|
邓小平富有时代特色的理想观 |
桑志达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9 |
0 |
|
13
|
马列哲学著作中并没有世界本原的提法 |
桑志达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
1984 |
0 |
|
14
|
对联系、发展和规律问题的新认识 |
桑志达
|
《政治教育》
|
2001 |
0 |
|
15
|
毛泽东继承中国哲学历史遗产的特点 |
桑志达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3 |
0 |
|
16
|
略论主体的自我意识 |
桑志达
|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
1985 |
0 |
|
17
|
拓展对精神能动作用认识的哲学视野 |
桑志达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6 |
0 |
|
18
|
论我国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 |
桑志达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4 |
0 |
|
19
|
反对拜金主义的沉思 |
桑志达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7 |
0 |
|
20
|
主观世界范畴初探 |
桑志达
|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
198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