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四项评价临床患者凝血功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木梅 刘欣 《系统医学》 2018年第5期20-22,共3页
目的分别采用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四项评价临床患者凝血功能,并对其结果一致性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该院接受诊治的380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首先对所有患者进行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活化部分凝血活... 目的分别采用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四项评价临床患者凝血功能,并对其结果一致性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该院接受诊治的380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首先对所有患者进行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血小板含量等四项常规凝血检查,然后再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查,通过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评价,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价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EG检查中的血栓最大震幅(59.49±5.18)min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6.10±9.49)s、纤维蛋白原(3.65±0.77)g/L以及血小板(191.02±37.89)×109/L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0.000,0.000),而与凝血酶原时间(14.55±3.15)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5);TEG检查中的凝血反应时间(8.28±2.21)min与APTT、PT以及Fib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0,0.043),而与Plt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TEG检查中的血块形成时间(2.73±0.55)min与Fib和Plt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而与APTT和PT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7,0.235);TEG检查中的血凝速率(Angle)与APTT、PT、Fib及Plt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1,0.000)。结论血栓弹力图检查与常规凝血四项检查的结果具有相关性,但其一致性不高,检查灵敏度较低,且两者不能互相代替,在临床上进行结合使用,能够大幅度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常规凝血四项 临床患者 凝血功能 评价效果
下载PDF
UF-100和干化学筛检尿路感染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高飞 木梅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8期1166-1168,共3页
目的 探讨UF 1 0 0尿液分析仪和干化学法筛检尿路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UF 1 0 0仪和干化学法检测 32 6份尿中白细胞、细菌、LEU和NIT ,同时作尿定量细菌培养并将结果进行比较 ,用Yerushalmy模式评价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及UF 1 0 0和... 目的 探讨UF 1 0 0尿液分析仪和干化学法筛检尿路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UF 1 0 0仪和干化学法检测 32 6份尿中白细胞、细菌、LEU和NIT ,同时作尿定量细菌培养并将结果进行比较 ,用Yerushalmy模式评价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及UF 1 0 0和干化学的灵敏度、特异性等。结果 尿培养结果阳性的标本占 2 0 .2 % ,其中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与尿培养相比 ,UF 1 0 0和干化学所得的最佳灵敏度、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和假阴性率分别为 80 .6 %、80 %、91 .8%、85 .7%、3.7%。结论 UF 1 0 0和干化学法不能较准确地预测细菌培养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感染 UF-100分析仪 干化学法 定量细菌培养 筛检
下载PDF
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被引量:6
3
作者 木梅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10期1277-1279,共3页
科学、合理、安全输血,输血风险的不断降低以及输血疗效的不断提高等特征是现代输血医学的重要标志。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成分输血在我国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血液成分的制备是影响成分血液质量的关键,因此加强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控制... 科学、合理、安全输血,输血风险的不断降低以及输血疗效的不断提高等特征是现代输血医学的重要标志。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成分输血在我国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血液成分的制备是影响成分血液质量的关键,因此加强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是保障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工作。对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作者结合日常工作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成分 制备 质量控制 管理
下载PDF
输血前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木梅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18期173-174,共2页
目的:研究输血前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总结不规则抗体在不同病种间和特异性中的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来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拟定抗体筛查患者1526例为样本人群,采用三昆卡式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 目的:研究输血前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总结不规则抗体在不同病种间和特异性中的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来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拟定抗体筛查患者1526例为样本人群,采用三昆卡式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将筛查出阳性抗体鉴定为不规则抗体。结果:研究发现,在1526例样本人群(其中男性患者531例,女性患者995例)中有16例确诊为血型不规则抗体,占总样本人群的1.05%。讨论:研究发现,不规则抗体形成原因为患者具有妊娠史和输血史,导致自身抗体产生变化,主要产生人群为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老年患者中。在对患者行输血治疗前,需要检测患者的不规则抗体,尤其针对具有妊娠史和输血史的患者,以降低其溶血性输血反应产生率和患者的人身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不规则抗体 抗体筛查 输血史 妊娠史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引起的贫血患者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的检测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利拥 木梅 +1 位作者 廖兵 张霞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9年第2期272-275,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引起的贫血患者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的检测方法。方法:选取2015-05—2018-05收治的200例急性白血病引起的贫血患者,做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输血前3项检查,记录自身抗体分型、ABO和Rh血型鉴定结果,...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引起的贫血患者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的检测方法。方法:选取2015-05—2018-05收治的200例急性白血病引起的贫血患者,做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输血前3项检查,记录自身抗体分型、ABO和Rh血型鉴定结果,温型、冷型及混合型抗体的筛选和鉴定,交叉配血结果。结果:200例急性白血病引起的贫血患者中,温抗体、冷抗体、混合型抗体分别为128例(64.00%)、50例(25.00%)、22例(11.00%)。血型鉴定中反定型存在48例抗体干扰,正定型89例抗体干扰。交叉配血的50例冷抗体患者中,有特异性自身抗体17例(34.00%),PEG-IAT法配血全部成功;无特异性自身抗体33例(66.00%),PEG-IAT法配血成功30例(90.90%),Coombs法符合者3例(9.10%)。混合型抗体阳性患者22例中,自身抗体+同种抗体4例(18.18%),Coombs法配血全部成功;无特异性自身抗体18例(81.82%),其中PEG-IAT法配血成功15例(83.33%),Coombs法符合者3例(16.67%)。温抗体阳性患者128例中,无特异性自身抗体29例(22.66%),其中PEG-IAT法配血成功21例(72.41%),Coombs法符合者8例(27.59%);特异性自身抗体21例(16.41%),PEG-IAT法配血全部成功;自身抗体+同种抗体78例(60.94%),其中PEG-IAT法配血成功2例(2.56%),Coombs法符合者76例(97.44%)。结论:急性白血病引起的贫血患者在输血时所做的输血前3项检查中,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能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验效率及安全性,降低输血时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贫血 血型鉴定 抗体筛查 交叉配血
原文传递
基层血站实验室室间质评结果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生吉 卓家余 +1 位作者 木梅 杨帆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3期363-364,共2页
目的:了解长寿区中心血库实验室ABO血型、RhD血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乙肝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2年参加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及重庆市临床检验中... 目的:了解长寿区中心血库实验室ABO血型、RhD血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乙肝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2年参加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及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各批次室间质评的结果。结果各室间质评项目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质评结果总体较差,但呈逐年好转,其余各项目质评结果均较理想。结论室间质评有助于判断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对保证和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质评 实验室 血站 中心血库 质量管理
下载PDF
术前及输血前感染性疾病筛查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欣 木梅 《系统医学》 2018年第5期15-16,19,共3页
目的探究术前及输血前感染性疾病筛查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12月—2017年2月在该院接受诊治的15 824例受血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在患者术前、输血前对进行患者血液标本采集,每位患者采集3~5 m L静脉血,经离... 目的探究术前及输血前感染性疾病筛查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12月—2017年2月在该院接受诊治的15 824例受血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在患者术前、输血前对进行患者血液标本采集,每位患者采集3~5 m L静脉血,经离心处理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s Ag、抗-HCV、抗-HIV和抗-TP,对四项检验的阳性例数进行记录。结果经血清检验,15 824例血液当中单一指标阳性者共2 735例,阳性率为17.28%,其中HBs Ag阳性患者1 894例,阳性率为11.97%,抗-HCV阳性患者125例,阳性率为0.79%,抗-HIV阳性患者102例,阳性率为0.64%,抗-TP阳性患者614例,阳性率为3.88%。结论在患者手术前及输血前进行感染性疾病筛查,能够有效降低因输血所造成的疾病感染,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也加强了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降低职业危险性的同时,对医院感染控制也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疾病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梅毒螺旋体抗体 艾滋病毒抗体 筛查 医院感染控制 临床价值
下载PDF
长寿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陶凤 但灵 +2 位作者 张生吉 木梅 夏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8期2729-2730,2733,共3页
目的分析长寿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为无偿献血招募及血液安全提供相应资料。方法对长寿区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LT干化学初筛之后,ALT检测不合格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目的分析长寿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为无偿献血招募及血液安全提供相应资料。方法对长寿区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LT干化学初筛之后,ALT检测不合格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年间HBsAg、抗-HCV、抗-HIV、抗-TP检测不合格率无明显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BsAg、抗-HCV、抗-HIV、抗-TP 4项全部可疑结果占不合格结果的百分比为48.24%。结论为保证血液安全和减少血液资源浪费,应加强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及初筛工作;加强血液检测的质量管理及可疑献血者的归队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寿区 无偿献血 血液检测 可疑结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