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6
1
作者 刘艳 +1 位作者 郭玉翠 赵文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第8期72-73,共2页
小柴胡汤为调和肝脾、调达全身枢机的代表方,被历代医家所推崇,临床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今以验案三则为引,浅述笔者应用心得,以期为小柴胡汤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柴胡汤 临床应用 经验
下载PDF
赵文以通腑活血法治疗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期经验 被引量:3
2
作者 杜伟 杨庆 +1 位作者 赵文 《湖南中医杂志》 2017年第8期31-33,共3页
介绍赵文教授以通腑活血法治疗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的经验。总结归纳其病因病机为肝脾失调,脾胃郁滞;饮食失节,脾胃虚弱;拟定治疗法则为通腑活血,方用膈下逐瘀汤合凉膈散。同时配合外治法,采用大黄芒硝汤保留灌肠及中药封包外敷。内外治... 介绍赵文教授以通腑活血法治疗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的经验。总结归纳其病因病机为肝脾失调,脾胃郁滞;饮食失节,脾胃虚弱;拟定治疗法则为通腑活血,方用膈下逐瘀汤合凉膈散。同时配合外治法,采用大黄芒硝汤保留灌肠及中药封包外敷。内外治法兼顾,宁心移情并施,获效颇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 中医药疗法 通腑活血 名医经验 赵文
原文传递
中医综合方案对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早期患者PaO2、OI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郭玉翠 杜伟 +2 位作者 多堂豹 赵文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第11期19-21,共3页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合凉膈散为基础的中医综合方案慢性胰腺炎对(CP)急性发作早期患者Pa O_2、OI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住院治疗的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合凉膈散为基础的中医综合方案慢性胰腺炎对(CP)急性发作早期患者Pa O_2、OI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住院治疗的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分析;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方案(西医基础治疗+大黄灌肠),治疗组患者采用中医综合方案(对照组基础上+中药内服、外敷);测定治疗前、治疗第2 d、第3 d患者血气分析,分析Pa O_2、OI的变化。结果中医综合方案能改善CP急性发作早期患者的Pa O_2、OI。结论膈下逐瘀汤合凉膈散为基础的中医综合方案可提高CP急性发作期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综合方案 CP急性发作 PaO2、OI
下载PDF
外周血细胞计数与形态学检查对常见白血病诊断的重要性 被引量:19
4
作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1期2934-2936,2938,共4页
目的探讨血象检查在白血病诊断中的参考价值。方法选取1979-2013年间常见白血病1 480例,参照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形态学标准对其进行重新阅片诊断,随机双盲法比较各常见白血病检出情况及其血常规主要参数特征。另选取同时进行血... 目的探讨血象检查在白血病诊断中的参考价值。方法选取1979-2013年间常见白血病1 480例,参照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形态学标准对其进行重新阅片诊断,随机双盲法比较各常见白血病检出情况及其血常规主要参数特征。另选取同时进行血涂片与骨髓涂片检查的急性白血病136例,采用双盲法比较血涂片与骨髓涂片中白血病细胞数,研究血涂片形态学特征。随机选取血涂片与骨髓涂片白血病细胞数均超过20%的59例急性白血病,采用双盲法进行单一的血涂片或骨髓涂片镜检,比较两者诊断符合率。结果不伴成熟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伴成熟型AML、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白细胞计数(WBC)以(〉10-50)×10^9/L为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与急性红白血病(AEL)的WBC以小于或等于4×10^9/L为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的WBC以大于100×10^9/L为主。镜检发现几乎所有患者外周血涂片中白血病细胞形态较骨髓涂片中成熟,当血涂片与骨髓涂片白血病细胞数均超过20%时,单一血涂片与单一骨髓涂片镜检诊断急性白血病的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主要参数对白血病的诊断具有较好提示作用,当血涂片中白血病细胞数较高时,单一血涂片检查对常见白血病诊断亦具有较高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象 血常规 血涂片 白细胞
下载PDF
民国时期地图绘制及南海诸岛指称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6
5
作者 于文杰 朱静怡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9-125,共7页
南海诸岛自汉代起,就有我国古代王朝行政管辖与统治,及历代民众劳作的纷繁丰富的记载,及其他许多相关的文献资料。然而,仅就我国南海诸岛的名称而言,直到民国时期还处于演变的过程之中,民国时期诸多大陆与南海地图的绘制,真实记录了我... 南海诸岛自汉代起,就有我国古代王朝行政管辖与统治,及历代民众劳作的纷繁丰富的记载,及其他许多相关的文献资料。然而,仅就我国南海诸岛的名称而言,直到民国时期还处于演变的过程之中,民国时期诸多大陆与南海地图的绘制,真实记录了我国南海诸岛名称历史演变的轨迹。知识分子、教育界与政府等领域均有其历史的指称。这一指称,记录了南海诸岛名称演变及中国对南海诸岛行使权力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南海地图 诸岛名称 海洋意识 演变
下载PDF
明清时期中央政权南海管制式微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衰落 被引量:4
6
作者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14年第6期9-13,共5页
自古以来,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和东南亚、西亚乃至非洲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之一。与此相生相伴的是我国对于南海的管理和开发。在历经多年的发展和繁荣后,在我国封建制度达到顶峰的明、清两朝,随着中央政权的海禁、闭关锁国等政... 自古以来,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和东南亚、西亚乃至非洲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之一。与此相生相伴的是我国对于南海的管理和开发。在历经多年的发展和繁荣后,在我国封建制度达到顶峰的明、清两朝,随着中央政权的海禁、闭关锁国等政策的实施,南海安全隐患逐渐显现;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渐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南海 明清时期 海禁
原文传递
西风拂粤:近代中西互动视域下的安森环球航行及在华行纪 被引量:4
7
作者 《全球史评论》 2019年第2期64-78,258-259,共17页
1742年底,英国海军将领乔治·安森的"百夫长"号开入珠江畔,开始了其前后近一年的在华经历。在此期间,安森一行多次和澳门、广州的地方官员及民众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这成为他日后《环球航行记》一书的重要内容;同时,中国... 1742年底,英国海军将领乔治·安森的"百夫长"号开入珠江畔,开始了其前后近一年的在华经历。在此期间,安森一行多次和澳门、广州的地方官员及民众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这成为他日后《环球航行记》一书的重要内容;同时,中国文献也对安森此次来华做了记载。然而从双方资料的对照来看,中英两国的记载对此事件有着不同的解读,显示出它们相异的国际视野和处世态度。从更高的维度看,安森事件还体现了当时中英在对待外事和贸易问题上的国家心态及语境,隐晦勾勒了未来历史发展的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互动 乔治·安森 环球航行 中国
原文传递
主权国还是殖民地:19世纪前期英国对新西兰的政策
8
作者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0-91,共12页
从18世纪中后期起,英国与新西兰的联系日益加强。至19世纪初,由于南太平洋地区安全形势的恶化,英澳政府开始寻求在新西兰地区建立法律秩序;但在当时,英国对新西兰并不具有管辖权,因此它在1817以来颁布的多份律令都在法理及执行上出现了... 从18世纪中后期起,英国与新西兰的联系日益加强。至19世纪初,由于南太平洋地区安全形势的恶化,英澳政府开始寻求在新西兰地区建立法律秩序;但在当时,英国对新西兰并不具有管辖权,因此它在1817以来颁布的多份律令都在法理及执行上出现了问题。有鉴于此,不同利益集团对英国是否应在新西兰建立殖民地这一问题产生了争论。尽管英国官员詹姆斯·巴斯比主导了《新西兰独立宣言》的签署,但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英政府主政者对全面介入新西兰并无太多热情。然而,在新西兰协会、新南威尔士殖民地等的推动下,英政府对新西兰的关注度又再次上升,安全形势和人文环境的日益严峻,使得殖民地的建立被提上议程。1840年《怀唐伊条约》的签订,最终使英国兼并、殖民了新西兰。这进一步表明,英国在太平洋的某种“有限干预”策略只是掩饰其利益野心的幌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西兰 《新西兰独立宣言》 殖民地部 新西兰协会 传教士
原文传递
19世纪前英国海疆意识的嬗变及其历史逻辑考察 被引量:3
9
作者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2-157,共6页
在历史上,英国一直是一个将海洋置于无比重要地位的国家,对海洋疆域的认识和维护也是其海洋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4至15世纪英法百年战争交锋之际,英国开始有意识地保证海疆安全。随着后来国家体系的日趋完善,英国开始参与到和欧洲国... 在历史上,英国一直是一个将海洋置于无比重要地位的国家,对海洋疆域的认识和维护也是其海洋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4至15世纪英法百年战争交锋之际,英国开始有意识地保证海疆安全。随着后来国家体系的日趋完善,英国开始参与到和欧洲国家的海洋争夺中。在17至18世纪的各场重大战争中,英国的海疆获得了极大拓展,并重创了法国等主要对手,其航线和贸易安全也得到了保证。此外,英国还在亚洲等地进行海洋殖民,并伴随海洋探路和测绘,完善其世界航线网络。19世纪之前的海疆认知与拓展为英国后来的世界性帝国打下了基础。虽然它的很多行动可归为侵略行径,然而其海疆思想中的一些合理部分仍然对今人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海疆 海洋殖民 英法关系
原文传递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检测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和利奈唑胺血清药物浓度方法学建立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萌 +5 位作者 刘波 俞攀 李翔 张巩 陶志华 戴海斌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08-813,共6页
目的建立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同时检测伏立康唑(VRC)、泊沙康唑(PCZ)和利奈唑胺(LNZ)血清药物浓度方法。方法方法学验证。收集2022年6月至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服用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和利奈唑胺的重症感染患者标... 目的建立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同时检测伏立康唑(VRC)、泊沙康唑(PCZ)和利奈唑胺(LNZ)血清药物浓度方法。方法方法学验证。收集2022年6月至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服用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和利奈唑胺的重症感染患者标本分别为155、44和59例。以利奈唑胺-[2H3]为内标,准确称量和配制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和利奈唑胺工作液,采用ACE PFP色谱柱,梯度洗脱,进行液相色谱质谱分析。质谱分析采用正离子电喷雾离子化多离子反应监测模式(MRM)。根据CLSI中C62-A文件指南和液相色谱质谱临床应用建议指南评价该方法的线性、精密度、最低检测限和回收率等。结果VRC和PCZ线性范围均为0.10~10.00 mg/L,最低检测限均为0.01 mg/L;LNZ线性范围为0.50~50.00 mg/L,最低检测限为0.05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r均>0.99)。VRC批内变异系数(CV)≤8.30%,批间CV≤6.99%;PCZ批内CV≤9.78%,批间CV≤7.98%;LNZ批内CV≤6.14%,批间CV≤7.14%。VRC、PCZ和LNZ回收率分别为90.96%~103.18%、91.84%~99.17%和97.04%~100.41%。血药浓度VRC155例、PCZ44例和LNZ59例。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LC-MS/MS法同时检测VRC、PCZ和LNZ血清药物浓度,该方法检测可靠实用,满足临床治疗药物监测(TDM)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药 伏立康唑 泊沙康唑 利奈唑胺 串联质谱法
原文传递
林肯·佩恩:《海洋与文明》 被引量:2
11
作者 《海交史研究》 2019年第1期138-142,共5页
林肯·佩恩(Lincoln Paine)是当代美国知名的海洋史、文明史学者。2006年起,他开始担任莱顿大学国际欧洲扩张与全球关系史研究杂志《行程》(Itinerario)编辑,后又兼任美国缅因州海事博物馆馆员。他著述颇丰,曾在各类期刊上发表过有... 林肯·佩恩(Lincoln Paine)是当代美国知名的海洋史、文明史学者。2006年起,他开始担任莱顿大学国际欧洲扩张与全球关系史研究杂志《行程》(Itinerario)编辑,后又兼任美国缅因州海事博物馆馆员。他著述颇丰,曾在各类期刊上发表过有关海洋史的论文逾50篇,出版专著5部,包括《海洋与文明》《去往东方:一部缅因州的海洋史》和《世界船舶历史百科全书》等。其中,《海洋与文明》一书先于2014年在英国伦敦出版,后由我国译者陈建军、罗燚英翻译完成,并由天津人民出版社于2017年4月在国内出版发行,故在此将以本书的中文译本为中心,对林肯·佩恩的学术思想进行评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史 海洋 林肯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发行 当代美国 莱顿大学 百科全书
下载PDF
近代英国船舶体系转型中的技术与经验(1750—1850) 被引量:2
12
作者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77-82,共6页
18世纪的英国通过数次战争确立了自身的海洋霸权地位,这种地位在受到不断挑战的同时,也给英国提供了推进技术进步和船舶转型的动力。在当时,木质的风帆战船已经遇到发展瓶颈,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与生产力的进步,更多金属材料开始被投入... 18世纪的英国通过数次战争确立了自身的海洋霸权地位,这种地位在受到不断挑战的同时,也给英国提供了推进技术进步和船舶转型的动力。在当时,木质的风帆战船已经遇到发展瓶颈,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与生产力的进步,更多金属材料开始被投入到舰船制造领域,促进了船体和舰载武器的升级;同时,船只的动力也逐渐由风力向蒸汽动力过渡。另一方面,民间对于各类民用船只的统计和分类也开始兴起,反映了当时英国船舶体系发展的全面性。研究船舶领域的发展演进是理解近代英国海洋史的一个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英国 战舰 工业革命 技术 劳氏船级社
下载PDF
英帝国与殖民地自由贸易权问题——以初创期新南威尔士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0-53,152,153,共16页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正处在第一帝国失败后的反思与转型时期,日渐式微的重商主义与不断成长的贸易自由主义形成博弈。1788年,英国新南威尔士殖民地宣告成立。殖民地人民因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初创期便开始对自由贸易权利进行声索。...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正处在第一帝国失败后的反思与转型时期,日渐式微的重商主义与不断成长的贸易自由主义形成博弈。1788年,英国新南威尔士殖民地宣告成立。殖民地人民因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初创期便开始对自由贸易权利进行声索。随着捕鲸业以及其他产业的发展,新南威尔士殖民地的经贸潜力被英国国内利益集团所重视。为了减轻财政负担,英国政府对殖民地的贸易政策开始转变,通过了一系列有利于新南威尔士开展贸易的律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权。19世纪初,新南威尔士获得进行有限贸易的许可,而东印度公司的特权逐渐被撤销,这反映出转型时期英帝国内部利益的重新分配。新南威尔士也凭借其资源禀赋,在日后的英帝国体系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帝国 新南威尔士 东印度公司 贸易垄断 贸易自由 捕鲸业
原文传递
六朝时期南京的海外贸易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顾苏宁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8-48,共11页
南京(建业、建康)作为六朝共同的都城,其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地位都获得了很大提高。这一时期,南京成为海外人员来华的重要目的地之一,海外贸易发展迅速,国内外诸多物产通过海路进行流通贸易,开启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期;... 南京(建业、建康)作为六朝共同的都城,其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地位都获得了很大提高。这一时期,南京成为海外人员来华的重要目的地之一,海外贸易发展迅速,国内外诸多物产通过海路进行流通贸易,开启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期;中国输出了丝绸、陶瓷、典籍等物品,国外的佛具、珠玉、琉璃等特产则不断流入。本文梳理了六朝时期南京海外贸易的具体情况,并对这一情况产生的背景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时期 南京 海外贸易
原文传递
“自我”在18世纪英国社会文化中的汹涌及边界——由约翰·布鲁尔《想象的乐趣》说开去
15
作者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3年第11期42-56,共15页
在18世纪英国的社会文化中,“自我”可谓一个引人注目的概念。中产阶级群体的壮大,使得他们在消费的享受之外,愈加追求品位的高雅、礼仪的体面和精神的充盈。随着思想界和知识界人士的鼓吹,以及作为“文化之都”的伦敦的发展,人们既能... 在18世纪英国的社会文化中,“自我”可谓一个引人注目的概念。中产阶级群体的壮大,使得他们在消费的享受之外,愈加追求品位的高雅、礼仪的体面和精神的充盈。随着思想界和知识界人士的鼓吹,以及作为“文化之都”的伦敦的发展,人们既能在各种高级场所接触到风雅艺术,亦能在咖啡馆中进行文雅闲谈,借此提升自己的心态上的品位和体态上的风度。此外,自我意识也意味着情感的表达与宣泄,“高雅”永远都是人为设定的标准,汲汲于此只会让人迷失自我。同时,时人也注意到,自我也不能过度泛滥,它的界限在于对美德的恪守、重拾坚韧气概,以及对英国本土文化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社会文化 中产阶级 自我 品鉴力 风雅 情感
下载PDF
规训与控制:17世纪中后期英格兰海员状况与政策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世界历史评论》 2020年第4期203-224,263,共23页
海员是近代英国崛起的根源性人力基础。借助17世纪后半叶的三次英荷战争,英格兰挫败了荷兰,一跃成为欧洲海上强国。在此期间,为提高海军的战斗力,官方在大力招募海员的同时,亦在海员制度的构建上出台了若干政策,包括1652年的《战争条令... 海员是近代英国崛起的根源性人力基础。借助17世纪后半叶的三次英荷战争,英格兰挫败了荷兰,一跃成为欧洲海上强国。在此期间,为提高海军的战斗力,官方在大力招募海员的同时,亦在海员制度的构建上出台了若干政策,包括1652年的《战争条令》和1661年的《海军纪律法案》等。从内容上看,它们主要包括海员的征募、其义务的制定,以及薪酬福利制度等内容,表明了英格兰在海员管理领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海员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因之有所提高。政策本身及其执行中的若干现象,体现了政府对海员严密的人身与思想控制。尽管这一时期的英国海员制度由于各种原因,仍存在若干缺失和纰漏,但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是较为领先的。同时,政策中体现的一些思想和原则,对当时以及后世英国海军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员 英荷战争 社会状况 条令与制度 工资与福利
下载PDF
启蒙哲思:狄德罗“野蛮人”的多重意蕴及时代律动 被引量:1
17
作者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17-226,230,共11页
野蛮人及其社会的存在是历史的,是人类发展的必经阶段。在对“民族性”的讨论中,狄德罗部分认同了环境因素在其中的作用,但却认为文化、法律等“道德”的影响才是塑造民族性的关键因素,文明之间同时也是无法相互衡量,亦即不可通约的。随... 野蛮人及其社会的存在是历史的,是人类发展的必经阶段。在对“民族性”的讨论中,狄德罗部分认同了环境因素在其中的作用,但却认为文化、法律等“道德”的影响才是塑造民族性的关键因素,文明之间同时也是无法相互衡量,亦即不可通约的。随后,狄德罗引入了“旅行者”这一群体,将其视作文明与野蛮之间的沟通纽带,并指出,旅行者的“业绩”并不能掩饰他们的残忍和暴行,求知、想象等可贵的思想活动也随着世界的“发现”而不断衰退。狄德罗最终期待的,是文明与野蛮相互融合的世界,不同文明的人类可以在“互惠”的原则下各取所需,并与自然和谐相处。尽管在阐述中还有未尽之处,其理想世界的实现可能性也微乎其微,但是狄德罗的“野蛮人”及其背后潜藏的文化、历史、政治意蕴和隐喻以及他和同时代学者间的思想交流和律动,仍不失为18世纪欧洲学界在文明观、世界观领域的重要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思想家 德尼·狄德罗 野蛮人 文明社会 民族性 旅行者 不可通约性
下载PDF
近代英国和南太平洋:新世纪以来的学术史梳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国家航海》 2020年第2期148-157,共10页
21世纪以来,世界史、全球史研究的进一步推进,太平洋地区也因之成为国内外史学界所属意的一方"学术热土"。自詹姆斯·库克以来,英国在南太平洋地区始终保持着各种形式的介入与存在,并塑造着当地的政治、经济和环境秩序。... 21世纪以来,世界史、全球史研究的进一步推进,太平洋地区也因之成为国内外史学界所属意的一方"学术热土"。自詹姆斯·库克以来,英国在南太平洋地区始终保持着各种形式的介入与存在,并塑造着当地的政治、经济和环境秩序。时至今日,这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近代英国在政治、军事方面的举动,曾是历史学家们所讨论的最主要话题,而随着史学研究的发展,各类不同视角进一步将英国在南太平洋的动态推向细节化。例如,从"政治—宗教"谱系的传统研究,到对文明碰撞中典型案例的关注,再到当今太平洋史研究中的前沿范式和动向,都有着相当的学术和现实意义,为该领域的研究注入了不同的色彩。同时,我国历史学者们在21世纪以来的太平洋史研究中,也提出了许多独到而富有创见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英国 南太平洋 文明互动 学术史
原文传递
俱乐部还是学术界:19世纪英国皇家学会改革探析
19
作者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5-121,共7页
19世纪20年代以来,英国皇家学会中的科学家会员群体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提高。1830年,巴贝奇等学者相继发表或阐述了自己的所见以及变革主张,得到众多同侪的认可。尽管在当年的会长选举中,贵族出身的苏塞克斯公爵获选,但他开明和积极的... 19世纪20年代以来,英国皇家学会中的科学家会员群体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提高。1830年,巴贝奇等学者相继发表或阐述了自己的所见以及变革主张,得到众多同侪的认可。尽管在当年的会长选举中,贵族出身的苏塞克斯公爵获选,但他开明和积极的学术政策还是对科学事业产生了推动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后续的改革作了铺垫。1846—1847年,在科学家占多数的学会理事会的主导下,各项代表科学家意见的措施被通过和采纳,最终宣告此次学会改革的完成。19世纪皇家学会改革的落定,标志着它步入了历史的新阶段,学会终于成为了一个真正促进自然知识传播与自然科学研究的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 皇家学会 社会形象 制度改革 科学家会员
原文传递
19世纪英国在南太平洋领事裁判权的生成、论争与困境——以斐济为中心(1859-1871)
20
作者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4-134,196,197,共13页
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开始向南太平洋地区派遣驻扎官、领事等外交人员,作为它在当地政策的推行者。从身份上看,英国领事多具有传教士背景。受人道主义的影响,他们对南太平洋的海陆秩序较为关注,对猖獗一时的劳工贸易表现出了强烈谴责和... 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开始向南太平洋地区派遣驻扎官、领事等外交人员,作为它在当地政策的推行者。从身份上看,英国领事多具有传教士背景。受人道主义的影响,他们对南太平洋的海陆秩序较为关注,对猖獗一时的劳工贸易表现出了强烈谴责和抵制的态度,也由此要求自身权限的扩大。自1857年威廉·普理查德担任驻斐济领事开始,英国政界关于领事裁判权的讨论开始深化。一方面,尽管英政府也决意对非法人口贸易进行打击,但一些既有法律已经对领事的职能与权力做出了界定,这当中的法理困境并不是容易克服的;另一方面,由于英国在南太平洋的总体策略还是以保守为主,加之斐济政府于1871年成立,领事裁判权由此丧失了进一步延伸的政治环境,还有可能引发与他国之间的争端。最终,英国在斐济的领事裁判权只经历了“昙花一现”般的存在与实践,虽然其中的一些人道主义因素产生了客观上的积极作用,但它本质上还是英国海外政策的一部分,是近代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犯他国主权的工具与凭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事制度 领事裁判权 斐济 伦敦传道会 非法劳工贸易 威廉·普理查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